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航工业保定惠阳航空螺旋桨制造厂始建于1960年,是中国唯一的航空螺旋桨科研制造企业,也是国内主要的直升机动部件的科研制造企业。建厂近50年来,共研制生产了60余种以航空螺旋桨、调速器、顺桨泵直升机旋翼毂、尾桨为代表的航空产品和舰船空气螺旋桨25000余台(套),为20多个型号的飞机配套。近年来,工厂相继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型号的科研生产任务,为国家的国防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赵飞 《国际航空》2002,(7):61-62
俄罗斯赫鲁尼切夫航天科研生产中心是国有企业,现有员工22000。该中心主营航天产品,如火箭和卫星等,但也研制和生产航空产品,如轻型飞机  相似文献   

3.
1.为适应我国航空生产、科研和使用发展的需要,确保航空产品质量,利于产品的协调配套和使用维修,现根据国务院一九六二年颁发的“工农业产品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和中发(71)29号  相似文献   

4.
生产准备是影响航空产品快速切换的主要环节.为实现航空产品在MBD模式下的快速切换,剖析了航空产品生产准备的主要内容,探讨了MBD模式下航空产品生产准备信息传递模式以及影响航空产品生产过程快速切换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企业动态     
均衡生产促进一航成飞驶入发展快车道近几年,一航成飞经济总产量不断攀升,呈跨越式发展趋势,今年销售收入有望突破50亿。截止9月底,一航成飞已完成航空产品项目部装生产任务总量的86%,零件配套生产任务总量的73%,全年总生产任务总量的45%;航空产品交付创造历年最好水平。实践证明,均衡生产促进了一航成飞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今年,一航成飞航空产品生产的特点是:任务总量比去年增长50%;品种数量比去年增长50%;科研生产、批生产和技术改造等高度平行交叉;原材料、成品供应不及时和供应紧张对实现均衡生产造成严重制约;航空产品生产又面临上速率…  相似文献   

6.
天津航空机电有限公司,现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系统公司,坐落在滨海新区空港物流加工区,交通便利,位置优越。公司始建于1953年,拥有总资产10亿元,员工1000余人,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是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以航空电气为主的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资产为纽带,先后合资建立了天津梅兰日兰有限公司、上海施耐德低压终端电器有限公司、施耐德电气低压(天津)有限公司等知名合资企业。公司业务分为航空产品、非航空产品、长期投资以及第三  相似文献   

7.
庆安宇航设备公司创建于1955年,现有职工8000余人,有各类加工和测试设备近2000台,已形成航空机载设备科研生产基地和年产40万台空调压缩机的能力。近年来公司研制生产的航空及空调压缩机等28项产品,在国内56次获奖,部分产品已出口北美、西欧、东南亚和非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航空产品研制生产试验验证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强调了航空产品研制生产试验验证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强化以军方为主导的航空产品研制生产试验验证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精密制造技术作为装备制造业中的关键技术,长期以来被世界各国列为产品研发和技术应用的重点。精密制造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以国家重点工程与型号的任务需求为牵引,紧密围绕航空武器装备的科研与生产任务,长期从事精密/超精密加工、精密测量、智能制造等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为我国多个型号航空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并且创造出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航空辅机产品的封存期是指从产品验收合格封存之日起,到产品自封时为止的允许封存时间。这段期限的长短,将直接影响到航空产品的质量、战略储备、援外及组织轮番生产,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如何将这段期限规定得科学合理,必须要有一个以科研、生产及使用实践为依据的统一标准。过去绝大部分辅机产品的封存期是沿用苏联五十年代甚至四十年代的标准,短则几个月,长则二至三年。这些年来我们沿用这项不知其所以然的标准,给生产及使用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中国航发航材院)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一五”计划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我国大型的材料研究工程中心,是全额拨款中央科研事业单位。中国航发航材院是国内面向航空,从事航空先进材料应用基础研究、材料研制与应用技术研究、工程化技术研究、关键件研制交付与小批量生产以及型号应用的综合性科研机构,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领域高水平材料研究发展中心,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空工业疲劳与结构完整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彬文  陈先民  苏运来  孙汉斌  杨宇  樊俊铃 《航空学报》2021,42(5):524651-524651
随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航空疲劳与结构完整性成为影响飞机结构寿命、安全性、可靠性的关键问题之一。经过多年来的努力,飞机结构从最初的静强度、安全寿命设计理念逐渐发展成以疲劳与结构完整性为指导的研制理念和方法,并在型号中取得了成功应用,使得新一代飞机结构的使用寿命、可靠性和经济性得到很大的提升。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新型号的研制需求,这一领域又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本文从航空工业角度梳理了自2000年以来中国航空结构疲劳研究的进展和主要成果,重点介绍了在航空材料/结构/工艺、分析评估理论研究、疲劳试验技术以及飞机寿命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概况,在此基础上从型号研制及工程发展角度提出了对中国航空疲劳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的建议,以期为中国航空结构技术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基于传统VARI工艺开发了一种可以满足航空复合材料构件大规模生产需求的新型低成本液体成型技术。采用了多种工艺措施确保注胶口和出胶口处树脂压力和树脂流动控制,对比试验表明,采用新型液体成型技术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厚度均匀性能够接近预浸料/热压罐成型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水平。采用新型液体成型技术所研制的民机副翼结构件具有良好的外形和内部质量,可以满足航空复合材料结构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4.
朱剑英 《航空学报》1992,13(12):575-578
 今年10月20日是南京航空学院建校40周年纪念日。40年来南航已培养了三万多名高级科技人才,完成了千余项重要科研成果,研制成功无人驾驶飞机、直升机及轻型飞机,为国防现代化及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学院现有6000余名学生,3000余名教职工。有15个系、部,29个专业,22个硕士点,10个博士点,3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博士后流动站;已形成了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的完整体系。今后南航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竞争意识,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产业开发的新机制,在教育的数量、质量、结构、效益等方面再上一个新台阶,把南航建设成为一所具有航空航天特色、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第一流的全国重点科技大学。  相似文献   

