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空中交通管理》2010,(5):45-47
从4月14日玉树发生强烈地震以来,西北空管人再次经受了一场情感与精神、素质与基础的严峻考验。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与天灾博弈的战斗中.西北空管人以意志和力量援助灾区人民,撑起玉树蓝天.竭尽忠诚使命,为玉树抗震救灾工作挺起空中脊梁。  相似文献   

2.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场千里驰援青海玉树的救灾行动迅即展开。  相似文献   

3.
4月14日发生在青海玉树县的强烈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地震灾区群众急需被褥、棉衣、帐篷、食品等物资。4月15日,杭州萧山机场第一批帐篷、棉被、服装等6900公斤救灾物资,分别由MF8251和MU2202航班运往西安,再转运至西宁。  相似文献   

4.
航天员的文化 航天员是独立的,工作努力、并被成功的欲望驱动着,他们尽量不给人“毫不乐观”或“需要帮助”的印象。我们希望保护他们的隐私,也希望他们彼此保护隐私。他们可能是对出现的问题保守秘密的良好典范。  相似文献   

5.
“如果我们死了,请大家不必大惊小怪,而要把它看成一个普通事件,因为我们从事的是冒险的事业,我们希望不要影响计划及进程,因为征服宇宙是值得冒生命危险的。”——航天员维吉尔·格里索姆40年前在试验“阿波罗”1号飞船时,因意外事故,舱内燃起大火,结果里面的3名航天员被活活烧死,但航天员格里索姆生前说的这段话至今仍让人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6.
作为第十六届"人在太空"国际学术会议的一个组成部分,航天员首次与中国中学生交流会如期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举行了。这次交流会规模宏大,气氛相当热烈。正如人大附中的刘校长所说的那样:"航天员的精神如同永存的火种,让我们所有人敬仰,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和实践。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点燃孩子们心中的圣火,搭起一架科学的桥梁,使孩子的科学精神内化于心。"我们也有这样的期望。  相似文献   

7.
《空中交通管理》2010,(5):F0002-F0002,I0001
<正>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地面救援交通不便,空中交通成为抗震救灾最快速的救援通道。民航空管系统周密部署,迅速行动,保障了通往玉树的空中生命线的安全畅通,而位于救援第一线的西北空管人,更是以坚强的意志、果断的措施和过硬的本领,为玉树及时有序的救援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航天员》2006,(2)
虽然中国人涉足太空的时间不长,中国的“神舟”号载人飞船也刚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但是这一自主研发的系列载人飞船不仅备受外国同行的关注,也是中国老百姓所津津乐道的话题。“神舟”飞船是飞船系统上上下下的研制人员精心为航天员打造的,除了设计师外,最了解飞船的要数航天员,而飞船在太空中安全、舒适与否,他们更是深有体会。费俊龙:大家好,很高兴能应《航天员》杂志的邀请,在这里给大家说说我们的飞船。在太空飞行的5天时间里,飞船就是我们的“家”。聂海胜:希望大家都能认识并了解我们国家自己研制的飞船。同时,我们也要向飞船系统的科研人员致敬。  相似文献   

9.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地震发生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立即启动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案,成立了由该中心负责人亲自指挥的青海地震遥感监测应急小组,力争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有用的卫星遥感数据为地震救援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航天员》2009,(2):10-11
2008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一年,也是《航天员》杂志长足进步的一年。在过去的一年里,一方面我们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理念,努力探索编辑新思路,杂志质量稳步提高,另一方面我们加强杂志的平台建设,刊物发行工作逐步推进,“航天员体验营”活动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航天员》杂志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我们始终充满信心,也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我们希望再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航天员》杂志名副其实地打造成“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普及载人航天知识”的坚固阵地,使《航天员》杂志真正成为我国科普期刊的新品牌,并逐步走向国际化。  相似文献   

11.
稍微了解“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的人都知道,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有着丰富的航天员培训经验,在当今世界上“无人能出其右”。有人会问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为很多国家培养了合格的航天员,那里曾有过中国航天员的身影吗?还有人说杨利伟、费俊龙和聂海胜都是中国自主培养的优秀航天员,中国航天员是否需要去外国接受培训?在这里,我们就为大家解惑答疑,请看——  相似文献   

