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宇宙的年龄     
许多年来,天文学家们一直为测算宇宙的年龄而努力奋斗。然而,直到 70年前由天文学家哈勃的名字命名的哈勃太空望远镜诞生之后,人类才真正开始了探知宇宙年龄的历程。   埃德温·哈勃发现宇宙各星系间正以与其距离成正比的速率加速远离,这个膨胀速率——哈勃常数——是计算宇宙年龄和大小的关键。而要修正这一常数则需要准确测量各星系的直径。   由美国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的温迪·弗里曼领导的研究小组于 1999年 5月公布了哈勃用 8年时间测量的结果:宇宙正以 21千米 /秒的速率膨胀。当把宇宙年龄改为接近 120亿年,与一些最古老…  相似文献   

2.
“宇宙所具有的质量可能仅仅需要一点儿就能阻止其膨胀.”两个在美国的天文学家说.如果他们是正确的,理论学家将不得不放弃“膨胀论”,他们最珍爱的宇宙起源的模式.这要求宇宙将永远不会坍塌或膨胀,但这平衡于两种可能性的边缘上.天文学家用一个叫做Ω的量表示宇宙的质量.如果Ω大于1,宇宙就会重得其所有物质的引力均匀地阻止其膨胀而造成宇宙坍塌.如果Ω小于1,宇宙将会永远膨胀下去.大多数理论宇宙学家认为Ω正好等于1,但许多观测天文学家认为Ω只有0.2或0.3.新西泽州普林斯顿大学的耐塔·贝考尔和雷恩尤·森,使用一台电脑来摹拟包含有不同数量物质的宇宙.他们想确定他们需要多少物质才能摹拟观测到的星团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美通用动力(GD)公司商业发射业务部门(CIS)公布至1993年的宇宙神一半人马座火箭发射计划。 GD公司于1992年发射的火箭及有效载荷如下: ·“GALAXY 5” (宇宙神2火箭发射)——美休斯通信公司的通信卫星。·“INTELSAT K” (宇宙神2A火箭发射)——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的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4.
美航宇局(NASA)选定在自由号国际空间站上首次进行科学实验的14个项目,预定在1996年实施,其实验内容与承接单位如下: ·宇宙尘埃实验——华盛顿大学; ·激光通信用无线电收发两用机——哥达德空间中心; ·大面积标准阵列反射镜/高性能X射线观测仪——史密松天体物理观测所; ·10TeV以上的高能原子群的组成和相互作用——马歇尔空间飞行  相似文献   

5.
最近,两位美国天文学家西斯·肖斯塔克和亚历山大·巴奈特共同撰写了一本有关宇宙奥秘的新书,书名为《宇宙同伴》,其中的主题是“寻找外星人”,两位作家在书中断言:“人类将在2025年左右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与外星人取得联系。”至于地球人是否有能力与外星人取得沟通,许多科学家认为现在断定还是言之过早,因为迄今为止,科学界对外星人是否存在还是信疑参半。自从1947年罗斯韦尔事件以来,科学家以无数个频率信号、1亿多美元的资金、成千上万个小时的时间对天空进行扫描,但还是没有发现任何可信的信号。不过,他们所探测的最遥远的恒星到地球的距…  相似文献   

6.
在上一期《外星人离我们有多远》一文中,我们介绍了部分科学家对宇宙中生命的观点,即生命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这里再介绍另一部分科学家针锋相对的观点,即地球人类是宇宙中生命发展的特例。美国进化生物学家厄恩斯特·迈尔认为,无论宇宙中有多少亿颗行星,产生生命的几率都极小。美国古生物学家彼得·沃德和天文学家唐纳德·布朗在《罕见的地球》一书中认为,在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间存在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的几率微乎其微,即使有生命形式存在,也  相似文献   

7.
自克拉克父子制造出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折射望远镜之后,美国又出现了一个制造光学望远镜的奇才——著名天文学家乔治·埃勒里·海尔(1868~1938年)。他连续制造了口径1.53米、2.54米和5.08米三架大型反射望远镜。这三架反射望远镜,远远超过了赫歇尔、罗斯伯爵等人的反射镜,这不仅因为物镜由原来的金属材料改为用玻璃材料镀银或镀铝制成,既避免了金属镜生锈的缺点,又提高了镜面的反射率,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整体的现代化程度使它们操作起来非常方便灵活。直至今日,它们仍然在为天文科研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8.
65奋进号(STS-68)□□飞行时间:1994年9月30日~10月11日。航天员(6人):迈克·贝克、特伦斯·威尔考特、托马斯·琼斯、史蒂文·史密斯、丹尼尔·布希和彼得·威索夫。飞行任务:在太空用雷达实验室观测地面600多个目标,用机载空气污染测量仪测量全球空气污染分布情况,进行29项研制试验和医学生物学实验。66阿特兰蒂斯号(STS-66)飞行时间:1994年11月3~14日。航天员(6人):多纳尔德·麦克莫纳格、科迪斯·布朗、艾伦·奥乔亚(女)、斯科特·帕拉津斯基、约瑟夫·坦纳和让-弗朗科斯·克莱瓦(法国)。飞行任务:搭载国际应用与科学大气空间实验…  相似文献   

9.
宇宙开发委员会空间站部门的应用分会,选定了搭载在航天飞机上的国际微重力实验-2(IML-2)的实验项目,内定20项。选定日本使用7种实验装置进行11项实验;美航宇局(NASA)使用3种实验装置进行9项实验。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的课题如下: ·在微重力下前庭适应机理的研究(水栖生物饲养装置)——用金鱼的脑功能弄清空间眩晕病。·微重力对骨细胞的增生、分化功能的影响(细胞培养箱)——以遗传因子水准  相似文献   

