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北京时间2018年6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指示五角大楼创建美国第六军种——独立天军,通过集中美国空军、海军和其他军事单位各自拥有的太空功能,进而从根本上改变美军结构。美国这一举措体现其对外空实施统治的野心,引发各国对维护外空安全的广泛关注。事实上,自人类开发利用外层空间以来,外层空间军事化现象长期存在,在客观上对外空安全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空间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使外空军事化问题愈发突出和严重。《外空条约》作为规范探索和利用外空活动的基石,其中的"和平利用外空原则"正面临着来自外空军事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正> 近三十年来,空间科技的迅速发展,使人类活动越过空气空间进入外层空间。为了解决各国在探索、利用和开发外层空间一系列问题,形成了国际法的一个新分支外层空间法。外空法的特点是:历史短,发展快,虽然在长期、广泛的实践和惯例方面,同国际法的其他部门相比,显得单薄一些,但却拥有内容丰富的国际条约、公约、协定和各国的有关法律、规章、条例及一些案例等等。作为空间大国之一的美国在处理空间事业大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法律问题日益增多。美国戈罗夫教授编辑的《美国空间法:本国和国际规章》正是为了适应这方面的需要而出版的。  相似文献   

3.
焦勇 《太空探索》1999,(5):31-33
邓小平要求发展急用实用卫星 外层空间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是世界各国正在开拓的重要领域。航天技术是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力量。中国发展航天技术,旨在开发太空,造福人民,为人类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作出应有的贡献。在周恩来、邓小平关于发展我国航天技术的多次指示中,  相似文献   

4.
1 前言 人类的活动范围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和从大气层到外层空间的逐步拓展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航天技术,开辟了人类探索外层空间活动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5.
<正> 第二次联合国探索及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大会于今年8月9日至21日在维也纳召开。来自世界9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各国际组织的一百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以外交部副部长章文晋为团长的中国政府代表团也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总结了自1968年第一次会议以来,外层空间科技的发展、应用和在这方面开展国际合作的经验,并指出今后国际空间合作继续努力的方向。正如大会主席、奥地利外交  相似文献   

6.
竺士伟 《太空探索》2011,(12):38-41
X-37B的第二次飞行试验已经接近尾声。2010年4月22日美国空军的X-37B轨道试验飞行器一飞冲天,伴随着世人对太空军事化的深度忧虑,世界各国媒体的反响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方面是各国媒体过度解读和美国军方低调回应的反差,为这个不透明的项目增添了浓  相似文献   

7.
《国际太空》2022,(2):4-7
开启全面建设航天强国新征程 白皮书提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宗旨、发展愿景和发展原则. 发展宗旨:探索外层空间,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维护外层空间安全,在外空领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8.
<正>1基本情况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以下简称外空委)法律小组委员会第62届会议于2023年3月20—31日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举行。本届会议就与和平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有关的国家立法、空间法能力建设、空间资源、空间交通管理等16个议题进行了讨论。部分议题相关工作组(如空间资源活动所涉法律问题工作组等),在会议期间进行了闭门磋商。  相似文献   

9.
正顾名思义,"一箭多星"是用一枚运载火箭将两颗或多颗卫星发射到预定轨道。"一箭多星"技术所带来的商业化发展及单次发射卫星数量的急速增加对20世纪70年代成立的空间物体登记制度形成了极大的挑战。1 "一箭多星"发射的登记实践通过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厅(UNOOSA)官网的"射入外层空间物体索引"(OIOLOS)系统及各国提交的登记申请,梳理各国"一箭多星"发射卫星  相似文献   

10.
正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COPUOS,简称联合国外空委)与国际原子能机构于2009年联合出台了《外层空间核动力源应用安全框架(简称《安全框架》),该文件旨在促进各国空间核动力源的安全应用~([1])。我国的空间核动力源应用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已在嫦娥三号、四号任务中尝试执行了《安全框架》的相关条款,但仍未建立长效的国家空间核动力源安全管理机制。本文将参照美国、俄罗斯、阿根廷及欧洲航天局(ESA)在执行《安全框架》方面的经验,以期提出适用于我国构建空间核动力源安全管理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人类太空探索活动不断增加,轨道碎片呈指数级增长,直接影响人类在外层空间的活动,对航天器发射和应用、空间站在轨运营,以及航天员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轨道碎片已经成为各国商业和科学以及利益相关者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分析轨道碎片的现状及形成原因,以及不同大小碎片对航天任务的影响,梳理国际上为减少并制止轨道碎片增长所采取的重要对策,对未来太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1引言外空作为一个新兴领域,一直充满竞争和争议,各国期望利用外空优势保障本国安全。尽管国际社会已在1967年缔结了《外层空间条约》(简称《外空条约》),以国际条约的形式确立了和平探索和利用外空的原则。但是,受困于当时时代的局限性和落后的科技,《外空条约》存在一定的法律漏洞。随着科技的进步,空间技术向多样化发展。据统计,95%的空间技术同时具有军事和民事用途,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1982年国际空间会议,即联合国第二次开发及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会议将于今年8月9日—21日在奥地利的维也纳举行。将有140个国家的代表出席这次会议,它将是1968年以来第一次有关外层空间的盛会。会上将讨论和评价与外层空间有关的一系列问题,如空间科学的发展和空间技术的应用、国际合作等等。美国国务院最近就这次会议专门发表了一篇有关开发及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情况简介,下面是这篇简介的全文:  相似文献   

