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飞航返回舱着陆是载人航天活运的最后阶段,也是航天活动成败的最后标志。降落伞对保证飞航安全返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飞航安全返回的“保护伞”。我国研制人员心系降落伞,情牵航天员,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祖国和人民争得了荣誉。  相似文献   

2.
四平 《太空探索》2007,(6):54-55
在载人航天的历史上,还没有哪艘飞船像它一样倒霉。从1961至1975年间,美国的水星号、双子星座号和阿波罗号载人飞船均成功在海上着陆,飞船里的航天员100%安全返回。但是有一艘飞船却被失落在大海里,  相似文献   

3.
《太空探索》2003,(2):19-19
1我国发展载人航天为何从载人飞船起步? 航天飞机的研制投入巨大,研制周期长,风险大,我国成功地发射了返回式卫星,已解决了卫星返回和防热关键技术,除美国和俄罗斯之外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为载人飞船研制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因此我国首先从载人飞船搞起,把发展载人飞船作为发展载人航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云竹 《太空探索》2003,(1):18-19
在载人航天任务中,保证航天员生命安全是第一原则,因此,在回收救援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最大。对回收飞船和救护航天员的任务要求是快速、有效、安全。回收救援工作是多样而复杂的,有基本条件区别很大的飞船正常返回回收和应急返回回收,有陆上和海上回收援救,白天和夜间的回收援救,好坏天气条件下的回收援救等等。所以,要制  相似文献   

5.
很多媒体报道,1967年苏联联盟1号载人飞船返回着陆前,由于主伞打不开,飞船以每秒100多米的高速坠毁,航天员科马罗夫不幸遇难。载人飞船到底是怎样返回地球和安全着陆的呢? 载人飞船完成预定飞行任务后,载有航天员的返回舱要返回地球。飞船在远离地球几百千米的太空,以每秒8千米左右的宇宙速度绕地球飞行,而飞船返回地球所经过的时间很短,在这样的条件下,载人飞船怎样返回地球和安全着陆呢?  相似文献   

6.
四平 《太空探索》2007,(6):54-55
在载人航天的历史上,还没有哪艘飞船像它一样倒霉。 从1961至1975年间,美国的水星号、双子星座号和阿波罗号载人飞船均成功在海上着陆,飞船里的航天员100%安全返回。但是有一艘飞船却被失落在大海里,而且“一失足成千古恨”,38年后它才被从海底捞出重见天日。  相似文献   

7.
京哲 《太空探索》2003,(1):16-17
▲ “东方”号飞船 “东方”号飞船是世界上第一艘单人载人飞船。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乘“东方”号载人飞船首次进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东方”号在载人飞行之前,进行了9次无人飞行试验,试验飞船中多数载有动物或假人,9次无人飞行试验中,有2次发射失败,2次回收失败。  相似文献   

8.
正载人航天是人类走出地球摇篮的第一步。不同于发射一般的卫星,载人航天要求航天器有着完备的生命保障系统,确保航天员可以安全进入太空并返回地面。换句话说,其实就是发射时坐着可控的特大号"二踢脚"安全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再入大气层时摩擦产生几千摄氏度的等离子体,还能确保航天员没事儿。目前,仅中、美、俄三国拥有自主载人航天能力。能够把人类送入太空的成熟航天器经历了多次更新换代,包括美苏争霸诞生的第一代、第二代载人飞船,美苏两国极度"烧钱"的航天飞机,以及目前还在役的中俄第三代载人飞船。而当前,各大航天领军国家都在着手研制新一代载人飞船。  相似文献   

9.
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回收纪念封;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回收纪念封;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回收纪念封;中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返回纪念封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的载人航天"路线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载人航天“路线图”是:载人飞船一航天飞机一空间站(美国的“路线图”),或者载人飞船一空间站一航天飞机(苏联/俄罗斯的“路线图”)。而21世纪的载人航天“路线图”是:载人飞船一月球基地一载人火星探测。载人航天前后两个“路线图”的转折点就是美国总统布什在2004年1月14日宣布的新太空设想。  相似文献   

