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时间 1 0月 2 8日上午 1 1时 1 7分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资源二号”卫星送入太空。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六十八次飞行。“中国资源二号”卫星在发射 1 0多分钟后与火箭成功分离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随即传来数据 ,卫星准确进入太阳同步预定轨道 ,发射获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的“中国资源二号”卫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传输型遥感卫星 ,其总体性能和技术水平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中国资源二号”卫星的发射成功和稳定运行 ,标志着中国航天遥感技术日臻成熟。“中国资源二号”卫星成功发射…  相似文献   

2.
7日中国在西昌发射场用长征3号运载火箭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卫星,22日卫星定点于东径87.5度。这是中国今年的首次卫星发射。 9日苏联宇宙1920卫星返回地面,这是一颗地球资源卫星,在轨道运行了20天。 10日苏联发射宇宙1923高分辨率侦察卫星。据报道,它用予侦察美国部队在洪都拉斯的军事演习。 11日欧洲阿里安空间公司用阿里安3运载火箭发射了2颗卫星:天网3R通信卫星与Telecom-1C卫星。这是阿里安运载火箭今年的首次卫星发射。苏联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8颗战术通信卫星,代号宇宙1924~1931。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春天。两颗美国制造的卫星从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乘坐长征二号丙改火箭,飞向遥遥600余千米的空间运行轨道。 这是长征火箭的第50次发射,一个竖起新一座丰碑的杰作。 中国的火箭,美国的卫星,长征火箭的第50次发射,竟然发生在两个航天大国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必然联系就是成熟了的中国长征火箭,已可以承接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卫星的发射服务,特别是在低轨道卫星发射服务上,更是大有可为。据统计,长征火箭已实施了15次对外发射服务和5次搭载服务。这次发射完成后,依据合同,长征二号丙改和长征三号乙火箭还要连续多次进行对  相似文献   

4.
徐菁 《太空探索》2005,(9):20-21
在大多数学生勤于学习书本知识的时候,300多名幸运的欧洲学生合作研制了一颗小卫星“快车”(SSE TI Express).这颗卫星将于8月25日从俄罗斯的普列谢茨克发射场用“宇宙”火箭发射,同时发射的还有包括中国的DMC灾害监视卫星在内的几颗小卫星。  相似文献   

5.
正从2003年双星计划启动到"悟空"发射之前,中国没有发射新的空间科学卫星。当时国际上共完成5000多项空间科学实验项目,而中国只进行了100项左右。有感于中国空间科学研究基础的薄弱,原本就对空间科学问题感兴趣的艾长春接受了中国科学院的聘请,出任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工程总师。2017年11月30日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第一批研究成果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自2015年12月17日发射至今,"悟空"探寻近两年,巡天4  相似文献   

6.
高歌 《太空探索》2006,(6):18-19
1960年8月10日,美国用雷神-阿金纳火箭发射了发现者13号侦察卫星。一天后,一架直升机在海军蛙人的帮助下,从太平洋的海水中捞起那个因回收飞机未能在空中回收而掉进海里的胶卷舱。不久,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亲手将一面由这个胶卷舱带进太空的美国国旗覆盖在这个经历了多次失败后才成功回收的卫星返回舱上。15年后,中国也成功地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并于3天后成功回收。当时,路透社评论说:“中国火箭已有足够的力量可以把300千克的有效载荷射入远地轨道,把一吨多的有效载荷射入近地轨道。”另一家外国通讯社评论说:“从科学技术方面来看,中国完成的这次发射证明它已掌握了发射和回收地球卫星所需要的现代技术,迄今只有大国才可能取得这种成就。”发射中国这颗返回式卫星的运载火箭名叫长征二号。  相似文献   

7.
低谷 内外交困 从1996年2月15日、8月18日长征火箭两次发射失利后,国际用户对长征火箭的可靠性产生了怀疑,保险费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市场竞争能力。加上自1997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反华势力借口中国利用发射美制卫星获取了导弹技术,而停发了美制卫星运往中国发射的许可证,导致自1996年下半年到2000年的4年间,中国航天对外发射服务只签到一个发射服务合同,对外发射任务由曾经一年6次,一下子下降到零。中国航天对外发射服务活动走入了低谷。  相似文献   

8.
1989年是80年代的最后一年。这一年国际航天活动的总特点是:载人航天进展不大,行星探测较受重视,军用卫星发射阴显增多,空间工业和应用卫星在扎扎实实发展。 1989年全世界除中国外共进行101次航天发射,共发射了136颗卫星。其中苏联发射74次96颗卫星;美国发射18次25颗卫星,欧空局发射7次;日本发射2次,它的卫星有5颗。欧空局发射的卫星有3颗;英国发射的卫星有2颗;瑞典发射的卫星有1颗;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发射的卫星有2颗。  相似文献   

9.
<正>3月30日,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这次发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团队匠心独运,首次在运载火箭上增加了一级独立飞行器——被形象地称为"太空摆渡车",直接将卫星送入了工作轨道,比以往节省了好几天的时间。这种发射中高轨航天器的新模式,实现了和美俄航天强国同步。从1970年第一次发射至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先后有13种型号投入使  相似文献   

10.
金兑 《太空探索》2001,(1):20-21
1970年4月24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用自行研制的第一枚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把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轨道。这次航天发射,开辟了中国征服太空的新纪元。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运载火箭并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相似文献   

