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用实验研究方法,介绍了一种高效的非对称布置半圆形挡板的阻尼效果。对挡板阻尼的非线性作了定性分析。指出与环形挡板的阻尼效果相比较,在无因次力F_s/rR~3=0.125时,它比环形挡板的阻尼高50%以上。  相似文献   

2.
运载火箭的贮箱中的液体推进剂晃动所引起的动力不稳定性是运载火箭设计中的重要问题,利用防晃挡板抑制液体晃动是克服动力不稳定性的有效手段。本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半圆形和环形防晃挡板的防晃阻尼效果,给出了不同的挡板尺寸和间距情况下的液体晃动阻尼和液位的关系,其结果可供型号设计使用。文中还研究了防晃挡板的柔性等因素对晃动阻尼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半圆形挡板防晃特性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横向半圆形挡板是一种高效阻尼挡板,广泛应用于我国的火箭型号设计之中。本文用摄动法从理论上对半圆形挡板的阻尼及半圆形挡板对晃动频率,晃动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近似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精度满足工程要求。本文给出的这一理论计算方法简单而有效,特别适用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4.
横向环形防晃板对液体晃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体推进剂的晃动特性对大型液体运载火箭以及战略弹道导弹的飞行动力稳定性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使战略弹道导弹和航天运载器具有良好的飞行稳定性,就必须提高其内部液体推进剂的晃动阻尼,抑制液体的晃动,从而达到动力稳定的设计要求。常用的增加液体晃动阻尼的措施是在推进剂储箱内安装防晃挡板。横向环形挡板是一种常用的防晃挡板。本文对它的防晃特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液体晃动实验研究及其在型号研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介了液体晃动中的动力学模型和阻尼装置两个基本问题。论述了建立等效力学模型的必要性,给出计算等效力学模型诸参数的公式,指出用一阶晃动等效力学模型就能基本描述液体晃动的动力效应,介绍了用实验方法来确定一阶晃功模型参数。简要介绍了环形挡板和高效的半圆形挡板的阻尼效果。给出了典型的实验结果和计算结果的比较。提出了非线性问题等若干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大型液体火箭在初步设计阶段就要求得到液体推进剂在贮箱内的运动特性,特别是液体运动的最简单、最基本的一阶等效力学模型及相应的阻尼值,以满足控制系统的稳定要求。通常,解决液体晃动问题的途径,是在贮箱内布置防晃挡板来提高液体晃动的阻尼和频率。为此必须通过多次晃动试验来选择挡板形状、尺寸和位置。  相似文献   

7.
采用生物激波管内放置挡板,探讨弱冲击波的反射及绕射作用对生物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射激波超压明显增强,约为入射激波超压的3 倍,并可引起动物肺和胃肠道损伤;绕射激波的一次激波超压明显降低,约为入射激波的1/3 ,二次激波与距挡板的距离有关,当距离为挡板高度的1/4 和2 倍时,超压低于入射激波,距离为挡板高度的1/2 和1 倍时,超压稍高于入射激波,提示该处激波有叠加现象,实验动物均未见明显内脏器官损伤。本研究结果对冲击伤防护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平板上挡板前后涡核位置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洞中用氢气泡法在平板上挡板前后的涡核位置进行了测量。本试验旨在确定挡板高度及其雷诺数对涡核装置的影响,结果表明,(a)对于单个挡板情况,涡核离开平板的高度和涡核与挡板的距离将随着挡板的高度增加而增加,但涡核的高度和距离与挡板高度的比例随挡板高度的增加而降低;(b)对于两个挡板情况,挡板的高度和挡板之间的距离对涡核位置的影响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9.
由于分数阶微积分具有计算精度高和速度快的优势,因此将分数阶微积分的相关理论应用到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建立了分数阶阻尼滚动轴承内圈动力学模型,并利用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四阶中心距确定分数阶的最优阶次,分析了分数阶阻尼滚动轴承内圈故障的动力学响应特性。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分数阶阶次的增加,滚动轴承内圈的轴心轨迹由混沌逐渐变为稳定的周期运动;仿真分数阶频谱图更符合实验频谱图。分数阶阻尼模型比整数阶阻尼模型更能反映滚动轴承故障的振动特性,可取得比传统的整数阶阻尼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被动约束阻尼(PCLD)结构的动力学分析提供更精确的粘弹性材料数学模型,进行了ZN-1型粘弹性阻尼材料模型参数修正的研究。以模型参数为优化变量,以PCLD悬臂梁固有频率和损耗因子的误差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混合遗传算法修正了ZN-1型粘弹性阻尼材料模型参数。修正模型参数后PCLD梁动力学特性计算值比原始模型更接近于试验值。  相似文献   

11.
从自由试验提取具有弹性支承的阻尼约束结构的主模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已对边界固持(即刚性支承)的无阻尼和有阻尼的约束结构,从自由试验提取其实模态和主模态的方法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同时,对于具有弹性支承的无阻尼约束结构模态的提取,也建立了一种可行的方法。这些方法和技术途径都取得了良好的结果,仅剩下具有弹性支承的阻尼约束结构主模态的提取方法尚无。对此,本文企图建立一种工程中可行而实用的方法。在该方法中,阻尼分为瑞利阻尼和粘性阻尼两种模型,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结构选用不同阻尼模型下的提取方法。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方法虽然不像以前无阻尼下的类似方法那样,具有普遍性,即取任何支承刚度(可以很大或很小)都可获得满意结果。不过,对于工程中常见的支承刚度比结构刚度大或等量级的实际情况,本文方法是能取得满意结果的。这表明,本文方法已基本满足工程要求了。  相似文献   