12.
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飞船安全返回,世人瞩目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成功。这次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精彩表现可圈可点,堪称完美。那么,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这黄金三人组合是如何从航天员大队优中选优、以毫厘之胜而执行神七飞天任务的?我们有幸约请中国航天员中心副主任、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杨利伟、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一起为我们解读神七飞行乘组的选拔过程。  相似文献   

13.
赵燕 《航天员》2008,(3):81-81
5月25日,正在备战神七任务的航天员心理教员刘芳来到绵阳八一帐篷学校,为来自灾区的师生实施心理援助,及时为他们疏导心理的"堰塞湖"。被毁的家园需要重建,心灵的创伤更待抚平。刘芳一来到灾区,立即投入紧张工作。从早到晚连续作战,忘记了疲  相似文献   

14.
王爱华 《航天员》2010,(1):33-37
在如今世界各航天大国航天员选拔已经习以为常,女航天员的出现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的时候,我们是否还记得,曾经还有过一批开拓了女性航天选拔纪元的航天人。虽然她们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他们的精神和为理想所付出的努力,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钦佩。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1月,应欧洲航天员中心(EAC)邀请.中国航天员中心(ACC)一行6人到德国科隆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交流访问。其中包括中国的两名航天员。EAC为代表团准备了丰富的学习课程和训练体验项目,使我方对欧洲航天员的训练有了更加深入和系统的了解,对于中欧载人航天领域的未来合作,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特意采访了ACC代表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费俊龙。在采访中,他给我们讲述了欧洲航天员中心之行的见闻和感受。  相似文献   

16.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芦山地震道路损毁快速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损毁评估是地震损失评估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根据芦山7.0级地震应急评估需求,提出利用多源遥感数据的道路损毁评估方法。首先,针对获取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特点,建立道路损毁遥感解译标准,进一步考虑地震平均烈度,建立以县为单元的灾区道路损毁等级快速评估模型,最后给出了地震灾区基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快速制图产品和灾区道路损毁分县等级评估结果。结果表明,道路损毁极重灾区有芦山县、宝兴县,重灾区有天全县、雨城区、荥经县、名山区、邛崃市,一般灾区有汉源县等14个县(市、区)。相关研究和结果为震后救灾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7.
肖志军 《航天员》2013,(2):26-29
2013年1月15日到22日,欧洲航天员中心(EAC)一行6人(含2名欧洲航天员)应邀回访了中国航天员中心。中欧在航天员选拔与训练方面有什么差异?对于未来中欧的载人航天合作,还面临着哪些挑战,而欧方又有着怎样的期望?为此。我们专访了EAC主任弗兰克·德文(FrankDeWinne)。  相似文献   

18.
孙铭华 《航天员》2008,(5):65-67
在整个神七任务中,我们经常可以从电视直播画面中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就像航天员们的影子一样贴身跟随:发射场,最后离开航天员的是他们;着陆场,打开舱门,三位航天员见到的第一张面孔还是他们;发射前后航天员们处于三级隔离状态期间,能通行无阻的悉心照料航天员的仍然是他们;甚至在神七成功发射进入地球轨道之后,在国家主席胡锦涛之前与航天员们直播通话的,依旧是他们。这个享受"特殊待遇"的群体是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医监医保医生们,被称为"航天员的健康守护神"。  相似文献   

19.
孟别 《航天员》2009,(1):18-23
关于叙事,没有谁比亲历者更有发言权。 作为当事人。来自总装备部·绵阳八一帐篷学校的青年教师何竹,带我们走进了她所见证的地震灾区的真实。  相似文献   

20.
《航天员》2014,(3):47-49
《航天员》:当初,成为本国首位航天员,骄傲自豪的同时,是否感到有很大压力?谢赫:的确有压力,但是,我进行太空飞行之时并不是为了荣誉,我希望自己的声音能被更多人听到,自己可以带来一些改变,尤其是激励青少年,让他们好好学习,这是我最关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