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试验结果和生产实践证明:花键拉刀副后面的形状对拉削过程中的最大拉削力、拉刀耐用度有着显著的影响。通常用按传统方法设计制造的普通花键拉刀,拉削时拉刀副后面与已加工表面全面接触,没有副后角和副偏角,其切削性能往往是最差的。减少花键拉刀副后面与已加工表面的摩擦面积,可以部分地改善花键拉刀的切削性能。具有副后角和副偏角的花键拉  相似文献   

2.
在小模数渐开线花键孔的拉削中,我国的一些工厂,虽然在拉刀的设计和制造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还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诸如;拉刀易断裂,寿命低;被拉削的花键孔表面光洁度不好,甚至有很深的划伤等等,直接影响生产正常进行。据了解,目前有关拉刀设计的资料和书籍中对这些问题也未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来。试验数据和拉刀设计参数都不全,这说明目前对小模数渐开线花键孔拉削的研究和重视是不够的。但在生产实践中却又经常遇到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用夹紧式可调硬质合金拉刀代替高速钢正体拉刀解决了花键加工的关键.每把拉刀可拉1500~20000个零件.寿命提高10倍左右,满足了生产的急需,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我厂在新机试制中遇到一种零件,形状及尺寸见图1。对这种内三角花键孔我们采用了拉削工艺。拉刀最大外径是φ10毫米。拉刀总长为600毫米、共28齿。特别是牙底R不大于0.1毫米,精度要求高,相邻齿距差0.003毫米、结果误差0.006毫米。拉刀尺寸见图2。这种拉刀是我厂的关键产品。我们从未加工过精度这么高的三角花键拉刀。头一阶段,虽然花了很长时间,采取了很多措施,但都未  相似文献   

5.
在磨削三角齿形拉刀和花键拉刀时,必须把砂轮修正成所需要的角度,而且要求两边对称,其尖角对准工件中心。采用下面的办法可以准确而又方便地修正出砂轮的角度。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用三坐标测量机准确测量矩形花键位置度公差的原理和基本方法。从花键的联结配合介绍了评价矩形花键位置度的重要性和传统的评价测量方法,以实际生产中齿轮矩形花键为例阐明了三坐标测量键槽位置度的数学原理并提出一种新的数据处理方法来评价工件。  相似文献   

7.
一、概况 某产品上有一个螺旋角为45°的梯形内花键(见图1)。 为加工这样的零件,我们收集了一些资料,并走防了有关单位,找到了一些加工螺旋内齿(或花键)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1.在卧式拉床上加工 在活动拉刀杆上装一个螺旋靠模,强迫拉刀在工作过程中旋转,从而拉出内螺旋花键。由于螺旋靠模的直径比拉刀直径大好几倍,因此,在同一导程下,靠模上的螺旋角比拉刀上的螺旋角成比例增大而极易产生“自锁”。  相似文献   

8.
M7—05402前联轴是正三辆摩托车传递动力的重要件之一。原设计材料为45钢,要求调质处理,然后机加工全部成形。在使用中,曾多次发生内花键剃光头事故,用户反映十分强烈。 后来设计上将材料改为38CrMoAIA,由于该材料经调质后强度大、韧性高,增加了机加的难度,刀具损耗量大,尤其是拉削内花键时,拉刀磨损厉害,由于材料经调质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对方形孔、扁圆形孔、矩形孔、六方形孔的精加工,一般都是用拉刀来完成。因为只有拉削才能达到高效率、高质量。拉刀的切削方式一般以渐切式的居多,成型式的较少。我厂过去加工的方形孔、扁圆形孔、矩形孔也都是使用渐切式的拉刀。图纸要求拉刀在平面刀刃上有0.01反锥度,后角2~3°,刃带宽度0.5~0.8毫米。用渐切式拉刀拉削的零  相似文献   

10.
拉刀设计中,拉刀前后角、齿升量、齿距、拉刀结构、拉削余量的去除方式及拉刀材料等的选取对被拉零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有直接的影响。针对诸多问题,通过成套设计在枞树型拉刀设计上的应用,从源头上解决了拉刀制造、拉刀配套、拉削效率低下等问题,提高了发动机盘类榫槽和叶片榫头的拉削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拉刀CAD自动设计系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VB环境的拉刀CAD系统的构成 与主要模块功能,该系统可对拉刀的齿型及结构参数进行设计计算,并将结果保存到Word文档中;借助VB的强大功能和AutoCAD与高级语言的接口,可获得AutoCAD图形文件,并自动生成拉刀的零件图纸的设计文件。  相似文献   

12.
描述了基于B样条的机翼外形参数化方法在超临界翼型和机翼气动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在机翼外形参数化过程中,通过B样条曲线插值和拟合型值点生成机翼截面曲线和展向引导线,采用Coons Gordon方法通过自由放样和点阵插值获得B样条张量积曲面并进行叠加,进而获得插值于机翼表面曲线网的B样条曲面。还运用CFD工具对不同机翼放样面的气动性能进行了分析对比。通过研究,B样条控制点可作为设计变量传递给气动优化程序,采用B样条曲线或曲面表达式为各设计变量的线性组合,可以方便快捷获取几何梯度信息。  相似文献   

