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4 毫秒
1.
邸乃庸 《航天》2010,(6):28-31
二○○七年 2007年6月8日,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将重达17.8吨的国际空间站右舷第二组(S3/S4)构架结构和第三套太阳电池阵送至国际空间站。此次任务还为国际空间站安装了一套空间站-航天飞机电力转移系统,该系统可节约航天飞机自身的电力,增加其在轨时间,以加快国际空间站的建设速度。  相似文献   

2.
邸乃庸 《航天》2009,(9):48-50
2002年国际空间站的主要组建任务是组装巨大的构架结构和机动运输车。 2002年4月,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将长14.7米、宽4.5米、重14吨的SO构架结构运送到国际空间站,为国际空间站又增添了一组中央核心构架组件,同时将轨道运输车部件也运送至国际空间站。  相似文献   

3.
庞之浩 《航天》2010,(9):36-39
2010年2月8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上天,为国际空间站送去了第三个、也是最后的节点舱——“宁静”号节点3号舱,以及欧洲“嘹望塔”号观测舱。这标志着国际空间站非俄罗斯舱段的建造已完成,国际空间站的建造工程已完成了90%。此后,航天飞机还将执行4次国际空间站任务。届时,耗时25年、花费数百亿美元的国际空间站将基本建成,航天飞机也将光荣退役。  相似文献   

4.
刘瑞江 《航天员》2008,(6):20-23
光阴荏苒,十年已过。在沉寂浩渺的太空中,国际空间站第18长期考察组的航天员和正在空间站执行任务的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机组乘员在工作中共同迎来了国际空间站10岁的生日。"10年了,我们在这里祝福国际空间站生日快乐","奋进"号航天飞机指令长克里斯托弗·弗格森不无激动的说。这一天是2008年11月20日。  相似文献   

5.
易林 《航天》2012,(6):26-26
2012年3月1日,加拿大、欧洲、日本、俄罗斯和美国航宇局首脑齐聚加拿大魁北克市,召开国际空间站成员国会议,会议公布了《国际空间站:造福人类》和《国际空间站利用统计》报告。  相似文献   

6.
庞之浩 《航天员》2011,(6):65-68
苏联/俄罗斯曾先后独立建造过8座空间站,在空间站建造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1993年,俄罗斯正式加入国际空间站项目,使该站采用了很多俄罗斯空间站的成熟技术,从而节省了费用、少走了弯路、降低了风险、缩短了时间。目前,俄罗斯已为国际空间站研制和发射了5个舱体,今后可能还将独立建造新的空间站。  相似文献   

7.
邸乃庸 《航天》2009,(5):32-34
这一年国际空间站的组装工作比较少,主要进行了美国吊臂的安装。1999年5月27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为国际空间站运送人员和补给。  相似文献   

8.
刘苗 《航天员》2012,(3):54-55
近日,第28/29长期考察组成员日本航天员古川聪(Satoshi Furukawa),用图片向公众展示了自己曾在国际空间站上的“创造发明”——“乐高空间站”,这个空间站模型是古川聪模仿国际空间站的构建,用一块块乐高积木拼合而成的。国际空间站是由16个国家参与研制,花费13年时间建立起来的大型国际太空项目,而古川聪仅仅在两个小时内。就用积木建造了一座“国际空间站”。  相似文献   

9.
1989年。当迈克·苏弗里迪尼(Mike Suffredini)加入NASA的时候。国际空间站计划的前身“自由空间站”建造计划正在进行中。时隔22年后,作为国际空间站项目的经理,他将满意地看到国际空间站经过十多年的建造后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10.
《航天》2011,(3):38-41
二○一○年2010年国际空间站的组建已近尾声,航天飞机3次造访国际空间站,为空间站增添了美国"宁静"号节点舱和"瞭望塔"号观测舱、俄罗斯"黎明"号小型实验舱;更换了已经用尽的氨冷却剂储罐和一些旧电池组;安装了通信天线等部件。  相似文献   