12.
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由于其重量轻、比刚度高及可按承载情况进行优化设计等优点,已逐步为飞行器结构所采用。目前工艺上较成熟的是碳环氧加肋锥壳,但其机械性能对工艺因素较敏感。为解决产品的质量控制和动态响应分析等方面的问题,希望能用试验办法确定其动特性——即确定各阶固有频率、振型和阻尼。过去求锥壳结构动特性的传统的方法是用激振器、振动台或扬声器做正弦扫频激励,用布置在结构上的若干加速度计或应变计求出固有频率及振型,用突然停振的剩余响应确定阻尼。其缺点在于试验周期长,设备复杂且试验结果会受到传感器质量及激励器附加刚度、阻尼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公式ζ=Δf/2f_(dm)[见公式(11)]是工程上最常用的用图解法估计单自由度振动系统粘性阻尼比的近似公式。但是,该式在阻尼较大时过于粗糙;在阻尼过小时,测量误差则随着增大。这些误差随系统阻尼变化的关系曲线,可以由计算机作出,考察这些曲线,可以看出该式合理的应用范围。本文还在进行误差比较的基础上,建议在系统阻尼较大时,采用精确公式ζ=(2~(1/2))/2)、1-f_(dm)/f_(am)~(1/2)[见公式(25)]来测量系统阻尼。  相似文献   

14.
基于拉格朗日法建立了旋翼/机体耦合的直升机地面共振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非线性桨叶摆振阻尼的影响.采用非线性分岔理论对无阻尼地面共振动力学系统的自激振动边界进行了预测,并与经典的Cloeman特征方程法得出的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随后利用该理论分析了无阻尼及含桨叶非线性摆振阻尼的地面共振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采用非线性桨叶摆振阻尼使地面共振动力学系统在自激振动区域呈现出有限幅度的极限环振动,同时也避免了系统在该区域运动发散,且极限环振动幅值与非线性阻尼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系列讲座的第三篇,以智能材料组成的杂交阻尼为主,介绍有关杂交阻尼的研究成果。对杂交阻尼进行了分类,讨论和比较了各种类型的杂交阻尼,包括:阻尼层结构的配置、主动和可控约束层阻尼板的建模及性能比较;电流变和磁流变阻尼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振动控制中的应用;可控压电传感阻尼的机理及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杂交阻尼在航天结构中的应用前景及其主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脉冲激光展示了雾化槽的雾化过程,测量了油膜展宽和雾化槽的气流流场。对不同结构的挡板做了对比选型试验。发现雾化槽流场、挡板结构、燃油粘性和张力是造成油膜翻越的主要因素。雾化槽的燃油雾化主要来自雾化槽前边沿的油膜失稳雾化。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发射段动环境恶劣,需要考虑对结构进行阻尼减振设计。小卫星内部空间狭小,结构轻质化要求高,须采用自动优化设计方法进行阻尼处理敷设位置和几何参数同时优化。针对小卫星结构阻尼减振的要求,分析了初始无约束阻尼结构的动力学特性,确定出约束阻尼处理的部位;提出一种基于Layerwise有限元分析和多目标优化的粘弹性阻尼结构优化设计方法,采用非支配遗传算法求解优化问题,获得了同时兼顾附加质量和阻尼性能要求的优化结果。结果表明,对小卫星舱体安装结构进行局部粘弹性阻尼处理能够显著降低敏感设备的动响应,提出的优化方法能够同时实现阻尼敷设位置和几何参数的同时优化。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铺设自由阻尼层的加筋板结构的减振降噪性能,以阻尼层厚度为设计变量,结构模态损耗因子最大为目标,阻尼材料用量为约束对阻尼材料分布进行了拓扑优化。推导了模态损耗因子对阻尼层厚度的灵敏度,在此基础上使用移动渐近线(MMA)算法对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并探讨了阻尼材料的弹性模量,损耗因子和加强筋截面尺寸对拓扑优化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最近十年来,高温阻尼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国外获得了迅速发展。该文综述高温阻尼材料(高温橡胶、搪瓷和玻璃)及其力学性能的测试、描述,和使用高温阻尼材料的高温阻尼技术在航空发动机上的成功用例。  相似文献   

20.
使用IFA30 0热膜风速仪 ,通过选择合适的低通滤波器、合适的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 ,用X形探针测量了其无叶喷嘴出口速度的分布以及蜗壳流道的速度场。结果表明 :在两挡板全关时 ,喷嘴出口速度分布较均匀 ;随两挡板开度变化 ,喷嘴出口速度分布变化较大 ;而且沿蜗壳周向其径向速度分布较均匀 ,切向速度分布变化较大 ;沿蜗壳轴向 ,两者变化均较大。当两挡板开度变化时 ,蜗壳流道截面上通流速度的分布不同于自由涡流规律 ,二次流速度分量分布形态类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