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发射场卫星试验鉴定流程控制联合考虑试验鉴定过程模型和试验科目,实现对试验鉴定的流程控制。目前发射场卫星技术流程以文字和图片描述,在节点状态和约束迁移方面存在量化问题,无法构建形式化模型以嵌入自动化试验鉴定评估系统。以网模型为基础,构造发射场卫星试验鉴定流程控制网模型,并提出配套结构分析和性能分析方法,实现量化的可达性、作业不确定性和资源竞争性等分析内容,支持并行多星多任务的评估分析,从而支撑发射场卫星试验鉴定流程管理中试验鉴定方案设计及卫星流程模型优化设计等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 一、问题的提出目前发射的同步通信卫星,绝大多数都是自旋稳定的。卫星本体为圆筒形,取角速度方向为其正向的自旋轴ρ与卫星本体几何纵轴相重合。在卫星沿自旋轴正向端面上装有消旋通信天线。另一端为远地点发动机喷管出口端(只有意大利SIRIO卫星为例外,而国防通信卫星Ⅱ和ATS-F卫星没有远地点发动机)。卫星进入同步轨道后,自旋轴垂直轨道平面(即赤道平面)正向指北。天线位置是处于轨道平面的北面,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近地卫星自旋运动规律,建立了近地卫星在受摄动影响的轨道上运行并受重力梯度力矩作用下的姿态运动模型,推导了自旋角速率满足一定条件下自旋运动的进动角、章动角、自旋角的解析解,对重力梯度作用下的自旋姿态运动规律进行了仿真分析,并用仿真计算结果验证了解析解的正确性。在轨道面缓慢进动情况下,当卫星绕最大主惯量轴自旋时,给出了自旋角速率取值范围表达式,在该取值范围内卫星自旋运动能够跟随轨道面一起进动,自旋轴以恒定的平均角速率进动,章动角在小范围内波动。建立的自旋姿态运动模型和分析结论可用于近地卫星姿态失控后的姿态确定和预测、在轨姿态设计及在轨备份等。  相似文献   

4.
地球同步卫星发射轨道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讨论了地球同步卫星发射轨道设计的一般问题。分析了发射轨道的形式、轨道选择与入轨条件的关系,以及俯仰角程序的选择,最后讨论了与发射轨道设计有关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运载火箭总体参数和轨道综合优化的概念。本文所提供的发射轨道设计方法适用于运载火箭方案设计使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了利用SIRIO—1卫星进行的Ku波段卫星信号幅度闪烁能谱分析的研究成果。其统计结果对卫星通讯链路设计、自适应功率控制、雷达跟踪等方面有参考意义。此外,这种分析方法将是遥感自旋卫星的旋转速率和大气湍流结构的可能手段。  相似文献   

6.
卫星在轨工作时因尘埃撞击、作动机构动作引起的颤振的高精度准确测量,对实现振动补偿、图像修正,进而提升遥感卫星的对地分辨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FPGA和1553B总线的架构,设计了用于在轨卫星颤振测量的数据采集系统,对系统的多路同步采集、存储、传送以及抗辐射可靠性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设计,并通过硬件设计实现及试验验证了系统的功能。测试结果表明所涉及的数据采集系统样机满足星载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实验型地球观测卫星——巴斯卡拉(Bhaskara)Ⅰ、Ⅱ、Ⅲ的成功飞行,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开始进入研制半工作型和工作型遥感卫星的阶段。目前,卫星被命名为印度遥感卫星-IRS。实际上,ISRO早在1978年起就开始制定了研制IRS的计划。 IRS是一颗三轴稳定的地球资源观测卫星。卫星重量大约500~600公斤。飞行轨道高度大约600~1000公里,太阳同步。IRS的设计特点是:1.卫星总体采用模块化结构方案,可降低研制费用,缩短研制周  相似文献   

8.
正卫星工程总体是航天系统管理部门组织管理卫星工程全寿命周期工作的主要抓手,是中国特色的以总体为核心的组织架构在卫星工程层级的实现样式。伴随中国航天事业跨越式发展,经过10多年实践磨合,逐步形成了设计、协调、试验、评估等多位一体的卫星工程总体工作模式。总体设计是工程总体首要工作,是开展总体协调、试验和评估等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工程总体设计成果是卫星工程全寿命周期各项工作开展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子午工程探空火箭电子和电场探测需求,设计了套筒式伸杆展开机构.通过电子伸杆和电场伸杆的结构方案设计、力学仿真分析,伸杆单项力学试验,伸杆与整箭的匹配力学试验以及伸杆飞行试验验证得出,该伸杆技术方案合理可行,伸杆总体构型、布局设计及结构方案设计满足科学探测各项技术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磁层-电离层-热层耦合星座(MIT)卫星计划中高能中性原子成像仪(NAIS-H)探测方案的原理设计和模拟仿真. 以双星中性原子成像仪设计思想为基础,依据MIT卫星计划的总体科学目标和磁层卫星的轨道环境及相应自旋姿态,给出中性原子成像仪的技术架构,并针对地磁偶极场的环电流模型进行了模拟仿真. 仿真结果表明,所研制的NAIS-H以其高时空分辨能力适用于监测和反演磁暴期间磁层等离子体的全球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1.
自1963年发射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通信试验卫星到1982年底,世界各国共发射了148颗同步通信卫星,从1983年到1990年代初,世界各国还计划发射160多颗同步通信卫星。本资料列出了目前仍在同步轨道上工作的和近期即将发射的200多颗通信广播卫星及其主要性能参数。(见表1—4)因苏联  相似文献   