11.
航天简讯     
美国泛美卫星公司改由阿里安空间公司发射的3颗卫星美国泛美卫星公司早期欲用中国长征火箭发射它的3颗卫星,最近选用了法国阿里安空间分公司的火箭发射其下一代卫星,泛美卫星2、3、4的发射合同价值超过2.4亿美元。在1994年4~6月发射泛美卫星公司的阿尔法-利拉康姆亚太卫星(PAS-2);接着在1994年12月、1995年5月和1995年3~5月发射其它几颗卫星。据该公司董事长雷内安塞尔称,  相似文献   

12.
美国私营斯科特科技公司和多米恩电视卫星公司在1988年10月签定了一项合同,从1989年8月起陆续将3颗直播卫星送入轨道。其中至少2颗将用中国长征火箭发射。合同规定,多米恩公司向斯科特公司支付9000万美元,斯科特公司在轨交付2颗卫星。斯科特公司总经理是前宇航员戴维德·斯科特。他认为,由于中国火箭的发射费用比欧美便宜一半,估计在轨交付的卫星费用为19000~33000美元/公斤。他设想在1989年8月用中国火箭发射第一颗卫星。  相似文献   

13.
美国航宇局最近收到中国广播卫星公司 20万美元,用于1988年1月和9月发射两颗国内直播卫星。该局局长贝格斯会见了最近访美的中国广播卫星公司高级成员,讨论了购买卫星及发射事宜。该官员说,这20万美元作为支付宇航局有关服务的预定金,  相似文献   

14.
正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是中国的第一种通信卫星,主要用于国内通信,分试验型和实用型。经历9年艰苦奋斗,东方红二号卫星于1984年4月8日发射成功,4月16日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5月15日完成在轨测试,性能良好,正式交付使用。至此,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欧空局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研制和发射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组织)。东方红二号卫星的研制发射,实现了中国通信卫星从"无"到"有"的跨越,开创了中国卫星为社会主义现代  相似文献   

15.
短消息     
<正>中国在轨运行民用陆地观测卫星达23颗7月9日,第八届全球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召开。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主任徐文介绍,自1999年至今,中国已发射26颗民用陆地观测卫星,目前在轨运行23颗。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陆地观测卫星应用事业基本形成了从一颗星到多颗星,从一个卫星系列到多个卫星系列、从科研试验应用到业务化运行的格局。  相似文献   

16.
美国空军的 KH—12军用照相侦察卫星(约15吨)不再从预定的范登堡空军基地用航天飞机发射,而改为从肯尼迪空间中心发射。从肯尼迪空间中心发射的卫星,尽管更受到发射方向的限制,难使卫星进入极区轨道,但仍能达到使卫星覆盖苏联大半个国土的轨道飞行目的。  相似文献   

17.
□□2000年4月24日是中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DFH-1)卫星发射成功30周年纪念日.30年前的这天,东方红-1卫星在长征-1运载火箭的携带下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拔地而起,开始了向太空进军的万里长征.10多分钟后,东方红-1卫星成功地进入倾角68.5°、近地点高度439 km、远地点高度2 384 km的椭圆轨道.东方红-1卫星的发射成功,是中国空间技术取得的首次重大突破,使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自行研制和发射航天器的国家.自那时起,截至2000年3月,中国已用自行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69次航天发射,累计发射了85颗人造地球卫星(国产卫星53颗,国外卫星32颗)和1艘无人状态的试验飞船,发射成功率大于85%.现从中国对空间技术体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中国的航天器进入太空技术已位居世界前列、中国的航天信息应用技术已取得显著效益3个方面,来回顾近30年间中国空间技术取得的斐然成就.  相似文献   

18.
休斯空间通信公司总经理唐纳德·奥尼尔接受了法国《航空与宇宙》杂志的主编皮埃尔·朗之勒的采访,就1995~2000年休斯空间通信公司的主要活动计划等问题作了回答。以下是他的答记者问。问:休斯公司1995年最主要的事情是什么?答:1995年我们将创年交货16颗卫星的记录,其中大部分是通信卫星,这些卫星将分别从4个国家发射。预计从法属圭亚那的库鲁发射8颗,在日本用H-2火箭发射1颗静止气象卫星-5,1颗亚太2号卫星由中国用长征-3火箭发射,其余的卫星将从美国卡纳维拉尔角发射。这些卫星共值20亿美元。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继测控终端小型化和高增益、宽波束天线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中国后续 中继卫星将具备S频段多址服务能力, 使得依靠中继卫星系统实现航天器飞行 测控和所有在轨卫星的日常管理成为可能. 通过分析中继测控支持中/低轨 道卫星在轨测控的能力、优势和基于中继测控实现卫星发射弹道优化策略, 提出了定向天线中继终端应急测控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 中继卫星系统能够为航天器飞行任务从发射、入轨到在轨管理提供测控服务, 特别是基于多址 服务能力的中继卫星系统从数量上完全满足中国在轨卫星的测控需求, 测控效率和应急能力将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先期试验航天任务急需的新技术 ,以及开展空间环境探测与空间科学研究 ,中国在研制卫星初期就开始发展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从 2 0世纪 70年代至今 ,中国先后研制和发射了实践 -1、 2 ( SJ-1、 2 )卫星群、 SJ-4及 SJ-5卫星 ,初步形成了 SJ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在充分利用东方红 -1卫星技术的基础上 ,在距东方红 -1卫星发射成功不到 1年的时间里 ,发射了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的第 1颗卫星 ,即 SJ-1。2 0世纪 80年代初 ,中国进行了一箭多星技术试验 ,即利用 1枚运载火箭将 3颗卫星送上天 ,这 3颗卫星分别是 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