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空间扫描     
小夏 《国际太空》2003,(9):28-31
俄罗斯轰鸣号运载火箭将进行第3次商业发射 俄德欧洲火箭发射服务公司7月3日称,俄罗斯轰鸣号运载火箭将于2003年10月8日进行第3次商业发射。其发射任务是将质量为850kg的日本Servis-1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轰鸣号运载火箭的商业发射始于2002年3月17日,其第2次商业发射是在2003年6  相似文献   

2.
空间扫描     
乌克兰研制新型运载火箭 据乌克兰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 ,乌克兰南方设计局正开始研制名为“马亚克”的新型运载火箭。该系列运载火箭将使用乌克兰与俄罗斯共同研制的发动机。新型系列火箭将用来发射不同重量的航天器 ,其中马亚克— 12能将重 1.7t的航天器发射到 5 0 0 km高的轨道上 ,马亚克— 2 3能将重 3t的航天器送入地球静止轨道。据报道 ,“马亚克”系列运载火箭研制计划是乌克兰正在制定的 2 0 0 2~2 0 0 6年国家航天计划的一部分 ,其首次发射将在 2 0 0 5年~ 2 0 0 6年进行。德国斥巨资探索太空 德国政府 5月16日宣布 ,将在未来几…  相似文献   

3.
周武 《太空探索》2005,(1):16-17
莫斯科时间2004年11月8日21点30分,俄罗斯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成功发射了联盟2号新型运载火箭,给乏善可陈的国际商业火箭带来了一抹亮色。据制造该火箭的俄罗斯萨马拉中央特种设计局专家阿部拉什金介绍,火箭搭载了一个过期的军用航天器,该航天器上面装备了各种试验设备,如用于测量火箭第一级和第二级发动机工作状况的振动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该航天器只是当作有效载荷模型,与火箭分离后将以弹道方式降落并坠毁在太平洋水域。新火箭可快速发射联盟2号运载火箭为三级液体燃料火箭,使用新式材料制造而成,火箭本身质量比其他类型火箭轻,牢固性更…  相似文献   

4.
航天简讯     
俄罗斯政府支持“空中起飞”计划□□ 5月 2 4日 ,俄罗斯政府专门负责军工体工作的副总理克列巴诺夫称 ,“空中起飞”计划首次发射试验将在 2 0 0 2年~ 2 0 0 3年间举行。他说 ,俄政府认为“空中起飞”计划非常有意义 ,政府支持并将积极地参与这项计划 ,其中包括对该计划给予财政支持。“空中起飞”计划是用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之一安 - 1 2 4 ,把两级运载火箭同重达3.5t的有效载荷“运”上约 1万米的高空 ,然后在空中实现运载火箭发射。在空中发射过程中 ,安 - 1 2 4运输机作为空中发射平台 ,在空中它把载有航天器的运载火箭抛下 ,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5.
欧洲“维加”(也称“织女星”)小型运载火箭项目官员称,该火箭将以每次发射约3200万欧元(4200万美元)的价格进行商业销售,能与俄罗斯由弹道导弹改装的火箭型号展开竞争。  相似文献   

6.
10月7日凌晨,俄位于巴伦支海的“鲍里斯戈列布斯克”号核潜艇(“海豚级”核潜艇)于莫斯科时间1点30分(北京时间5点30分)自水下发射“海浪”型2级液体燃料运载火箭,并将“演示者-2P”试验型航天器送入亚轨道。35分钟后,航天器成功降落在俄罗斯的导弹试验靶场——位于堪察加半岛的库拉靶场。  相似文献   

7.
空间扫描     
乌俄首次用战略火箭发射卫星当地时间4月21日早晨7时,在拜科努尔发射场,乌克兰、俄罗斯联合运用“第聂伯”新型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卫星获得成功。“第聂伯”火箭是在前苏联制造的洲际弹道火箭SS-18的基础上改装而成的。此次发射的是1颗英国SSTL公司的名为Y...  相似文献   

8.
□□印度将与俄罗斯联合开展月球初航-2月球探测计划,其中俄罗斯负责提供新一代的“月球车”(Lunokhod),印度提供飞行模块和发射支持。“月球车”将于2011-2012年发射,旨在研究月球矿物资源。两国还可能联合研发新型载人航天器。此外,印俄两国正在运载火箭及其组件、两用系统和GLONASS导航系统及其任务控制、地面跟踪设备等领域开展合作。例如,印度参与研发了俄罗斯GLONASS-K导航卫星,从2009年起这些卫星将由印度火箭从印度发射。■印度将与俄罗斯合作开展多项航天计划@小光  相似文献   

9.
姚承 《飞碟探索》2006,(1):16-17
人类对金星的探测曾遭遇过多次失败,前苏联先后发射金星系列探测器十多次,但大多数无果而终。面对探测器在金星表面的坠毁问题,宇航部门不得不一次次改进“着陆”技术。1972年,前苏联的“金星8”号航天器在金星向阳面上第一次实现软着陆。1975年“,金星9”号和“金星10”号航天  相似文献   

