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研制过程 1984年,德、英、法、意和西班牙五国达成协议,提出“欧洲战斗机”计划,简称EFA,中途法国退出。事过10年,1994年3月27日,英、德、意和西班牙四国联合研制的“EF2000”战斗机首架原型机首飞。目前,试飞计划仍在进行之中,预计在今年交付四国空军使用。 “欧洲战斗机”计划最初可追溯到70年代中期。当时,前苏联已开始研制苏-27和米格-29等第三代新型战斗机。欧洲各国,尤其是联邦德国地处东西方对抗的第一线,迫切需要改进空军装备,发展新机型(优于第三代战斗机),于是提出了新战斗机计划。…  相似文献   

2.
新一代战斗机发动机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战斗机市场有所回升,美国和欧洲的军方及发动机研究与制造部门正在加快实施几项战斗机发动机研制和发展计划。IHPTET计划进入第三阶段综合高性能涡轮发动机技术(IHPTET)计划始于1989年,分三阶段进行,现在第一和二阶段工作已完成,已进人第三阶段。在第一、二阶段期;司试验了8台核心机和6台完整的验证机发动机,其验证机有3类,即战斗机/攻击机发动机、涡桨/涡轴发动机和导弹/一次性使用的发动机。第一阶段已验证发动机的推重比增加了30%,这一阶段研究的发动机技术直接用fF100、F110、F414…  相似文献   

3.
包晓宁  赵培林  张保中  胡志文  兰于清  薛飞 《航空学报》2020,41(6):523464-523464
生命保障系统为适应新型战斗机发展需求,围绕"以人为保障对象"系统特征,采用基于系统工程的需求/功能分析方法,从飞机总体、生理、六性、飞管、任务等需求出发,提出系统需求,开展需求分析向工程实践转化研究,确定分解了系统、成品的设计及指标要求。通过系统架构优化、提高快速响应能力研究,建立大系统综合的系统架构。基于数据共享、控制融合的飞管平台以及氧气介质传感器技术,结合六性、FMECA和FTA,开展数字协同环境下生命保障系统综合设计,系统电子信息化程度取得突破,具备高度综合的全数字显示与控制、自主诊断和状态监测能力,获得高效维修保障能力,为实现玻璃化座舱、快速出动、快速布防、跨区域作战、自主保障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4.
我刊将分2期将美国空军自 1947年成立以来正式列编的战斗机及其改型的型号、绰号、发动机型号、数量、乘员数量以及其他资料一并向您提供,包括任何一种正式列编和获得军队(国家)经费研制的研究机的编制情况。  相似文献   

5.
喷气战斗机的换代喷气式战斗机的划代不仅是从研、生产年代上来划分,更主要是从其技术特征和作战效能上划分。这些技术特征又与各代飞机设计时的战术思想分不开。自40年代末喷气战斗机形成作战装备,至今已经历了4次更新换代。通过分析4代飞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及对正在发展的以F-22为代表的第四代飞机的特点提出初步看法,有助于展望喷气战斗机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美国21世纪初3种主力战斗机的技术特点和作战性能要求的分析,指出了21世纪初的战斗机应注重改善战斗机的低可探测性,高机动性和敏捷性,超音速巡航性能、态势感知能力和可灵活剪切的攻击能力等。  相似文献   

7.
我刊将分2期将美国空军自 1947年成立以来正式列编的战斗机及其改型的型号、绰号、发动机型号、数量、乘员数量以及其他资料一并向您提供,包括任何一种正式列编和获得军队(国家)经费研制的研究机的编制情况。  相似文献   

8.
无人战斗机述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无人战斗机(UCAV)是一种全新的空中武器系统,现阶段主要功能是实施防空压制和纵深打击。20世纪90年代,美国抢先将其列入军事装备发展计划,引起各国军界极大关注,兴起了世界范围的研制UCAV热潮。本文参考国内外公开文献和网上检索到的有关UCAV资料,从以下七个方面论述UCAV研发中的一些主要问题:1.无人战斗机概述 2.无人战斗机发展的背景与原由 3.无人战斗机的战术技术要求与作战特点 4.无人战斗机研发的技术途径 5.各国在研的各种无人战斗机方案 6.无人战斗机研发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关键技术 7.结束语  相似文献   

9.
在飞机方案设计阶段,仅仅是确定了飞机的翼面参数,机身的大致长度、直径、进气道的基本形式等,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一轮飞机总体布置协调。此时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即进行布置后发现,飞机的内部空间特别紧张或特别宽松。这时一般的作法是紧张的时候将机身加长加粗,宽松的时候将机身缩短或  相似文献   

10.
战斗机,亦称歼击机,旧称驱逐机。主要用以歼灭空中敌机和飞航式导弹,还可以用于遂行对地攻击任务,其特点是机动性好,速度快,空战火力强,是歼击航空兵抗击敌空袭,夺取制空权,实施空中掩护的杰出兵器。 在军用飞机的大家族里,无论从数量、作用、技术和发展速度等方面来看,战斗机堪称为佼佼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斗机击毁的飞机占被毁飞机总数的70%以上。大战结束时,各主要参战国的航空兵中,战斗机航空兵部队就占了50%左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前苏联歼击机航空兵在空战中所歼灭的敌机,就占其击落飞机总数的57%。  相似文献   

