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5月27日成功发射的风云三号A星.经过300多名科技人员5个月的在轨测试.目前已具备了业务试运行的基本条件.11月18日.中国气象局举行了风云三号A星及地面应用系统投入业务试运行启动仪式。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副局长宇如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副总经理袁家军和国防科技工业局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了仪式。  相似文献   

2.
风云三号(FY-3)系列卫星是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2008年5月27日上午11时02分33秒.第一颗FY-3系列卫星FY-3A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升空。2008年11月18日,经过5个月紧张、高效、有序的在轨测试。FY-3A及地面应用系统正式投入业务试运行。标志着我国极轨气象卫星成功地实现了技术升级换代,实现了新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我国新一代中容量通信卫星———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在经过一年多的在轨测试和试运行后,于8月12日正式交付。目前,卫星通信系统工作正常,成为我国通信网中的重要一环。东方红三号卫星的交付,标志着我国通信卫星事业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阶段。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4.
动态新闻     
《航天器工程》2015,(3):138-143
<正>风云二号G星交付用户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2015年4月30日报道,风云二号G星在轨交付仪式在京举行。卫星由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正式交付给用户中国气象局。风云二号G星是风云二号03批业务卫星工程的第二颗星,于2014年12月31日成功发射。根据在轨试验大纲,相关部门对风云二号G星和地面应用系统进行了全面试验,在轨试验结果表明,星地系统接口协调、匹配,运行稳定,实现了原始云图获取,展宽云图生产、广播,数据收集和太空环境监测等全部业务功能。除卫星4年工作寿命尚待在轨考核外,各项功能和性能指标满足研制要求,总体性能优于03批第一颗卫星。风云二号G星的投入业务运行,对于保障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观测  相似文献   

5.
据欧空局网站2012年6月14日报道,第二批两颗"伽利略-在轨验证星"已经完成真空与太空极端温度试验,预计将于2012年9月28日发射升空。这两颗卫星与2011年10月21日发射的第一批两颗"伽利略-在轨验证星"几乎一模一样,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2002,(12):41-41
以前只有在晚上才能看到的直观的电视天气预报云图动画,现在只要人们轻点鼠标,就可随时看到一小时之前的云图动画等卫星气象产品。这表明气象卫星数据共享服务系统一期工程已建成。据悉,该系统仅实时、全部对用户开放的产品就有电视立体云图、沙尘暴、大雾、雪情、植被指数监测及分析产品,温度包括海面温度,湿度,面降水估计,云迹风,积雪覆盖率,云总量,中国陆地区域云图,海区云图,亚欧红外拼图等34种产品,即使未注册的普通用户也可以浏览绝大部分下载页面。该系统从12月1日起,按业务要求试运行3个月后投入正式使用,能在…  相似文献   

7.
1998年7月18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的鑫诺一号通信卫星,经过在轨测试和试运行,去年底正式交付使用。鑫诺一号卫星是由中国鑫诺卫星公司经营的第一颗卫星。这颗卫星采用国际合作的方式,由法国阿尔卡特空间公司负责承制,可为国内和亚太地区的卫星通信和电...  相似文献   

8.
2011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试运行服务,在系统试运行一年之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2年12月27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宣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当日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并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关情况。同时,正式公布了中、英文两种版本的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ICD)正式版。发布会上,冉承其与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主任杨宝峰,中国  相似文献   

9.
2009年1月12日,风云三号A星正式交付给中国气象局投入使用。风云三号卫星是我国实现全球、全天候、三维、定量、多光谱遥感的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将替代风云一号卫星在轨服务。投入业务运行后,风云三号A星将与在轨运行的气象卫星共同构建安全可靠的业务卫星系统,实现全球、全天候遥感气象监测,使我国气象卫星服务能力实现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10.
风云二号E气象卫星完成在轨测试后.经过了地影期的考验.各系统工作正常,将转入在轨存储阶段。今年汛期结束后.E星将择机接替C星.与D星联合实现稳定的双星业务服务。5月19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在京举行风云二号E气象卫星在轨交付仪式,  相似文献   

