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戚发轫,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不仅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卫星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而且还担任过东方红-2、2A、3卫星的总设计师。为此,在东方红-1卫星成功发射45周年之际,本刊特约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记者:我看了东方红-1卫星的资料,第一个感觉是新中国在当时那个时期建造卫星,这个想法超越了那个时代的技术能力。因为那个时候中国连飞机和大炮都搞不了,怎么突然之间要搞卫星了?这个想法好像很跳跃,您有这个感觉吗?  相似文献   

2.
2010年1月11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荣膺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中国航天史上,孙家栋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和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总技术负责人,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系统的总设计师和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可以说,孙家栋的传奇人生与中国航天发展中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为此,记者对孙家栋院士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11月12日-14日,中国国际卫星应用展览会暨第十一届卫星应用产业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展览馆成功举办。大会由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协会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主办。多家卫星应用相关企业携带最新的技术装备和成果精彩亮相,与观众"零距离"接触,共同致力于让卫星应用成果更多走入寻常百姓家。"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院士、沈荣骏院士和尹浩院士为大会主席,中国预警机事业开拓者和奠  相似文献   

4.
2014年4月8日是我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东方红-2成功发射30周年纪念日,为此,首都卫星通信界在京举行了多项庆祝活动,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
  清明节刚过,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率先于4月9日在航天城召开了“传承自主创新精神共商通信发展大计—纪念东方红-2通信卫星成功发射30周年座谈会”,一些当年参与我国东方红-2通信卫星研制的老领导、老专家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以及通信卫星事业部的现任领导、专家出席了座谈会。在座谈会开始,与会人员观看了“飞跃赤道上空—纪念东方红-2通信卫星成功发射30周年”纪录片;然后,老专家代表高裕祥、通信卫星事业部副部长梁宗闯、青年代表王敏副总设计师先后作了主题发言;接着,座谈会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部长、东方红-4卫星平台总设计师周志成主持,东方红-2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东方红-2副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东方红-3总设计师范本、院士等多名老专家追忆了当年研制东方红-2、3通信卫星的深刻感受,并对我国通信卫星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最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李开民和副院长刘芳做了总结性发言。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4月24日,由《国际太空》杂志社在京隆重举办东方红-1卫星成功发射45周年座谈会。座谈会由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宋海丰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履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原秘书长周晓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秘书长卢春平,以及当年参加过东方红-1卫星、长征-1火箭研制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单位的30余位老专家参加了座谈会,并积极发言。  相似文献   

6.
2012年12月21日,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举办了希望-1卫星在轨运行3周年座谈会。座谈会由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张永维主持,希望-1卫星总体研制单位、参研单位和用户单位的领导、专家和代表参加了此次座谈会。在座谈会上,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介绍了希望-1卫星在轨3年来的工作情况;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介绍了希望-1卫星无线电载荷地面应用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另外,参会专家还对希望-1卫星测光仪、  相似文献   

7.
《国际太空》2015,(4):66-67
<正>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自主创新品牌展示供需对接国际交流北京展览馆·2015.11.12-14主办单位: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协会中国贸促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指导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国防科技工业局系统一司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大会主席:孙家栋(中国科学院院士)沈荣骏(中国工程院院士)尹浩(中国科学院院士)支持单位:中信集团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电信同方工业天津通广集团熊猫电子集团海格通信集团中电科技五十四所协同通信集团北京华力创通北斗星通众华原创Polarsat诺达卫星公司《中国电子报》《国际太空》《卫星应用》《数字通信世界》《卫星与网络》  相似文献   

8.
<正>2001年,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红公司")成立,为我国宇航能力提升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成立10余年来,该公司在小卫星制造领域多次力拔头筹,成绩喜人。特别是今年高分-1卫星的成功发射,更为我国今年航天发射取得了开门红。为了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东方红公司的发展历程、技术创新(平台)、科研管理、企业文化以及重点型号等,本刊记者对东方红公司总经理葛玉君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9.
肖昊 《国际太空》2010,(4):17-18
1970年4月24日,年仅38岁的孙家栋主持研制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升空,太空中唱响了悦耳的《东方红》乐音。  相似文献   

10.
短消息     
<正>孙家栋获"共和国勋章"、叶培建获"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7日下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孙家栋院士获得"共和国勋章",叶培建院士获得"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6月15日,珠海-1遥感微纳卫星星座的首批两颗卫星—欧比特视频卫星-1A、1B(OVS-1A、1B)与"慧眼"(HXMT)卫星一起,由长征-4B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欧比特视频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所属的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目前卫星状态良好,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相关的在轨测试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正>孙家栋,1929年4月生于辽宁瓦房店市,中科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担任我国第一代多个首发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担任探月工程等多项重大航天工程大系统总设计师,领导研制了20多颗卫星。一顿红烧肉的机遇古往今来,人们总说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总说愚者错失机遇,智者善抓机遇,成功者创造机遇。然而,能否抓住机遇、利用机遇,关键在于个人的努力勤奋和准备程度。孙家栋说过:"我这辈子还真是喜欢吃红烧肉,  相似文献   

