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宏金 《航天》2011,(2):38-41
目前,人类已将6000多颗航天器送入太空,这些航天器在广泛服务社会的同时,在航天器发射和"寿终正寝"后将变成空间碎片(太空垃圾),这些太空幽灵正在威胁着在轨运行航天器的安全。十多年来,如何清除太空垃圾,如何减缓太空垃圾的威胁,一直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十五"以来,中国政府在发展航天技术的同时,高度重视"太空环保"问题,许多中国航天工作者在为减缓和对付太空垃圾而孜孜不倦地工作,  相似文献   

2.
伊莉莎 《航天员》2014,(3):14-19
空间站微生物的来源其实多种多样,最直接的就是航天员身体所携带的微生物,包括皮肤、毛发、衣物的表面和身体内部菌群,还有一些是太空搭载的实验微生物和由于灭菌不彻底,随航天器一起进入太空的微生物。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目前科学所不能确定的太空微生物,可能是外太空本身存在的,不过,由于目前外空间生物存在的研究(如探寻外星球生命等)才刚刚兴起,所以空间微生物的主要科研方向还是研究和监控人类带到太空中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3.
《航天员》2007,(1)
进入太空是每位航天员的梦想,但并不是所有的航天员都能够如愿以偿,因为发射次数和运载人数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很多航天员甚至一生都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航天员非常珍惜每次飞行机会。在飞行任务期间,大部分航天员都喜欢在工作之余写太空日记,记录自己的工作、生活、感受和经历等。有些航天员一直珍藏着自己的太空日记,没有向公众展示,有些航天员则建立博客,在博客上写太空日记,让"粉丝"们能在第一时间分享他们的太空体验。华裔航天员卢杰博士,在执行国际空间站第7长期考察团任务期间,写了很多精彩的太空日记。我们刊载其部分,让读者体验航天员的太空生活。以下是他的日记内容:  相似文献   

4.
航天服     
孙增吉 《中国航天》1993,(12):34-37
载人航天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展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高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因此载人航天活动十分活跃。美苏两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已发展到今天的航天飞机和永久性航天站。欧空局、日本、印度等国家也在大力地发展载人航天事业。已有许多国家的航天员,乘坐美苏的航天器遨游了太空。 一、航天服的用途 载人航天少不了航天服,航天员穿着普通的服装,是无法进入太空的。航天器飞行的轨道离地面300公里以上,所处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载人飞船是一种能保障少量航天员在太空轨道上生活和工作、且能使航天员座舱以弹道式或弹道-升力式再入路径安全返回地面的航天器。它在太空轨道上独立飞行的时间不长(一般几天到十几天),内部容积较小(几立方米),乘员不多(一般1~3名),只能一次性使用(可重复使  相似文献   

6.
小月 《航天员》2010,(6):50-51
以"同一颗星球、同一个希望、同一个未来"为主题的第23届太空探索者协会年会吸引了来自18个国家的58名航天员参加,《航天员》杂志在第5期报道了会议消息,但因时间关系,还有一些精彩内容没有来得及与大家分享,特整理相关资讯,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邸乃庸 《航天》2014,(9):56-57
卫星在几百千米的太空可以拍摄到清晰的地面图片,而国际空间站里的航天员在休闲时间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用"大炮"拍摄地球家园的壮丽景色。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航天员的镜头从太空来尽情观赏我们多姿多彩的家园美景。  相似文献   

8.
邸乃庸 《航天》2012,(3):58-59
卫星在几百千米的太空可以拍摄到清晰的地面图片,而国际空间站里的航天员在休闲时间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用"大炮"拍摄地球家园的壮丽景色。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航天员的镜头从太空来尽情观赏我们多姿多彩的家园美景。  相似文献   

9.
沈羡云 《航天员》2012,(3):72-73
什么是航天员的心理障碍呢?航天员在太空执行任务时。长期处在与世隔绝的太空中,长期的精神紧张、密闭狭小的座舱、静寂无声的太空环境、规定好的交际方式、与地面有限的联系及失重所造成的不适感,使航天员产生了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他们感到忧虑、厌倦、抑郁、思念亲人、人际之间关系紧张等,我们把航天员们在太空中产生的这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称之为航天员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0.
孙海荣 《航天员》2011,(5):21-22
随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飞向茫茫太空,航天员将在太空拥有新家。天宫一号在太空运行两年,随时准备迎接航天员驾乘飞船入住。航天员要在其中工作、生活并开展科学实验,因此这个家“家具”众多,功能丰富。  相似文献   

