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用双流体模型模拟湍流两相流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针对颗粒浓度在两相流动中的重要性,建立了颗粒体积浓度方程,阐述了颗粒浓度在求解过程中的特点及颗粒体积浓度方程在计算方法中的贯穿。其次计算了沙层上的稀相可压气固两相流、直管内的不同压液固两相流及叶片扩压器中的密相可压力固两相流的流动,发现了颗粒浓度两种截然不同的分布,并验证了用不可压或稀相的模型来计算可压或密相的模型会带来误差,说明了在计算可压密相两相流动时,可压及密相的因素必须考虑到。  相似文献   

2.
针对两相流动中密度及颗粒浓度的变化,建立了一种考虑颗粒相体积浓度值变化的颗粒相压力修正方程及考虑可压缩性影响的流体相压力修正方程,在不可压两相流的计算方法上,发展了一种计算可压两相流的方法,以速度协变分量为求解变量,对不可压两相密相流及可压稀相两相流进行了计算,并和已有的实验数据及有关文献进行了比较,吻合性较好,表明计算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前炉内两相流动和煤粉燃烧数值模拟中多半用颗粒随机轨道模型和单流体无滑移模型,这些模型都难以完整地给出三维空间内颗粒速度,浓度,湍流度分布的信息。主采用双流体-轨道模型(颗粒相连续介质-轨道模型)对一个四角喷燃模型炉内三维湍流两相流动及煤粉燃烧进行了模拟。此模型基于欧拉气相方程组、欧拉颗粒连续方程组和动量方程组以及拉氏颗粒能量方程和质量变化的方程,并使用k-ε-kp两相湍流模型,EBU-Arrhenius湍流燃烧模型,离散坐标辐射传热模型,煤粉颗粒的水分蒸发,热解挥发模型和焦炭燃烧的扩散-动力模型等。热态模拟中,为了减小为信散造成的影响,采用了扭转坐标法(将坐标扭转一定的角度使之与煤粉射流方程一致)。为了检验数值模拟,采用三维相位移普勒测速仪(PDPA)对于冷态模型炉内湍流两相流场进行了测量,得到了两相速度,湍流脉动及颗粒浓度的分布。分别对冷态模炉内两相流动和热态模型炉内三维两相流动和煤粉进行了模拟,冷态两相流动的计算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预报的两相流场是合理的,热态模拟的结果给两相速度,气相温度、组分浓度及壁面热,显示出靠近出口处气相速度和温度分布不对称,造成一个局部高温区。  相似文献   

4.
旋转坐标系中可压缩湍流的基本方程和湍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耀南 《航空动力学报》1990,5(3):239-244,286
本文在可压缩湍流瞬时量基本方程的基础上,用质量加权平均的概念,推导了旋转坐标系中可压湍流流动的连续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进而导出了旋转坐标系中可压湍流的应力输运方程、脉动平均动能方程和湍流耗散率输运方程。这些方程中包括了由旋转引起的 Coriolis力和离心力的作用项。这些方程是在旋转坐标系中研究平均 N-S方程求解湍流流场和研究湍流模型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刘波  高歌 《航空动力学报》2003,18(3):313-321
与以往的湍流模型不同,GAO-YONG不可压湍流控制方程组不需要任何经验系数及壁面函数。其级数形式的能量方程与非线性现象多尺度层次相对应,具备了描述湍流统计平均和拟序结构的双重功能。本文采用交错网格和SIMPLE方法求解GAO-YONG不可压湍流方程组,考察了GAO-YONG方程组中能量方程阶数以及计算网格对拟序结构的影响,证明了该方程在描述拟序结构方面具有一定的适定性。   相似文献   

