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类型的遥感仪器,用不同含义的分辨率定量评定其几何分辨能力。照相机用地面摄影分辨率,光电遥感仪器用象素分辨率。两者可能混淆。因此有必要把地面摄影分辨率和象素分辨率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介绍如下:照相机的照片质量常用摄影分辨率来评定摄影分辨率是指照相机能使两个相邻的线分开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随着空间技术的迅速发展,军用和民用部门对空间遥感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有的可见光和多光谱遥感器,如RBV电视摄象机,光谱响应窄,可靠性差,屡出故障;而多光谱扫描器空间分辨率又较低;主题测绘器(TM)既复杂又昂贵,还未上天就碰到许多技术难题。相比之下,近十年内崭露头角的固体光电线阵成象器件(CCD、SSPP、CCPP等)却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它们不仅具有很高的可靠性、灵敏度、空间分辨率和成象几何精度,而且光谱响应宽、成本低、重量轻和功耗少。因此,线阵光电成象的推扫式相机在空间遥感领域显示了光明的发展前景。它不但引起军用空间遥感部门的高度重视,而且受到了民用部门的青睐。据认为,固体线阵推扫式相机很可能替代胶片相机,成为实现高分辨率实时侦察的有效手段。本刊在这期刊登的三篇文章介绍了这方面的进展,期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预计八十年代初期,推扫式CCD线阵摄像系统将在法国资源卫星(SPOT)、海事观测卫星(MOS)和制图卫星(Mapsat)等一系列空间计划中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新型的遥感系统能够以单视觉和立体视觉两种格式,向制图、地理、地质和林业等学科的专家们提供分辨率很高的图像数据(瞬时视场分辨率达10-20米)。但是,迄今为止,  相似文献   

4.
移位损伤剂量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描述了移位损伤的机理及其影响器件性能的机制,引入了适合航天器工程抗辐射加固设计使用的移位损伤剂量模型,探讨了其在CCD器件电荷传输效率CTE,Si器件平均暗电流以太阳电池阵输出功率等工程参数衰降中的应用,介绍了建立的基于移位损伤剂量模型的空间环境中CCD器件CTE衰降预测模式,其结果与欧空局空间环境信息系统的计算结果相吻合.该程序在光电器件抗辐射加固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自第一块电荷耦合图象感测器(CCIS)于1970年在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问世以来,电荷耦合摄象器件(以下称CCD器件)在最近几年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线阵CCD器件已经做到了10240位,面型CCD器件已做到了800×800象元,而且正在日益广泛的应用领域中大显身手。本文将简略地回顾CCD摄象器件的发展过程,并对其在空间的应用作粗略的介绍。一、CCD摄象器件的发展概况电荷耦合原理是美国贝尔实验室的W·S·Boyle和G·E·Smith提出的。起初它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证明CCD在摄象领域确实有发展前途。其突  相似文献   

6.
线阵CCD器件主要性能参数及测试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给出了星载遥感器所使用的线阵CCD器件的主要性能参数及其定义,提出一整套测试线阵CCD器件所需的测试设备、测试方法及其用于获得测试结果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根据《军备控制和危机监视》一书提供的资料编写的。通过对遥感器分辨率概念的分析和从空间观察实际目标等内容,介绍了遥感器分辨率的基本概念,瞬时视场的含意和各种侦察目标需要的分辨率。还给出各种遥感器的类型、功能和特性,并对遥感器实际观察地面景物作出评述。  相似文献   

8.
1983年12月,得克萨斯仪器公司在国际电子器件会议上宣布,它的中心研究实验室(Dallas)已经研制成功了目前规模最大的 CCD 成象器——1024×1024象素面阵。这种新产品采用了该公司所善长的离子注入式虚相 CCD 工艺,制成的面阵比其他多相 CCD 工艺成象面积大、量子效率高。1024×1024  相似文献   

