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型飞机地面转弯操纵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飞机地面转弯运动时的受力特点及几何关系,参考国外相关飞机,给出了大型飞机地面转弯操纵方法,特别是大型飞机在小宽度道面完成180?转弯掉头操纵要领,并经飞机地面试验验证,该方法可以在小宽度道面上实现顺畅掉头。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常用的工程估算方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阶段建立飞机地面滑跑起飞全过程的运动方程,结合适航条例规定,分析了影响地面最小操纵速度大小的多个因素,通过初步估计地面最小操纵速度,计算横向偏离、起飞安全性检查和逐渐减小发动机失效速度进行迭代等步骤,给出了确定民机地面最小操纵速度的仿真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飞机地面最小操纵速度要求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分析了不同标准中地面最小操纵速度的要求、原理及其影响因素,初步给出军机地面最小操纵速度试飞建议,为军机鉴定试飞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飞机地面转弯和刹车响应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明  聂宏 《航空学报》2008,29(3):616-621
 建立了飞机地面运动的数学模型,模型中考虑机体的六自由度运动和起落架弹性;基于滑移率控制方式建立了机轮防滑刹车模型。通过仿真得出了飞机地面匀速转弯和滑跑刹车的动态响应。其结果表明,飞机匀速转弯时,其峰值出现在初始非稳态时刻;弹性起落架在着陆和刹车过程中产生走步现象;采用滑移率控制方式使飞机在整个刹车过程中取得最佳刹车性能。  相似文献   

5.
大型民用飞机前轮操纵转弯特性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ADAMS/aircraft软件中,以波音757为例分别建立了飞机前起和主起模型,并与刚性机身装配成完整的波音757模型,基于此模型进行地面滑行转弯仿真,分析了前轮最大操纵角与滑行速度的关系,给出了不同速度下的最小转弯半径的仿真数据。  相似文献   

6.
7.
飞机若想尽快实现地面机动转弯,则前轮转弯操纵系统操纵速率应尽量大,而为了保证飞机地面机动不会引起前(主)机轮侧向滑动,又要求前轮转弯操纵速率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以某型机为例,分析大动力操纵角下,地面摩擦系数、飞机滑行速度及转弯操纵速率对前、主机轮侧滑影响。结果表明:飞机以0.3~0.4 rad/s的平均操纵速率进行大角度转弯,基本能满足地面稳定性要求,但为了降低飞机在低摩擦道面上的侧滑风险,需降低前轮偏转到大角度时的操纵速率。  相似文献   

8.
林海 《飞行力学》1996,14(4):52-58
扼要地综述地面效应的机理,理论研究和风洞试验技术,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着重评述现有两种典型地面效应试飞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实施中的技术问题。第一种方法的特点是需在试飞中实测发动机推力,其余参数由机载仪器测量,第二种方法的特点是用外部测量设备测出升力和阻力增量,但不必实测发动机推力,最后,就该课题研究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使运输类飞机起落架的设计更好地满足适航规范的要求,介绍一种针对CCAR25部规范要求的计算起落架地面操纵载荷的流程,并提出根据轮胎、缓冲支柱压缩状态计算起落架基本尺寸数据和飞机姿态的旋转"虚拟接地点"方法。通过上述流程能够计算得到起落架地面操纵载荷结果,包括飞机在某种地面操纵工况下的姿态、地面坐标系和飞机坐标系下的地面操纵载荷以及起落架基本尺寸数据。通过对转弯地面载荷工况的计算与分析,表明计算流程和旋转"虚拟接地点"方法是准确可靠的且能较好地满足CCAR25部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1.
冯蕴雯  刘思宏  薛小锋  崔帅  潘文廷 《航空学报》2015,36(11):3578-3585
舰载机的着舰下沉速度是起落架设计的重要输入,对起落架和机体的结构重量有很大影响。为了探索舰载机使用环境下各相关参数对下沉速度的影响,基于E-2C的实测着舰数据,将多元统计学的相关分析方法应用到舰载机着舰参数影响性分析,分析了17个着舰参数与着舰下沉速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飞机下滑角、甲板俯仰角与下沉速度呈高度相关,舰上接合速度与下沉速度呈中度相关,这三者对下沉速度有很大影响;并进一步对这4个着舰参数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拟合了E-2C着舰下沉速度的计算式,所得回归模型决定系数为0.991,平均绝对误差为1.66%,拟合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2.
代春良  孙波  张堃元 《航空动力学报》2019,34(10):2191-2202
基于对轴对称基准流场参数化研究选取半径适当小的可变中心体,再对其他设计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得到设计参数对基准流场整体性能的影响规律,系数c的影响最为明显,同时各个设计参数之间耦合效应影响也很大。运用样本数据库,构建相应的神经网络近似模型并结合邻域培植多目标遗传算法对轴对称基准流场在马赫数为6时进行三目标优化,优化后的基准流场内收缩比降低了7.7%,总压恢复系数提高了2.3%,并且静压比提高了7.1%。基于此优化结果,进行内转进气道型面设计并对其在马赫数为3~6条件下黏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内转进气道在马赫数为3工作时能够正常起动,在马赫数为4~6工作时,进气道有较高的压缩量,较好的流量捕获能力和总压恢复性能。   相似文献   

