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通过在碳纤维、凯芙拉纤维复合材料上应用超高压水切割技术,得到的试样质量满足要求,且优于常规加工技术,较好地解决了碳纤维和凯芙拉纤维复合材料加工问题。  相似文献   

2.
将传统的连续纤维预浸料通过机械高频切割的方法制成取向非连续碳纤维预浸料,并固化得到取向非连续复合材料,研究复合材料的内部质量与力学性能,并与连续碳纤维复合材料和随机取向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相关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相比,纤维被切断后制得的取向非连续碳纤维复合材料内部质量良好,并保持了较好的力学性能,0°拉伸强度保持率在63%以上,弹性模量基本保持不变,0°弯曲强度保持率在85%以上,弹性模量保持率在78%以上,且远远优于随机取向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是近十多年来国际上迅速发展起来的,用于航天和航空技术上的一种新型材料。聚丙烯腈(PAN)纤维是制造高性能碳纤维的重要原料。碳纤维的性能与所用PAN纤维的质量及生产碳纤维的工艺条件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所用PAN纤维的织态结构(包括所有各级的超分子结构)及其缺陷对所制的碳纤维的结构和性能有很大影响。为制得高性能的碳纤维,必须尽可能去消除碳纤维表面和内部缺陷(这些缺陷限制了碳纤维的强度及强度的均匀性)。必须指出,PAN纤维的内部缺陷和一些外部缺陷往往将原封不动地保留在碳化后所得的碳纤维中,而且PAN纤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飞航通达 (特种 )纤维经营部成立于 2 0 0 0年 ,是根据复合材料生产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的 ,以经营碳纤维、芳纶纤维及其辅助原料为主的企业单位 ,我部以经营为主 ,同时可以为广大客户提供有关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信息和相关技术咨询 ,希望能与科研和产业界的朋友合作。主要产品如下 :1 碳纤维及高性能纤维系列(1)碳纤维原丝 (3K、6K、12K、2 4K)(2 )K— 4 9、K— 12 9系列芳纶纤维(3)建筑补强用单向布2 碳纤维制品(1)碳纤维CT床板、屏蔽板(2 )碳纤维拉挤、缠绕、压制、管、罐、板制品(3)碳纤维电热系列产品3 碳纤维专用辅料(1)…  相似文献   

5.
聚丙烯腈(PAN)纤维是生产高性能碳纤维的重要原料。PAN纤维的质量对所得碳纤维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纤维的性能不仅与它的分子结构(化学组分、分子量及其分布以及大分子的支化度等)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与纤维中各级超分子结构所形成的织态有密切关系。特别是纤维的织态结构和缺陷将直接影响其物理-机械性能,而PAN纤维纺制的工艺条件又将直接影响纤维中所形成的各级超分子结构。因此,研究PAN纤维织态结构与性能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前一工作中,曾总结了我们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湿纺法所得到高倍拉伸的PAN纤维的织态结构和  相似文献   

6.
利用质量工具Minitab软件对比了应用在某型号上的国产碳纤维与进口碳纤维T300的性能,发现二者线密度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差异,拉伸模量与弹性模量没有显著差异。结合批产的数据,从结构、工艺角度对比,分析了国产碳纤维与T300两种纤维体系的产品质量差异。  相似文献   

7.
成果简介     
成果简介1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本工艺的技术关键可归结为两点:(1)预浸胶带成型及质量控制;(2)容器层次设计及缠绕成型参数的建立。碳纤维是一种模量高于其他种纤维的脆性纤维。国外采用碳纤维缠绕压力容器,基本上均采用湿法缠绕成型。虽然该方法对碳纤维...  相似文献   

8.
碳纤维复合材料切削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单向碳纤维复合材料为对象,从理论角度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二元直角自由切削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切削方向与纤维方向夹角的不同,切削变形可分为层间分离型、纤维切断型、弯曲切断型等3种形式。针对纤维切断型切削变形,本文给出了切削力理论计算公式,为切削力大小的估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镀金属碳纤维吸波涂层添加剂的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易沛  甘永学 《航空学报》1991,12(12):655-657
吸波涂层采用导电纤维作为添加剂,主要吸波机制是以导电纤维作为谐振电偶极子,与具有损耗性能的介质材料基体相配合,将入射电磁波的能量大量谐振消耗在基体里,从而达到衰减的目的。导电纤维可以采用金属丝、不锈钢丝,镀铝涤纶纤维、镀银尼龙纤维以及镀金属碳纤维等本文采用镀金属碳纤维(MCF)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0.
利用原子氧暴露地面模拟实验装置,分别对碳/酚醛复合材料、碳纤维和酚醛树脂进行了20h原子氧辐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红外衰减全反射(ATR-FTIR)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分析了原子氧对碳/酚醛复合材料的侵蚀行为。结果表明,在原子氧环境中,酚醛树脂和碳纤维及碳/酚醛复合材料均发生质量损失,且碳/酚醛复合材料的质量损失率大于酚醛树脂与碳纤维之和。究其机理可知:复合材料中的孔隙和界面增大了原子氧的剥蚀面积,碳/酚醛树脂和碳纤维与原子氧的作用符合"掏蚀"模型,树脂表面出现孔洞,酚醛树脂中亚甲基和醚键易被原子氧氧化,碳纤维表面的上浆剂在原子氧环境中首先被剥蚀,而后裸露的碳纤维本体与原子氧作用导致纤维截面不再呈圆形,且尺寸减小,表面出现浅而宽的沟槽,最终纤维被氧化生成了大量的—O—CO和—CO基团。  相似文献   

