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电液压力控制伺服阀研究报告之一中介绍了压力阀的研究概况,阀的结构、工作原理,主要性性和设计计算及简单的使用情况。这篇报告主要介绍阀的结构参数及其对阀的特性的影响的实验研究情况。为了便于读者了解本报告的内容,这里把DYSF-3P压力阀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简述如下。 DYSF-3P压力阀的结构与原理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压力阀在各种力的控制系统上开始试用,如:轿车刹车试验器、轮胎防爆试验器、轴承试验器、轧钢试验机等等,但用得最多的收效最好的还是飞行模拟器中的负载模拟系统,其原理如图10所示。由于采用压力阀使系统大大简化,并且产生的多余力(干扰)明显的减小,如图11所示。这样大大提高了试验精度和可靠性。但遗憾的是由于供不应求,使压力阀的广泛使  相似文献   

3.
双层壳型冲击/气膜结构内表面换热特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毛军逵  刘震雄  郭文  江和甫 《推进技术》2007,28(3):235-239,252
以双层壳型冲击/气膜复合冷却结构的平壁模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该种结构典型冷却单元的放大模型实验研究。通过改变冲击Re数(10 000~40 000),冲击间距和冲击孔直径之比H/D(0.17~2.0),冲击孔和气膜孔间距与冲击孔直径之比P/D(0~5.0)等参数,利用热膜法研究了该典型冷却单元结构中内表面的换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参数Re,H/D,P/D对内表面局部换热系数的影响呈现出复杂的关联性。在本文的实验工况参数条件下,随着冲击Re数的增加,内表面换热效果逐步增强;并且存在一个最佳的H/D和P/D范围使得内表面换热效果最佳。综合分析实验结果,当H/D=0.67,P/D=3时,双层壳型冲击/气膜冷却结构内表面能达到最佳的换热效果。  相似文献   

4.
国内除×所、××公司研制航空产品用压力阀外,尚未发现其他单位搞压力阀。国外,美国Moog公司、英国Dowty公司都生产Moog15系列压力伺服阀,而且品种达40多种。西德、法国也生产压力阀。美国生产的Moog15系列压力阀,结构紧凑、性能较好,是具有代表性的压力阀,下面就一些主要特性列表对比如下。  相似文献   

5.
SiC/C功能梯度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粉末冶金法中的叠层法在2 000℃、40 MPa的热压烧结条件下制备了几类不同层数及成分分布指数的SiC/C功能梯度块体材料(FGM).所得样品的结构扫描图表明材料总体梯度特征显著,相比四层FGM样品,八层(SF8)FGM样品梯度过渡趋于连续,其不同层间层界面相对模糊化,界面处的结合性能良好,与最初设计相吻合;500℃~室温循环淬水实验表明,采用参数优化设计的SF8(P=0.6)FGM有效地缓和了内部热应力,具有良好的抗热震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巨磁电阻材料(La1-xGdx)2/3Ca1/3MnO3和La1-xZnxMnO3.La2/3Ca1/3MnO3样品在1200~1400 ℃等五个不同温度下烧结12h;(La1-xGdx)2/3Ca1/3MnO3(x=0.2,0.4,0.6,0.8,1.0)样品系列在1350℃下分别烧结12h和24h,另外样品La1-xZnxMnO3(x=0.1,0.5,0.9)系列在1350℃下烧结24h.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各样品晶体结构和表面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所有样品晶体结构基本不变,保持钙钛矿结构(空间群为Pnma),但随着掺杂量的增加,样品(La1-xGdx)2/3Ca1/3MnO3和La1-xZnxMnO3系列的晶格常数和晶胞体积发生了变化,并且产生了杂质相,导致对结构很敏感的这些材料的磁电性能发生变化.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样品La2/3Ca1/3MnO3在1400℃时烧结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许超  饶宇  张鹏 《推进技术》2023,(5):163-172
通过基于Kriging代理模型的多目标优化方法针对Re=50500条件下矩形通道内单面排布的V肋-凹陷流动控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通过稳态实验及瞬态热色液晶实验充分地验证了数值方法。获得了努塞尔数比最高的结构(肋高径比e/Dh=0.1,凹陷深径比δ/d=0.21,肋-肋间距比P/e=10.8,肋-凹陷间距比L/e=9.9)和综合传热因子(TPF)最高的结构(e/Dh=0.08,δ/d=0.19,P/e=13.5,L/e=12.3)。结合数值模拟解析优化结构的强化传热机理,较高肋(e/Dh=0.1)诱发的强附着流和较深凹陷(δ/d=0.21)的卷吸共同作用导致掠过肋的流体强烈地下洗冲击肋后平板,较大的间距比(L/e=9.9)为流体提供了宽广的附着区域,附着后的流体进入凹陷打破回流区,从凹陷后缘分离冲出后主流剪切并遭遇下排肋前收缩,强掺混增强了湍流热输运。通过改变复合结构中凹陷的位置调控附着后流体的流动以实现强化传热。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酚醛树脂指纹结构与热稳定性的相关性,帮助耐烧蚀材料用树脂基体的选择,采用核磁氢谱定量描述钡酚醛树脂的典型结构,研究了不同典型结构酚醛树脂的热解活化能、反应机理函数、热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结构钡酚醛树脂热解反应活化能在162~240 kJ/mol,核磁F/P值在1.2~1.5时热解反应活化能最高,树脂热稳定性最好;钡酚醛树脂在570℃时的热解最概然机理函数g(a)=(1-α)~(-b)-1(b=5.2~6.7),为化学反应机制,通过酚醛树脂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和复合材料电弧加热烧蚀性能分析验证了树脂核磁F/P值在1.2~1.5时热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EB-PVD沉积了3.5%Y2O3-La2(Zr0.7Ce0.3)2O7(3.5Y-LZ7C3)/YSZ双陶瓷热障涂层,分析了涂层的成分、相结构、组织形貌和热循环氧化性能.研究表明:La2(Zr0.7Ce0.3)2O7(LZ7C3)材料中掺杂Y2O3能有效地降低涂层中La2O3/ZrO2/CeO2的成分偏差;双陶瓷涂层在1050℃下氧化增重动力学为M=0.1219t1/3,相比抛物线型YSZ涂层的氧化增重曲线,较大减缓了氧化速度;沉积态双陶瓷涂层表面结构(即3.5Y-LZ7C3涂层结构)为烧绿石结构,经过热循环后逐渐分解,出现了萤石结构以及La2O3的衍射峰;在1050℃双陶瓷层热循环氧化寿命达768h.  相似文献   