13.
□□2000年4月24日是中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DFH-1)卫星发射成功30周年纪念日.30年前的这天,东方红-1卫星在长征-1运载火箭的携带下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拔地而起,开始了向太空进军的万里长征.10多分钟后,东方红-1卫星成功地进入倾角68.5°、近地点高度439 km、远地点高度2 384 km的椭圆轨道.东方红-1卫星的发射成功,是中国空间技术取得的首次重大突破,使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自行研制和发射航天器的国家.自那时起,截至2000年3月,中国已用自行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69次航天发射,累计发射了85颗人造地球卫星(国产卫星53颗,国外卫星32颗)和1艘无人状态的试验飞船,发射成功率大于85%.现从中国对空间技术体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中国的航天器进入太空技术已位居世界前列、中国的航天信息应用技术已取得显著效益3个方面,来回顾近30年间中国空间技术取得的斐然成就.  相似文献   

14.
序号航天器名称发射时间序号航天器名称发射时间1东方红 - 1卫星 1970 - 0 4- 2 42 3风云 - 1A卫星 1988- 0 9- 0 72实践 - 1卫星 1971- 0 3- 0 32 4东方红 - 2 A卫星 1988- 12 - 2 23技术试验卫星 1975 - 0 7- 2 6 2 5东方红 - 2 A卫星 1990 - 0 2 - 0 44返回式卫星 1975 - 11- 2 6 2 6~ 2 8风云 - 1B卫星 ,大气- 1、 2卫星 1990 - 0 9- 0 35技术试验卫星 1975 - 12 - 16 2 9返回式卫星 1990 - 10 - 0 56技术试验卫星 1976 - 0 8- 30 30新型返回式卫星 1992 - 0 8- 0 97返回式卫星 1976 - 12 - 0 731返回式卫星 1992 - 10 - 0 68返回式…  相似文献   

15.
<正>1卫星简介开拓-1卫星是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东方红公司")应新技术试验需求,抓总研制的试验卫星项目。该卫星的设计、总装、测试和试验等任务均在微小卫星研制中心独立完成,是首颗"深圳制造"的科学试验卫星。开拓-1卫星由开拓-1 A、1 B两颗卫星组成,前者是1颗质量为110kg的微小卫星,后者是1颗质量为2kg的立方体卫星。其目的是在轨试验验证新型有效载荷及低成本微小卫星平台,丰富基于工业产品的激纳卫星产品体系,为短周期航天任务提供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9月20日,长征-6运载火箭以"一箭二十星"的方式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其中的希望一2卫星(包括希望-2A、2B、2C、2D、2E和2F)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东方红公司")抓总研制。希望-2卫星的成功发射,对我国皮纳卫星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2卫星由6颗卫星构成,其中,希望-2A质量为28.5 kg,希望-2 B、2 C、2 D质量均为9.7kg,希望-2E、2F(由希望-2B发射的子卫星)质量均为1.3kg,希望-2卫星拥有大气密度探测  相似文献   

17.
夏光 《国际太空》2010,(4):14-16
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火箭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之一,作为长征1号火箭的研制专家,89岁高龄的王希季院士为我们回顾了东方红1号卫星项目,回顾了充满着光荣与理想的12年。  相似文献   

18.
在本刊和《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杂志社共同举办的"回到‘东方红’——纪念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40周年"的座谈会上,东方红1号卫星工程的参与者讲述了他们与东方红1号卫星的故事,让他们引以为豪的那个时代的那段记忆。他们曾因东方红1号卫星项目紧密相连。镜头定格在他们的脸上。一张张清晰的面孔,作为代表,作为一个缩影来折射东方红1号卫星工程12年的历程,缅怀一段不朽的记忆。这,也将成就一段值得珍藏的记忆。  相似文献   

19.
1 多个"第一" 记者从国防科工局了解到,实践-13卫星工程于2013年4月27日由国防科工局与财政部联合批复立项,是一颗验证东方红-3B卫星平台和载荷等新技术的高轨技术试验卫星.卫星的设计寿命15年,起飞质量4600kg,定点于地球同步轨道(GSO)110.5 °(E).  相似文献   

20.
正7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高大上"的北斗导航,已经不知不觉"飞入寻常百姓家"。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透露:"在中国,入网的智能手机里已经有70%以上提供北斗服务。""天上好用,地上用好",这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首任总设计师、航天科技集团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院士对北斗系统的寄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