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陈克俊 《飞行力学》1996,14(3):85-89
分析探讨了一种用于提高弹道式导弹对目标命中精度的复合制导方案,提出了通过进行多点测距,利用状态转移矩阵方法,来估计导弹落点偏差和末修级起控点飞行状态参数,然后再按照需要的速度进行末修级导引控制的复合制导方案,并通过仿真计算分析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制导引信协同作用条件下引战配合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高引战配合性能为分析依据,提出准确估计引信引爆点的重要性。以终端预测为背景,以制导引信协同作用为前提条件,估计引信引爆剩余时间(或距离)。以最大配合度为依据,结合制导引信协同作用条件下的引信引爆剩余时间(或距离)估计,实现对引信实际引爆区与战斗部有效启爆区之间相对位置的控制,从而提高引战配合能力。仿真试验表明,制导引信协同作用条件下引信引爆剩余时间(或距离)的预测是提高引战配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液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弹道式导弹总体设计参数的全局最优化问题是亟待解决的计算问题。遗传算法具有全局搜索能力强、鲁棒性强、适于并行处理的特点,而Powell算法具有很好的求解局部最优解的能力。将两种方法进行有效改进后使之相结合,设计出并行全局最优化混合遗传算法。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液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弹道式导弹总体优化设计模型。以液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弹道式导弹的起飞质量最小为目标,对液体推进剂弹道式导弹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数值优化结果表明:该混合算法提高了搜索全局最优解的速度,优化精度高,且避免了初值敏感、病态梯度和局部收敛等问题,能够搜索到全局最优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远程地地弹道式导弹采用惯性/天文组合制导方案的优点。提出了以惯性导航为主、天文导航为辅的一种导航方法,推导出该方法对应的导航基准参数计算模型、导航参数计算模型及天文导航系统的横向导引方程。最后通过仿真计算,给出了所提供的天文导航方法和计算模型对提高导弹命中精度的效能。  相似文献   

5.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了推行其核垄断和核诈讹政策,在弹道式导弹上互相进行竞争,他们为了提高导弹的生存能力,而发展了多弹头、机动飞行等技术。弹头在再入过程中,严重变钝会增加阻力,降低再入特性;过度烧蚀会影响到飞行器的稳定性;端头不对称烧蚀会引起转向力矩而导致攻角增大等,这些情况对再入飞行器精确度和生存能力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弹头防热材料是他们研究的重点之一。毛主席教导我们:“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关于弹头材料方面苏修十分保密,因此本文的目的在于初步探讨美帝石墨材料在再入弹头上应用进入了什么状态?石墨的应用研究重点是什么?代表性石墨的特性及改进块石墨材料的途径如何?由于查阅文献有限,水平不高,错误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6.
基于偏差值的航空发动机参数标准化修正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考虑到大气温度、大气湿度和燃烧热值等因素的影响,在第三相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气路参数偏差值的标准化修正模型,以发动机生产厂家的历史数据为学习样本,建立了多元非线性超定方程组,采用高斯牛顿迭代法进行模型中未知参数的回归求解.使用该模型对测试集数据进行偏差值求解,并把结果与其他模型求解的偏差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标准化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更接近于厂家系统的原始模型,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弯头双锥机动弹头,采用内伏流牛顿方法和Euler方程数值方法计算气动力,并与六自由度弹道方程组耦合计算,分析了再入过程中的螺旋弹道特性以及滚转角速度和弹头几何参数等对螺旋弹道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利用控制质心横向运动来控制弹头滚转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民用涡扇发动机的推力管理计划一般是基于理想条件并经过适当简化得到的,但在实际运行中,大气温度、气压和湿度均会对发动机的推力造成影响,从而与计划中的基准推力产生偏差。为了分析大气参数对起飞推力造成的影响,并为选择控制模式提供指导性意见,以某民用涡扇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利用Gas Turb软件计算和比较了3种控制模式下,大气温度、气压和湿度造成的起飞推力偏差大小;根据上海各月气象资料的统计值,定量给出了3种控制模式下的起飞推力偏差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9.
赵坚 《飞行力学》2004,22(3):92-94
飞行任务对卫星轨道提出指标要求,这些指标决定了卫星轨道参数的容许偏差范围。结合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卫星的轨道特性,针对覆盖重叠率、太阳同步等指标,使用解析方法讨论了大气阻力摄动影响下轨道参数的容许偏差,通过分析可以初步确定轨道控制策略及能量需求,最终为轨道保持方法的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火箭弹垂直发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建立了火箭弹垂直发射的弹道模型,然后研究了升阻比、弹道倾角等参数的变化对火箭弹射程的影响,并分别对这两种情况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滑翔飞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升阻比,有助于增大火箭弹的射程;另外在转弯结束时,弹道倾角的变化对火箭弹射程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面-火箭弹增程及突防设计原理,建立了导弹弹道仿真模型.通过飞行数值仿真比较了常规火箭弹和滑翔增程导弹的弹道特性,验证了面一面火箭弹通过滑翔增程的可行性.重点研究了滑翔增程弹分导式多弹头突防的可行性及分弹头弹道特性,并分析了该突防方案的突防概率,对今后面-面战术导弹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弹道导弹在中段释放气球诱饵伴飞,以干扰天基光学防御系统对导弹目标进行精确跟踪识别的问题,基于弹头和气球诱饵质阻比的差异,利用美国NRLMSISE-00(Naval Research Laboratory Mass Spectrometer and Incoherent Scatter radar Exosphere,海军研究实验室质谱仪和非相干散射雷达大气经验性模型)对气球诱饵进行相应动力学分析,得出气球诱饵在弹道中段的大气阻力模型.然后给出了J2摄动下,气球诱饵经过阻力修正后较精确的中段运动模型,并将结论引入到天基光学平台中,进行观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200 km以上的高空,大气阻力对于弹头和气球诱饵的影响微弱,可忽略不计,在观测像平面中表现为一块难以区分的亮斑;而在100~200 km高度范围内,气球诱饵受大气阻力影响剧烈,在观测像平面内的运动与弹头存在较大差别,具有较强的可区分性.  相似文献   