10.
采用遗传算法结合密度泛函理论,搜索了Al_nCu_m(n=4-6,m=1-3)团簇的稳定结构,计算了团簇的结合能;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6-31+G(d,p)方法优化了氢分子的吸附结构,计算了氢分子的吸附能。除Al_4Cu_3,Al_5Cu_2和Al_6Cu团簇外,其它Al-Cu团簇与相应的纯Al团簇相比稳定性增强。氢分子倾向于吸附在原子的顶位,在Al原子顶位的吸附强度很弱,在Cu原子顶位的吸附较强,吸附能可达到-0.212 eV,达到了氢分子吸附的理想吸附强度。  相似文献   

11.
文 摘 采用 30% H2O2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对 Ca0. 7La0. 2TiO3(CLT)进行了羟基化(CLT—OH)和硅烷化(CLT—VT)改性,分别在陶瓷表面获得了亲水和疏水层,两者分别与树脂间形成氢键作用和物理吸附。采用熔融浇铸法,将改性后的陶瓷和乙烯基含硅芳炔树脂树脂(PSAE)制备成具有系列化介电常数微波介质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陶瓷/树脂界面作用力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0vol%CLT—VT/PSAE获得了 10 GHz 下最优的介电性能,介电常数 13. 8,介电损耗 3. 16×10-3;40vol%CLT—OH/PSAE 获得了最优的综合性能,弯曲强度达50 MPa,介电常数14. 77,介电损耗3. 29×10-3。  相似文献   

12.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在6-31G(d)和6-31++G(d)基组水平上对铜团簇(Cu)n(n=2~7)进行了研究,计算得到了铜团簇的各种稳定构型、总能量、团簇束缚能,以及n=4时铜团簇的红外振动光谱。通过能量最小化原理,确定了各尺寸铜团簇的最稳定构型,并利用二阶差分和分裂能理论,讨论了6种最稳定结构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n=4时的团簇结构最为稳定,具有明显的幻数特征,n=5时的团簇结构出现区域不稳定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在6-31G(d)和6-31++G(d)基组水平上对铜团簇(Cu)n(n=2~7)进行了研究,计算得到了铜团簇的各种稳定构型、总能量、团簇束缚能,以及n=4时铜团簇的红外振动光谱。通过能量最小化原理,确定了各尺寸铜团簇的最稳定构型,并利用二阶差分和分裂能理论,讨论了6种最稳定结构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n=4时的团簇结构最为稳定,具有明显的幻数特征,n=5时的团簇结构出现区域不稳定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在Sm2Zr2O7中A位掺杂Yb3+和Er3+对其导热性能的影响,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Sm1–x–yYbxEry)2Zr2O7(x=0.05,0.1;y=0,0.1)陶瓷材料,并对其物相结构及热物理性能测试。研究发现,改性后的(Sm1–x–yYbxEry)2Zr2O7陶瓷材料为立方烧绿石结构。由于质量差和半径差的变化,声子散射增强,平均自由程减小,热导率降低,在600℃下,(Sm0.85Yb0.05Er0.1)2Zr2O7的热导率为1.3 W/(m·K),Yb3+  相似文献   