11.
正55年前的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07分,苏联航天员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从拜科努尔发射场起航,在最大高度为301千米的轨道上绕地球飞行一周,历时108分钟,于10时55分安全返回,降落在萨拉托夫州斯梅洛夫卡村地区,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由此拉开了世界载人航天的序幕。本刊从本期开始采用图解的形式,详尽介绍世界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全文分载人航天简史、载人航天器、交会对接、出舱活动、"阿波罗"登月、意外事件共6个部分。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11月18日13点59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出舱后状态良好。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11月22日下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举行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开舱仪式。研制单位和搭载单位代表  相似文献   

13.
《太空探索》2003,(11):46-47
中国载人航天将实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的历史性突破,然而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除继续用载人飞船进行对地观测和空间实验外,重点要完成出舱活动,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和发射长期自主飞行、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尽早建成中国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大系统,解决中国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载人飞船是人类进入太空的重要工具,在载人航天活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当前,国外仅有俄罗斯联盟MS(Soyuz MS)一型飞船处于服役状态,俄、美等国均依靠该飞船实现地面与"国际空间站"的往返。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载人航天的持续发展,主要航天国家、优势商业航天企业纷纷开展新型载人飞船的研制或论证工作。除俄罗斯联盟MS飞船外,美国大力推动"载人龙"(Crew Dragon)飞船、CST-100"星际客船"(Starliner)等新一代商业飞船的研制工作,并取得重要进展;围绕载人月球探测活动,美国正在发展"猎  相似文献   

15.
"神舟七号"飞船热控分系统设计和在轨性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出舱活动飞船热控设计难点,简要介绍了其热控方案,并对热控分系统在轨飞行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综合评估其在轨工作性能.飞行试验表明,飞船在待发及上升段、自主运行段、出舱活动段、返回再入段,热控分系统均具有良好的温度调控能力和适应能力,整船仪器设备温度及密封舱空气温湿度均满足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6.
哉仁 《国际太空》2006,(9):21-26
载人航天是当今高技术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整体科技水平.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就开始了载人航天的研究,并曾做出过一个名叫"曙光"2舱式飞船的全尺寸飞船模型.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所以中止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批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值得中华民族自豪的日子。这一天,中国自己培养的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着中国自主研制的载人飞船成功升入太空,并于第二天安全返回,使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中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山也向世人展示了其独特的风采。  相似文献   

18.
神舟一号飞船是我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入轨后,地面各测控中心和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的测量船对飞船进行了跟踪测控,同B寸还对飞船内的生命保障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等进行了测试。1999年11月21日凌晨3时,地面指挥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北京时间凌晨3点41分,神舟一号飞船顺利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着陆场。飞船在太空中共飞行了21小时.  相似文献   

19.
9月16日,俄罗斯“联盟”TMA21载人飞船从国际空间站安全返回地面,降落在哈萨克斯坦境内。船上乘有一名美国航天员和两名俄罗斯航天员。俄飞行控制中心曾在飞船下落过程中同其失去直接联络,但这并未影响飞船的正常着陆。返航的3名航天员在天上逗留了164天。站上余下3人还要在那里生活和工作两个多月,现定于11月22日返回。飞往国际空间站的下一艘联盟号载人飞船原定9月底发射,但因联盟号火箭8月24日发射进步号货运飞船失败,这次发射已被推迟到11月14日进行。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10月,正值中国航天事业成立60周年。我怀着十分渴望的心情,在中国科技馆参观了"航天放飞中国梦——庆祝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航天科技成果展"。走进展厅,五彩缤纷的航天展品历历在目:精美的火箭模型、返回式卫星实物、神舟飞船返回舱、天宫实验室、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它们是我国几代航天人风雨兼程60载,用血汗创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