9.
未来的对地观测遥感系统将朝着完全新的方案、新的技术方向发展。其中包括:新一代的混合和单片式多光谱红外、可见光电耦合器件(CCD)的推扫型阵列。这种阵列具有全反射宽视场光学特性,采用具有内在配准和星上数据压缩技术的先进光谱分离技术。美国航宇局在这一迅速发展的技术领域里的主要工作就是研制多光谱线阵(MLA)传感器。MLA整个计划包括传感器研制、飞行论证、飞机数据收集和航天飞机技术验证飞行在内的辅助研究工作,并进行实际对地观测研究。传感器的研制和航天飞机的飞行实验将是确定九十年代新型遥感仪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高分辨率光学遥感成像过程中,卫星平台的不稳定性将影响相机成像质量。针对该问题,在分析动态降质机理的基础上分别就面阵凝视模式、线阵推扫模式及时间延迟积分(TimeDelayandIntegration,TDI)推扫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动态成像仿真模型,以此模拟不同情况下的退化结果。以高分辨率遥感相机为对象,开展多种情况下的仿真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同等平台运动条件下,TDI推扫模式下的图像质量下降更明显;分辨率越高,像质对平台振动的响应灵敏度越高。最后结合仿真模型及图像评价参量,建立起空间分辨率与平台颤振指标之间的关系,给出不同空间分辨率下的平台运动误差阈值,为平台振动抑制和补偿提供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1.
卫星平台运动对高分辨率光学遥感成像系统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分辨率光学遥感成像过程中,卫星平台的不稳定性将影响相机成像质量。针对该问题,在分析动态降质机理的基础上分别就面阵凝视模式、线阵推扫模式及时间延迟积分(Time Delay and Integration,TDI)推扫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动态成像仿真模型,以此模拟不同情况下的退化结果。以高分辨率遥感相机为对象,开展多种情况下的仿真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同等平台运动条件下,TDI推扫模式下的图像质量下降更明显;分辨率越高,像质对平台振动的响应灵敏度越高。最后结合仿真模型及图像评价参量,建立起空间分辨率与平台颤振指标之间的关系,给出不同空间分辨率下的平台运动误差阈值,为平台振动抑制和补偿提供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2.
扫描式光电成象遥感器正日益成为重要的机载和星载遥感器。本文讨论了遥感器设计的目的,要求及星载、机载遥感器受到的各种限制因素,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协调途径,得出这类遥感器研制中焦距、比例尺、视场角、相对孔径、地面分辨率、扫描频率及信噪比等主要参数的选择原则。遥感器设计中,如飞行中的定标问题、主要控制装置(V/H计等)及接收器件的拼接等问题也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电离辐照诱发面阵电荷耦合器暗信号增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荷耦合器件(CCD)在空间轨道环境中应用时易受到辐射损伤的影响,对面阵CCD的电离辐照损伤效应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通过开展面阵CCD60 Co γ射线电离辐照效应试验,在暗场条件下测试了面阵CCD辐照后输出信号随积分时间的变化,并拟合计算出暗信号斜率.然后,对比分析了不同偏置条件下辐照后暗信号退化的试验规律;分析了不同偏置条件下辐照后暗信号的退火恢复情况;分析了不同积分时间、不同总剂量下的暗信号不均匀性的变化规律.最后,阐述了电离辐照损伤诱发面阵CCD暗信号增大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面阵CCD对电离辐照损伤很敏感,在进行航天器成像系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CCD受电离辐照损伤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美国仙童相机和仪器公司制造的新型高速线成像器件CCD 133和143的设计和工作原理。CCD133和143各包括1024和2048个光敏元,光敏元中心间距皆为13微米。和第一代器件CCD121和131比较,第二代器件CCD133和143的整个性能都有提高,具有更高的灵敏度,较低的暗信号,并增强了兰色光谱的响应。由于器件将时钟脉冲驱动电路组合在一起,因此它们在工作时仅需要二个外部时钟脉冲信号。CCD133和143已经达到高达20兆赫数据率的优良性能指标。这二个器件是为包括高速传真、光学特征识别在内的页面扫描应用,以及为要求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速的其他成象系统的应用而设计的。  相似文献   

