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纪伯伦说,"我宁可做人类中有梦想和有完成梦想的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个最伟大的、无梦想、无愿望的人。"人有了梦想,生活就有了目标和希望,就有了前行的勇气与力量。虽然每个人都会有梦想,但青春似乎更钟情于梦想。因为年少多憧憬,因为年少爱追梦!不是吗?我看到朗费罗穿越时空走来,轻声吟唱着拉普兰的歌谣:"少年的愿望好似风的愿望,呵,青春的思想是多么、多么悠长!"  相似文献   

2.
蒋迅 《航天员》2013,(2):64-65
在很多正常人眼里。盲人是残废人,属于弱势群体。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者说能够自食其力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盲人也可以做出许多像你我这样正常人所不及的事情,甚至是惊心动魄、震惊世界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卫星,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气象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资源卫星、环境卫星……各种各样的应用卫星,呈现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如果我说成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没有人不会反对。在所有竞争者机会相等、条件一样,但只能有一个人被选中的情况下,你会发现,被选中者的这次成功真的来得很容易,也许仅仅是因为一个小小细节。这里要告诉你的正是一个有关加加林的细节,其实,它也是一个有关所有成功者的细节。  相似文献   

5.
邸乃庸 《航天》2014,(9):56-57
卫星在几百千米的太空可以拍摄到清晰的地面图片,而国际空间站里的航天员在休闲时间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用"大炮"拍摄地球家园的壮丽景色。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航天员的镜头从太空来尽情观赏我们多姿多彩的家园美景。  相似文献   

6.
邸乃庸 《航天》2012,(3):58-59
卫星在几百千米的太空可以拍摄到清晰的地面图片,而国际空间站里的航天员在休闲时间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用"大炮"拍摄地球家园的壮丽景色。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航天员的镜头从太空来尽情观赏我们多姿多彩的家园美景。  相似文献   

7.
周武  夏丹  陈彩连 《航天》2010,(4):14-19
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实现中国星零的突破,到中国如今百星灿烂,是一段不平凡的岁月。有人打了这么一个比方——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时遇到的困难,就像你要吃馒头,当然你买不到馒头,可是你也买不到面粉来做馒头,甚至于小麦都没有,你要开荒、种地,种小麦,磨面粉,最后才能吃到馒头。  相似文献   

8.
邸乃庸 《航天》2014,(1):58-59
卫星在几百千米的太空可以拍摄到清晰的地面图片,而国际空间站里的航天员在休闲时间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用"大炮"拍摄地球家园的壮丽景色。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航天员的镜头从太空来尽情观赏我们多姿多彩的家园美景。  相似文献   

9.
刘瑞江 《航天员》2009,(3):48-49
如果我说成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没有人不会反对。在所有竞争者机会相等,条件一样,但只能有一个人被选中的情况下,你会发现,被选中者的这次成功真的来得很容易,也许仅仅是因为一个小小细节。这里要告诉你的正是一个有关加加林的细节,其实,它也是一个有关所有成功者的细节。  相似文献   

10.
王跃 《航天员》2011,(3):36-39
好久没有动笔写点什么了。上次动笔已经是整整一个月前的事情了。说实话,这一个月。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过来的。感觉精神似乎一下子被抽走了。不光是我一个人,身边的兄弟们似乎都活泼不再……毕竟已经被关了302天了……太XXX了!  相似文献   

11.
拜读完汪中求先生的著作《细节决定成败》,触动颇深。有一句话说,我们普通人,大量的日子,很显然都在做一些小事,怕只怕小事也做不好,小事也做不到位。而现实情况是:太多的人,总不屑于小事和事情的细节,太自信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孰不知能把自己所在的岗位的每一件事做成功.做到位就很不简单了。  相似文献   

12.
左右 《航天员》2012,(1):57-58
在2009年广受好评的印度电影《3 idiots》开头,引入了一个关于太空笔的小插曲:教授指着胸前佩戴的太空笔对新入学的学生们说:“……这支(太空)笔是卓越的标志,32年前,我的老师把它送给我的时候对我说,等你遇见和你一样卓越的学生,请再传给他。32年过去了,我一直在等那个学生出现……”  相似文献   

