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动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采取多种措施吸引高层次人才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台了有关引进人才的若干政策,目的是给来校工作的各类高层次人才以科研与学术的支持。政策规定,工科教授将得到5万~10万元的科研启动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的特聘教授将得到20万元科研经费;对来校工作的其他学科的教授,学校将给予3万~5万元的科研经费支持;对工科副教授给予2万~3万元,对其他学科副教授给予1万~2万元。此外,设立专项青年科研基金,以帮助新来校青年教师积累开展科研工作的经验。鼓励并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实行工作量补贴,…  相似文献   

2.
2013年11月23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美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商飞美国公司)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橘子郡新港市正式成立。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刘健、中国商飞公司董事长金壮龙共同为中国商飞美国公司揭牌。中国商飞美国公司是中国商飞公司在海外设立的首家全资子公司,将按照"管理国际化、人才属地化"模式在北美地区吸引和聚集优秀航空技术人才,开展民用飞机工程技术研究和管理咨询服务,民用飞机技术服务与研究等;同时开展中国商飞公司在北美地区的适航取证、供应商管理、市场拓展、客户服务与支援、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工作。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办公室高级专员杰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需求、民航需求、民航学院自身的需求出发,分层次论述了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民航科技发展的特点,指出了民航跨世纪高层次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最后,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着重从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导师队伍建设、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培养民航跨世纪高层次人才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自恢复研究生制度和颁布学位条例以来,我国已为人才紧缺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人才,大大缓解了这些部门的人才短缺问题,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然而,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发展生产力的迫切需要,不仅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急需人才,航空工业、生产建设等部门也急需一批高层次的人才去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革新,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以适应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竞争之需要,加快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高层次技术人才是航空工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国家教委1986年发出《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通知》…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面临着一个建设自己伟大国家的任务。就在这时,吸引了一万多名在国外的科学家回国参加祖国的经济和文化建设。他们回来的是多么不容易啊!他们对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做出了何等伟大的贡献!当前,祖国四化建设,需要更多的建设人才。应该认真总结这一历史经验,认真贯彻我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迎接新的智力人才归国热潮  相似文献   

6.
●北京 首善之区的大门已经不同以往.一张<工作寄住证>不再办理户口<暂住证>,在购房、子女入托、入中小学等方面享受北京市市民待遇.外地人由此在北京找到了平等的感觉.这是现在北京特别吸引热爱北京的人的一个重头砝码.对留学人员的工资待遇北京也有了较为宽松的管理政策.这实质上是为扩大了留学人员在北京的就业选择范围.优越的创业环境支持更吸引了大批留学人士.  相似文献   

7.
最近看到了95年出版的“西北工业大学校史”一书,这里谈一点我的看法。 说起中国的航空工程教育,最早的当是1918年的飞潜学校。学校在福建马尾,隶属海军部。飞机制造科毕业了一班学生共17人。由于经费困难,到1926年,奉海军部命令,飞潜学校合并到海军学校里。 留学外国学航空工程的以巴玉藻、王助、曾诒经、王孝丰四人为最早。他们在1917年回国后,在创办飞潜学校方面有一定成绩。这时候留学学航空工程的人不多,到1931年的9·18和1932年的1·28,受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以后,去外国学航空的人才多起来了。 1933年起在大学里添设航空课程,如北平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杭州浙江大学都在机  相似文献   

8.
高层次人才"退出-呼吁-忠诚"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析赫希曼的“退出-呼吁-忠诚”理论基础上,剖析高层次人才这一特殊群体的突出特性。对于高层次人才群体来讲,赫希曼的理论要充分发挥作用,还应建立起信任机制。目前出现的高层次人才在一定组织间的高流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存在信任缺失,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对流动前的组织的信任缺失。为此,建议特定组织努力建立信任,增强忠诚,鼓励“呼吁”,减少“退出”。  相似文献   

