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激波风洞流场密度测量的聚焦纹影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激波风洞试验中发展了聚焦纹影显示技术,对流场的密度进行了定量测量。聚焦纹影显示具有对流场区域聚焦显示的特点,可获得流场某个聚焦测试区域的密度变化信息。依据聚焦纹影成像原理建立了密度计算数学模型,对试验中获得的带窗口模型流场聚焦纹影图像与试验前获得的流场图像灰度变化处理后,得到了流场聚焦区域的密度定量值。试验测量密度值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试验获得的密度值变化规律与数值模拟吻合较好,证实了利用聚焦纹影技术开展流场密度测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弧纹是搅拌摩擦连接区域表面的重要的特征形貌之一,而间距是弧纹的主要几何参数.本文使用图像识别的方法对弧纹间距进行检测,提出了针对弧纹特点的图像获取方法,并通过对此方法下获得的原始图像进行灰度化、二值化、二值图像后续优化等处理方法得到可识别的二值图像.对于所得到的二值图像进行特征区域截取,在此特征区域内进行弧纹间距参数的检测并最终得到所要检测的弧纹间距参数.本文所使用的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成功率且算法可靠,可计算性能好.  相似文献   

3.
在马赫数2.5来流条件下,开展了高频微秒脉冲放电控制压缩折角激波/边界层干扰非定常性的风洞实验,放电位于压缩折角上游沿流向布局的6对电极之间,所选取的放电频率为14 kHz,接近于来流边界层的特征频率.采用高速纹影成像技术记录流场的动态变化,并基于纹影图像灰度值的时间序列采用平均、均方根、本征正交分解、动态模态分解、傅...  相似文献   

4.
在风洞试验中,光学流动显示技术是揭示流场特性的重要手段,为了把数值计算数据与流场显示结果进行直接比较,利用可视化技术把数值计算数据转化成阴影、纹影和马赫干涉条纹图像。首先根据有关研究结果和平面流动的特点,导出适于产生计算流场图像的关系式,重新计算流场数据,然后将导出的数据进行颜色编码。为了使图像效果良好、图像生成速度快,还介绍了一种自行设计的,时空效率较高的颜色编码算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分区域自适应中值滤波的X射线图像缺陷提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正干  赵胜  安振刚 《航空学报》2004,25(4):420-424
为了实现X射线数字图像的计算机智能分析和处理,研究了射线数字图像缺陷自动提取技术。以航空发动机叶片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基于分区域自适应中值滤波的图像处理方法。根据图像不同区域内灰度变化特点进行不同方向的基于扫描线的一维中值滤波,并使滤波器的长度能随着缺陷尺寸自动调整,快速、准确地提取出被测试件的缺陷。试验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进行X射线数字图像的缺陷提取,能有效避免缺陷的变形和失真,为缺陷的自动识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保证预浸纱自动铺放成型制件的性能,基于图像处理技术,根据预浸纱表面图像沿纤维方向灰度均匀的特性,提出了一种结合灰度补偿和差影分割的缺陷分割算法。利用图像灰度补偿矩阵对图像进行灰度补偿,依据图像的灰度误差服从正态分布的特点剔除图像矩阵中的极大误差点,并建立标准背景图像,以允许差值系数K作为判据进行差影分割。结果表明:该算法对气泡、异物两种典型铺放缺陷分割效果好、速度快,为实现自动铺放缺陷在线监测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纹影方法是重要的密度场可视化手段。文章重点介绍实验室研究中一种新型密度场测量方法—合成纹影技术,阐述了合成纹影技术的原理。利用光源、背景模板、实验水槽、图像采集设备搭建了合成纹影系统,将合成纹影技术应用于垂直振荡圆柱和往复潮流过地形生成内波两个实验,结果验证了合成纹影技术在内波实验中定量测量密度场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合理使用合成纹影技术进行密度场可视化测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彩色图像的颜色是图像分析的重要特征信息,颜色特征的提取是图像分析的重要步骤,但彩色图像为多维空间信息且可能涉及的是多种颜色特征。文章介绍了采用多阈值分割方法,将多种感兴趣的颜色信息转化为灰度图像,在同一个灰度图像中对应多种彩色信息,对各种不同颜色信息方便处理。通过200幅实测车辆图像使用彩色图像的多阈值分割方法进行车牌定位试验,准确率为98%。  相似文献   