13.
袁俊 《飞机工程》2006,(2):49-52
根据美国导弹防御系统(NMD)的防御特点,对弹道导弹突防的战略技术进行简要评估,分析了弹道导弹突防采用不同弹头、释放有源或无源干扰物、隐身和反探测、助推段机动及旋转导弹等技术。  相似文献   

14.
在介绍了弹头的突防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探讨了实现突防措施及破坏防御的目标拦截技术。提出了远程弹道导弹突防的策略,分析了现阶段可采用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郑伟  汤国建 《飞行力学》2007,25(4):86-89
定位定向误差是影响潜射弹道导弹命中精度的重要因素。同时考虑几何项、初值项和引力项,得到了定位定向误差影响分析的完整解析解,并利用主动段状态空间摄动方程推导了定位定向误差的线性化传播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计算速度快,速度偏差估计误差小于10%,位置偏差估计误差小于1%,可以满足精度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对弹道导弹线性制导方案的改进方法,给出了该方法的制导方程和制导方程中各参数的具体算法,并分析了改进方法对提高导弹射击精度的增益。该制导方案保留了一般型线性制导方案可靠、简单的优点.基本消除了一般型线性制导方案的制导方法误差。  相似文献   

17.
时间协同攻击是提高弹道导弹突防能力和作战效能的一种重要手段。由于发动机推力偏差等干扰因素造成导弹的飞行时间偏差较大,为精确控制弹道导弹的飞行时间,运用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一种适用于较大飞行时间偏差修正的飞行时间调控模型。该模型用视加速度偏差表征推力偏差等干扰的影响,根据视加速度偏差调整导弹飞行中某一时段的程序角来实现对飞行时间的精确控制。由BP神经网络建立满足飞行时间偏差要求下视加速度与飞行程序角速率、转弯结束时间之间的映射关系。导弹实际飞行时,根据实际视加速度,由BP神经网络在线计算出飞行程序角速率及转弯结束时间,使导弹在干扰条件下仍以预定飞行时间到达目标。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由于基于需要速度的显式制导方法要确定虚拟目标点,虚拟目标点的确定要对地球扁率和再入阻力的影响进行修正,存在着百米以上的修正误差,为此提出了基于标准弹道点的最优制导方法,即将标准弹道的某点作为目标点进行需要椭圆轨道计算及最优入轨控制。提供了采用弹上迭代制导方法实现最优控制,同时给出了预测关机参数的需要椭圆轨道终端约束校正方法。该制导方法无需进行地球扁率和再入阻力的影响修正,可以减少方法误差,仿真计算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弹道导弹天文/惯性导航误差修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导弹天文导航和惯性导航的导航原理和误差模型,在基于充分利用高精度天文导航参数的思想上,提出了组合导航的误差修正方法。首先对两种导航参数进行了归算,而后提出了利用多次的天文测量参数对惯性测量误差进行修正的方法。该方法能较为准确地分离出引起射程误差较大的关机点速度、位置等的误差值,从而为实现利用天文导航进行射程误差修正提供前提条件。仿真计算表明,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不同弹目相对距离、交会角工况下,爆破战斗部冲击起爆超音速导弹战斗部临界距离和结构毁伤发动机舱效应的数值模拟计算,研究、评估了爆破战斗部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爆轰产物对超音速导弹的毁伤效应。结果表明:爆破战斗部对超音速导弹的毁伤以结构毁伤为主,冲击起爆超音速导弹战斗部能力较弱;爆破战斗部对超音速导弹发动机舱的毁伤效应,随弹目相对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小;弹目相对距离相同时,各工况下的毁伤效应,先随弹目交会角的增大而增大,而后随弹目交会角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