6.
以流体k-ε双方程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包括颗粒湍动能输运方程和耗散率方程的k-ε-kp-εp两相湍流模型。并对两个垂直上升管道内气固两相湍流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和已有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7.
Gao-Yong理性湍流方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歌 《推进技术》2010,31(6):666-675
对近十年来Gao-Yong理性湍流方程的研究进行综述,给出矢量形式的可压湍流封闭方程组的推导过程。侧偏统计平均保留了湍流脉动量的一阶统计信息,在引入加权漂移速度对称性及正交各向异性后,导出了漂移流的连续方程、动量方程及机械能方程,最后依据湍流物理的唯象论,使用动量传输链概念模化封闭了整个方程组。方程组不含任何经验系数,不使用壁面函数,保留了NS方程的均化的非线性特性。其级数形式的能量方程与非线性现象多尺度层次现象相对应,具备了描述湍流统计平均流动及拟序结构流动的双重功能。已进行了大量算例验证,验证结果证明了Gao-Yong湍流方程对广泛范围的复杂湍流问题的适定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厚边界层理论建立了考虑两相耦合效应的气固两相湍流边界层方程用以研究激波与壁面粉尘的相互作用。方程中考虑了压力梯度,Saffman升力和湍流扩散等因素对颗粒飞行轨迹的影响,并用Mirels方程作为边界条件使方程组封闭可解。数值计算时,经适当变换的气相方程组用BOX格式,拉格朗日坐标中的颗粒相方程用Runge-Kutta法,而源项则用颗粒源法和求质量加权的平均值获得。计算结果与某些实验结果较为  相似文献   

9.
王运良  徐忠  苗永淼 《航空动力学报》1994,9(3):307-309,336
以流体k-E双方程模型为基础, 提出了一种包括颗粒湍动能输运方程和耗散率方程的k-E-kp-Ep两相湍流模型。并对两个垂直上升管道内气固两相湍流进行了数值计算, 计算结果和已有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0.
星孔型装药发动机三维两相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贺征  郜冶 《推进技术》2004,25(2):118-121
为了研究颗粒在星孔型装药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和喷管中的运动轨迹以及颗粒与发动机壁面的碰撞情况,针对可压两相流动,采用了高雷诺数下的k ε湍流模型和欧拉 拉格朗日两相流模型,用全速度SIMPLE方法对方程组进行求解,并用PSIC方法进行气固耦合计算。计算得出了流场内两相的速度、温度等参数的分布及多种情况下固体颗粒的运动轨迹。在燃气生成量确定的情况下,从距离喷管较近的某些位置进入流场的颗粒比较容易撞击壁面;颗粒的尺寸和局部产生的旋涡对颗粒的轨迹和碰撞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可压稀相两相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卓雄  姜培正 《推进技术》2002,23(2):154-157
针对可压两相流动,在阻力系数中考虑了可压缩性及颗粒聚积所造成的影响,用TVD格式对沙层,平板及JPL喷管内的气固稀相两相流进行了数值模拟,所获结果和已有的实验数据及有关文献吻合很好,在JPL喷管中,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加,由于气体和颗粒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增强,气相的温度增大,马赫数减小,但压力变化很小,而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加,气相轴线上的温度减小。  相似文献   