10.
地球生命是否来自宇宙美国一个射电天文学小组,在银河系中心附近稠密的星际气体和尘埃云层中,发现了蛋白质分子的重要成分,一种最简单的氨基酸——甘氨酸。这一发现是该小组负责人、伊利诺州大学的刘易斯·施赖德尔在美国天文协会一次例会上通报的。它是天文学家们利用...  相似文献   

11.
正天文学家使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哈勃空间望远镜对宇宙膨胀率(即宇宙的膨胀速度。理论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于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的时候就认识到,他的学说将会得出一个震撼人心的预言——宇宙在膨胀。当时,大多数天文学家都认为宇宙一直是那样的,它不会随时间改变)做了最精确的测量,与首次计算间隔  相似文献   

12.
让·皮埃尔·海涅雷(Jean-PierreHaigneré)将于1993年7月1日左右乘一艘俄罗斯宇宙飞船进入太空。他的前任米歇尔·多尼尼(Michel Tognini),于1992年夏季进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这条消息是由天蝎座α(Antares)计划负责人兼2000年前法俄飞行计划负责人阿兰·拉巴尔特(Alain Labarthe)不久前宣布的。两年来,法俄就这次(第4次)法国宇航员进入和平号空间站问题进行了谈判。1992年7月29日(即多尼尼飞行期间),俄罗斯能源联合体总设计师尤里·塞瞄诺夫(Youri  相似文献   

13.
宇宙三禁律     
著名的天文学家和科普作家卡尔·萨根曾经提出一个极为深刻的问题:物理学定律容许无限发达的文明做些什么?又严禁他们做什么?卡尔·萨根推测,在遥远的将来,无限发达的文明将可能实现一些今天我们看来不可思议的奇迹(甚至实现像“暴胀论”创始人艾伦·古斯提出的用9千克物质再造一个宇宙的这类疯狂梦想)。但仍有些事情,人们一直梦寐以求,不断有人绞尽脑汁论证它的可行性,但却永远是一个神话。用物理学家的话说:“宇宙禁止这种事情发生”。时间机器、空间捷径以及超光速运动可能就是这种事情,我称之为宇宙三禁律。时间机器:美梦…  相似文献   

14.
广角镜     
宇宙没有想象的那么老 “哈勃”望远镜终于不负众望,获得了有关宇宙年龄和大小的关键数据。这些数据让天文学家们大吃一惊——原来以为有150亿岁、甚至200亿岁的宇宙,其实只有80~120亿岁。这对有关宇宙起源和宇宙终结的辩论无疑是个巨大的冲击。 “哈勃”的这次行动集中在室女星团中的M100星系。该星系离地  相似文献   

15.
太空新航线     
欧洲下一代 红外空间望远镜更名 1800年12月12日,生于德国的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发现了红外线。200年后的这一天,来自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们在一次研讨会上,把欧洲下一代红外天文望远镜更名为“赫歇尔空间观测台”。该望远镜原名为“远红外与和亚毫米波望远镜(FIRST)”。会议期间,天文学家们还重新确定了“赫歇尔”望远镜的任务,包括了解宇宙中各星系和恒星最初是如何形成的;与它的前任——欧洲“红外空间望远镜”一样,继续在宇宙的空隙中找水;研究海王星轨道外的凯珀带彗星及小行星类天体,等等。目前人  相似文献   

16.
李龙臣 《太空探索》2003,(4):F002-F002
2003年是康·爱·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火箭公式100周年的日子。这个被誉为“宇宙航行第一公式”的火箭公式将人类古老的飞天幻想,变成了宇宙航行的理想,进而又变成了今天活生生的航天现实。  相似文献   

17.
与赫歇尔同时代,德国有一位英年早逝的传奇人物——约瑟夫·冯·夫琅和费(1787年~1826年),他在研制望远镜特别是分光镜方面也做出了永载史册的杰出贡献。对太阳光谱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光谱中的暗线叫做夫琅和费线,因为那是夫琅和费首先发现的。然而,夫琅和费研制望远镜的事迹,恐怕就未必人人皆知了  相似文献   

18.
人类是宇宙中惟一的智慧生物吗?如果不是那样的话,与我们同样具有智慧的生物到底在哪里呢?自古以来,这个谜就吸引着人们.与伽里略同时代生于17世纪的天文学家开普勒以及19世纪的天文学家约翰·赫舍尔均曾考虑在外星存在有智慧的生命.那么,如何用现代的技术来搜寻或许躲在其他星球的智慧生物呢?  相似文献   

19.
广角镜     
今年7月16至22日,“休梅克·利维9”彗星将与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木星相撞,并引发一系列的爆炸。由于落点在木星背向地球的一面,撞后18分钟地球上才可以看到。而且观察这次碰撞的地面仰角为10~15度,不利于地面仪器观测,天文学家正筹划用半打以上的宇宙探测器观测围观这次太空盛况。  相似文献   

20.
40 发现号(STS-39) 飞行时间:1991 年 4 月 28 日~5 月 5日。 航天员(6 人):迈克·科茨、哈博·麦克莫纳格勒、盖恩·布鲁福德、布莱因·哈蒙德、拉斯·维奇和格雷戈里·哈伯。 飞航任务:施放 1 颗为战略防御计划实验服务的科学卫星。41 哥伦比亚号(STS-40) 飞行时间:1991 年 6 月 5 日~14 日 航天员(7 人):布里安·奥康纳、希德尼·古铁雷斯、詹姆斯·巴吉安、安德鲁·加夫尼、米丽·休斯–富尔德福(女)、塔玛拉·杰尼根(女)和蕾亚·塞登(女)。 飞行任务:首次载 3 名女航天员,在太空收集和测试航天员的血样、尿样和心、肺、肾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