15.
用失重腐蚀、电化学和热处理方法,研究了稳定剂醋酸铅对化学镀Ni-Fe-P-B合金的孔隙率、失重腐蚀速率、腐蚀电流密度和硬度等影响。结果表明:当醋酸铅浓度为1.0 mg/L时,Ni-Fe-P-B合金镀层的腐蚀电流密度最小(1.259 mA/cm2),孔隙率最低(0.33个/cm2),失重腐蚀速率最小。经200~600℃热处理后,合金耐蚀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当CPb(Ac)2=1.0 mg/L时,耐蚀性下降程度最小。然而合金硬度和耐磨性提高了(200~400℃),当CPb(Ac)2=1.0 mg/L,400℃热处理后,合金硬度高达939 HV,是镀态的2倍。  相似文献   

16.
搜鸳一也台另巨二二角丽电磁输送二(六)平面电磁泵的设计计算实例 1.给定条件 1)输送材料:ZM一5合金液 2)液态比重:Y=1.5克/厘米只 3)电阻系数:p(700℃以上)=31 X 10一6 欧姆一厘米 4)输送工作温度t=750℃左右 5)流量:Q二3.0公斤/秒 6)压力么p二0.4公斤/厘米z 7)f=50赫芝 2.确定电磁泵的基本参数 1):二37 .5厘米 Zc=20厘米 2)P=1 3)q=33.计算 1)V:二Zrf=2丫37.5冰50=3750厘米/秒 2)V、=Q/F、 F、一泵沟截面积 Fl,=a xZb 取Zb二260毫米 a二15毫米 Fl、二Zb Xa=39厘米匕 Q=3.0公斤/秒二2000厘米吕/秒200039 .0二51.3厘米/秒3)S4)1Vf…  相似文献   

17.
三、齿轮 英制齿轮与公制齿轮不仅计量单位不同,设计标准不同,而且在齿型标准化方面也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因此,英制齿轮要换转到公制是比较困难的。 英制齿轮是采用径节制。齿轮的径节P是齿数对节圆直径单位长度之比,即P=N/D,式中N—齿数,D—节圆直径(时)。径节各有其整数值,由此整数值得出齿轮中心距的整数值(时),如P=16,20,24,32,48这样的径节。  相似文献   

18.
小空间内冲击/气膜复合冷却换热特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相似理论的原理, 试验研究了封闭小空间内冲击/气膜复合冷却内表面的换热特性.研究中通过改变冲击Re数(1000040000)、冲击距离H和冲击孔直径D之比H/D(0.172.0), 在2种冲击孔和气膜孔间距P和冲击孔直径D之比P/D(0, 1)条件下, 细致分析冲击Re数、H/D对复合冷却内表面局部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本文的试验工况中, 冲击靶板上的局部Nu数随着冲击Re的增加而不断变大, 而Nu数随着H/D的变化规律并非单调.当P/D=0, H/D=2时换热效果达到最佳;P/D=1时, 在X/D=±3范围内, 小冲击Re数条件下H/D=0.17和H/D=2的换热效果比较接近, 大冲击Re数条件下H/D=1和H/D=2的换热效果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图象分析方法对A1-7Si-0.6Mg铸造合金的显微组织参数(铝枝晶胞参数和共晶硅粒子特征参数)进行了定量的测定和分析,并对显微组织参数与合金拉伸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硅粒子长度服从Weibull分布,硅粒子圆度的倒数服从概率密度为:P(x)=m·n(1-x)~(n-1)e~(-m)(1-x)~n 0≤x≤1的分布。应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组织参数与拉伸性能的定量关系式为: UTS=374.48-0.833DAS UTS=373.38-104.92/N~(0.5) Q_A=6.127N~(0.5)-18.955DF+381.023(1/R) Elong=exp(Q_A-13/210)  相似文献   

20.
以间苯二酚(R)和甲醛(F)为碳源,以3-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硅源,一步溶胶一凝胶法简单快捷地合成了SiO_2-RF复合气凝胶,高温碳化后得到SiO_2-C复合气凝胶,并用扫描电镜、比表面分析仪对所得样品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不同投料比对气凝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前,投料比APTES/R=1时,所得气凝胶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S_(BET)=606.1 m~2/g),碳化后,由于体积收缩和酚醛热解产生新孔隙双重因素的影响,投料比AFTES/R=1/2时样品的比表面积达到最大(S_(BET)=704.2 m~2/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