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月30日,日本成功地回收了一个装有太空生产的超导材料的卫星返回舱.该舱是同在轨卫星分离后,溅落在日本南部的太平洋海域的.  相似文献   

2.
一、新政策的要点日本自1978年制订了第一个航天政策后,航天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迄今,日本共发射成功46颗卫星,其数量继苏、美之后居世界第三位。 1984年,日本修订了其航天政策,使日本的航天活动进入了稳步发展的时期,主要表现在:(1)稳步地发展卫星技术在通信、广播、气象观测等领域的应用;(2)通过研制N-Ⅱ和H-1火箭,坚定不移地发展本国的运载技术;(3)每年发射约一颗科学卫星,连续获取了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成果。  相似文献   

3.
据日本《读卖新闻》1988年2月20日报导,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于2月19日晚从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用H-I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一颗名为“樱花3a”的通信卫星(CS-3a)。卫星将于3月20日左右进入东经32°的对地静止轨道,5月20日左右将交付  相似文献   

4.
自1985年2月和8月日本分别成功地发射了两颗探测彗星的行星 A 和 B 以后,日本空间活动委员会在积极参加美国空间站计划的同时,正设计自己的空间实验室,使之与美国空间站对接,并由日本宇航员和有效载荷专家负责空间材料加工、半导体元件及医药生产,同时也加快研制两种新的中大型运载火箭 H-Ⅰ及 H-Ⅱ,大力研究和发展各种应用卫星和科学卫星。日本的这些空间活动动向意味着日本空间计划要进入一个新阶段。日本空间活动委员会对早期空间规划作了重大修改,着重于以下六个方面的空间活  相似文献   

5.
1月24日,日本从鹿尔岛用缪3S2火箭发射了一颗Muses-A月球探测器。使日本成为苏美之后第三个向月球发射探测器的国家。 Muses-A探测器是日本空间科学研究所第13颗飞行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约182公斤)进入大椭圆轨道,在地一月系统中飞行;另一部分(约11公斤)在月球轨道上飞行。日本这一计划共耗资750亿日元  相似文献   

6.
日本在1981年8月首次用N-2火箭成功地发射了同步气象卫星-2(菊花)之后,正加快其空间活动步伐。由于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和空间科学研究所为不影响日本渔民利益,曾与日本渔民协会就发射卫星时间达成一项协议。协议规定这两个空间组织每年只能在一至二月或者八至九月发射卫星,其余月份不得发射。因此,日本每年发射时机只有两次,换言之,一年中最多发射一两颗,另外,发射设施有所限制,也难以多发射。  相似文献   

7.
50年前的8月6日,美国空军在日本广岛市投下了一颗原子弹,城市大部分被毁,死亡人数逾20万。3天后又在长崎市投下一颗,也造成惨重损失。 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日、德轴心的法西斯德国和日本,曾改善了许多创新性的战争机器。如德国成功地研制了现代火箭,还有自动武器和喷气式发动机等;在日本,臭名昭著的 731部队,在我国东北,用活人作实验,是当时唯一达到使用程  相似文献   

8.
日本经团连空间研究促进会对日本今后五年空间预算作了一个估计,从1987年以后将大幅度地增加空间预算。目前,有关省厅开始拟定空间发展计划。在1987—1991年五年期间内日本空间活动总预算高达19,050亿日元,平均每年增加3,810亿日元,约为1986年的三倍。这五年空间活动是以1983年空间研究  相似文献   

9.
琦琳 《国际太空》2013,(9):46-49
日本内阁府宇宙战略室2013年1月底公布了日本2013财年日本航天开发预算,防卫省防卫政策局防卫政策科拟定了"防卫经费的事业内容和事业信息"等,从这两份内部资料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防卫省2013财年的航天开发经费预算为704.50(乙日元(较2012财年增加了144.70/ ))防卫省计划利用这笔经费完成4项任务:其一,完善X频段通信中继功能、推进其运营事业等卫星通信利用;其二,对商用图像遥感卫星以及气象观侧卫  相似文献   

10.
测地卫星EGP(Experimental Geodetic Payload)是1986年夏H-1火箭飞行试验中携带的一个有效载荷,是日本最早的测地卫星。它用于海洋测地网和提高日本国内测地网的精度。本文介绍EGP的性能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月24日,日本发射了先进陆地观测卫星-1(ALOS-1)。到2011年5月12日该卫星与地面失去联系为止,卫星在轨运行5年3个月,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令设计队伍、开发人员和用户都比较满意。然而,这依然无法满足广大用户对高精度地球观测卫星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也使决策者、设计和开发人员清楚地认识到,日本在大型对地观测卫星的总体设计水平上与美国、法国等尚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在分辨率和广域观测等技术水平方面。为扭转这一局面,使对地观测卫星尽快进入市场,赢得更多用户,经一系列研究和调整,日本最后决定研制并计划于2014年和2015年初先后发射ALOS-2雷达卫星和ALOS-3光学卫星。  相似文献   