13.
基于Archard经典磨损理论,推导振动条件下航空花键的键齿之间的相对运动位移,考虑实验花键模拟工况循环和振动位移,对实验花键的磨损进行了预测,并搭建了航空花键磨损实验台,开展磨损实验测试。理论预测表明:磨损量随着磨损系数、传递扭矩的增加而线性增加,随着齿数、硬度增加而线性减小,而随着振动量的增大而非线性增大。实验与仿真结果定性一致,在磨损初期存在一定波动,磨损后期存在一定的偏差,这是由于花键制造和安装偏差、理论模型简化以及难以考虑的花键复杂工况等所致。振动对花键磨损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应合理控制内、外花键所在转子的振幅、提高花键转子设计动平衡等级可以有效延缓花键磨损。   相似文献   

14.
针对鼓形花键设计方法不完善、修形量范围无法确定的问题,提出利用花键齿面许用应力与内外花键配合干涉确定鼓形花键鼓形量的范围。以某航空发动机中央传动杆花键为例,开展鼓形花键设计;进而对比研究对中与不对中状态下普通花键和鼓形花键的接触特性。结果表明:对中状态下,普通花键接触应力集中于齿向加载端,而鼓形花键则集中于齿向中部且接触应力增大;不对中状态下,普通花键接触齿对数目显著减小且接触应力显著提高,而鼓形花键的均载性显著且接触应力降低;随着不对中的增大,普通花键因干涉而存在断齿风险,而鼓形花键仍能够啮合但脱开齿对数目增加,接触应力也急剧提高。所确定的鼓形花键修形量范围合理,能够将齿侧间隙、不对中补偿能力、与修形量定量耦合起来,为航空鼓形花键设计、不对中控制、承载能力与寿命提升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转子系统套齿结构动力学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转子系统套齿结构进行了动力学分析,运用接触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转子系统套齿结构的计算分析模型;研究了定位面间距、定位面配合紧度和接触面积等结构参数以及载荷对套齿结构连接刚度和接触状态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套齿结构的动力学设计方法,包括连接刚度设计方法和接触状态设计方法;对某型发动机涡轮转子套齿结构进行了计算与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套齿结构动力学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以标准B样条函数为基础,建立了以位置、样条系数为状态变量的参数化卡尔曼滤波器,用于解决外测数据的实时滤波问题。按照时间更新跨节点与否,分2种情况给出了状态转移方程。在时间更新跨样条节点时,使用样条函数的一阶连续导数条件,估计新增样条节点系数,由此实现滤波器在跨节点处的平滑过渡。通过仿真数据对新方法进行验证,并与已有的2类典型滤波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方法的滤波精度与另一类直接基于弹道信号表示的样条递推滤波方法精度相当,且可表现出更优的收敛性。新方法具有样条参数化模型的相同优点,可对时域信号全时段建模,可利用先验信息设计弹道优选节点而实现滤波性能优化,缺点在于状态更新的策略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7.
全昌业 《飞行力学》1997,15(2):62-67
简要了介绍了样条函数法的基本原理,飞机的数学模型和空气动力系数的样条函数表达式。用一算例说明了估计过程,获得了纵向气动导数随迎角变化的估计结果。同时还研究了迎角节点间隔和样条函数的次数对估计结果的影响,估计结果表明,样条函数法是非线性参数估计的重要方法之一,适当减小节点和间隔和适当增加样条函数次数可以提高参数估计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提出渐开线花键副齿向修形的分段抛物线函数,得到齿向修形渐开线花键副的几何模型.使用有限元方法对典型渐开线花键副进行微动摩擦接触分析,得到修形和未修形渐开线花键副的接触应力及相对滑移分布,并考虑修形位置和修形量对齿向修形渐开线花键副微动磨损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段抛物线函数能满足渐开线花键副的齿向修形要求,修形曲线过渡平滑;齿向修形能有效地减少齿面端部接触应力和相对滑移的集中;典型模型下,修形位置集中在外花键端部和后半段时效果较好;端部修形量应根据模型合理选择, 一般外花键后端的修形量相对前端较大.   相似文献   

19.
郑衍杲  陈传德 《航空学报》1986,7(3):266-272
从地形外形的采样数据设计飞机贴地飞行的期望航迹,然后由相应的最优控制器使飞机按此航迹飞行,这一地形跟随技术中的最优控制算法,日益得到重视和发展,并应用在综合地形跟随/回避技术中。 本文提出了采用圆弧样条计算期望航迹的方法,在几十种地形情况下进行了对比研究,证明是可行的。明显地减少了期望航迹计算的工作量,增加了系统实时计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航空发动机套齿动态装配间隙的响应问题,在考虑动态变形和参数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将1种非概率区间分析方法与Kriging响应面模型及响应面优化方法相结合,对套齿初始装配间隙进行了可靠性优化设计。以某刚性套齿联轴器作为数值算例,在确定性设计的基础上,考虑机械载荷、热载荷、材料参数的分散性,运用区间分析方法得到了动态装配间隙的响应范围,利用非概率可靠性指标对初始装配间隙进行了优化设计。与确定性设计相比,优化设计提高了结构的可靠性;与概率设计相比,优化设计降低了对不确定参数的信息要求。验证了非概率方法解决装配对象不确定性结构响应问题的可行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