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5年11月初,韩国“斗山”公司披露,他们将使用其新型8X8轮式装甲车竞标韩国陆军“神马”机动防空系统项目,该车是“黑狐”(Black Fox)轮式装甲车的变型车之一。“黑狐”轮式装甲车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6×6、8×8和10×10配置,这些车型都可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C-130飞机空运。  相似文献   

2.
谈到台湾“云豹”装甲车的发展,可追朔到10年前问世的CM316&;#215;6装甲车,此车目前有1辆作为“万钧计划”的“总统”座车。CM31是台湾陆军战发中心(兵整中心的前身)在80年代开始研发,在1985年和1989年派出两批总共10余名军官,赴爱尔兰TIL公司合作研制轮式装甲车,研发团队最后在1992年研制出2辆6&;#215;6装甲车,该型装甲车就是CM31。  相似文献   

3.
台湾自制的“云豹”装甲车在年初风光亮相,外界对这款8&;#215;8轮式装甲车给予不错的评价,综合设计不逊于国际上的同级轮式装甲车。除了最初公开的P0、P1和P2样车之外,研发单位根据陆军测评单位提出的各类型改良建议,目前正在制造新的P3样车,此车预定在8月份的台北航天展中向大众公开亮相,以展现军事自主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70年代瑞士摩瓦奇(MOWAG)公司的食人鱼装甲车问世后,优异的性能造就了现代轮型装甲车的典范,十几年来食人鱼已经发展出4&;#215;4、6&;#215;6、8&;#215;8、10&;#215;10的侦察车、人员运输车、迫击炮车、指挥车、防空或反坦克导弹车等多种车型,总共获得了5400辆的订单,其中的4700辆已经交货,远远超过西方世界的各型轮型装甲车,而且这个数字仍在继续增加中。  相似文献   

5.
“达纳”(DANA)自行榴弹炮是捷壳斯洛伐克的一种8&;#215;8轮式152毫米自行榴弹炮。该车虽然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产品.但它是一种标新立异、独具特色的轮式自行榴弹炮。不过至今只有南非效仿它.在80年代末研制出G6式155毫米轮式(6&;#215;6)自行榴弹炮,而其它国家.如法国。以色列、瑞典等国家则发展以牵引榴弹炮与卡车底盘相结合的车载式自行榴弹炮。  相似文献   

6.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间接瞄准火炮系统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军地面部队的装备在这几年有很大的变革,当然最重要的是整合信息数字科技,另外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轻装化,以较高的战略机动性来应付区域形态战争。以美国陆军为例子,近年购买2131辆“斯特赖克”(Stryker)8&;#215;8轮式装甲车,用于编成6个“斯特赖克”战斗旅.构成美国陆军的快速反应部队;研发中的未来战斗系统(FCS)计划,整体重量更是较现役主战装备大幅降低,新型高科技坦克战斗重量只有24吨,将近只有M1A2的1/3而已,而新型步兵战斗车的重量约20吨,也比M2/M3减少了1/3。  相似文献   

7.
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国际载军的发展趋势和经常性地区冲突的加剧.要求现代战车必须具备全装甲防护、良好的机动灵活性,其式器装备要能够有效地完成现代战争条件下的各种作战任务。轮式装甲车最能适应这些要求,因此许多先进工业国家都大力发展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俄罗斯也不例外,其BTR系列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不仅装备数量多,而且形成系列。俄罗斯高尔基汽车厂最新研制的BTR-90(8×8)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经过工厂和作战使用试验,目前已投入生产,将成为21世纪装甲部队的重要装备。  相似文献   

8.
“云豹”在2005年1月11日公开亮相,正式和民众见面。一扫早先CM-31拼装粗糙的印象,“云豹”轮式装甲车外观简洁,刚问世即引起多方关注。“云豹”轮式装甲车是台湾军备自造努力的结果,令人最好奇的莫过于台湾的装甲车辆工艺,是否己从“云豹”轮式装甲车的问世获得提升?而此车的性能表现是否跻者世界先进之列?一种武器系统的优劣,不仅在于本身的性能,更在于是否适才适所,台湾土产的“云豹”轮式装甲车,是否恰如其名可驰对于台湾的原野山林?这恐怕才是最值得吾人深思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瑞典博福斯防卫(Bofors Defence)公司正研发最新的FH-77BW/L52自行火炮,它是以FH-77B自行火炮和FH-77B05/L52牵引炮为基础发展而来,改用后者的52倍径炮管和新型弹药,载具部分仍沿用前者使用的沃尔沃(VOIV0)VMEA2506&;#215;6全地形底盘。FH-77BD/L52是继法国“恺撒”和以色列ATMOS2000之后的另一款52倍径155毫米轮式自行火炮,它的成本只有现代化履带式自行火炮的1/3,加上拥有较佳的战略机动性,以及操作和维护简单等优点,无怪乎有愈来愈多的轮式自行火炮问世。  相似文献   

