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晓 《太空探索》2001,(2):36-37
航天技术是为军事应用而出现的,并伴随着军事应用而发展。纵观今日的载人航天,无论是空间站还是航天飞机,其大部分飞行也带有很明确的军事目的。 载人航天的军事活动主要包括施放维修军事载荷、实施军事侦察、地面目标识别、定标、摄像,利用空间站或航天飞机充当太空指挥所,必要情况下,安装武器系统的空间站或航天飞机还可以对敌对目标进行攻击。 由于航天飞机一次飞行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大规模的、连续的由人进行的空间军事侦察活动,只有在长期载人飞行的空间站上才能进行。因此,载人空间站被誉为不落的“太空碉堡”。 苏联的航天活动一向以军事目的为主,载人空间活动也不例外。苏俄是目  相似文献   

2.
国外载人航天器故障诊断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介绍了故障诊断技术在国外载人航天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及发展过程,并对专家系统技术进行了重点分析和介绍,国外载人航天器故障诊断经历了60年代简单的状态监测(水星号),70年代的基于算法的诊断(阿波罗),一直到80年代的基于知识的智能诊断(航天飞机),三个阶段,还介绍了NASA为其航天飞机主发动机透平泵和空间站电源系统开发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并对航天领域故障诊断技术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同时指出了航天领域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一个完整的载人航天体系包括空间站、大型运载火箭和天地往返运输器三个系统,缺一不可。欧洲一直向往建立一个独立自主(不依赖于美国)的载人航天系统。欧洲空间局80年代初提出,在本世纪末之前,研制出“哥伦布”空间站、阿里安-5运载火箭和赫尔墨斯小型航天飞机三大空间基础设施。后因“赫尔墨斯”小型航天飞机关键技术多,久攻不下,且经费亦难以支持,不得不在1992年取消了“赫尔墨斯”计划。自“赫尔墨斯”下马后,欧空局提出了一个以发展一次性载人飞船为核心内容的“载人空间运输计划”(MSTD),其目的是一方面可圆其…  相似文献   

4.
9月2日,美国副总统戈尔与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在华盛顿签署了两国共同建造载人空间站的联合声明。根据NASA局长戈尔丁和俄航天局局长科普切夫在新闻发布会上的介绍,美俄载人空间合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美国发射航天飞机访问和平号空间站(此阶段实际上已经开始)。NASA在1995年前将发射3~4次航天飞机访问“和平号”。在此期间,“和平号”空间站将扩大,增加两个装有美国科学仪器的实验舱。此后,“和平号”再运行2年,  相似文献   

5.
1994年,美国NASA与国际伙伴已经确定将国际空间站的建造分作三个阶段实施,最终将于2002年结束,达到长期载人能力。 第一阶段为美俄扩大联合载人航天活动期,利用俄罗斯现有的“和平”号空间站获取航天员在空间长期进行生命科学、微重力材料科学和对地观测的经验,以及航天飞机与空间站在空间交会对接的技术,降低国  相似文献   

6.
2 国际空间站的组装与应用 □□以美国为主的国际空间站计划,既是20世纪最后1个重大的载人航天工程,也是21世纪第1个最重要的载人航天项目.国际空间站是继苏联的礼炮号系列与和平号空间站之后1个更大型的空间站,其规模和复杂程度超出了以往任何1个空间站.  相似文献   

7.
空间技术发展中,载人航天常作为国家技术成就和综合实力的象征,它代表着航天技术最全面、最综合、最先进的水平,被认为是带动整个空间技术发展的“旗舰”。1996年以来,美国、俄罗斯这两个在世界载人航天活动舞台上扮演主角的大国并驾齐驱,在载人航天飞行和应用活动中再获辉煌成就。11996年以来美国航天飞机飞行情况1·11996年飞行情况1996年美航天飞机飞行7次,参加飞行的航天员43人(外国8人)。在7次飞行中,有两次与俄和平号空间站对接飞行;航天员舱外活动3次,累积时间19小时5分9秒;施放卫星6颗,回收卫星5颗(其中施放/回收4颗…  相似文献   

8.
六十年代初兴起的载人航天开辟了人类飞出地球、遨游宇宙的新纪元。目前,载人航天事业已从试验阶段转向实用阶段。载人航天活动是一个经济效益极高、开发潜力甚大的发展领域。载人航天器载人航天器现正分别朝着两个方向发展,即天地运输系统和空间站。天地运输系统主要包括载人飞船、航天飞机、空天飞机。在这方面美国处于领先  相似文献   