15.
遥感图像融合的目的是融合高光谱分辨率、低空间分辨率的多光谱(MS)图像和高空间分辨率、低光谱分辨率的全色(PAN)图像,得到高光谱分辨率与高空间分辨率的融合图像。遥感图像的注入模型中如何确定注入细节及注入系数是该技术研究的关键。针对注入细节优化,先通过模拟MS传感器的特性来定义一种多尺度高斯滤波器,再用该滤波器卷积PAN图像以提取细节,得到与MS图像高度相关的细节。针对注入系数优化,综合考虑光谱信息与细节信息提出一种自适应的注入量系数。为更好地保留边缘信息,提出一种新的边缘保持权重矩阵,实现光谱信息与空间的双保真。将优化后的注入系数与注入细节相乘注入到上采样后的MS图像中,得到融合结果。对所提方法进行性能分析,并在各卫星数据集上进行大量测试,与一些先进的遥感图像融合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主观与综合客观指标上都能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6.
赵前 《国际太空》1995,(6):9-10
印度第一颗自行研制的遥感卫星IRS-1A于1988年3月17日,用前苏联的东方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IRS-1A运行在高度为904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卫星过降交点的时刻为上午10:25,为研究不同地区的地球资源,提供了相同的光照条件。卫星星下点轨迹的重复周期为22天。IRS-1A的有效载荷为两种:第1种是以推扫方式工作的线性成像自扫描遥感器(LISS)。其CCD探测器采用2048像元的线阵。单台的LISS-1提供的图像地面幅宽为148千米,空间分辨率为72.5米;第二种成像遥感器有两台:LISS…  相似文献   

17.
2 返回式卫星的成果和科技贡献□□ 3个型号的返回式卫星 ,用回收遥感手段获取了大量有用的地面目标信息 ,在完成遥感主任务的同时 ,还以搭载形式完成了大量的科学试验。返回式卫星为国民经济、国防事业及航天科技做出了贡献。以下从卫星遥感成果和搭载科学试验两个方面来阐述这些成果。2 .1 遥感成果累累3个返回式卫星型号从地面目标特征考察和目标定位两个不同的方面 ,进行遥感摄影。FSW- 0和 FSW- 2的遥感目的主要是目标特征考察 ,其经历了一个技术不断发展、目标分辨率不断提高的过程。FSW- 1的遥感目的主要是目标定位和地图测绘 …  相似文献   

18.
2013年4月26日,高分-1卫星由长征-2D火箭精准送入预定轨道。
  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作为16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简称高分专项)名列其中。高分专项是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创新工程。高分-1卫星就是这项创新工程的第一个产品,也是我国首颗考核寿命大于5年的地球低轨道遥感卫星。为了延长卫星的寿命,这颗卫星在许多关健部件上,如地球红外敏感器、陀螺、电源等,都有重大改进和创新。在卫星平台上,广泛采用了新材料,使其有效载荷的质量与卫星总质量之比达到47.2%,为提高卫星的总体性能创造了条件。空间分辨率指从卫星照片上能辨别地面目标的最小尺寸,高分-1卫星的空间分辨率约2m,这意味着从卫星上可以看到地面上的小汽车。时间分辨率指重复观察同一地物所需的时间,高分-1卫星只需4天就能把地球完整地看一遍。一般而言,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这两个指标较难协调,高分-1卫星实现了这两者的优化组合,实现了中高分辨率和宽幅成像能力的结合,以满足多种空间分辨率、多种光谱分辨率、多源遥感数据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假定用交叉式双线布置的地面探测阵测估空间辐射源信号波传到地面各测站的时差。本文给出了由这种时差计算空间辐射源距离、方位的理论公式以及空间辐射源在地面惯性坐标系中的各种位置表达式。最后给出了空间辐射源定位偏度误差的解析公式。   相似文献   

20.
一种CCD星图星点快速定位算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大尺寸CCD星图快速处理是制约天基光学观测器件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星敏感器、空间监视载荷等研制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CCD星图图像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以最大概率实现背景噪声滤除的星图预处理准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两次投影检测实现星点位置测量的算法.与传统方法相比,该算法实现简单,节约了计算量和存储量.对分辨率为2048×2048的CCD实拍星图的实验研究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