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天宇来风     
《航天员》2010,(3)
<正>中国CHINA载人航天工程第五次发射场合练任务圆满完成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4月30日报道,历时近50天的载人航天工程第五次发射场合练任务近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圆满完成。第五次发射场合练任务是交会对接任准备过程中的一次综合演练。合练自3月12日第一批试验设备进场开  相似文献   

2.
《航天》2012,(8):10-10
6月29日上午10时许,在圆满完成所有在轨任务后,搭乘3名航天员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平安返回,为本次航天任务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用12个字来评价这次任务:结果圆满、过程完美、成果丰硕。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9月和10月,长征二号F火箭先后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为后续的空间站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921工程作为跨世纪的载人航天工程,其技术含量高,难度大,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高,协调面广,是我国有史以来最为复杂的航天系统工程。运载火箭系统是整个工程的七大系统之一。中国载人航天运载火箭命名为长征二号F。2013年载人航天工程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圆满完成后,长征二号F火箭系统启动了执行空间实验室任务的T2、Y11火箭研制工作,  相似文献   

4.
载人航天 开启应用之旅 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是我国第五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对于我国全面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突破航天员中长期驻留技术、打牢空间站研制建设基础的意义深远且重大. 此次任务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是,这是首次执行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的应用型飞行.对于神舟飞船而言,此次飞行成功实现了从试验型向实用型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5.
周建平 《航天》2013,(12):6-11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在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上表示,中国航天人将坚持着眼国家整体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持续推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为探索太空、造福人类,作出中国人应有的贡献。以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为标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进人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阶段。针对读者关心的下一步,本刊特摘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的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探月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航天活动的第三个里程碑。首次探月工程的圆满完成,使我国跨入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嫦娥一号卫星是探月工程五大系统中最为核心的系统.遇到的新问题最多.研制时间最紧,风险最大,是一个全新的航天器。它的使命是走向一个我国的航天器从未到达过的领域,并完成预定任务。许多特点和地球卫星与载人飞船都大不一样,因而具备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难题。  相似文献   

7.
航天短讯     
<正>神舟十六号圆满完成任务据《中国航天报》2023年11月1日报道,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包含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3个航天员类型,是第3批航天员首次执行飞行任务,也是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2009,(4):45-46
美国航天基金会3月30日在第25届美国全国航天研讨会开幕式上宣布.中国“神七”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团队获得该基金会颁发的2009年度航天成就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航天员翟志刚等代表“神七”任务团队参加了颁奖仪式。航天基金会主席普尔哈姆说.“神七”任务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庞之浩 《航天》2012,(8):36-39
2012年6月16日~29日,中国圆满完成了首次载人航天交会对接任务。按照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今后中国还将发射货运飞船、天宫二号和三号空间实验室,在太空建造60吨级大型空间站,并正在论证载人登月。  相似文献   

10.
黄伟芬 《航天员》2013,(5):31-33
杨利伟首飞距今已整整十年,“十”虽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字,但它却承载着中国载人航天辉煌历程中的每一次突破。回首神五任务,当年的一切似乎仍历历在目,仍激动人心。值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十周年之际,我们特邀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她是当年第一批航天员及神五任务航天员选拔与训练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此,让我们随她一起来重温首飞时有关航天员选拔与训练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嫦娥一号卫星的技术进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月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航天活动的第三个里程碑.首次探月工程的圆满完成,使我国跨入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嫦娥一号卫星是探月工程五大系统中最为核心的系统,遇到的新问题最多,研制时间最紧,风险最大,是一个全新的航天器.  相似文献   

12.
中国     
《航天员》2013,(2):8-8
神舟十号任务动员大会顺利召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2013年1月22日报道,载人航天工程第二十二次工作会暨神舟十号任务动员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2012年度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成就和成果,并且全面研究部署了2013年度各项任务和工作安排,重点对即将实施的神舟十号任务开展了全面的动员。  相似文献   

13.
黄希 《中国航天》2011,(11):50-51
备受瞩目的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交会对接任务已经拉开大幕。作为长二F火箭、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三大关键系统的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11年的时间里集智攻关,在确保型号任务圆满完成的同时,也积累了珍贵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4.
<正>为进一步推动载人航天工程学术建设,促进载人航天领域学术技术交流,拟于2014年10月召开第三届载人航天学术大会。本次会议围绕载人航天发展战略、载人航天工程技术、载人航天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载人航天基础研究、载人航天成果应用及世界载人航天发展前沿技术等专题组织研讨交流。现将研讨会征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征文范围征文应紧紧围绕空间站工程研制建设、空间站应用工程、载人深空探测等重点领域,突出创新性、学术性与工程应用。具体包括:(一)体现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作用,反映载人航天工程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卫星应用》2008,16(4)
总装备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并参加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全体同志: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9周年到来之际,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圆满完成这次飞行任务的英雄航天员,向所有参加这次任务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和部队官兵,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飞船由长征二号F Y11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将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于两天后与在轨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神舟十一号任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神舟十一号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个过渡,旨在为中国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准备。此次任务是我国第6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将长达33天。  相似文献   

17.
20 0 3年 10月 16日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飞成功 ,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终于从梦想成为现实。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85 11研究所经过 10年的奋斗 ,出色地完成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任务。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主要参加单位之一 ,85 11研究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陆伯祥同志获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飞船应用系统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另外 ,李明同志被人事部、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授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奖章中国航天科工集团8511所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郑婕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天》2004,(2):5-8
2003年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辉煌的一年。集团公司党组带领全体干部职工不畏艰难、团结一致,克服了非典造成的不利影响,圆满完成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圆满完成了高新工程型号首飞;创造了在一个月内,成功进行4次航天发射的新纪录;战  相似文献   

19.
《航天员》2012,(2):8-8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2月17日报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于当日宣布,我国将于今年实施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实现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全面验证交会对接技术。担负此次任务的飞行乘组将由3名航天员组成。  相似文献   

20.
正2021年4月29日,随着"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顺利送入太空,中国空间站拉开建造大幕。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2021-2022年我国将接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发射和4次载人飞船发射,并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步"的任务目标。中国空间站:开启载人航天新的里程碑(一)三舱结构构筑安全舒适的"太空之家"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航天器,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满足航天员长期在轨生活、工作及地面航天员寻访的载人航天器,代表了当今航天领域最全面、最复杂、最先进和最综合的科学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