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航空发动机大颗粒金属磨屑监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油液监控技术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分析了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存在局限性,论述监控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中的大颗粒金属磨屑的重要意义,并介绍了航空发动机大颗粒金属磨屑监控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2.
固体火箭发动机排气羽流对微波衰减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了弱电离的羽流等离子体对平面正弦微波的衰减机理,应用羽流等离子体电磁场标准Maxwell方程,结合颗粒相产物充放电的Shukla方程,给出有效用于微波衰减的预估方法;编制了(Radio fre-quency attenuation calculation,简称RFAC)羽流场微波衰减计算软件;分析了羽流场各特性参数对复电导率及微波衰减常数的影响规律,并结合ThermoCalc推进剂热力学评估系统计算了两种不同推进剂配方下,喷管出口羽流场对微波制导信号的衰减,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颗粒阻尼技术是指将金属或非金属颗粒物质按某一填充率放入振动结构的空腔(或附加空腔)内,结构在振动过程中,诱发颗粒物质之间以及颗粒物质与空腔壁间的非弹性碰撞和摩擦产生阻尼效应的振动被动控制技术。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颗粒阻尼或者颗粒物质进  相似文献   

4.
介绍金属熔体、陶瓷颗粒高温两相悬浮体剪切流中,金属与陶瓷界面产生原位放热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并着重阐述其反应动力学特性,讨论了纳米颗粒弥散相形成的条件,并建立了相关的化学反应速度表现方程,还对利用高温两相剪切流中的界面反应制备高性能金属基复合材料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5.
粒径是决定金属超微粉性能的重要参数。本文对直注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金属超微粉过程中,环境条件对金属超微粉粒径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的实验研究,对金属超微颗粒的形成和篚过程建立了一个近似的模型,并用这个模型分析和讨论了环境条件对金属超微粉粒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因轴承磨损产生的金属屑在直升机中间减速器内部流场中的运动状态,针对其固-液-气三相流特征建立了金属 屑颗粒受力平衡方程和多相流模型-离散相模型(VOF-DPM)耦合的CFD仿真模型。基于离散相运动方程编程计算及采用CFD仿 真分析方法获得了减速器内部颗粒的运动轨迹、运动速度,并据此对比验证了VOF-DPM耦合模型的正确性;利用CFD仿真分析 了颗粒在流体中运动时各种附加力对颗粒运动轨迹的影响,探究连续相空气、滑油与离散相颗粒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 表明:连续相和离散相耦合作用对颗粒运动的影响较小,轨迹误差约5%、速度误差约3%,可忽略不计;虚质量力、压力梯度力和 Magnus升力对颗粒运动轨迹影响较大,Saffman升力对颗粒运动轨迹影响较小,而热泳力与布朗力不适用于直升机中间减速器固- 液-气三相流情形。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纳米流体燃料的稳定性,探求更有效的金属颗粒改性方法,文中简要回顾了纳米流体燃料的发展历程和关于稳定性的理论研究,重点介绍了提高纳米流体燃料稳定性的技术途径和金属颗粒的改性方法,从影响因素和DLVO理论两方面介绍了纳米流体燃料的稳定性机理,简述了应用于纳米流体燃料的稳定性评价方法,报告了纳米流体燃料的制备方法。文中还指出,研究中采用添加表面活性剂和金属颗粒表面改性是提高纳米流体燃料稳定性的主要方法,其中金属颗粒表面改性是能同时解决纳米燃料稳定性和燃烧两方面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分析硼、铝颗粒表面改性的相关研究,总结了金属颗粒改性方法及效果,对未来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纳米磁性金属电磁波吸收剂的吸波原理,综述了纳米磁性金属电磁波吸收材料如零维磁性纳米颗粒、一维磁性金属纳米线、二维磁性薄膜、二维片状磁性金属颗粒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9.
颗粒冲刷对绝热层烧蚀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江  刘洋  娄永春  陈剑  王希亮 《推进技术》2006,27(1):71-73,87
设计了两套冲刷状态可调的烧蚀实验发动机,开展了颗粒冲刷对绝热层烧蚀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冲刷速度是影响绝热层烧蚀的最主要因素;颗粒冲刷速度较低时,即使颗粒浓度很高,烧蚀率也并不是很大;对烧蚀数据进行的回归分析表明,最大线烧蚀率与颗粒冲刷速度平方接近正比关系,而颗粒浓度的影响非常小。  相似文献   