13.
舰载机全机落震试验是在实验室环境下测试舰载机着舰时结构动态载荷、动态响应以及机载设备冲击环境下功能可靠性的重要试验手段。本文提出了舰载机全机落震试验的试验方法,并对试验过程中机翼升力模拟、试验件下沉速度控制、试验件航向速度模拟及机体动态载荷测试等试验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并通过试验对技术方案进行了验证。最后通过全机落震试验系统验证了试验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为舰载机着舰动态载荷及响应的测试提供了可行的试验方法,并为舰载机研制提供可靠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4.
杨穆清  马东立 《航空动力学报》2013,28(11):2553-2560
针对非对称地面效应,重点研究了非对称地面效应对飞机横向和航向气动特性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研究了机翼弦平面距甲板高度、雷诺数和甲板风速的影响,并通过与以往文献中的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CFD方法的准确性.机翼弦平面高度是升力、滚转力矩和偏航力矩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降低机翼弦平面高度会减弱横向和航向稳定性.机翼弦平面高度从1.5m降低到1.2m和1.0m时,横向稳定性分别降低了2.8%和5.6%.增加雷诺数能够显著提高升力,但对偏航力矩影响不大.增加甲板风速度能提高升力和滚转力矩的绝对值.甲板风速从0m/s增加到15m/s,升力和滚转力矩仅变化1.1%和3.4%,因此甲板风速的作用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数字虚拟飞行的民用飞机纵向地面操稳特性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海良  王立新 《航空学报》2015,36(5):1432-1441
针对民用飞机设计方案纵向地面操稳特性的评估需求,面向适航标准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虚拟飞行的评估方法。基于适航条例要求提出了纵向地面操稳特性的量化判定准则,建立了飞机的地面运动模型和驾驶员操纵模型,以实现起降等特定地面运行任务的数字虚拟飞行,最终依据数字虚拟飞行结果和判定准则对飞机设计方案的地面操稳特性做出评估。应用此方法研究了某大型运输类飞机的纵向地面操稳特性。数字虚拟飞行结果表明:前翻倾向的严重情况发生在起降过程的高速滑行段,主轮刹车引起的机身前翻倾向是显著的,起落架纵向定位参数设计以及飞行进近参数选择均会对飞机的纵向地面操稳特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飞机地面液压油泵车振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飞机地面液压油泵车(以下简称油泵车)的结构特点,分析了油泵车振动的主要来源是机械振动和液压泵的流体振动;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消除振动一些思路和建议;指出了保障设备减振的可行方法,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可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飞行器图像的目标跟踪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一种利用飞行器图像进行目标跟踪的方法,建立了飞行器图像跟踪系统。该系统利用一种云台控制算法搜索飞行器的图像,通过对飞行器图像的边缘检测、图像中心点提取等处理,实现了飞行器图像定位。理论计算和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可以对低马赫数和高马赫数飞行器进行图像跟踪。  相似文献   

18.
基于正规形法的结冰飞机着陆阶段非线性稳定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结冰导致飞机飞行包线缩小、对飞行安全产生严重威胁,研究结冰后飞机非线性稳定域对边界保护系统的设计和飞行安全的提高极其重要。以某型运输机为研究对象,考虑飞机非线性气动特性建立飞机纵向非线性模型并进行增稳控制补偿设计;然后通过流形和正规形理论刻画结冰飞机纵向非线性稳定边界并得到稳定边界的解析表达式,通过仿真的手段验证了正规形理论确定的稳定边界和解析表达式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最后,分析了飞机着陆过程中,结冰因子对结冰飞机稳定域的影响以及结冰飞机发生事故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轻度结冰使飞机非线性稳定域缩小;重度结冰导致飞机稳定性发生改变;在未察觉飞机结冰的情况下,飞行员的常规操纵会使飞行状态超出结冰飞机的非线性稳定域、导致飞行事故。研究结果可为飞机结冰后的边界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舰面效应的作用机理,分析了舰面效应对舰载机着舰的影响,总结了舰载机在不同着舰模式下的舰面效应补偿方法.针对舰载机自动着舰模式,通过分析舰面效应所产生的附加升力造成的着舰偏差,提出了引导信号指令修正的舰面效应补偿方法,并给出了舰面效应自动补偿方法的具体流程,分析了自动补偿方法的特性及其应用面临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