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跑道异物的快速定位和检测已经成为飞机飞行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文介绍了跑道安全监测系统的基本类型与监测原理,深入分析了跑道安全监测系统中主要的技术难点,其中包括雷达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和性能验证与评估技术,并对国内外跑道安全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做了详细的综述。文中还对几种典型的跑道安全监测系统进行了介绍,对比分析了各个系统的优缺点。最后,对跑道安全监测技术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作业场所安全监测系统普遍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作业场所安全监测系统,凭借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可移动、组网快速简单、成本低、网络易维护等特点,解决了分布复杂的监测区域监测点之间的通信问题,实现对作业场所环境全方位实时监测和预警,大大降低生产安全隐患,该监测系统有着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操作人、空管设备、空管环境和管理的角度对空管的致灾诱因进行了详细分析。按照科学性、实用性、关联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筛选出一组监测指标,在考虑空管行业数据来源的情况下,提出了现阶段和理想情况下的监测指标体系,目的在于通过对空管安全状态进行监测和诊断,及时采取预警和预控对策,促进空管系统处于安全状态,降低事故率。  相似文献   

4.
采用灰色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了中国民航运行风险的非线性在线模型。模型以风险监测指标作为输入,以评价民航安全的综合指数作为输出。编写了模型计算软件进行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安全综合指数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利用该模型既可以确定风险监测指标中的主要影响指标,为民航降低运行风险提出合理的建议;又可以对民航安全的综合指数进行分析,为行业的安全运行提供预警。  相似文献   

5.
航空运行风险的灰色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灰色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了中国民航运行风险的非线性在线模型.模型以风险监测指标作为输入,以评价民航安全的综合指数作为输出,编写了模型计算软件进行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安全综合指数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利用该模型既可以确定风险监测指标中的主要影响指标,为民航降低运行风险提出合理的建议;又可以对民航安全的综合指数进行分析,为行业的安全运行提供预警.   相似文献   

6.
自动测试系统中状态参数的一种实时监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关系到测试资源和被测对象(UUT)安全的一些状态参数进行实时监控是自动测试系统开发中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应用共享内存技术实现了对关键数据的实时监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对关键数据实时监测,提高了测试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空间站舱段吊装过程的特点,对比多种测量方案后,提出了基于多模式集成测量的吊装安全监测系统方案,分步实现吊装过程的实时监测。通过对吊装过程关键数据的采集与解析,获取吊装舱段与停放件的相对位姿,以三维可视化的方式显示作业过程,同时进行安全阈值示警,定量引导与辅助航天器舱段吊装作业过程。通过实验室和实际使用,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及测量精度。与传统的监测系统设计相比,具有功耗低、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成本低和操作简便等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8.
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线监测结构响应,实时掌握结构的健康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可能发生的损伤和故障进行预报,以便能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复合材料结构的服役安全.综述了几种重要的结构健康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应用场合与发展历程,包括:全局状态感知技术(光纤传感监测法)、全局损伤诊断技术(波传播损伤诊断法)、局部损伤诊断方法(机电阻抗监测法、真空比较监测法、智能涂层法等),讨论了复合材料结构健康监测传感器的安装方法.结合各种技术的发展历程和优缺点展望了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常琦  杨维希  赵恒  孟瑶  刘君  高鹤明 《航空学报》2020,41(2):223336-223336
疲劳裂纹扩展是结构健康监测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保证金属结构的可靠和安全运行,实时监测结构的疲劳裂纹扩展过程十分必要。针对结构裂纹扩展的问题,采用压电传感器(PZT)和电阻应变片两种传感器,提出结合能够连续监测结构损伤的被动监测方法以及对微小损伤敏感的主动监测方法对裂纹扩展进行综合监测,以提高裂纹扩展的监测水平。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裂纹长度进行识别,并使用D-S证据理论对两种传感器的识别结果进行数据融合,得到比单一传感器更准确、可靠的裂纹扩展识别结果。进行了基于应变和主动Lamb波的裂纹扩展监测实验研究,验证了该方法对提高裂纹扩展监测识别准确率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滑坡灾害在我国分布广泛,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和重大工程设施的安全,进行滑坡灾害监测是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环节。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因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及高精度等技术优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滑坡灾害的地表三维形变监测中,且在监测理论与技术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首先综述了GNSS监测设备、高精度监测技术和监测结果时间序列处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然后,总结分析了滑坡灾害GNSS监测技术所面临的弱信号低成本接收机研制、遮挡环境下模糊度可靠固定及长基线大高差环境下GNSS大气误差处理等关键问题与挑战;最后,对GNSS滑坡监测应用中的监测设备部署、大范围滑坡监测、多传感器位移融合预测及普适化监测云平台构建4个方面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基于GSM/GPRS的无线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嵌入式监控终端、用户手机和远程监控中心计算机构建的无线监控系统的设计.着重论述了无线模块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方法.介绍了通过无线模块发送和接收短消息以实现对现场设备的监控方法;分析了如何依靠无线模块经过GPRS网络与接入Internet的固定IP计算机建立连接并进行通讯.结果表明,在现有的移动通讯网络覆盖的区域,利用本系统可以完成对现场设备的在线数据采集、远程无线数据传输与监控.在露天场所、野外、移动作业环境或有线网络无法接入的地点建立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时,基于GSM/GPRS网络的嵌入式远程无线监控解决方案具有突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新近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已经把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纳入其中,臭氧已成为城市环境空气重要的污染物。分析了对人类有害的地面臭氧的主要来源,并以西安市城区2013年环境空气臭氧监测数据为例,分析了臭氧月际、日积的平均浓度、最大浓度等的变化情况。进而分析了西安市城区臭氧的主要污染来源,最后提出了城区环境空气中臭氧污染防治的7个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3.
MADe(维修感知设计环境)是基于功能流模型、系统失效知识和测试信息的系统测试性与健康感知综合仿真分析工具。给出了功能流模型定义及其建模流程,详细分析了飞机引气系统的工作模式、层次结构、功能流及典型部件的物理失效过程,并实现了引气系统典型工况的建模。基于引气系统功能流模型和功能流传播表对传感器集进行了优化,包括传感器集的选择和诊断规则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实现引气系统的建模,实现引气系统故障诊断与健康监控方案的优化。  相似文献   