10.
军备较量     
俄将在北德文斯克建设一座用于建造航空母舰的大型干船坞,新船坞的尺寸为420&;#215;100&;#215;14米。其建造地点已被选在俄罗斯星造船厂之内,如果考虑到繁重的设计过程,新船坞的建造时间将持续7年,耗资将达到97.39亿卢布,  相似文献   

11.
意大利是北约的重要组成国,其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前一直依靠美国提供军事援助,后由于美国对外军事战略的改变,意大利于1982年启动“陆军再装备计划”,陆军采购经费增加。意大利陆军放弃了原定购买“豹”2坦克和其他国家先进步伐战车的计划。决定自主研制成龙配套的装甲战车。由此,意大利坦克装甲车辆进入了发展的重要时期,其特点是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目标,建立完整的陆军装备体系。仅用10年左右时间,意大利就相继研制出了“公羊”主战坦克,“半人马座”轮式装甲车,“美洲豹”轮式装甲车和“标枪”步兵战车。它们构成了意大利陆军“装车部队现代化计划”的核心装备。[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1965年3月18日,苏联宇航员阿列克谢&;#183;列昂诺夫与另一名宇航员帕维尔&;#183;别利亚耶夫同乘“东方-2号”宇宙飞船抵达太空,随后,阿列克谢&;#183;列昂诺夫踏出舱门,进入了辽阔的太空,首次实现了人类在太空中行走的梦想。这是继苏联宇航员尤里&;#183;加加林首次乘宇宙飞船绕地球飞行之后的又一伟大创举。一时间,身穿太空服的宇航员成了人人羡慕的英雄,神秘的太空也成了许多人向往的地方。然而,大约很少有人知道,当年宇航员阿列克谢&;#183;列昂诺夫在太空中经历了非常危险的瞬间。  相似文献   

13.
1997年12月27日,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奇卡洛夫”飞机制造公司试飞员耶夫托尼&;#183;鲁达卡斯和“苏霍伊”设计局试飞员伊戈尔&;#183;索洛维耶夫,在新西伯利亚“奇卡洛夫”飞机制造公司机场,冒着零下14度的严寒驾驶第二架苏-32FN岸基侦察攻击机完成了首次试飞,从而正式确定了苏-32FN岸基侦察攻击机在苏-27家族成员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中美航天员共乘“神舟”飞船飞往国际空间站?中美联合探月?这令人感到似乎不太可能的事情也许哪天真会成为事实。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发言人迪安&;#183;阿科斯塔25日证实,美国航空航天局局长迈克尔&;#183;格里芬已经正式接受中国航天局的邀请,不久将启程前往中国访问,准备就中美两国未来在太空领域可能的合作进行商谈。  相似文献   

15.
美洲     
美国 美国海军日前与通用动力公司巴斯钢铁厂签订了一份价值近32亿美元的合同,建造6艘“阿里&;#183;伯克”级“宙斯盾”导弹驱逐舰,这6艘导弹驱逐舰分别为DDG104、DDG106、DDG108、DDG109、DDG111和DDG112,其中DDG112将于2010年10月交付美国海军。另外,美国海军还与诺斯罗普&;#183;格鲁曼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20亿美元的合同,建造4艘“阿里.伯克”级“宙斯盾”导弹驱逐舰。除了负责建造工作之外,这两家公司还将向美海军提供设备安装、零配件等相关服务。  相似文献   

16.
WMZ551B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以SZ551A轮式装甲车的底盘为基础而设计制造,除满足外贸需求外,在火力、机动性、可靠性等方面比其基型车又有较大改进。WMZ551B装甲输送车为6X6驱动,长6.8米,宽2.86米,高2.87米,战斗全重15.3吨,非常便于空运。单位功率15.3千瓦/吨,车底距地高为0.41米,具有较高的越野机动性。  相似文献   

17.
詹姆斯&;#183;杜立特尔是二战中的王牌飞行员。他因率领轰炸机群轰炸东京而被美国人誉为“民族英雄”,也因而荣获美国的最高荣誉——国会勋章。这位传奇的飞行员一生都在与飞机打交道。在他的生活中,驾驶飞机创造世界记录就像是“家常便饭”。  相似文献   

18.
美国海军近日宣布。新的总统专用直升机“海军一号”编队的承建合约已由与欧洲公司合作的国防部最大供应商洛克希德&;#183;马丁公司投得。这个决定就此给洛克希德&;#183;马丁公司和西科斯基飞机公司间一场错综复杂的激烈竞争画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19.
直到30年代,英国大型轰炸机一直使用双翼、座舱敞开的汉德利&;#183;佩奇和费尔雷&;#183;戈登轰炸机。德国军事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西班牙内战中,德国的Helll、意大利的S.M.79轰炸机的出色表现,使英国深感自己的轰炸机群老旧。英国军方于1936年制定P13/36新型轰炸机设计要求,来替代落后的汉德利&;#183;佩奇和费尔雷&;#183;戈登轰炸机。  相似文献   

20.
2005年6月17日中午,在杰克雷蒙德&;#183;斯蒂尔准博的率领下,由“特玛那”号护卫舰和“奋进”号补给船组成的新西兰皇家海军编队驶抵扬子江码头,对上海进行为期5天的访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