12.
<正> 人造卫星从研究试验阶段发展到应用阶段后,各种应用卫星又在向着长寿命的方向发展。这既是空间技术迅速进步的重要标志,又是提高应用卫星效益的重要途径。例如国际通信卫星,第一代为INTELSAT Ⅰ、Ⅱ、Ⅲ、Ⅳ的自旋稳定卫星,寿命为1~7年;第二代为INTELSAT Ⅴ三轴稳定卫星,设计寿命七年以上;第三代是INTELSAT Ⅵ,为宽体自旋稳定卫星,设计寿命希望达到10年以上。科学实验卫星也在向长寿命、多用途、综合  相似文献   

13.
序号报告号题   名作 者2 1HT19980 40 1风云一号卫星结构强度计算和模态分析陈世研2 2 HT19980 40 2东方红二号卫星外热流模拟江经善2 3HT19980 40 3东方红二号甲卫星遥测系统方案设计及实施崔承元等2 4HT19980 40 4我国载人飞船辐射防热结构方案设计吴国庭2 5 HT19980 40 5 P2 CMOS星载姿态控制系统计算机 冯永芳等2 6 HT19980 40 6电刷与滑环性能评价装置的研制和应用汪德林黄克威2 7HT19980 40 7风云一号卫星自动云图传输子系统方案设计与试验沈劲梅2 8HT19980 40 8风云一号卫星大面积刚性折叠式太阳电池阵系统黄爱生等2 9…  相似文献   

14.
着重分析了低速自旋式卫星作为刚性转子在立式硬支承平衡机上做平衡的工作原理及校正原理;给出了校正公式和对YLP-1型立式硬支承平衡机的最小可达剩余不平衡量的标定方法和标定结果;扼要叙述了卫星平衡过程中误差源分析及数据处理,并推导出决定刚性转子最终平衡精度的剩余不平衡量α的计算公式;给出返回式遥感卫星平衡试验的两组数据,飞行试验证明已经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15.
利用近地点磁场探测数据确定卫星自旋轴参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阐述了利用近地点磁场探测数据确定卫星自旋轴参数的理论方法和实施步骤,并说明了这种研究对卫星运行和科学探测的重要性.特别强调了需要注意的基本条件,即卫星必须自旋稳定且近地点不很高(1000 km以下).这种方法关键的步骤是,根据卫星轨道数据定出模型磁场数值,比较近地点星载磁强计探测数据和近地点地磁模型数值确定卫星自旋轴的指向.通过对TC-1和TC-2卫星姿态的具体计算,对确定精度和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在实际的卫星应用过程中此方法和措施非常有效,在科学分析和将来的卫星运行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种兼顾不同轨道姿态的卫星热控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传统卫星的热控设计方案,提出一种能够同时满足太阳同步轨道和倾斜轨道条件的卫星热设计优化方法.基于该优化方法对某卫星在两种轨道条件下进行了热仿真分析,并对太阳同步轨道条件下的卫星进行热平衡试验和在轨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优化方法可减少倾斜轨道条件下卫星热设计的地面试验验证,缩短卫星研制周期并显著节约成本.研究结果可为卫星热控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长周期高精度轨道控制任务的快速仿真试验需要,对传统的卫星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系统进行了重构.提出利用动力学仿真模型程序的超实时运行驱动试验进程加速的方法,介绍系统总体设计思路及其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给出实时/超实时双模高精度动力学模型的开发及星地状态同步两项关键技术的具体实现,并通过应用实例证明了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从1963年2月美国发射第一颗辛康同步通信卫星以来,世界各国已发射了150颗同步通信卫星(至1982年年底)。从表1中可见,有128颗卫星进入了同步轨道,22颗卫星发射失败,失败原因列于表2。尽管通信卫星的发射和制造技术日益成熟和完善,但它们在发射和轨道工作期间仍经常会发生各种故障,有的还相当严重,甚至使卫星失效。这是因为同步卫星的发射过程和卫星本身都是极为复杂的,每颗卫星由成千上万个零部件总装而成,如一颗国际通信卫星V包含了35000多个零部件,而且卫星要在复杂、苛刻的空间环境内工作,因此要保证这样大量的零部件在轨道上工作5年、7年甚至10年不出故障是很难办到的。  相似文献   

19.
参加Sarsat-Cospas(搜索与营救卫星)系统的国家有法国、美国、苏联,加拿大、挪威和英国),已经同意让该系统继续服务到八十年代末。这决定是在法国图卢兹召开的年度计划会议期间做出的。并且考虑成立一个国际性组织来管理这项永久性工作。目前准备利用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来进一步扩大这个卫星搜索与营救系统的工作。该系统将由同步轨道卫星和目前构成Sarsat-Cospas网络极轨道的卫星组成。  相似文献   

20.
卫星热平衡试验的温度预测与仿真模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解决卫星热平衡试验中涉及的温度预测与变工况仿真试验问题,建立起星载仪器温度变化的双层集总参数模型,这一动态特性模型采用简单的嵌套结构,模型参数可以方便地运用系统辨识算法从卫星热平衡试验数据中获取,应用这一模型可以对不同星载仪器的温度变化进行分别的预测与仿真计算,从而大大减少了温度预测与仿真工作的计算量.对比研究表明:温度预测与仿真计算的结果与实际热平衡试验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