11.
邸乃庸 《航天》2010,(3):30-32
2006年9月9日,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此次飞行为国际空间站运送了大量设备,这是自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生爆炸事故后首次恢复对国际空间站的修建任务。  相似文献   

12.
令飞 《航天员》2012,(2):25-27
去年,国际空间站参与国决定将其运行寿命由2015年延长到2020年。投入近千亿资金之后,美、俄、欧、加拿大、日本等成员国(组织)都在努力拓展其应用,让国际空间站能“物有所值”,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国际空间站作为教育平台的开发。其实,早在国际空间站建造初期,驻守其间的航天员就意识到了太空生活、微重力环境下的种种奇妙现象对于学生的巨大吸引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本文根据国际空间站项目科学家朱莉·鲁滨逊博士在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上的报告整理。在国际空间站运行十几年来,科学家们从这座“天宫”里经过大量创造性的劳动,取得了令世人为之惊叹的成果。下面是国际空间站项目科学家和项目合作各方共同选出的十大科学成就。  相似文献   

14.
左永亮 《航天员》2011,(4):12-16
1998年11月20日,人类太空探索史上第一个国际化的空间站项目开始建造。2008年11月,国际空间站建造十周年之际,我刊曾以“国际空间站:十年,这样走过”为题,对其建造历程、内部结构、设施设备。空间应用、故障失误、未来发展等进行了简述、分析、总结和报道。  相似文献   

15.
迄今已有6年多了,国际空间站成为世界上一些国家进行学生教育的课堂。在美国和它的伙伴国家,从幼儿园到大学,将近有320万的学生,有机会通过空间站的下传线接受到有关航天知识的教育。通过它,国际空间站的航天员回答学生提出的有关太空生活、工作和进行科学实验的问题。此外,美国有近100万学生亲自参加了空间站的实验,或者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空间站的实验,数千名国际组织的学生也参加了这项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天》1997,(8):21-21,23
美国公布新的国际空间站组装进度安排美国航宇局最近公布了新的国际空间站组装进度安排。按照这一安排,国际空间站的组装共需45次发射,该站将在1999年1月开始具备永久载人能力,2003年建成。这一竣工时间比1984年里根总统提出这项计划时所瞄准的建成时间...  相似文献   

17.
辛田 《航天员》2014,(2):22-24
态度明确的俄、日、加 俄罗斯和美国是国际空间站项目两大主导国,负责建造国际空间站基础设施,在获悉这一消息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主管阿列克谢·克拉斯诺夫立即公开表示,国际空间站能够安全运行至2028年,在这之前完全没有必要退役。他同时透露,俄罗斯正在制定2015-2026年航天计划,制定过程中将考虑把再次延寿的国际空间站融入其中。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天》2010,(4):46-46
波音公司3月5日正式将已在轨的国际空间站美国部分移交给NASA。在当天的验收评审委员会会议上,NASA和作为国际空间站美国部分主承包商的波音公司核实,合同所要求的所有软硬件已完成运送、组装、集成和启动。波音主管官员说,通过了NASA验收表明,花10年时间建造的国际空间站美制部分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9.
《航天员》2012,(3):46-47
莫斯科时间2012年5月17日8点39分,3名航天员乘坐“联盟”TMA-04M载人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自动对接,与空间站上的3名航天员正式组成第31长期考察组,值守国际空间站。这是2012年人类的首次太空之旅,3名航天员即将在空间站度过126个不平凡的昼夜。  相似文献   

20.
回谷 《航天》2010,(9):56-59
现在,美国和俄罗斯的航天器之间的空间交会对接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为了建造国际空间站,1994~1998年,美国航天飞机曾9次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对接飞行,送美国航天员到“和平”号上工作,以取得航天飞机与空间站交会对接经验以及美国航天员在空间站上长期生活和工作能力,降低建造国际空间站的技术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