10.
美政府于1994年4月26日制订了一项航天器发射政策。按这项政策,美国防部将采用新的一次性使用的运载火箭,美航宇局将开发诸如单级入轨航天器等新技术。这项促进美航天发射工作现代化的计划符合美军方、民间和商业界的航天利益。这项新计划主张建立“政府与工业界之间、政府和私营部门之间的新的伙伴关系”。该计划还透露,政府希望1997财年能就是否进行无人驾驶的高仿真度、小尺寸飞行演示作出决定,以便为单级入轨概念创造条件。其目的是对2000年以前的下一代航天器所用的关键技术进行演示。过去几个月间,美有关部门和有…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在2010年进行了31航天发射,居世界之首。刚开始一直很顺利,尤其是俄罗斯的首艘数字化宇宙飞船——联盟TMA-01M、迷你研究舱-1[MRM-1,又名为黎明号(Rassvet)]等重要航天器先后上天,国际商业卫星发射也捷报频传,但在12月出现了1次重大发射失败,在以“一箭三星”的方式发射GLONASS-M导航卫星时“箭毁星亡”,遭受沉重打击。  相似文献   

12.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用于发射航天器的火箭之统称。现今报刊上有关“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人造卫星情况的报道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简单地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与冠以“长征”的运载火箭等同,二是对冠以“长征”的运载火箭遗漏了1次曾在国内外引...  相似文献   

13.
3月24日,美国战略防御倡仪组织(SDIO)从卡纳维拉尔角用德尔它运载火箭发射了一颗称为“三角星”的航天器,它是SDIO研制的采集、定位、跟踪战略武器的系列试验卫星的第3颗,它还有一个代号叫“德尔它183”。SDIO过去发射过的两颗类似航天器是:1986年9月发射的“德尔它180”,它主要试验采集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尾焰数据;1988年2月发射的“德尔它181”,它试验采集固体火箭发动机尾焰的数据,并瞄准和识别中段飞行的洲际弹道导弹。而“德尔它183”  相似文献   

14.
预测国际公司在其最近完成的《一次性运载火箭市场》预测报告中说,今后10年,全球运载火箭供应商共将生产636枚一次性运载火箭,价值480亿美元。所生产的火箭将既包括欧洲的“维加”等小型火箭,也包括美国的“渐进一次性运载器”等重型火箭。报告称,政府仍是运载工业的最主要用户,占2007年全球总发射次数的66%。这一趋势今后10年不会改变。商业发射收入自2005年起一直在稳步增长,其中欧洲在全球市场上所占份额最大。美国2007年商业发射收入估计为1.5亿美元,而欧洲约为8.4亿美元。  相似文献   

15.
<正> 九十年代初,可利用这些火箭发射国内外各种商业卫星为适应国内外商业卫星发射的需要,我国已开始实施研制和改进运载火箭计划。新研制的三种运载火箭有: 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为基础,研制“长征三号A”火箭。使其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500公斤;  相似文献   

16.
人们通常把能将卫星、飞船、空间探测器等航天器送入太空的火箭称为运载火箭。据统计,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日本和巴西等国家及欧洲空间局先后研制生产了各种,运载火箭有23个系列,208个型号,但是其中能把载人飞船送入太空的运载火箭,为数甚少。找国是除了美国和俄罗斯之外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这种运载火箭的国家。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运载火箭呢?  相似文献   

17.
国际空间站的建造将于今年拉开序幕。本刊记者特意走访了国防科技情报所的有关专家,获得了许多珍贵资料,特奉献给广大读者。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发射了多少空间站? 自1971年4月,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礼炮1”号以来,载人空间站已有27年的发展历史。前苏联/俄罗斯发射了8个,美国1个,一共发射了9个空间站。 根据空间站的结构,空间站分为两类,一类为单模块空间站,运载火箭一次就可把它送入轨道。如7个“礼炮”号空间站和美国的天空实验室,其特点是规模较小,一般不能连续长期载人,大都采用短期有人照料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8.
太空新航线     
俄罗斯政府3月9日宣布,俄将与澳大利亚合作,在印度洋圣诞岛上建设一座航天发射场。该发射场将仅用于民用商业航天发射。俄将提供发射平台和“曙光女神”号运载火箭,它们均将由俄罗斯技术人员操作。同时,俄要求澳大利亚公司保证俄方技术或许可证不被第三方获得和使用。俄政府没有给出此项工  相似文献   

19.
在商业发射领域,美国和俄罗斯达成一项协议,准许俄罗斯进入现由欧洲和美国公司把持的航天商业发射市场。5月8日在莫斯科签定的协议主要对俄罗斯2000年以前的商业发射作了严格的限制,而且明确规定了俄罗斯可向客户报价的标准。而正式备忘录将在今年夏季签署。这笔交易——准许俄罗斯平均一年进行一次商业发射——马上激起了支持和反对俄罗斯加入发射市场这两方面的强烈反响。例如,洛克希德公司官员说,发射限制妨碍了莫斯科克鲁尼切夫工厂出售“质子号”火箭  相似文献   

20.
阿影 《国际太空》2003,(6):24-25
□□2002年全球共发射了64个运载器(不包括没有携带有效载荷的韩国亚轨道火箭发射任务),将80多个航天器送入了太空。 在这64个运载器中,24枚运载火箭用来发射商业卫星,商业发射数量占全年发射总数量的37.5%。虽然2002年的航天发射任务数量不如前几年,但却比2001年有所好转。1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