11.
织物用国产碳纤维的性能评价及改进、碳纤维缝编工艺技术的研究等均需要一些必要的分析评 估手段。上机织造比较分析表明,碳纤维本身的特性、导纱机件材料与结构形式、送纱方式等工艺设备和技术 路线对碳纤维缝编工艺性能影响较大,国产HF10-12K 碳纤维的缝编工艺效率和质量明显低于T700-12K 碳 纤维的;采用旋转轮导纱结构和主动送纱方式等,可有效提高国产碳纤维在碳纤维缝编织物制备工艺质量和工 艺效率。结果表明,碳纤维毛羽是影响碳纤维缝编织造工艺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参数“ 纱线毛羽指数”、 “织物拉伸强力/ 原纱强度(比值)”和“织物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拉伸强度/ 原纱强度(比值)”可用来定量比较 分析和评估各碳纤维纱线的缝编织造工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纳米压痕技术表征T800碳纤维的弹性模量和硬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纳米压痕技术对T800SC碳纤维不同取向(纤维轴向与纳米压痕测试面成θ夹角)的弹性模量和硬度进行了测试,结合Weibull分布函数对T800SC碳纤维不同取向的弹性模量和硬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测试面与纤维轴向夹角的增大,T800SC碳纤维的弹性模量和硬度逐渐增大。T800SC碳纤维的弹性模量从平行纤维轴向时的(15.84±2.00)GPa增加到垂直纤维轴向时的(50.96±5.73)GPa;T800SC碳纤维的硬度从平行纤维轴向时的(2.71±0.51)GPa增加到垂直纤维轴向时的(5.24±0.91)GPa。对于纤维不同取向的弹性模量,其Weibull模数在9.0~10.5;对于纤维不同取向的硬度,其Weibull模数在6.0~8.0。  相似文献   

13.
利用原子氧暴露地面模拟实验装置,分别对碳/酚醛复合材料、碳纤维和酚醛树脂进行了20h原子氧辐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傅立叶红外衰减全反射(ATR-FTIR)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分析了原子氧对碳/酚醛复合材料的侵蚀行为.结果表明,在原子氧环境中,酚醛树脂和碳纤维及碳/酚醛复合材料均发生质量损失,且碳/酚醛复合材料的质量损失率大于酚醛树脂与碳纤维之和.究其机理可知:复合材料中的孔隙和界面增大了原子氧的剥蚀面积,碳/酚醛树脂和碳纤维与原子氧的作用符合“掏蚀”模型,树脂表面出现孔洞,酚醛树脂中亚甲基和醚键易被原子氧氧化,碳纤维表面的上浆剂在原子氧环境中首先被剥蚀,而后裸露的碳纤维本体与原子氧作用导致纤维截面不再呈圆形,且尺寸减小,表面出现浅而宽的沟槽,最终纤维被氧化生成了大量的—0—C=0和—C =0基团.  相似文献   

14.
 用铸造法制备抗拉强度达800MPa的连续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将国产PAN 1碳纤维经SiC+Ni复合涂层处理后,以束状分布于铸模内,用调压铸造设备在0.75MPa的空气压力和4000Pa的真空度条件下,将铝合金液浸渗入铸模纤维内而获得C/Al复合材料。讨论了碳纤维复合涂层的作用和纤维的束状分布在浸渗动力学过程中的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碳纤维复合材料孔加工质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碳纤维复合材料零件上存在大量的装配工艺孔,采用传统孔加工方式过程中容易导致分层、纤维
撕裂等缺陷. 本文通过钻削和螺旋铣削方式加工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对比两种孔加工方法的加工质量,
分析了缺陷存在的原因,发现在碳纤维复合材料上采用螺旋铣削制孔方式是可行的,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孔加工
工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碳纤维的表面处理与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是碳纤维在当前应用的主要形式之一。实用要求CFRP层间剪切强度(ILSS)的下限值为7SMPa,未经表面处理的碳纤维的ILSS仅在50~60MPa之间,经表面处理后,可提高到80MPa以上,充分满足使用要求。除此之外,ILSS还与纤维含量、孔隙率和基体树脂性能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微观切削机理,通过有限元法,采用零厚度内聚力单元模拟界面相,碳纤维建模呈圆柱状并随机分布于基体中,以此来真实反应CFRP的微观结构。通过对各组成相设置不同的材料本构、材料失效和演化准则,对4种典型角度(0°、45°、90°、135°)进行直角切削仿真,探究不同纤维角度下单向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UD-CFRP)在切削过程中的微观切削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纤维角度下CFRP的微观破坏形式不同,切削0°CFRP时破坏主要以界面开裂和纤维折断为主,切削45°和90°CFRP时主要是刀具的侵入破坏,切削135°CFRP时则发生纤维的断裂和沿纤维方向的裂纹,纤维断裂点在刀刃下方。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微观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前言碳纤维复合材料是六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用于航空和空间技术的一种新型材料。近十年来,这领域的发展极其迅速。目前国外多数是采用氧化法从聚丙烯腈(PAN)纤维生产质量较好的碳纤维,同时也在探索快速生产碳纤维的各种催化方法。然而,有关这方面的关键技术资料和系统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古.  GM 《航空材料学报》1993,13(4):28-33
本文探讨了碳纤维增强塑料的强度与碳纤维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二者关系密切,并指出根据材料在结构中的不同工作条件确定对碳纤维的要求时,应综合考虑对其工作性能起决定性作用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合了介绍了先进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发展以及在21世纪的市场前景。其中先进纤维材料包括高强度有机纤维、碳纤维、高强度玻璃纤维和陶瓷纤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