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MIMO技术在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卫星通信系统的特点,提出MIMO技术在单卫星和多卫星场景下的应用。首先分析了MIMO卫星通信系统在采用再生转发和透明转发情况下的系统容量,随后对单卫星及多卫星系统分别提出了采用正交分组码及其分布式改进形式的MIMO系统方案,最后对影响MIMO卫星通信系统的因素进行讨论。相比点对点卫星通信系统,MIMO卫星通信系统能够大大提高系统容量和频谱利用率。设计将正交分组码及其分布式改进形式在单卫星及多卫星系统中进行应用,MIMO卫星通信系统的性能将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BritishAirwaysLeadsITTrendinAirTransport英国航空公司在IT领域的开发能力在全球民航界的排名堪称数一数二,一直走在世界民航IT产业的前沿。英航目前拥有一支超过1000人的IT开发队伍,由他们开发的系统涵盖了民航运输的各个领域,包括订座系统、离港系统、收入结算系统、常旅客系统、电子票系统、货运系统、飞行运营控制系统,等等。这些产品不仅英航自己使用,而且广为世界其他航空公司采用。其核心产品──BABS订座系统在全球有40家航空公司用户。其货运系统和收入结算系统的模块软件绝对领先于其他竞争者的同类产品。英航快器…  相似文献   

3.
程松 《民航科技》2003,(5):41-42
随着大量机场的扩建,有些机场的监控系统在扩建时产生是在原系统上扩建或是新建一套系统?如果新建一套系统,新系统又怎么和老系统有机连接问题,如果是同一品牌,解决会容易一些;不同品牌就会产生连接问题。随着数字化监控的出现,建立一套数字化监控系统,所有系统都在数字化监控系统上扩充,以数字化监控作为联系各个矩阵的纽带,形成一套综合性的监控系统,可以解决机场监控系统扩建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全球分销系统(GDS)在航空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GDS在航空系统中的特性和业务模式,从不同实体的角度分析了GDS在航空系统产品分销链中的作用。通过与国外GDS运营商整合资源、建立跨行业服务体系、完善航空公司订座系统、充分运用互联网优势可以保障GDS在我国航空系统中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5.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离港系统于2001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系统由UNISYS公司开发,全称为APPS离港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APPS系统已经不能够满足民航信息系统高速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新的、功能更完备的、多元化的离港系统为机场未来的发展、城市建设作出贡献。由中航信开发的NEWAPP系统(新一代离港系统)在功能上比原有的APPS系统更加完善,提供了丰富的快捷功能,在系统稳定性和本地备份系统的功能上也大有提高。同时,配合着国际韩亚、荷航多主机平台、东航本地离港系统的建设,在2005年底,平滑地、稳定地、彻底取代了老一代APPS离港系统。目前,NEWAPP系统分别与韩亚、荷航多主机系统、东航多主机共用主机、打印机,平稳的使用在机场提供的统一的网络平台上。  相似文献   

6.
某型飞机反推力装置加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反推力系统必须在模拟气动载荷下做试验,以验证反推力系统功能的安全可靠性。因此在液压系统地面模拟试验中需配置一套反推力装置加载系统,以实现对反推力在展开和收起过程中所受气动载荷的模拟。在简要介绍反推力系统及其加载系统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完成某型飞机反推力装置加载试验,并满足其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7.
一、有关综合布线系统 所谓综合布线系统是指按标准的、统一的和简单的结构化方式编制和布置各种建筑物(或建筑群)内各种系统的通信线路,包括网络系统、电话系统、监控系统、电源系统和照明系统等。在现阶段民航机场航站楼中更主要的是针对网络系统、电话系统和监控系统而言。  相似文献   