15.
航空领域专项计划的实施需要发现大量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进行支撑,而目前航空科研管理部门在项目发现过程中以被动管理为主,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通过分析自上而下航空领域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内涵及现状基础上,借鉴项目集识别过程及其项目识别特点,构建自上而下的航空领域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发现过程及机制,分析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发现所涉及的航空领域专项计划主管部门、航空科研管理部门以及科研人员间的相互关系和功能,并结合某航空科研管理部门进行实例应用。表明基于项目集识别过程梳理和完善了航空领域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发现过程及机制,强化了航空科研管理部门作用,提升了项目发现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发展航空制造技术,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当今国际国内航空制造业的现状 ,探讨了新世纪我国航空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并就洪都集团公司如何加速发展航空制造技术 ,从装配工艺、计算机技术、先进材料和新工艺 3个方面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飞行器智能结构系统研究进展与关键问题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飞行器智能结构是由传感器、驱动器、控制元件和基体结构组成的集成系统,它具有承载、检测、判断与动作等功能,可显著提升飞行器的性能。根据国内外飞行器智能结构系统研究的最新进展,论述了飞行器结构动力响应主动控制、智能机翼、旋翼以及飞行载荷谱监测与结构损伤诊断等的基本原理与技术问题;指出了飞行器智能结构系统研究在埋入式功能元件、复杂非线性多场耦合系统的动力学建模与控制以及智能结构系统中的损伤和失效问题等方面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8.
从产品快速开发、先进制造工艺及先进管理技术 3个方面综述了 2 0 0 0年内航空制造技术领域的发展和新突破。  相似文献   

19.
国外航空疲劳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侠生  苏少普  孙汉斌  董登科 《航空学报》2021,42(5):524791-524791
航空疲劳问题是影响在研/在役飞机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以航空疲劳事故为线索,本文论述了航空结构强度设计理念的变革历程以及相应各时期的航空疲劳发展现状,并围绕21世纪以来国际航空疲劳界的关注热点,从结构长寿命设计、疲劳分析方法及工具、全尺寸结构疲劳试验技术、结构健康监测技术、老龄飞机延寿技术等五个方面阐述了航空疲劳工程领域的重大研究进展及方向。考虑目前航空疲劳工程中的问题及未来航空器的发展方向,从航空疲劳评定基础问题、长寿命设计应用问题、试验评估及数字化新技术等方面指出航空疲劳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以满足现代飞机长寿命、轻质和高可靠性设计要求,为航空疲劳未来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范围内实现新的通信、导航和监视/空中交通管理,能改善空中交通服务,减少运营费用和提高飞行安全等。中国民航学院建成航空卫星移动通信实验地球站,为研究新航行系统、试验自动相关监视等,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