10.
气固两相透平叶片冲蚀特性的气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行研制风洞中先后对应用较广的MCrAlY叶片涂层和2Crl2Mo-5叶片合金、钢丸表面强化试件在不同气流速度、颗粒冲角、颗粒性状、颗粒粒度的条件下进行了气动冲蚀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涂层还是合金,冲蚀率均随冲蚀颗粒的累积质量呈线性变化;由对比可知,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涂层在广泛的冲角范围内较合金的冲蚀率更小,表面的“烧结”特征,能减小叶片的冲蚀率;表面呈多棱的石英砂颗粒对试件的冲蚀程度强于带突圆球状的催化剂颗粒;在该试验范围内,相同材质的颗粒,粒度愈大,对试件的冲蚀率愈大;钢丸表面强化工艺兼有防冲蚀的能力。试验结果将为优化叶片选材、简化叶片维修技术、降低叶片维修成本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曹泰岳 《推进技术》1987,8(5):9-13,76
本文综述了含金属固体推进剂在加速度场中燃烧时瞬态燃烧领域的一些主要研究成果,指出了其中存在的某些阴显的不妥之处,如:金属颗粒的尺寸分布,金属球团变形参数与变形模量的关系.本文在综合有关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含金属推进剂在加速度场中燃烧的计算方程组,并求解确定了其瞬态燃烧特性,所得结果比较满意,可供发动机设计和推进剂配方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铁粉是一种潜在的绿色可再生金属燃料。为了探索铁粉燃料使用的可行性,改进铁粉燃烧器的设计方法,研究铁粉的燃烧特性,进而实现铁粉燃烧后能量的有效利用,文中采用自主设计的金属铁粉燃烧器,实现了铁粉与空气在常压下的自持燃烧,进一步研究了铁颗粒燃烧后产物的变化规律。在点火燃烧实验中发现,铁粉的最佳点火浓度条件在0.95~1.28kg/m3。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粒度分析仪(LPSA)、聚焦离子束(FIB)和X射线衍射(XRD)等诊断手段对燃烧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铁颗粒燃烧后颗粒形貌由不规则形最终变成球形,在燃烧过程中生成的产物会直接包裹在金属液滴的表面导致产物的粒度增大,在空燃比为0.55时,粒度的增大率为1.2,富燃条件下,随着空燃比的提高,产物的增大率变大。使用相图预测了铁颗粒在燃烧过程中出现的多层结构,利用FIB方法进一步分析了铁颗粒在燃烧反应中间阶段的层结构由外向内分别为Fe2O3,Fe3O4,FeO和Fe。  相似文献   

13.
 在激光全息测量中常出现液体颗粒,液体颗粒可近似看作半透明球体。这种球体对入射光存在折射、衍射、反射、吸收和杂质对入射光波的衰减作用等影响。首先将颗粒作为高象差的球形透镜求出其焦距,再由等焦距和等光程条件找出与球形透镜等价的薄透镜。以薄透镜考虑颗粒的折射及衍射作用,可导出透明颗粒复振幅透过率函数。对于半透明颗粒存在的反射、吸收及衰减作用则在复振幅透过率函数中用综合透光率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14.
铝合金搅拌摩擦加工原位反应生成物颗粒增强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100-H14铝合金基体表面开凹槽添加Ni粉进行搅拌摩擦加工(Friction Stir Processing,FSP),利用Ni粉在搅拌过程中的碎化及其与基体的原位反应生成的高强、高硬的金属间化合物制备强化的表面复合层。结果表明,不同于添加陶瓷颗粒的FSP工艺,Ni颗粒能在搅拌过程中充分碎化,并与铝基体原位合成金属间化合物,原位自生的增强体颗粒与基体是以金属键合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因此与基体金属间具有良好的界面相容性和界面结构,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颗粒的强化效果。增强颗粒与基体结合界面的性质对复合层硬度的影响非常显著,为了提高复合层硬度,提出了通过原位反应获得颗粒/基体的高强界面的模型。  相似文献   

