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楠 《航天员》2010,(2):24-25
清华园“开班进行时” 为培养我国高层次的研究型、复合型航天员.2005年底.航天员工程硕士班在清华大学开班.中国首批航天员全部出席了开班仪式。同时.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中心主任陈善广接受了清华大学兼职教授的聘书.并为清华航天航空学院的师生们作了题为《航天医学工程理论与实践)的精彩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2.
吴国兴 《航天》2009,(2):24-27
50。为了保证航天员安全顺利完成太空行走,美国航宇局有什么具体规定? 为了保证航天员安全和顺利地完成太空行走,美国航宇局在计划航天员的太空行走时,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其中主要是:第一,在航天飞机起飞后72小时之内不安排航天员太空行走。  相似文献   

3.
太空新航线     
《航天》2014,(10):10-13
韩首位航天员辞职惹争议 8月12日,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称,韩国首位航天员李素妍已因个人原因从该院辞职。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称,李素妍向该院发了辞职信,该院同意了她的要求。李素妍现年36岁。她2008年在耗资260亿韩元(2540万美元)的韩国航天员培养计划下同两名俄罗斯航天员一起乘飞船进入太空,成为韩太空第一人。在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完成两年的义务服务期后,她2012年突然提出休假并前往美国攻读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2013年8月,她与一位韩裔美国人结婚,之后取得美国绿卡。李素妍的辞职让韩首项航天员计划终结,引发政府浪费纳税人钱财的批评。  相似文献   

4.
稍微了解“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的人都知道,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有着丰富的航天员培训经验,在当今世界上“无人能出其右”。有人会问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为很多国家培养了合格的航天员,那里曾有过中国航天员的身影吗?还有人说杨利伟、费俊龙和聂海胜都是中国自主培养的优秀航天员,中国航天员是否需要去外国接受培训?在这里,我们就为大家解惑答疑,请看——  相似文献   

5.
心榕 《航天》2012,(1):44-48
四十年前,苏联的联盟号飞船发生了一起特大灾难性事故,三名航天员不幸惨死在凯旋归来的空中,成为继苏联的联盟一号和美国的阿波罗4A号飞船之后的又一幕航天悲剧。而对于这幕悲剧,人们或根本不了解,或了解得不如联盟一号那么详细。现在,让我们将多年来陆续公开的片断串联起来,一起回顾这幕比联盟一号更惨痛的悲剧,缅怀死于不归之路的英雄航天员。  相似文献   

6.
航天员手动控制系统可作为自动控制和地面处置的备份手段。为了提高航天员在载人航天器驻留期间应对设备故障和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对航天员手动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通过地面试验测试,证明该手动控制系统设计能够有效地降低设备故障以及突发事件给航天员安全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和前苏联争夺太空霸主地位的过程中,双方为了抢占先机,不断缩短航天计划的科研时间,原本处于首位的航天员安全要素被迅速排挤到政治利益的后面,因此,航天的安全隐患一直让航天员提心吊胆,即使是举美国全国之力打造的堪称经典的阿波罗登月工程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8.
白树民 《航天员》2013,(1):52-53
载人航天活动是人类探索浩瀚宇宙奥秘的伟大创举。然而,太空环境对人类而言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地球上所有生物的进化过程都是在地球1G的重力场中进行的,人类也不例外。人进入太空后,为了适应全新的环境,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改变。这些变化将对航天员带来诸多不良影响。甚至在执行完航天任务后,这些变化还将继续对航天员的健康构成威胁,航天员还需要面临时间远长于太空飞行的再适应(康复)过程。  相似文献   