9.
液晶显示方法研究管内马赫数4拟似冲击波流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个压力-真空型超声速风洞中, 剪切应力敏感的液晶表面流动显示技术被用来研究方管内马赫数4拟似冲击波的超声速流动.实验是在日本室兰工业大学的超声速风洞中进行.它提供了关于测试表面流动结构的定性信息,诸如湍流边界层分离和再附, 以及边界层流动的维数等.液晶显示结果与纹影实验照片和油膜方法进行比较,证实了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表面流动显示工具.  相似文献   

10.
对非光学遥感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有利于信息的提取和识别。伪彩色处理是非光学遥感图像增强和显示的常用方法,调色板的编码技术是非光学遥感图像伪彩色显示的关键。对照灰度编码方法,给出了非线性伪彩色编码方法和类JET伪彩色编码方法,并以干涉合成孔径声纳湖试数据处理为例,验证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投影图像法对旋转体空间扫描角和转速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扫描角和转速是某伞弹系统风洞试验中要求必须测量的重要技术参数。对伞-弹系统扫描角和转速进行定量动态测量是试验中必不可少的技术环节。投影图像法测量的原理就是利用一定截面积的两路正交平行光源,将旋转弹体分别投影到两个正交的投影屏上,利用两套高速CCD成像系统,将两路弹体投影图像同步采集并实时记录下来,试验结束后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自动计算出两路图像序列角度分量,按照时序合成出每一时刻弹体的空间扫描角,并根据序列角度分量,计算出弹体的瞬时转速和全周期平均转速。利用该测量方法,在西安某所立式风洞中成功对多个型号的伞弹旋转弹体空间扫描角和弹体转速进行了测量,取得了良好的测量结果。旋转体的静态角度测量精度为0.18°,动态扫描角测量精度控制在0.25°以内。作者从扫描角测量原理和方法入手,着重介绍该投影图像处理测量系统的设计和实际运用,给出了某伞-弹系统风洞试验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2.
TS P转捩探测技术在民机风洞试验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ARJ-4模型为研究对象,在FL-3风洞中进行TSP转捩探测技术试验研究,并应用红外热成像转捩探测技术进行探测,获得对比验证结果,试验中还采用了基于柱状粗糙元的固定转捩试验方法.试验使用了自研TSP涂料,对模型进行了预加热,预加热模型的目的是增大模型表面层流区与湍流区之间的温度差异.模型表面粘贴了红外试验用标记点,也作为TSP技术图像对准控制点.试验状态为马赫数0.75和0.85,α由-4°变化到4°.试验结果清晰地显示了模型表面的层流区与湍流区及其随迎角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The measurement of position and attitude parameters for the isolated target from a highspeed aircraft is a great challenge in the field of wind tunnel simulation technology.In this paper,firstly, an image acquisition method for small high-speed targets with multi-dimensional movement in wind tunnel environment is proposed based on laser-aided vision technology.Combining with the trajectory simulation of the isolated model, the reasonably distributed laser stripes and selfluminous markers are utilized to capture clear images of the object.Then, after image processing,feature extraction, stereo correspondence and reconstruction, three-dimensional information of laser stripes and self-luminous markers are calculated.Besides, a pose solution method based on projected laser stripes and self-luminous markers is proposed.Finally, simulation experiments on measuring the position and attitude of high-speed rolling targets are conducted, as well as accuracy verification experiments.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feasible and efficient for measuring the pose parameters of rolling targets in wind tunnels.  相似文献   

