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一种暂冲式低温风洞的新方案:利用高压容器的空气膨胀降温,使低温空气流过多孔介质做成的蓄热式换热器,使介质降温。适当地设计蓄热介质的热容量和高压容器的压力与容积等参数,可使介质降温到120°K或更低。然后用一般的中压气源空气经换热器流入风洞,其操作与一般的暂冲式风洞一样,可在一定时间内使气流总温恒定(等于换热器介质温度)。作者计算了这方案的性能,并与Stoller提出的暂冲式低温风洞的方案作了比较,也顺便对比了液氮冷却风洞的消耗。从原理上和初步的性能计算看来,这一方案构造比较简单,运转方便和经济。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常规风洞雷诺数模拟不足的问题,采用低温风洞已被证明是一条可行的途径。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运转的低温风洞都是采用液氮气化吸热方法来降低和保持试验气体的温度。对于大型低温风洞,这种制冷方案存在着运转费用高昂和环境污染的缺点。为克服上述缺点,俞鸿儒院士提出了一种用空气作试验气体,藉热分离器制冷并回收排气冷量的新型低温风洞的概念。此原理性风洞的研制就是要从其基本原理、设计特点及实验结果等方面来验证和探  相似文献   

3.
4.
由于暂冲式高速风洞运行时间短暂,普遍采用阶梯变迎角方式进行静态测力试验,其试验信息量难以满足先进飞行器研制的试验需求。为在暂冲式高速风洞中获得更为详尽的气动力信息,在2.4m跨声速风洞中进行了连续变迎角测力试验技术应用研究。主要介绍了该项试验技术的基本特点,给出了J7标模的主要试验结果。结果表明,该项试验技术获得的气动力数据与常规阶梯方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以满足工程实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力雷诺数效应研究需求,在CARDC的Φ1米高超声速风洞中开展了变雷诺数试验技术研究.该项试验技术是利用Φ1米高超声速风洞采用高压下吹-真空抽吸驱动运行方式、风洞运行参数范围宽的特点,通过宽范围内调节风洞运行总压而大幅改变模拟雷诺数.研究采用了单点变雷诺数试验技术和连续变雷诺数试验技术两种手段来开展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力雷诺数效应模拟.单点变雷诺数试验是通过一系列不同雷诺数条件、不同试验车次的试验结果,获得气动特性随雷诺数的变化规律;连续变雷诺数试验时,控制风洞总压从高到低连续变化,测量获取模型处于某一姿态角条件时气动力随雷诺数的变化规律.本文介绍了变雷诺数试验的风洞开车方式、试验及数据处理方法等,并开展了某升力体飞行器和某弹头模型雷诺数效应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单点和连续变雷诺数试验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能较为完整、准确地获得飞行器模型气动力随雷诺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7.
连续式跨声速风洞设计关键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制先进飞行器,除了提高现有风洞试验测量精度和改进试验技术外,必须建立高性能连续式跨声速风洞试验设备,解决飞行器高速风洞试验模拟能力和精细化模拟问题。以试验段尺寸0.6m×0.6m连续式跨声速风洞设计为例,给出了风洞总体设计方案,分析了如何降低风洞气流脉动、如何改善风洞流场品质、提高风洞运转效率和拓展风洞试验能力等关键技术途径。该风洞作为大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的引导风洞,方案设计主要采用了高压比压缩机驱动系统、半柔壁喷管、低噪声试验段、高性能换热器和三段调节片加可调中心体式二喉道等新型技术。  相似文献   

8.
先进跨声速风洞的设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地设计当代跨声速风洞的稳定段,第二喉道,多喷嘴引射器,特殊的排气系统以及回流道等,对风洞获得低的噪声和低的湍流度,实现经济的增压运行、低的耗气量以及有效地控制和稳定试验段M数、降低风洞运转M数下限等都能起到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运用时间相关的全隐AF方法,计算二维及轴对称亚声速高速扩散段内流场。流动控制方程使用全N-S方程,湍流模选择了Baldwin-Lomax代数流模型,和两层k-ε二方程模型。  相似文献   