9.
<正>周贤宾教授、博士生导师,1961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工艺专业,1966年北航研究生毕业,曾先后在哈尔滨工业大学、605所和625所工作,1979年公派赴法国留学,1982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教于北航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飞行器制造工程系,是我国飞机制造及金属塑性加工领域的著名专家,曾任北航学术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委员,  相似文献   

10.
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为解决人才断层,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采取培养、引进研究生,大胆使用,委以重任,专门成立青年实验室,充分发挥他们聪明才智等措施,使青年科技队伍迅速成长。  相似文献   

11.
3月5日,国航CA060B包机载着272名同胞从希腊顺利返回北京,至此,中国民航圆满完成了接运我撤离利比亚同胞回国的运输任务。这是自建国以来中国民航执行的最大规模的海外紧急航  相似文献   

12.
该文第一部分首先交待了李大钊的生平简历,留日前的活动;第二部分主要是李大钊在留学日本期间的活动。如在早稻田大学学习概况、信爱学舍的生活、基督教社会主义对他的影响;第三部分是关于二十一条问题发生时,早稻田大学教授学者的态度转变以及李大钊撰文论战,最终导致李大钊的退学回国。  相似文献   

13.
《航空学报》主编王德荣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二日不幸逝世,终年七十四岁。他的逝世是我国航空教育和科研上的重要损失,也是本刊的重大损失。 王德荣同志一九三二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一九三五年赴英留学。一九三八年回国至一九五一年,先后在西南联大和清华大学任教授、系主任。一九五二年他参加了北京航  相似文献   

14.
《航空港》2008,(7)
留学经历坚定我办学决心Q:请结合您的个人经历,谈谈圣约翰语言培训中心的办学初衷? A:毕业于南洋模范中学,之后直接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学习,攻读心理学兼医护专业,前后花三年时间修完了四年的课程。正是这段出国经历,坚定了我回国后办学的决心。之所以选择了雅思、托福的培训,主要是想与这些今后有出国计划的学生,一起分享我的一点留学经验。也希望通过努力,把单纯的外语培训,转化为文化、人格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走上自己想走的路。  相似文献   

15.
民航学人     
杨国庆教授男1949年4月生江苏省通州市人,中共党员。1975年11月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物理师资班,1981年11月南京航空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85年至1987年英国Brunel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访问学者。自1975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1987年回国后,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2年晋升为教授。曾先后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航空航天部做出突出成绩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曾先后担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副…  相似文献   

16.
以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和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为基点,宏观地提出了航空科研院所高科技人才的培养目标(综合、创新、开放、合作)和培养管理原则(方向性原则、终身教育原则、理念原则、导学原则、特色原则、综合性和整体性原则以及超前性原则)。为推进新世纪继续教育工作的创新和高层次合格人才的培养,在教育理念和管理思想上进行了尝试性探索,并取得了初步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本通过对624所科技队伍现状的分析,指出了90年代将出现人才“断层”的危机。并针对我所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存在的外界因困难因素和近年来改进工作取得的进展,对开展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为研究生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32万字的《中国航空史》已在台湾出版发行了,它是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史研究室创始人姜长英教授历经数十年收集、提炼出来的一本介绍中国航空发展史实的专著。姜教授年轻时就从事了航空事业,二十年代在美国留学时,曾亲自参与过一些机型的设计、制造事务,回国后又从事了多年的航空教育和生产工作,其本人就是中国航空史的见证人。从三十年代起,姜教授就开始注意收集各种有关中国航空史的资料。从瀚如烟海的古今中外书籍、报刊、杂志中发掘提炼,去伪存真,得出丰富详实的历史精髓,汇集成这本《中国航空史》。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阵地,中国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在综合分析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因素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人才已经被看作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人才争夺战"持续升级。作为企业,在招募和吸引优秀人才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整合现有人力资源,充分挖掘现有人员的潜在优势,留住现有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留住人才、人尽其才,必须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在管理心理学中,激励被看成是持续激发内心动机的心理过程。正确使用激励,可以释放员工潜能,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体现员工个人价值的同时,推动企业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