15.
针对悬臂梁结构振动控制问题,开展基于内嵌式颗粒阻尼(embedded particle damper, EPD)减振方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应用有限元法分析悬臂梁振动特性,围绕梁前三阶模态频率开展振动控制实验,通过改变填充颗粒的参数(粒径、填充率)和激励力,比较悬臂梁在不同填充情况下的振幅,并使用半功率法计算阻尼比。采用离散元法分析不同情况下颗粒的流变行为,以确定阻尼器最优设计参数。结果表明:颗粒填充率为90%时EPD减振效果最佳;填充颗粒的粒径与系统所受激励有关,本文模型中,激励振幅为80μm时,梁前三阶模态频率下分别填充直径为8、6、1 mm颗粒时效果最好,减振率分别为47.5%、48.7%及71.2%,阻尼比分别提高1.7、3.1及2.1倍。  相似文献   

16.
通过稳态能量流法推导了半主动颗粒阻尼损耗因子与响应的关系,采用实验方法识别了半主动颗粒阻尼的损耗因子。分别研究了颗粒填充率和通电电压对半主动颗粒阻尼损耗因子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增大通电电压能提高半主动颗粒阻尼的损耗因子,损耗因子在到达一定电压后逐渐趋于稳定;半主动颗粒阻尼的损耗因子随着颗粒填充率的增加而增大,但颗粒填充率在达到70%以后,半主动颗粒阻尼的损耗因子增幅变缓并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7.
微波部件微放电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分析了平行金属平板电极之间微放电效应发生过程.对空间微波重要部件矩形波导和方同轴线的微放电效应阈值进行了预测计算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空间通信条件下,方同轴线具有更高的阈值功率水平,在现代高功率微波通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利用离散元法及正交设计方法,对典型轮体结构发生伞形振动时的二维等效振动模型进行了空腔尺寸及颗粒填充方案的数值设计,并结合振动试验结果给出了轮体结构颗粒阻尼器的设计流程及设计准则.研究表明:1建立的二维等效振动模型在能够反映轮体结构伞形振动基本特征的同时,也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内部颗粒运动对结构产生的影响;2颗粒阻尼对轮体结构的振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填充不同材质的颗粒,其减振效果会有较为明显的区别;3空腔的尺寸及颗粒的质量率对颗粒阻尼的影响显著,应首先保证的是较高的颗粒质量率;4由于碰撞间隙的作用,对于固定规格的空腔和颗粒,存在最佳颗粒体积填充率使得颗粒阻尼的减振效果最佳.由试验与数值模拟的最佳方案的一致性可知,发展的设计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给出轮体结构颗粒阻尼器的最优空腔尺寸及其对应的最佳填充方法,可用于轮体结构伞形振动减振方案的前期设计.  相似文献   

19.
较详细地介绍了红外辐射计式、微波多普勒和激光多普勒风切变探测,告警系统的研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给出了一些结论:(1)红外辐射、微波和激光多普勒雷达系统可以用来探测低空风切变,并提供告警时间;(2)红外辐射系统可测量垂直风风速,而微波,激光多普勒协达系统可测量水平风风速,但不论那一种探测系统都无法同时测量水平风和垂直风风速;(3)地杂波是造成微波系统误警的主要因素之一;(4)激波系统对降  相似文献   

20.
在微波频段,频率选择表面中的金属部分通常被认为是完全电导体,但是在红外波段,金属通常具有有限大的色散的复值电导率.因此首先建立了包含有金属色散电磁性质的材料模型,即金属部分被看作具有合适介电常数的介质层,然后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研究它在红外波段的特性并给出了场更新方程.最后与文献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并研究了不同金属种类对红外频率选择表面谱域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