14.
正1958年12月,联合国通过了关于"和平利用外层空间问题"的决议。随后,于1959年设立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特设委员会——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COPUOS,简称外空委)。此前的1957年10月4日,由苏联研制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成功发射。此后,联合国外空委致  相似文献   

15.
太空新航线     
<正>俄立法委员会批准俄古航天合作协议俄罗斯政府网站称,俄政府将审议关于批准俄罗斯与古巴政府探索与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合作协议的法律草案。俄政府立法委员会已批准了由外交部和联邦航天局提交的这份文件。俄古间该协议将会为两国在探索与和平利用外层空间领域开展互利合作奠定组织和法律基础。俄内阁称,协议符合俄利益,包括需在古巴设置格罗纳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差分校正与监测系统场站。协议确立了在航天活动领域  相似文献   

16.
1965年和1967年,保加利亚、匈牙利、东德、古巴、蒙古、波兰、罗马尼亚、捷克和苏联九国代表在莫斯科举行的会议上,讨论了题为“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合作”计划。会上,苏联提出了一项“苏联集团空间合作计划”倡议,要求每个参加国联合承担空间研究任务,这项提议1967年4月正式通过。由上述九国通过的这项多边利用和研究外层空间的“国际宇宙号”计划包括:(1)研究外层空间和高层大气;(2)联合研究空间物理、生物  相似文献   

17.
正为纪念1968年12月20日召开的联合国(UN)第一次探索及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会议(以下简称外空大会),联合国于2018年6月18-23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外空大会50周年纪念活动(UNISPACE+50),主要包括研讨会、高级别会议和展览。在中国外交部的组织协调下,中国航天代表团参加了上述活动。  相似文献   

18.
学术会议     
<正> 根据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科学和技术小组委员会第十七届会议建议,并经联合国大会第35/14号决议通过,将于1981年11月18~25日由联合国外空事务司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举办“联合国遥感应用和卫星通信以促进教育和开发的亚太地区讨论会”。我们由国家测绘总局和空间技术研究院各派一名代表参加。区域讨论会的主要目的,是向来自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委员会成员国的代表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并评价应用卫星的遥感和通信技术,促进开发方面的最新发展,并为1982年8月份召开的第二届“联合国探索及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会议”作技术性的准备。  相似文献   

19.
《太空探索》2003,(10):2-2
○世界空间周的由来1999年7月,在维也纳召开的联合国第三次外空会议期间,与会国家考虑到,1957年10月4日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外层空间,开辟了人类探索外空的新纪元,以及1967年10月10日《外空条约》生效,为人类开展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活动奠定了法律基础,因而一致建议,将每年的10月4日至10日作为“世界空间周”。1999年12月,联合国第54届大会核准了第三次外空会议提出的建议,将每年的10月4日至10日定为“世界空间周”,以庆祝空间科技为改善人类生存条件以及对提高人类生活水平作出的贡献。○欢迎学校的参与教师可以利用世界空间周的活…  相似文献   

20.
X-37B迈出艰难的第一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航天飞机成功飞行后,世界各国一直在推动新一代可重复使用天地往返系统(以下简称"可重复使用")的研究和探索。X-37B一飞冲天,国内外舆论的反响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X-37B因其尺寸仅为航天飞机的四分之一,被不少媒体称为小航天飞机,又因其高度机密的军事背景,被更多媒体称为太空无人战机。其实2010年4月22日所发生的一幕,是在技术铺垫和研发积累的"可重复使用"的发展背景下,X-37B迈出的轨道试验艰难的第一步,是在战略转型和双管齐下的"军事化应用"的发展背景下,X-37B迈出的太空多任务平台雏形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