12.
琦琳 《国际太空》2014,(5):10-15
2012年底,日本航空宇宙工业会向内阁府提交了一份由日本空间政策委员会起草、名曰“日本航天防卫战略-我国防卫航天开发应有的理想状态”的报告,即“航天防卫战略”建议书。该建议书指出:日本应加快完善情报搜集卫星系统,尽快启动计划中的X频段防卫通信系统计划。在此基础上,要有计划地推动包括研制和发射早期预警卫星在内的快速响应系统等。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开发太空资源,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等单位最近联合确定了一项新的微重力材料加工实验计划,该计划得到了日本宇宙开发委员会的批准。它包括以下内容: 1.利用MASER进行材料加工实验在1989年瑞典发射的小型火箭MASER上搭载一部实验设备,进行材料加工实验。这一实验计划由日本航空宇宙工业会负责实施。 2.IML(第一次国际微重力实验计划) 这是由美国的NASA、欧洲的ESA和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共同参加的国际合作开发计划。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具体负责这一计划的实施。 3.FMPT(第一次空间材料实验)  相似文献   

14.
1985年10月在巴黎召开了一次有关法日空间设备研制计划的情报交流会议。法国国家空间中心主任详细地介绍了法国的小型航天飞机研制计划,日本则详述了它的重型H—2运载火箭性能及研制进展情况。这次会议引起国际公众注目,成为日本与欧洲国家的密切联系的动向。法国要求日本联合研制法国的小型航天飞机,可载六名宇航员和4.5吨有效载荷,用“阿里安-5”发射,九十年代中期发射,到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是当今的热门话题,本世纪末,航天领域里将大量的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大量地研究和实践结果证明,空间系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将人类在空间开展的各种活动推向更高层次。实际上美国、日本、欧空局等许多国家和空间组织都在积极地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并积极地促进其实用化。 1.研究现状日本从1987年开始空间人工智能及其关联技术的研究,每年召开一次空间人工智  相似文献   

16.
据日本《产经新闻》2月27日报道,宇宙科学研究所26日宣布,日本正在由宇宙科学研究所扎扎实实地执行着航天飞机的研制计划。用这种航天飞机的模型进行的风洞试验已经结束,证明它具有极好的飞行性能。如果这项计划取得成功,日本将继美苏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航天飞机的国家。据宇宙科学研究所的研制计划,这种日本国产的航天飞机,长度为52米,翼展最大宽度为28米。约相当于美国航天飞机的一倍半以上。日本航天飞机和美国航天飞机最大的不  相似文献   

17.
王萍 《太空探索》1995,(5):22-23
目前,日本已成功地发射了58颗卫星。为了满足卫星发展的需要,现正在努力发展M5全固体燃料火箭和改进先进的H_2火箭。H_2是世界上第一种全部采用氢氧发动机的运载火箭,它能将2吨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轨道。M5是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为适应未来空间科学计  相似文献   

18.
日本广播卫星BS-3a于1990年8月28日发射,11月底正式开始电视广播,但因电源系统故障及太阳耀斑使电力下降,从1991年5月9日~8月21日之间只能进行2个通道的广播。为了补救,日本又于1991年8月25日发射了BS-3b(3个通道)广播卫星。在日本,接收BS广播的家庭用户已超过450万户。如何保证它连续稳定地进行工作,使之万无一失,这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满足未来航天活动日益多样的需求,日本正在开发在可靠性和成本效益方面明显优于现有系统的航天运输系统。然而,由于近年来火箭发射接连失败,日本大范围地修订了原有的发射进度和研制计划,并停止了由H-2运载火箭发射的不载人带翼返回式飞行器——HOPE-X实验飞行器  相似文献   

20.
<正>采用"一箭多星"发射不仅可充分利用火箭的发射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还可按照所需搭载卫星的质量或体积合理地分担发射费用,这为中、小型卫星乃至立方体卫星开启了好、快、省的发射之路。当今,全球航天强国和大国(或地区),如美国、俄罗斯、欧洲、中国、印度、日本等都掌握并在有效地利用"一箭多星"发射技术。日本于2009年完成了"一箭八星"发射,引起了广泛关注。2014年,H-2A火箭又进行了"一箭八星"发射。1日本"一箭多星"发射情况日本的"一箭多星"发射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000年前主要是演练和验证"一箭多星"发射技术。1986年8月12日,日本首次利用H-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