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航天器对接机构是完成空间在轨对接任务的核心机构,要保证成功完成对接任务,必须清楚掌握其对接过程动力学作用机理与表现。文章针对爪型对接机构的对接过程开展动力学研究,建立了考虑对接过程中的接触、摩擦及碰撞等非线性因素的对接机构动力学模型,进行对接过程的全程动力学仿真模拟,详细分析了对接过程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并从能量角度分析了缓冲器的工作性能,可为爪型对接机构的设计、对接初始条件确定和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航天员》2012,(2):8-8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2月17日报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于当日宣布,我国将于今年实施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实现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全面验证交会对接技术。担负此次任务的飞行乘组将由3名航天员组成。  相似文献   

3.
周边式对接机构对接捕获阶段的三体力元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尤超蓝  洪嘉振  章杰 《宇航学报》2004,25(4):439-442
在空间交会对接过程中,从首次接触碰撞到完成捕获这一阶段称为对接捕获阶段,对对接捕获阶段动力学性态的研究是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关键,建立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是研究的一个有效途径。以有内导向瓣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为研究对象,从机构的物理模型出发建立了对接捕获阶段的三体力元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缓冲系统六个方向之间的耦合和缓冲系统中齿轮等转动部件惯量的影响。并在动力学仿真软件DADS的接口上开发相应的用户模块。在DADS平台上完成对接过程的动力学仿真。  相似文献   

4.
对接综合试验台轨迹规划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模拟空间两飞行器对接动力学过程的对接综合试验台的平稳对接,提出了一种基于加速度控制的轨迹规划算法。给出了不同初始条件下的规划方法,以及时转动自由度的特殊处理。物理试验结果表明,规划模型能精确控制平台从初始零位运动到主被动对接机构初次接触位置,且最后时刻平台姿态与对接试验的初始条件完全吻合。该算法可直接用于对接综合试验台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五轩 《中国航天》2012,(7):14-15
总体上来说,神舟九号飞船与神舟八号在技术状态上来说是一致的。由于神舟九号要执行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根据任务的不同,神舟九号飞船针对载人飞行的特点,在方案上进行了适当的修改。神舟九号飞船的方案与神舟八号相比,主要有以下十个不同。第一、由无人参与到有人参与由神舟八号不载人到神舟九号载  相似文献   

6.
美航天飞机与俄空间站交会和对接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航天飞机与俄空间站交会和对接成功林来兴美国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原定于1995年6月19日执行代号为STS-71飞行任务—实现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首次空间对接,由于准备工作和气象条件等方面的原因,数次推迟发射,最后于6月27日19时32分(格林威治...  相似文献   

7.
航讯 《航天》2012,(4):5-5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2月17日宣布,中国将于今年实施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实现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全面验证交会对接技术。担负此次任务的飞行乘组将由3名航天员组成。  相似文献   

8.
王菁 《航天器工程》2012,21(4):68-72
根据有人参与的交会对接任务,其飞行器间通信、遥测模式多变和手控参与多的数据管理特点,文章从两飞行器间的总线通信与并网管理、遥测管理、手控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在自主交会对接过程中和组合体状态下的数据管理解决途径,经过成功执行我国首次交会对接飞行任务,验证其合理可行,可靠性和安全性高,可满足交会对接数据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9.
航天短讯     
《航天器工程》2006,15(2):63-65
发现号航天飞机成功升空发现号航天飞机搭载7名宇航员于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下午2时38分(北京时间5日凌晨2时38分),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飞往"国际空间站"(任务代号 STS-121)。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10.
受运载工具运载能力的限制,大型空间站须在太空对接组装。对接与转位机构在空间站组建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用于实验舱与核心舱的对接及转位,实现空间站实验舱的组装。空间站实验舱对接与转位机构分系统是实施对接与转位任务的主动端,为复杂的空间机电热一体化机构产品,在正常模式下,由主动端实施分系统所有动作。在研制过程中,分系统充分论证系统方案,集中攻克关键技术,充分试验产品样机,并先后在轨圆满完成了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的对接与转位任务。论述空间站实验舱对接与转位机构分系统的研制技术,对后续空间机构产品研制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太空交会对接技术是航天高技术之一,是集多种高技术之大全。本文介绍苏美太空交会对接技术的发展及其演变;在轨交会对接的主要任务,对接与分离过程以及交会对接机构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航天员》2012,(4):13-23
从北京到酒泉、从酒泉到天宫、从天宫到地面,神九出征、发射、对接、在轨、凯旋,这是一次伟大神圣的飞天实践,这是一段惊心动魄的任务历程,这是一项举世瞩目的航天盛事,每一帧珍贵的镜头,每一张精美的照片,每一个难得的细节,都值得每一个人珍藏。图说神九任务全过程,我们用最直观最形象的方式,带您走近神九……  相似文献   

13.
王敏 《航天》2011,(12):27-27
在茫茫太空中,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神奇相约,顺利交会对接。如果说牛郎和织女要走到一起,需要有根红线。而“神八”飞向“天宫”,从相距150千米到400米,这段非常重要的飞行,就缺少不了交会对接微波雷达这位“大媒人”,为“天宫”“神八”的“胜利之吻”牵起红线。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关键事件的系统级单点故障识别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级单点故障严重影响航天器任务的成败。为全面识别系统级单点故障模式,文章提出了基于时域空域分析、故障树分析(FTA)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相结合的关键事件系统级单点故障识别方法,并在交会对接任务中得到了应用。通过对识别的单点故障模式相关设备采取在轨补偿措施或过程控制措施,降低了任务风险,保证了交会对接任务的成功。该故障识别方法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卫星应用》2012,(4):1
总装备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并参加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全体同志:欣悉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特向胜利完成这次任务的航天员,向所有参加这次任务的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  相似文献   

16.
2013年9月29日,轨道科学公司的“天鹅座”飞船完成了与国际空间站(ISS)的对接任务。“天鹅座”飞船于9月18日发射升空,与运载火箭“安塔瑞斯”分离后,飞船完成了综合发射操作阶段工作,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天鹅座”飞船的发射和人轨,之后飞船在轨展开了太阳能帆板。  相似文献   

17.
针对航天器控制系统软件特性及交会对接任务特点,利用软件可靠性理论,研究提高软件可靠性的方法,提出了面向交会对接任务软件的可靠性设计,增强了航天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陈宏敏 《航天员》2012,(4):47-47
作为飞控系统的“神经中枢”,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北京中心)是载人航天任务的飞行控制中心和决策指挥中心。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中,在飞行控制方面,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的整个飞行期间,北京中心负责制定各类飞行计划和控制策略,计算生成各类注入数据和控制参数.实施各类数据注入和遥控发令,  相似文献   

19.
基于PRA的交会对接任务可靠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评估交会对接任务过程的可靠性指标,提出了基于概率风险评价(PRA)的交会对接任务可靠性评估方法,该方法是通过事件树描述各事件或功能的可靠性与任务可靠性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概率风险模型描述事件或功能的可靠性与设备可靠性之间的关系。根据我国航天领域可靠性工作现状,提出了交会对接过程可靠性评估的工程流程。  相似文献   

20.
周建平 《航天员》2012,(4):42-43
2012年6月29日,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圆满完成,神舟力号飞船3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刘洋在完成预定飞行任务后,安全返回主着陆场。手控交会对接的实现,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2011年11月,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史上的首次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