11.
2015年1月20日,美国海军移动用户目标系统-3卫星(MUOS-3)搭载宇宙神-5火箭成功发射。经过7次预定的在轨机动后,卫星于2月初成功进入地球静止轨道,太阳翼和两副大型网格天线顺利展开,随后将开展为期数月的在轨测试。此次发射是MUOS系统中的第3颗卫星,此前两颗卫星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发射。MUOS卫星是美军新一代窄带通信卫星,为美军及  相似文献   

12.
1998年7月18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的鑫诺一号通信卫星,经过在轨测试和试运行,去年底正式交付使用。鑫诺一号卫星是由中国鑫诺卫星公司经营的第一颗卫星。这颗卫星采用国际合作的方式,由法国阿尔卡特空间公  相似文献   

13.
40mN/3000s氙离子电推进系统工作性能在轨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电推进系统准确的工作性能,验证其在轨工作稳定性,国内首台空间用氙离子电推进系统于2012年11月~2014年2月在我国新技术试验卫星——实践九号A卫星上开展了首次在轨飞行试验。本文简要介绍了40mN/3 000 s氙离子电推进系统的设计方案和主要性能指标,重点阐述了所开展的系统性能在轨测试内容、测试方法及获得的测试结果,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在轨测试结论。  相似文献   

14.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8,17(6):48-48
2008年10月20日,国家航天局有关负责人宣布,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自9月6日发射成功以后,A星成功变轨,A、B星实现相位180。星座系统建立,星地系统工作正常,卫星在轨技术状态良好,主要载荷工作正常,地面接收和处理系统运行稳定,两星图像质量良好,图像处理工作状态稳定,并通过图像质量转阶段评审,在轨测试转入应用评价阶段。  相似文献   

15.
《航天器工程》2012,(5):47-47
据美国Aviationweek网站2012年8月20日消息,美国国防部近期启动“凤凰”项目(Phoenix),旨在重新利用在轨退役卫星的有价值的零部件来组建新航天器,以削减成本、降低风险。Phoenix计划的小卫星Satlets能够获取在轨退役卫星的有价值的零部件(如大型天线等),并可将其放人一个有效载荷在轨交付系统(PODS)中,以作为新组建卫星的有效载荷而搭载发射;在轨机器人将与PODS交会,利用机械臂将PODS内存放的卫星零部件集成新卫星,然后将新卫星送入静止轨道内新的轨道位置。  相似文献   

16.
<正>在6年前取消了开展卫星在轨服务业务的一项尝试后,麦克唐纳·德特威勒联营公司(MDA)6月28日开办了一个新企业,旨在利用其正在为美国国防高级研究项目局(DARPA)建造的一个在轨服务飞行器开展在轨卫星修理和燃料补加业务。新企业称为空间基础设施服务(SIS)公司,同麦德联营2011年时所用的项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1月30日,欧洲空间局(ESA)成功发射"欧洲数据中继系统"(EDRS)的首个激光通信中继载荷EDRS-A,迈出了构建全球首个卫星激光通信业务化运行系统的重要一步。在完成一系列在轨测试后,EDRS-A在6月成功传输了欧洲"哨兵"1A雷达卫星的图像,并于7月进入业务运行阶段。欧空局将在2017年中期发射该系统的第二颗卫星EDRS-C,并希望在2020年扩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天》2009,(12):7-7
2009年11月12日.环境减灾A、B星数据产品及服务系统在“环境减灾A、B星在轨运行一周年暨减灾应用服务大会”上正式开通。数据用户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环境减灾卫星数据标准产品的检索、查询、申请和获取等操作.系统具备支持超过100名注册用户并发访问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航天》2013,(1):59
美国地质调查局2012年12月21日宣布,已在轨服役28年之久的"陆地卫星"5对地观测卫星将在2013年1月开始实施离轨操作。发射于1984年3月1日的这颗卫星11月份有一台陀螺仪报废,促使美地质调查局做出了退役决定。它长期以来一直靠备份系统工作,近年来多次出技术问题。分析表  相似文献   

20.
基于CCSDS高级在轨系统的遥科学空间通信链路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炜  王莹  张尔扬 《宇航学报》1999,20(3):112-117
本文以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CSDS)最近为高级在轨系统(AOS)制定的一系列标准为蓝本,提出了一种遥科学空间通信链路结构,该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上述遥科学实验的诸项要求,并且能够为用户提供多种灵活的数据传输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