14.
This presents the capabilities of two English Electric Aviation Canberra aircraft owned by High Altitude Mapping Missions, Inc. These aircraft are available for high altitude commercial, government, and scientific missions. The basic specifications of the Canberra are provided and compared to other high-performance jet aircraft falling into the same category. This describes the high altitude flight characteristics and mission capabilities of the Canberras. The aircraft are configured to conduct up to eight-hour flight operations with up to six hours at 50,000 feet altitude. Shorter missions can be conducted at higher altitudes. Potential missions include: IFSAR, magnetic field mapping, gravity field mapping, imaging (SAR, IR, & hyper-spectral), LIDAR, communications relay, dropsonde deployment, hybrid rocket launching, severe storm monitoring, and disaster monitoring. Canberra high altitude operations have minimal weather impact on missions, are free from flight constraints imposed by air traffic control, can do large area coverage, and long mission times.  相似文献   

15.
机翼热气防冰数值模拟中,根据N-S方程求解流场,用Euler法获得水滴撞击特性,通过蒙皮导热将求解得到的内外流场进行耦合传热并达到稳定后,开始模拟结冰,来进行机翼热气防冰及形成溢流结冰的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热空气防冰数值模拟是可行和合理的。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机翼热空气防冰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到了由于引气温度不足或机翼热空气保护面积不同而导致的不同溢冰高度和位置。分析了供气温度、防冰区域对翼面溢流冰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供气温度直接正向影响热交换后蒙皮表面温度。供气温度越低,溢流冰形高度越高,对气动特性影响也越大;热防护区域范围对溢流结冰结果也会产生影响,热防护区域越大,冻结位置距离驻点越远,而且冰形高度越低,对气动特性影响也越弱。  相似文献   

16.
固定翼反潜机浮标阵监听飞行航路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应用,研究了固定翼反潜机对浮标阵监听飞行航路规划问题。分析了浮标阵存在公共监听区域的条件,对于不能整体监听覆盖的浮标阵,提出了监听航路的评价指标。针对固定翼反潜机执行监听任务时,属于近距离航路规划范畴,飞行航路受载机机动转弯性能约束的影响较为显著,对监听航路采用了一定转弯策略,并用遗传算法搜索生成监听航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The System for the Vigilance of the Amazon (SIVAM) is a $1.4 billion dollar project of Brazil aimed at the development and deployment of a high-technology system-of-systems to perform monitoring, protection, and control of the land, air, and water resources of the Brazilian Amazon region. The primary challenge of the SIVAM project is to perform remote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s over a vast and undeveloped land area. The SIVAM network meets this challenge through an extensive network of Air Traffic Control/Surveillance Radars, Environmental Sensor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irborne Sensor Systems, and Coordination Centers. Now fully operational, the SIVAM system is the world's largest fully integrated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of the environment and provides critical information on a timely basis to the Brazilian government, law enforcement agencies, and to commercial, educational, and research groups.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计划航路时可能会用到的计算特殊航路点(诸如航路与航路或与管制区边界的交叉点)的经纬度坐标的公式,并针对各种情况做了计算验证。  相似文献   

19.
A knowledge-based system for air traffic control (ATC) in terminal control regions is designed for improving service and operation. Domain knowledge is established following rules, regulations, and comments from controllers. An expert system is adopted for approach control and airport control in the terminal control region. The proposed system was implemented in PC-AT with Turbo Prolog. The air terminal control monitor was checked with regard to flight information input, real-time data refreshment, air traffic rescheduling, constraint violation double checking, emergency responses, and normal monitoring. Simulation results are giv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