12.
离心叶轮内稀释固液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阎超  吴玉林  戴江 《航空学报》1995,16(6):676-679
 对固液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液相和固相分别采用 k- ε湍流模型和代数颗粒流( AP)湍流模型并考虑了液固两相间的相互作用。用此模型结合 SIMPLE- C算法对离心叶轮内的稀释固液两相流动进行了计算并研究了颗粒对流场的影响。计算结果同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用双流体模型模拟超声速气固两相流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勇  张夏  陈维 《航空动力学报》2010,25(4):800-807
采用了双流体模型对JPL(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喷管中气固两相流动以及超声速射流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研究了可压缩两相流动中气相与颗粒的相互作用规律.自主开发的一般曲线坐标系下二维轴对称可压缩双流体程序Solve2D,对气相求解Navier-Stokes(N-S)方程组,采用k-ε湍流模型,颗粒相求解Euler方程组.对JPL喷管内的两相流场和湍流两相射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颗粒质量百分数以及不同颗粒直径时的气固两相流场的流动规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建立了气-固两相流的多连续介质模型,并分别对突扩回流与大速差射流回流这两种与实际工程应用密切相关的复杂流动条件下的受限湍流气一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单相湍流回流流场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符合良好。两相流动的模拟结果表明,与突扩回流相比,大速差射流回流更有利于实现较高的颗粒浓度与气相回流区及低速尾流区的匹配,增加两相滑移速度,延长颗粒停留时间及强化两相间的混合。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火箭发动机(SRM)斜切喷管的两相流动特性,采用气体-颗粒相双流体模型,并结合多区域混合网格技术,对发动机斜切喷管内气相与颗粒相的相互作用规律进行研究,探索颗粒直径与颗粒质量分数变化对发动机喷管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体颗粒相的存在,对发动机斜切喷管的流场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导致喷管轴线附近存在一个燃气流动速度较低,温度较高的区域。同时,喷管壁面附近存在无粒子区,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加,无粒子区域的范围逐渐扩大。并且,颗粒直径越大,其运动速度越小,在喷管内的滞留时间越长。颗粒直径与质量分数的变化同样会影响发动机喷管的流场结构,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加,发动机喷管轴线处气相马赫数先减小后增大,而燃气温度则先增大后减小;发动机推力的变化趋势与马赫数变化趋势相同,但两者并不同时达到极值点。颗粒相的质量分数越大,沿喷管轴线方向的气相马赫数和发动机推力越小,喷管两相流损失越大。  相似文献   

16.
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对颗粒相采用颗粒轨道模型,气相求解可压缩N-S方程组,计算方法采用显式Runge-Kutta时间推进法与有总变差衰减(TVD)性质的高精度MUSCL-Roe格式;自主开发了曲线坐标系下二维轴对称可压缩N-S方程组的解算器Solve2D,研究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中颗粒相对流场的影响以及不同尺寸颗粒运动规律.结果表明:颗粒相对流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喷管喉部以及扩张段,和单相流场相比,沿轴线马赫数减小,且颗粒尺寸越小减少得越多;沿轴线气相温度升高,且颗粒尺寸越小温度升高越多;颗粒尺寸越小,无粒子区越小;颗粒越大与收缩段壁面碰撞越剧烈,无粒子区越大.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一种超细粉体旋流分散喷嘴,在不同进气角度和出口锥角的条件下,采用雷诺应力湍流模型(RSM)并考虑气体的可压缩性,对喷嘴内部及出口附近的强旋、跨声速流场进行了模拟,同时结合离散相模型研究了1~10μm粒子的运动轨迹和质量浓度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改变旋流喷嘴的进气角度对旋流强度和湍流强度影响不大,而出口锥角改变时,喷嘴内的旋流强度有明显变化;随着颗粒密度或出口锥角增大,或进气角度减小,旋流喷嘴内粒子的临界逃逸粒径相应减小;在喷嘴后方,颗粒相达到较好的扩散均匀性所需的掺混距离约为20倍喷嘴出口直径.   相似文献   

18.
交叉射流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稳燃腔中交叉射流两相流动。使用三维激光粒子动态分析仪 (PDA)测量了正三角形截面副射流与主射流速度比为 2 .5时的交叉射流流动 ,获得了粒子湍流脉动强度及粒子在交叉射流尾迹中的浓度分布  相似文献   

19.
水平槽道内气固两相湍流中颗粒行为的PIV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PIV技术对充分发展的水平槽道内稀疏湍流两相流中的颗粒行为进行了定量研究。实验中壁面雷诺数Rer=430,使用颗粒为直径60μm的聚乙烯微珠,测量了0.1%和0.5%两种质量荷载。研究发现,颗粒最大浓度出现在y+≈10的位置上。对两种质量荷载,下壁面附近的颗粒体积分数最大值均远小于10^3量级,仍属于稀疏两相流。槽道下壁面附近,向上运动的颗粒概率大于向下运动的颗粒,两者概率的差异随着法向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在y’=10~30的范围内,颗粒相“喷射”事件(Q2)和“下扫”事件(Q4)概率分别显著地大于和小于当地流体对应值。颗粒相主要通过促进Q2且抑制Q4来实现对流体湍流的影响,颗粒的这一作用随着法向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