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前起下位锁作动筒的工况对其进行了受力分析,确定前起下位锁作动筒主要承力件最严酷受力环境;采用有限元针对下位锁作动筒的强度进行了仿真计算,并依据计算结果对下位锁作动筒进行了结构优化,总结了起落架系统结构设计和优化流程.本文探索了基于有限元法的结构分析与优化技术,为起落架系统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飞机起落架撑杆锁弹簧是下位锁机构实现功能的关键部件,其设计过程需要考虑其与下位锁开锁作动筒的协调以及其对收放载荷和起落架自由放性能的影响。讨论了撑杆锁弹簧的设计流程以及弹簧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介绍了一种区别于传统受力分析确定弹簧工作拉力的方法,并例举了一种支承式撑杆锁弹簧的设计与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某型机前护板作动筒结构为研究对象,结合作动筒开锁原理,对作动筒开锁过程进行受力分析,研究分析表明,作动筒开锁压力影响因素主要与摩擦力、弹簧力相关,并通过试验验证了相关参数对开锁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导弹弹射装置作动简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描述了导弹弹射机构作动筒的工作过程,建立了描述作动筒动特性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然后利用MATLAB求解仿真模型,得到气缸动特性参数随时间变化的可视化仿真结果,最后分析了惯性负载、行程、有效面积对作动筒动特性的影响,为正确设计新的导弹弹射装置作动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ADAMS中建立了某飞机起落架的虚拟样机模型,并对起落架收放机构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利用ADAMS的参数化设计功能,综合考虑了作动筒的位置、摩擦系数、外界风速等参数的不确定性,实现了起落架收放机构模型的参数化。通过VB编制的可靠性计算程序不断调用ADAMS,完成了起落架收放机构的功能可靠度与灵敏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收放机构的失效概率为1.662×10-6;对收放机构功能影响较大的是作动筒位置和摩擦系数,而外界风速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6.
张鹏 《飞机工程》2006,(2):22-24,63
锁机构的主要故障模式是不能上锁、开锁,主要原因是锁钩与锁座位置发生相对位移,锁结构磨损等,通过对货舱门锁机构失效的分析,研究了某大型运输机货舱大门锁机构在集中载荷作用下失效故障模式,得出提高货舱门锁机构系统可靠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双级延伸喷管的基础锥和一、二级延锥为一空间对称机构,属超静定问题,是解决锥体与作动筒之间联接件结构设计的关键。为此,在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机构运动参数基础上,采用近似法解决了支反力的求解问题。计算结果与加速度试验曲线基本一致,为作动筒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用规范型直接法研究立方非线性机翼的颤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丁千  王冬立 《飞行力学》2005,23(3):85-88
研究了在不可压缩流中具有立方非线性俯仰刚度的二元机翼的颤振问题。首先,对系统平衡点进行了特征值分析,得到在Hopf分岔点附近的颤振参数方程。然后,应用规范形直接法的Maple推导程序,计算得到Hopf分岔的规范形.并数值模拟验证了超、亚临界类型分岔情形下响应对初值的依赖性。最后.分析了线性和非线性刚度系数对颤振响应拓扑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飞机起落架“防回跳”锁的设计,是在原锁机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在开锁作动简装有弹簧的内腔增加一管路并充入液压油。当使液压系统对开锁作动筒产生脉动压力时,不足以压缩内腔的液压油和弹簧,从而使活塞杆不“跳动”,保证锁的工作更安全、更可靠。  相似文献   

10.
可变几何通道控制执行装置的动态特性,直接影响到航空发动机的进气和排气性能。以一几何通道控制执行装置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其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了可变几何通道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并运用AMESim建立其仿真模型,重点分析了油嘴Ⅰ直径、油嘴Ⅱ直径、作动筒活塞杆直径、作动筒活塞直径、负载等参数,对可变几何通道控制执行装置动态特性的影响,为同类产品的设计、改进、改型和性能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Sidestay lock mechanis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landing gear system, and the locking performance can be analyzed based on changes in its stability. However, during numerical continuation analysis of fully-rigid dual-sidestay landing gear without clearance,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appearance of bifurcation points does not necessarily imply that both sidestay links can be locked synchronously. This problem reveals the limitations of fully-rigid model with ideally-articulated in solving dual-sid...  相似文献   

12.
13.
固定翼双旋弹动力学分岔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诺  于剑桥  王亚飞 《航空学报》2015,36(12):3798-3808
针对一种滚转稳定的固定翼双旋弹,对其非线性动力学进行了分岔特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各系统参数对其动力学分岔特性的影响。根据固定翼双旋弹非对称的特点,通过数值计算方法研究其飞行过程中平衡点随同向鸭翼安装角的变化规律,通过系统的分岔图得知系统具有三组稳定平衡点,其中只有一组平衡点为理想可行的稳定平衡点,因此需限定同向鸭翼安装角的范围以使固定翼双旋弹保持稳定飞行。在此基础上针对固定翼双旋弹弹道修正组件周期旋转和转角固定两种工作模式,通过各系统参数下的系统分岔图总结了固定翼双旋弹结构及气动力参数对其动力学系统分岔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固定翼双旋弹的各气动力参数及飞行速度均对系统的分岔特性具有较大影响,应合理选定这些系统参数以使其具有良好的气动特性。  相似文献   