11.
文野 《航天员》2011,(2):58-59
2010年12月15日,意大利航天员保罗·内斯波利(Paolo Nespoli)作为国际空间站第26长期考察组成员,和俄罗斯航天员德米特里·孔德拉季耶夫(DmitryKondratyev)、美国航天员凯瑟琳·科尔曼(Catherine Coleman)一起,搭乘俄罗斯"联盟TMA-20"飞船飞上太空,进驻国际空间站,开始为期近半年的太空生活。保罗到达国际空间站后,像常驻过太空的大多数航天员一样,在忙而有序的工作间隙,会把自己工作生活的情况通过微博向地面同胞们传达,特别是他们总会发布一些在太空中拍到的精美照片。因为角度的新颖、设备的高端,这些照片往往一出现就会吸引人们的眼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邸乃庸 《航天》2014,(1):58-59
卫星在几百千米的太空可以拍摄到清晰的地面图片,而国际空间站里的航天员在休闲时间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用"大炮"拍摄地球家园的壮丽景色。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航天员的镜头从太空来尽情观赏我们多姿多彩的家园美景。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2003,(10):81-89
在载人航天工程中,不仅需要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等载人航天器系统,还要有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其中航天员系统是大家非常感兴趣且极为重要的系统。没有这一系统,载人航天就是一句空话。航天员系统一般涉及航天员的选拔与训练、航天员的医学监督与保障、航天环境医学、航天工效学、航天员个人装备、航天员的营养与食品和航天员选训中心等。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航天员的选拔与训练、个人装备、宇航食品和太空生活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航天员》2007,(1)
■甘肃天水读者杨易问:何谓载人航天?航天员回答:载人航天,是指人类驾驶和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中从事各种探测、研究、试验、生产等往返飞行活动。实现载人航天必须突破三大技术难题:第一,大推力的运载火箭技术,把非常重的航天器送上近地轨道;第二,卫星安全返回技术;第三,良好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技术。根据飞行和工作方式的不同,载人航天器可分为载人宇宙飞船、载人空间站和航天飞机3类。载人航天是一项复杂的大规模的系统工程,必须保证航天员在往返的航天活动中的安全、健康和高效。  相似文献   

15.
人类在太空进行舱外活动无疑是世界航天领域的优秀成果之一。航天员穿着专门的航天服进行舱外活动时,可以完成各种试验和研究,并在载人航天器的外表面进行安装和修理工作。前苏联和美国的航天事业始于1964-1965年,苏联航天员阿列克谢·别昂诺夫进行了人类首次舱外活动,为后来的航天员舱外活动训练积累了大量经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钱航 《航天员》2014,(4):62-64
航天员在太空种植植物,目前已成为他们在密闭的空间站内,调节身心的有效方式。不过随着未来太空技术的发展,太空种植将成为太空中的一种潮流产业,而那时如果还让身兼科研重任的航天员米负责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17.
美国航宇局的研究人员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当让一名参加过太空飞行的航天员坐到一个旋转的椅子上的时候,他们的大脑可能认为他们又回到了太空。这是什么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7月24日,据塔斯社报道,国际空间站的俄罗斯航天员将于8月17日将第一颗俄罗斯3D打印卫星"托木斯克-TPU-120"放入太空。卫星由航天员由尔奇希因和梁赞斯基发射。"托木斯克-TPU-120"将在太空中工作4~6个月,期间会向地面传送星体、电路和电池温度以及电子器件参数。研究人员通过这些数据监测材料状态,从而判定是否可以继续利用这些材料制造航天器。  相似文献   

19.
2013年5月底,随着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临近,神十飞行乘组也转入最后隔离阶段。在隔离前夕,《航天员》杂志与央视、新华社等多家媒体共同采访了这3位即将出征太空的航天员。他们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既流露出将邀游太空的激动与兴奋,也展现出肩负使命的稳重与自信,同时也与我们分享了飞天前许多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和感想。  相似文献   

20.
《航天员》2008,(1):51-51
浙江诸暨的黄敏婕问:是不是航天员在天上的每一个动作地面上都能看到?他们的隐私怎样能够得到保护?航天员答:航天员的隐私将得到充分保护,他们在天上的每一个动作,地面上当然不是都能看到的。载人航天器座舱内设有功能完善的检测系统.包括图像监视器。但是,检测系统主要用以测量、监视航天器各功能系统的工作状态,检测座舱内部的环境参数,用以保证航天器的正常工作.保证航天员安全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同时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