8.
室内GPS测量系统及其在飞机装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室内GPS测量系统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定性分析了系统测量误差。同时,也介绍了室内GPS测量系统在飞机装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麦先根  田丹  卫进 《航空计算技术》2014,(2):118-120,123
满足ARINC 653标准的嵌入式实时分区操作系统内部提供了多种系统对象,远程系统浏览器是系统开发者在宿主机端查看这些系统对象的最简便快捷的开发工具。描述了分区操作系统信息组织形式和远程信息协议及远程系统浏览器的工作流程。提出了一种基于Eclipse和RSE的远程系统浏览器的系统结构,以及各结构部分的功能。方便系统开发者在宿主机端交叉开发在目标机上运行的分区操作系统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传统分销渠道的系统架构,以及目前航空公司订座系统之间的联盟整合方式,分析了脱离分销系统的航空公司联盟在信息整合方面的潜在不利因素。指出在联盟不断发展壮大的趋势下,分销系统与航空公司订座系统存在进一步架构整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尾旋是飞机的一种非正常的复杂旋转飞行状态,飞机尾旋研究在航空工程中属于比较冷门的专业。立式风洞是专门进行飞机尾旋研究等特种试验的风洞设施,这种风洞在飞机研发过程中与常规风洞相比使用率较低。对立式风洞和立式风洞试验进行简要的回顾和阐述,为相关飞机型号设计单位进行立式风洞试验、研究飞机尾旋特性与改出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支架干扰修正在风洞试验数据修正体系中是很重要的环节,支撑系统对整个风洞流场的干扰是不可避免的,有些气动数据的测量值甚至会严重偏离真实结果,所以支架干扰修正方法一直是风洞数据处理的关键。常规的低速风洞试验一般采用腹撑支杆,对于支架干扰的修正一般采用试验映像两步法。对某型运输飞机低速风洞试验的支架干扰修正进行分析,数值模拟了支架对风洞流场环境的影响,研究了现行风洞数据支架干扰修正体系。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新的低温风洞形式-换热引射式低温风洞。这种风洞比连续式低温风洞可以减少投资经费,比引射式低温风洞可以降低运转费用。风洞主要采用了换热器回收大量的风洞排出的低温气体来加热引射气流。经计算分析表明,这种形式风洞的液氮消耗量不仅远低于引射式低温风洞,甚至在很多运行工况低于连续式低温风洞。若能解决参数控制等问题,预计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单模块超燃发动机推力测量天平研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贺伟  童泽润  李宏斌 《航空动力学报》2010,25(10):2285-2289
介绍了用于单模块超燃发动机推力测量的力传感器单分量天平的研制、应用,通过脉冲燃烧风洞和长时间风洞试验,天平/模型/支撑系统频率为20 Hz,在脉冲燃烧风洞有效试验时间内(约300 ms)可获得较为稳定的测力信号,基本满足脉冲燃烧风洞单模块发动机测力要求.在相同试验条件下,脉冲燃烧风洞和长时间风洞获得了相同的发动机推力收益,验证了天平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风扇噪声是风洞中最主要的噪声源.高噪声不仅会对风洞中的实验结果不利,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而且还会带来严重的噪声污染.因此,对风洞风扇桨叶进行低噪声设计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研究了风洞风扇桨叶的低噪声设计,采用工程估算法与试验结合的方法对风洞风扇噪声情况进行分析.以某翼型桨叶为研究对象,通过修改叶型尾缘厚度对风洞风扇进行了低噪声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6.
NF-6风洞是中国第一座增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对NF-6风洞试验段流场特性进行了总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风洞具有优良的流场品质,总体上达到了设计要求,具备了承担型号和科研试验任务的能力。通过AGARD-B标模试验,进一步完善了NF-6风洞试验段流场品质校测项目,检验了该风洞的测力试验能力。NF-6风洞标模试验结果与国内外风洞试验数据吻合较好,试验精度和风洞平均气流偏角满足国军标要求,表明该风洞具备了测力试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跨超声速风洞中常采用在稳定段上游安装阻性消声器或谐振腔式消声器来降低暂冲式风洞主回路的主调压阀门、引射器或连续式风洞的压缩机等驱动风洞的动力源所产生的气流噪声强度,达到抑制这些噪声下传影响风洞试验段流场动态品质的效果。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特别是降噪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多层烧结金属丝网作为一种新型的消声装置代替原有消声器成为可能。针对这种新技术是否能达到降低风洞气流噪声强度的目的,开展了试验研究方法,通过引导性试验证明,采用多层烧结金属丝网的消声效果优于常规的消声器,且出口气流品质得到较大改善,湍流度大幅度降低,可将这一技术运用到某超声速风洞中。通过性能测试,达到了预期目的,拓展了风洞的降噪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和预测飞机的尾旋特性,一般通过旋转天平风洞试验测定飞机模型在不同姿态角时绕风轴以不同旋转速率作等速旋转状态下的气动特性。针对上述情况,研制FD09低速风洞旋转天平试验系统,介绍该旋转天平试验系统的设计特点、性能指标,并进行SDM标模和战斗机模型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本试验系统工作稳定可靠,试验结果与参考曲线有较好的重复性,并且本试验系统试验曲线的光滑性要更好一些,同时本试验系统给出的试验数据精度较高,可以用于开展型号试验及相关空气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型面旋转连续可调风洞可以获得出口马赫数连续变化的出口流场,其结构简单、易于调节、响应迅速,成为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针对某优化设计的出口马赫数2~4的变马赫数风洞喷管,进行了全流场三维数值仿真校核,并进行了风洞流场静态标定试验,获得了该连续可调风洞在不同马赫数下的流场品质及流场均匀区大小。结果显示:该连续可调风洞在马赫数2~4下的出口流场均匀性良好,流场品质满足固定几何风洞流场的国军标要求;试验得到的不同马赫数工况下均匀区大小均大于理想菱形区的2/3,均匀区马赫数标准差在马赫数2~3工况下小于0.01,在马赫数3.5工况下为0.013 6,说明该连续可调风洞可以实现马赫数的连续变化,且具有良好的流场品质,可用于后续的风洞试验。  相似文献   

20.
连续式跨声速风洞设计关键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制先进飞行器,除了提高现有风洞试验测量精度和改进试验技术外,必须建立高性能连续式跨声速风洞试验设备,解决飞行器高速风洞试验模拟能力和精细化模拟问题。以试验段尺寸0.6m×0.6m连续式跨声速风洞设计为例,给出了风洞总体设计方案,分析了如何降低风洞气流脉动、如何改善风洞流场品质、提高风洞运转效率和拓展风洞试验能力等关键技术途径。该风洞作为大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的引导风洞,方案设计主要采用了高压比压缩机驱动系统、半柔壁喷管、低噪声试验段、高性能换热器和三段调节片加可调中心体式二喉道等新型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