11.
本次访谈是本刊上一期刊登的“美国第四代战斗机实用性分析与预测”的续篇,主要内容涉及到专家对第四代战斗机之后,未来第五代战斗机可能出现的时间、飞机的类型和技术发展方向的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12.
从技术、经济和战术三方面分析了发展无人战斗机的必然性,介绍了目前正在进行的一些无人战斗机研究项目,并对发展无人战斗机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因阿拉伯联合酋长国(UAE)在近期内可能作出采购80架远程攻击机的决定,一些公司纷纷推出其先进战斗机的改型,以竞争这项近年来可算得上是较大的一笔战斗机合同。参加竞争的除法国达索公司提出的“幻影”2000-5和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的苏-30MK之外,美国麦道公司和洛克希德公司也正在推出他们引人注目的F-15和F-16的最新改型,F-15U和F-16U。  相似文献   

14.
贾朝文  冯兵  鄢勃  杨洋  张学帅  刘翔  李燕平 《航空学报》2021,42(2):324507-324507
战斗机电子战系统提供的态势感知、无源攻击引导、电子对抗和主动隐身等作战能力可以极大提升飞机的生存力和杀伤力。为满足电子战系统越来越高的新质作战能力要求、作战对象快速能力提升、贴近实战的作战样式和作战环境不断变化带来的新要求、适应不同战斗机平台及航电任务系统要求等需求,追求高质量和敏捷开发模式,电子战系统架构必须精心设计。采用系统工程方法,按照能力视图、作战视图、系统视图和技术视图对需求和技术进行了迭代研究,基于灵活数字处理算法支持不同战法、全域综合共用、以快应变和以柔制变等顶层设计思想,从全数字化处理、综合化、可扩展和开放式等多个视角论证了电子战系统架构设计需求,并给出了核心设计要点和方案。战斗机电子战系统架构在大量实践中得到验证,效果良好,能够满足作战使用需求,对下一代战斗机电子系统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对地攻击型战斗机在现代化战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了对地攻击型战斗机的主要设计要求,即双座有制导武器、良好怕火控系统和电子设备、隐身性能等;剖析了对地野战 的性能特点,即突防能力、空对地探测能力、生存能力和杀伤能力等;比较了美苏发展对地攻击型战斗机的不同特点,前苏联侧重设计简单、风险小、功能单一,美国强调多用途性和技术的先进性;指出了双座和双操纵介对南攻击型战斗机的发展趋势,提高隐身性能  相似文献   

16.
现役战斗机改进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役战斗机的改进要服从军事需求、成本和技术可行性三个方面。以网络中心战、超视距作战、电子对抗和隐身技术为特征的现代战争将使现役战斗机的改进重点能够充分地适应这种环境  相似文献   

17.
《国际航空》2012,(1):6-6
2010年9月.波音公司推出了采用有人/无人可选驾驶模式、常规机翼和无尾布局的下一代战斗机方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认为.这种方案虽然实现了无人驾驶.并且外形和航程均有所改善.但战斗机性能并没有本质的提升、依然是四代机水平。他们认为.下一代战斗机应该包括更快的速度、更远的航程以及结构自修复技术和多光谱隐身技术等.这些必须依靠更为先进的推进技术、材料、发电机和武器,而这些技术目前依然不够成熟。  相似文献   

18.
无人战斗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无人战斗机的概念和发展现状,通过与导弹和有人飞机对比,指出了无人战斗机的特点。并阐述了无人机系统的组成及其管理模式,给出了发展无人战斗机的关键技术和应启动的基础技术。  相似文献   

19.
阐明了可靠性指标的提高虽使研制费用和购置费用增加,但由于高可靠性可以降低战斗机发生故障的概率,使维修工作量和备品备件减少,从而使得战斗机维修费用下降;进而介绍了可靠性研发费用模型和可靠性与维修费间的关系模型,以便定量分析战斗机可靠性增长带来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20.
先进战斗机气动弹性设计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中国新一代战斗机的研发引领了飞机设计领域各项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针对研制总要求和任务特殊性,中国航空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气动弹性专业建立了精益气动弹性设计与验证技术体系。基于多学科优化设计流程,开展了旨在提高飞机气动弹性品质的关键技术攻关、气弹优化设计和分析工作。完成了考虑含全动翼面结构非线性的全机动力学特性地面试验、亚跨超声速颤振模型风洞试验和气动弹性飞行试验验证。在较短的研发周期内,成功实现气动弹性设计目标,为新一代战斗机的成功研制提供了技术保障。描述了该飞机气动弹性设计历程、主要技术工作以及在此基础上取得的技术进步、能力提升以及具有研究所特色的气动弹性设计知识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