14.
大幅振荡试验支架干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速风洞大幅振荡试验是飞行器研制,特别是具有过失速机动能力的战斗机研制中,必不可少的试验研究项目。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展了低速风洞大幅振荡试验,并开展了其他动态试验系统的支架干扰试验研究和大幅振荡试验洞壁干扰的试验研究,但对低速风洞大幅振荡试验结果中的支架干扰修正都没有进行过相应的研究。为了进一步提高低速风洞大幅振荡试验的数据准度,掌握支架干扰影响规律,在 FL-51风洞采用两步法对俯仰、滚转和偏航三个模态的单自由度大幅振荡风洞试验的支架干扰进行了测量。两步法支架干扰修正法使用叠加原理,认为辅助支架、映像支架和主支架对模型气动力的干扰作用都是线性叠加关系,没有考虑不同支架之间的相互干扰。通过设计加工专用的辅助支架和映像支架,利用两步法试验获得了单自由度大幅振荡试验支架干扰的影响量。分析发现大幅振荡试验中支架干扰影响量对单自由度大幅振荡试验的准度影响较大,进行大幅振荡试验时,需要进行相应的支架干扰试验,并且支架干扰影响量随频率增大而增大。结果表明大幅振荡风洞试验可以通过两步法进行支架干扰影响修正,进而提高试验结果的准度。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结合图像中值滤波和试件参考点的风洞压敏涂料(PSP)试验图像数据处理方法。与通常用校准箱获取校准曲线进而得到PSP试验试件表面压力或压力系数(Cp)的方法不同,该方法通过空心中值滤波技术恢复PSP光强比图像中测压孔处的光强比数据,结合若干参考点处常规测压技术实测所得Cp值,获得Cp值和PSP图像光强比数据的关系曲线,进而得到整个试件表面的Cp值数据,该方法获得的数据结合了风洞试验诸多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利用MATLAB对PSP技术试验图像数据进行了处理,并将PSP方法获得的Cp值与常规测压方法获得的Cp值进行了比较,得到的结果显示,笔者采用的方法获得的Cp值与常规测压方法获得的Cp值吻合较好。该方法为PSP图像数据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支架干扰修正在风洞试验数据修正体系中是很重要的环节,支撑系统对整个风洞流场的干扰是不可避免的,有些气动数据的测量值甚至会严重偏离真实结果,所以支架干扰修正方法一直是风洞数据处理的关键。常规的低速风洞试验一般采用腹撑支杆,对于支架干扰的修正一般采用试验映像两步法。对某型运输飞机低速风洞试验的支架干扰修正进行分析,数值模拟了支架对风洞流场环境的影响,研究了现行风洞数据支架干扰修正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利用风洞试验研究结构表面风压时,测点数量往往不能满足结构计算要求,为了得到未布置测点处的风压时程,需要进行插值预测。文章结合风洞试验同步采集到的风压时程数据,利用本征正交分解(POD)技术分析了定日镜表面风场分布特点;根据风压相关系数矩阵经POD分解后成为时间主坐标与空间本征向量这一特点,编制了Matlab程序,实现其与Surfer软件接口,选取距离反比法、三角形线性插值法和克里金法(Kriging)等不同插值方法对本征向量进行空间插值;研究了参与模态阶数对重构风压序列精度的影响,并计算了预测点风压时间序列。结果表明:随着参与重构的模态数量增加,重构与测量风压序列逐渐接近;在三种插值预测方法中三角形线性插值法和克里金法预测效果优于距离反比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满足现代风洞试验精细化要求,提高风洞试验数据精准度,开展跨声速开孔壁洞壁干扰修正方法研究。本文利用实测壁压信息构造开孔壁边界条件,通过求解 N-S 方程,模拟试验模型在风洞中的绕流场,建立基于壁压信息的跨声速洞壁干扰非线性修正方法。不同于线性修正方法,本方法可用于各种复杂外形飞行器的亚、跨声速开孔壁洞壁干扰修正,结合小展弦比飞翼标模风洞试验数据,对其在 FL-2风洞试验数据开展洞壁干扰特性研究。洞壁干扰修正结果表明,洞壁干扰量随马赫数变化呈增长趋势,Ma =1.0左右达最大,经过修正的 FL-2风洞的跨声速试验结果,与 FL-26风洞近似无干扰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9.
陈明岩 《航空学报》1988,10(10):499-501
 解决大攻角洞壁干扰修正的壁压法,是利用一定数量固定位置和形状的线源和线涡来模拟风洞内模型的堵塞效应和升力效应。矩形风洞实验段边界对绕模型流动的影响,可用两个方向有限层的镜像线源和线涡来代替,并利用在风洞上下壁和侧壁上测压点处测量所得  相似文献   

20.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是空天动力装置研究中常用的流场测试方法。但对具有复杂流动特征的燃烧室,通过传统互相关算法处理得到的流场结果往往具有一定缺陷。本文将深度学习应用于PIV后处理中,以实现流场数据的异常检测和修复。在甲烷预混对冲火焰数据集上,将异常划分为两种类型,并搭建U-Net卷积神经网络架构。经过训练和优化,模型以较高置信水平识别两类异常并使用不同策略自适应修复,过滤噪声并保留原始正常数据。同时模型具有较好的可迁移性,可以为其它种类的流场数据修复提供参考。与POD迭代法和中值滤波相比,神经网络强大的非线性特征具有明显的优势,这种方法不仅修复率高,而且在不同工况下鲁棒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