9.
《航天员》2009,(3):55-55
2008年11月7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庆祝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翟志刚被授予“航天英雄”荣誉称号,刘伯明、景海鹏分别被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受颁“航天功勋奖章”。此后,3位航天员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人民的美好问候和祝愿信件。航天员平时工作繁忙,不能一一回信,特通过《航天员》杂志向关心、支持祖国航天事业的人们表示歉意和感谢。也鉴于此,从本期开始,我刊‘‘航天员俱乐部”栏目特增设“交流”版块,为广大读者及热爱航天事业的朋友提供一个与航天员交流的平台;同时,我们也会选登世界各国航天员向世界^民传达的问候和信息,使人们对航天员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本栏目欢迎广大读者来稿来信,在我们为您精心搭建的平台上和航天员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10.
《航天员》2007,(4)
5月22日下午,出席第十六届"人在太空"国际学术会议的航天员参观了北京航天城。航天员一行参观了模拟器、离心机、卧床试验室,并详细了解了航天城的发展情况。参观结束后举行了座谈会,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书记董重庆、航天英雄杨利伟出席了座谈会。座谈会结束后全体航天员在中心合影留恋。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1月,应欧洲航天员中心(EAC)邀请.中国航天员中心(ACC)一行6人到德国科隆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交流访问。其中包括中国的两名航天员。EAC为代表团准备了丰富的学习课程和训练体验项目,使我方对欧洲航天员的训练有了更加深入和系统的了解,对于中欧载人航天领域的未来合作,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特意采访了ACC代表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费俊龙。在采访中,他给我们讲述了欧洲航天员中心之行的见闻和感受。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保航天员训练能够顺利、安全和有效,绝大部分的训练科目航天员教员必须先进行亲身体验,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之后,再对航天员进行训练。2005年11月20日上午,为帮助航天员能够顺利、安全地进行海上救生训练,我参加了海上3级海况下的自主出舱体验训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第一批航天员,是怎样进行选拔和训练的?当“神舟”4号飞船成功发射的消息传来时,人们越来越想了解中国航天员的“身世”。终于,在“神舟”4号飞船发射现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宿双宁欣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也许是因为中国航天打造的火箭和飞船要送中国航天员升空的原因吧,所以,宿双宁向我这位来自中国航天的记者,介绍起中国第一批航天员的情况时,让人感觉亲切而自然。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实施载人航天计划以来,已顺利完成载人航天两步一阶段的任务,正在向第三步目标——载人空间站目标进发。在载人飞船探测阶段,航天员的生命保障和工作状态倍受关注。航天员在外太空复杂的环境下会引起一系列适应性生理变化。这些生理变化在短时间或长时间会引起病理改变,从而对航天员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了确保航天员的身体健康以及太空探索任务的圆满成功,对航天员在完成任务前后的治疗与保养就成了航天医学领  相似文献   

15.
互动信     
《航天员》2009,(3)
2008年11月7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庆祝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翟志刚被授予"航天英雄"荣誉称号,刘伯明、景海鹏分别被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受颁"航天功勋奖章"。此后,3位航天员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人民的美好问候和祝愿信件。航天员平时工作繁忙,不能一一回信,特通过《航天员》杂志向关心、支持祖国航天事业的人们表示歉意和感谢。也鉴于此,从本期开始,我刊"航天员俱乐部"栏目特增设"交流"版块,为广大读者及热爱航天事业的朋友提供一个与航天员交流的平台;同时,我们也会选登世界各国航天员向世界人民传达的问候和信息,使人们对航天员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本栏目欢迎广大读者来稿来信,在我们为您精心搭建的平台上和航天员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16.
沈宁 《航天员》2012,(6):66-66
航天员出舱活动是载人航天的重要技术组成部分,通过出舱活动,航天员可以进行航天器的在轨维修和故障排除、有效载荷的布放、回收和在轨维修以及大型航天器(如空间站)的在轨安装构建等任务。这些任务的完成需要航天员穿着舱外航天服在空间失重环境下进行。失重状态下人的运动和作业方式与在地球表面的重力状态下完全不同。为了完成这些出舱活动任务,航天员必须熟练掌握失重状态下运动和作业的规律和技巧,需要通过地面上模拟的失重环境对航天员进行大量的训练。  相似文献   

17.
虽说目前世界上仅有3个能独立训练航天员的航天员中心,但是随着航天任务的频繁开展,其他国家的航天基地也正在崛起之中,譬如有着不错实力的欧洲航天员中心。“小门派”的发展1990年,欧洲航天员中心(EAC)成立之初只有3名航天员,与美国的约翰逊航天中心和俄罗斯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相比,只算得上是个“小门派”。为了实施“赫耳墨斯”计划(现已取消)和“哥伦布”计划,1992年欧洲进行了第二次航天员选拔。当时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欧空局2009年5月产生的新一批女航天员中的萨曼莎于2012年1月30日发表在欧空局网站上的博文,讲述了她和同伴冬天在俄罗斯进行野外生存训练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品读来了解航天员自己笔下的特殊生活。  相似文献   

19.
欧空局女航天员萨曼莎·克里斯托弗雷蒂将于2014年12月前往国际空间站执行她的首次太空值守任务。自2009年5月正式成为欧空局的一名航天员以来,克里斯托弗雷蒂一直在世界各航天机构进行培训和训练。我刊曾在2012年第五期刊登了她于2012年初在俄罗斯进行野外生存训练时写的一篇博文,时隔一年半,我们再次通过她写的一篇有关空间站消防演习的博文,进一步了解这位即将飞天的女航天员的近期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空间站建设和载人航天计划的进一步实施,航天员舱外活动将成为实现复杂空间操作的重要任务。为了确保航天员在轨维护空间机械臂的任务规划切实可行与工作效率,需要将航天员在轨维护流程、工具装置操作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与地面试验验证。航天员在轨维护空间机械臂的任务是系统性工程,涉及维修流程设计、备件转移、航天员操作空间分析和操作能力分析等多方面内容。以航天员舱外维护空间机械臂为背景,建立空间站运营中航天员在轨维护机械臂的任务规划与验证系统,验证航天员可达性及维修过程可操作性分析,评估航天员在轨维护梦天舱机械臂任务设计的合理性,为后续开展航天员舱外活动训练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