14.
将分支分析和突变理论方法扩展后,应用于飞机全包线范围内平衡特性的连续计算和稳定性分析,提出了以扩展分支分析方法为基础的反馈参数连续调参的控制律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扩展分支分析方法不仅能获得飞行性能指标,而且可确定非线性飞行动力学系统的稳定特性,是综合进行性能计算、品质分析及控制律设计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形状记忆合金扭力驱动器的力学模型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熊克  陶宝祺  姚恩涛 《航空学报》2001,22(4):379-381
扭力驱动是自适应翼面驱动技术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将镍钛形状记忆合金 (Ni Ti SMA)丝与薄壁圆管相结合,可以构成 SMA扭力驱动器。介绍了 SMA扭力驱动器的构造,建立了扭力驱动器在激励过程中的力学模型,分析了驱动器的扭转角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6.
合成双射流矢量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雄  夏智勋  罗振兵  王林 《推进技术》2014,35(8):1131-1138
为了拓展合成双射流作动器在无人机推力矢量控制方面的应用,需要对合成双射流作动器结构进行优化,提高其矢量性能。通过分析合成双射流的特性,引入了以射流冲程为基础的无量纲距离,建立了射流矢量角的计算方法,并以此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分析了合成双射流作动器无量纲结构参数对射流矢量角的影响机制和规律。利用极差分析法获得了各参数对射流矢量角影响的显著程度:出口宽度出口长度出口间距出口深度腔体高度,提出了作动器结构参数设计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AVEN装置驱动机构的构型分岔特性和扩张调节片导引机构RRSR运动链的构型分岔特性,发现,无论是否发生偏转,当以喷口面积作为分岔参数时,AVEN装置都存在转向点奇异位置;当以矢量偏转角为分岔参数时,AVEN装置不存在奇异位置。当AVEN装置处于非矢量状态时,扩张调节片导引机构RRSR运动链处于多重奇异位置状态。转向点奇异位置和RRSR运动链的多重奇异位置,导致AVEN装置的运动输出具有不确定性,影响含AVEN装置飞机的空中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18.
针对滑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大攻角纵向失稳问题,基于连续算法和分岔理论,求解并分析了多特征点单参数分岔图,对平衡分支的稳定性和突变点进行了分析。结合高超声速飞行器大包线飞行特性,求解并分析了双参数分岔,并计算了稳定分支曲面和不稳定分支曲面,从全包线范围揭示了高超声速飞行器大攻角失稳特性。为了实现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稳定控制,基于非线性动态逆和分阶思想,设计了非线性控制器,并计算了非线性开环闭环系统的全局特征根分布,结合所提出的一种基于连续算法的非线性闭环系统全局性能评估方法,评估并分析得出非线性控制器的有效性和较优的全局性能。最后,对闭环系统进行了时间历程仿真,进一步验证了非线性控制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应急离机舱门作为民用飞机试飞过程中唯一的专用逃生出口,其舱门能否顺利打开直接影响着机组人员的逃生。针对某民用飞机应急离机舱门机构的特点,从锁定、解锁两方面对其运动原理进行分析;分别考虑有无增压载荷两种情况,通过Lms.Virtual.Lab Motion建立其虚拟样机模型,对其打开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套舱门机构在锁定、解锁方面具备良好的保护措施;有增压情况下解开过中心保护机构所需的操纵力远大于无增压情况,但其解开后对舱门的打开起到有效助力作用,且外载越大打开响应越快。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空学报》2023,36(8):381-394
Asteroid exploration is significant for studying the origin of the solar system, establishing planetary defenses, and alleviating the resource crisis of the Earth. Asteroid anchoring is the basis of in-situ exploration and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Therefore, the performance of asteroid force-closure anchoring i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The micro parameters of the simulated materials are calibrated with angle of repose and uniaxial compression experiments, based on which the regional modeling method is adopted to establish the anchoring discrete element model. Asteroid anchoring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on a self-developed microgravity simulation platform to verify the accuracy of the simulation model. The asteroid anchoring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external force on the anchoring performance. The analysis of anchoring force varying with time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anchor and regolith particles reveals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external force direction on the anchoring performance. The external force direction affects the critical anchoring force by influencing the failure of the force-closure structure.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imulation results clarifies the variation of the critical anchoring force with the external forces. Finally, a stable anchoring region is established, beneficial for asteroid anchoring device desig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