9.
2 国际空间站的组装与应用□□以美国为主的国际空间站计划 ,既是2 0世纪最后 1个重大的载人航天工程 ,也是 2 1世纪第 1个最重要的载人航天项目。国际空间站是继苏联的礼炮号系列与和平号空间站之后 1个更大型的空间站 ,其规模和复杂程度超出了以往任何 1个空间站。2 .1 国际空间站的组装国际空间站组装完成后的总质量为470 t,加压舱的总容积为 90 8m3,相当于 2架波音 - 747客机的机舱容积之和 ,能容纳7名航天员在站内生活和工作。空间站位于高度为 42 6 km、倾角为 5 1.6°的圆形轨道 ,但组装是在 35 5 km高的轨道上进行。国际空间站有 …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第一个载人航天器是苏联在1 961年发射的东方号载人飞船.迄今为止,人类研制发射成功并正在使用的载人航天器一共有3种: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11.
中国载人航天CMS 1 1 宏伟的空间大厦 2013年,我国天宫-1与神舟-10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将全面进入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阶段.我国下一步将研制和发射天宫-2空间实验室和货运飞船,最终将在2020年左右建成我国第一座空间站. 犹如空间大厦的空间站也可称为航天母舰、宇宙城堡,是一种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居住和工作的大型航天器,于20世纪70年代问世.其主要特点是体积大、寿命长、功能强,可长期有人照料,大规模开发太空资源;但它不能天地往返,需用宇宙飞船或航天飞机等天地往返运输器把人和货物送上去或接回.  相似文献   

12.
“国际空间站”的总体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晓帆 《国际太空》2012,(3):18-21
1“国际空间站”概况 “国际空间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国际载人航天合作计划,集中了世界主要航天大国各种先进设备和技术力量,其复杂性和技术先进性是以往任何载人航天器无法比拟的.目前“国际空间站”美国舱段基本组装完成,俄罗斯舱段将于2013年完成建设,已实现6人驻站目标,体积是和平号空间站的3~4倍,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围绕“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到2012年1月底,美、俄共完成了67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累计完成了135次出舱活动.  相似文献   

13.
《太空探索》2004,(10):16-17
世界上第一个载人航天器是苏联在1961年发射的东方号载人飞船:迄今为止.人类研制发射成功并正在便用的载人航天器一共有3种: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14.
正1961年至今,世界载人航天走过了 60年的历程。从加加林首次飞天到阿姆斯特朗首次登月,从航天飞机巡游太空到和平号空间站的长期运行,从多国联合建造"国际空间站"到载人登月计划的提出,载人航天取得了诸多重要的成就,能力不断提升,范围不断拓展,内涵不断丰富。1发展历程美苏"太空竞赛",苏联取得首轮胜利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国和苏联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展开了激烈的"太空竞赛"。  相似文献   

15.
苏联现正实施一项长期的载人航天计划,它把空间站、载人/货运飞船和航天飞机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紧密结合的航天基础。去年苏联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发射成功使其信心倍增,同时也证明其已掌握了所需的复杂计算机技术。苏联一航天官员说:“现在,我们己具备了创造大型在轨基地的基本条件。”苏联长期航天计划的内容如下: 1.研制数架航天飞机——苏联打算至少建造3架航天飞机。苏联计划官员认为,3架航天飞机足以满足一段时期内需执行的在轨服务、  相似文献   

16.
武苑 《国际太空》1999,(11):18-23
尽管可以部分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早已问世,成为目前最先进的载人航天运输器;虽然在轨道上长期运行的载人空间站技术日趋成熟,向大规模开发太空资源方向发展,但所有这一切都无法掩盖最早的载人航天器——宇宙飞船的夺目光芒,至今也不能完全取代这一载人航天“鼻祖”的重要位置,它现在仍活跃在天地往返的第一线。1 大同小异种类多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载人宇宙飞船升空,成为世界航天第1人,开创了载人航天的新纪元。此举不仅使加加林名扬四海,载人宇宙飞船也因此蜚声全球,使人类拥有第一种载人航天…  相似文献   

17.
2012年是国际空间站进入全面应用的第一年。自1998年首个舱体升空至今,国际空间站走过近15年的历程。目前,国际空间站已明确延长运行至2020年以后。作为人类载人航天发展的里程碑式成果,同时也是大型国际航天合作项目的典范,国际空间站的建设成就、发挥的作用及未来走向值得我们认真分析研究。开启人类航天史崭新一页历时13载,终成人造天宫自1998年11月第一个核心舱"曙光"号升空,至2011年7月最后一架航天飞机"阿特兰蒂斯"执行国际空间站运输任务,国际空间站历经十三年完成基本组建,进入全面应用阶段。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0月13~18日,第18届世界航天员会议在日本东京的科学未来馆举行,来自14个国家的64名航天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如何利用航天成果、“国际空间站”建设和载人航天事业的未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届会议是自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以来各国航天员的首次聚会。会议期间,航天员们就载人航天飞行的过去和未来,载人航天飞行的贡献,航天成果对青少年和社会的教育作用,航天科学在各国文化中的地位,航天事业的安全性、危机管理和产业化等问题各抒己见。此外,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以“让宇宙离我们更近”为主题的交流活动,让航天员们到…  相似文献   

19.
<正>2023年2月24日,“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空间站组合体模型、各型运载火箭模型以及航天服、空间站环控生保设备等展品悉数亮相,新一代载人飞船、月面着陆器等未来载人登月主要飞行产品模型更是首次公开展出。盛大开展,展示载人航天三十年辉煌成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正式立项实施,2022年圆满完成“三步走”战略任务,全面建成中国空间站,目前空间站已正式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本次展览全面系统回顾工程全线30年来自信自强、  相似文献   

20.
航天飞机第69次飞行的任务代号为STS-71。STS-71飞行任务具有两大历史性纪念意义:一是美国航天计划中第100次载人航天发射;另一是美国航天飞机第一次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对接。STS-71是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第14次飞行。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