10.
大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热交换器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大飞机项目的启动,大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在国内的设计与建设已处于十分重要的时期,而作为其关键部段之一的热交换器一直是风洞设计人员关注的焦点。首先对热交换器在大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然后介绍了国外几座典型的大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应用热交换器的情况,综合比较了两种热交换器的内部结构特征与性能优势,分析了热交换器在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回路中的几种可能布局,总结出一种最优方案。最后,就国内大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热交换器的设计提出了几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跨声速风洞第二喉道性能计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数值方法对跨声速风洞第二喉道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第二喉道的一般设计准则,对第二喉道进行了气动设计,然后通过数值模拟对使用调节片和中心体调节第二喉道面积从而对试验段马赫数精确控制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马赫数控制精度可以达到0.001;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对第二喉道气动设计进行了比对校核,并优选出最终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跨声速全模颤振试验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全模颤振试验对风洞和支撑系统等试验设备的要求。对于风洞,主要从风洞洞体和流场等方面分析了进行颤振试验所需要具备的性能,并以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2.4m跨声速风洞为例,介绍了进行颤振试验必须要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于支撑系统,则从模型运动自由度、支撑系统稳定性和支撑系统频率等方面的要求,阐述了设计支撑系统的困难,并简要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发展的多种全模颤振支撑系统的结构原理及其优缺点。然后介绍了系统安全的保证措施,包括支撑系统稳定性分析、风洞紧急停车控制系统和模型保护装置等。最后根据飞行器发展的需求,探讨了今后需要完善和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大型低温高雷诺数风洞及其关键技术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先进飞行器的精细化设计要求有飞行雷诺数下的气动数据为支撑。大型低温高雷诺数风洞(如ETW、NTF)是真实再现飞行器飞行状态流动特性的最佳地面试验设备。文中归纳总结了大型高雷诺数风洞的实现途径和风洞型式,分析了当前低温风洞的国内外现状,深入剖析了大型连续式低温风洞设计建设的关键技术及解决措施,对我国自行开展大型低温高雷诺数风洞的设计建设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并对成功建设我国大型低温高雷诺数风洞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CARDC0.24米*0.3米引射式跨声速风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高雷诺数下大涵道比发动机自然层流短舱高维优化设计问题,提取短舱3个基准面实现轴对称自然层流优化设计.通过获得较大范围层流区域,从而降低短舱表面摩擦阻力.采用类别形状函数(CST)参数化、γ-Reθt转捩模型和遗传算法建立自然层流(NLF)短舱自动优化流程.表明通过优化短舱基准面建立三维NLF短舱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边界层动量积分方程和平均流动能积分方程兼容计算了翼面的层流和湍流边界层流动。文中采用一种e~9型转捩判别公式预测翼面存在层流分离气泡情况的转捩位置。并引入对剪应力系数C_r的滞后方程以体现湍流中雷诺应力的历程效应。为避免在翼面流动分离时边界层方程的奇异,采用反解法计算。算例表明,计算与测量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8.
跨声速风洞斜孔壁非线性流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光远  张林  陈德华  林学东  贾智亮 《航空学报》2019,40(5):122497-122497
为分析跨声速风洞斜孔壁近壁区域的流动特性,评估气流偏角-压力系数的非线性关联,在0.6 m跨超声速风洞中开展了基于七孔探针的流动特性测量试验。通过气流偏角和压力系数分布分析了斜孔壁流动的差阻特性,以及马赫数、模型升力对斜孔壁流动的影响,最后基于试验结果发展了计算斜孔壁特性参数的微分法,并与经验方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斜孔壁流动呈现出明显的差阻性和非线性,在负压差范围内,近壁流动仍以出流为主;高亚声速时,空风洞模型区孔壁流动特性趋于实壁;安装模型后,随着升力的增大,升力面对应的孔壁区域流动向入流发展,孔壁流动特性趋于开口边界。  相似文献   

19.
亚洲最大的2.4米×2.4米跨声速风洞,已于1997年12月20日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和发展中心建成,并成草功地进行了通气试车。2.4米×2.4米跨声速风洞是我国独立自主发展航空航天事业和空气动力研究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设施,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已拥有世界级的跨声速风洞,并脐身国际先进行列。它必将推动我国空气动力研究试验能力跨上一个大的台阶,从而加快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步伐。2.4米XZ.4米跨产速风洞是一座用主气流引射驱动的增压暂冲式风洞。风洞由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风洞设备设计所设计。风洞厂房建筑由国防科工…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洞壁干扰对PT8-99全机模型气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它对机压力分布的影响主要在机翼前缘力变化大区域和后部激波区,且随来流马赫数增加而增加;它对Cy的影响相对较小,当模型堵塞变为0.6%时,可认为洞壁对Cy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洞壁干扰对模型俯仰力矩较大,即例模型堵塞度为0.6%,还存在着洞壁对M2的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