13.
周武 《航天》2011,(4):12-13
"亲爱的黄幸安,在我看来,你的问题最有意思……"3月3日下午,这封发自国际空间站第27宇航组的"天外来信",由俄罗斯联邦航天局驻华首席代表罗金博士送到了嘉兴阳光小学五年级  相似文献   

14.
王跃 《航天员》2011,(2):36-41
2011年2月2日这个世界总是有很多事情是因为巧合而赶到一起。今天是中国的除夕夜,也是我们打开EU50舱门的重要日子。大家都很激动——除了我。不晓得什么时候开始,当然我指的是进舱之后的变化了。很少,很少有能让我很激动很兴奋的事情了。即使今天是咱们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似乎心情也只是淡淡的没有波澜。唯一有点儿好奇的是,EU50里面现在是个什么样子。答案是——塞满了。整个50立方米的登陆舱中塞满了物品,包括在厕所、床底、抽屉甚至地板下  相似文献   

15.
诸葛炎 《航天》2011,(4):36-37
加加林1959年10月向空军指挥部递交了志愿上天的报告:"为发展苏联航天事业,我迫切希望进行航天试飞……"。 加加林1934年3月9日出生在一个叫克鲁申诺里的小村庄里。在战争年代,他非常羡慕保卫祖国蓝天的空军飞行员。长大成人后,他参加了萨拉托夫航空俱乐部。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月宫的大门向你敞开罗开元随着发射指挥员的一声"点火"命令,你乘坐的新型太空飞船将由采用超高能燃料的火箭推动着直上苍穹。以往,你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惊心动魄的场面,而现在你可以亲身体验邀游太空的奇妙滋味。经过大约3天的太空旅程后,姐娥般美丽的...  相似文献   

17.
龚钴尔 《航天员》2008,(6):68-69
当你知道那些庞大的银河系、河外星系的时候,就会以为太阳系小得微不足道。事实上,太阳系的疆域至今还是个谜,远比你我想象的要大……  相似文献   

18.
谢平 《中国航天》1991,(11):24-28
国际宇航科学院(IAA)有一个庞大的国际宇宙探测和人类到太阳系及其它星球上生活的设想。建设国际月球基地计划只是上述庞大规划的一部分,也是第一步。IAA向世界上各从事航天事业的国家倡仪,力求在一个无偏见的科学和技术的原则下,制定一个世界性规划。 本方案只是从战略和政策的角度描绘出一个供参考的规划框架,而不是提出技术细节和方案。本报告包括计划的时间进度结构,计划的组织机构,计划的预算等。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可以产生各种计划结构和技术方案。国际宇航科学院下一步能做的事是什么时候,怎样一步一步地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干还是不干的决策,只有各国政府才有权决定。  相似文献   

19.
孝文 《航天》2014,(11):32-37
有一群人如此执着地想要去火星生活,甚至在火星上死去,难道他们疯了吗?按照普通人的思维,他们的想法确实是疯狂的。但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注定有这么一批人:他们不甘平庸,下定决心要做前人从没做过的事情。而那些梦想去火星生活的人,正是这些人中的一部分。他们的梦想眼下还遥不可及,也早有人指出“火星一号”公司是在进行商业炒作,但是你不能否认这样一群人的存在。这篇文章所讲述的正是这样一群“疯子”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想象一下,如果你生活在一个狭小的封闭空间内,脱离自己的生活,没有家人和朋友,你能够坚持多久而且不至于精神崩溃?一天、一周还是一个月?很明显,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在距地球几百千米以上的太空,在完全失重的条件下,航天员却是长期这样生活着。这种生活使他们的心理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面临哪些挑战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生活在地球上,人们时刻感受着重力的作用,身体上是踏实的感觉。在短暂的太空飞行中,很多航天员对于失重还是感觉很新鲜,但若是长时间的太空生活,微重力就会带来不适。心理学家最需要了解的是在失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