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EMETER卫星探测到的强震前O^+浓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DEMETER卫星观测数据,采用level-2图像目视解译的方法和重访轨道对比方法,对2006年5月3日发生在汤加群岛的7.9级地震进行分析.从震前6天、震前2天、震前1天和震后2天的level-2图像可看到,电场和等离子体参量在震中上空偏北的位置出现扰动信号,震前的扰动信号幅度随地震时间临近有所增强,扰动持续时间也相应增加;震后2天扰动信号依然存在,其幅度并未减弱.通过对比震前1天的轨道在2006年至2008年内的重访轨道,发现O^+浓度存在三类较规律的变化特征,即在夏季时,北半球的值高于南半球;冬季时则相反;二分季节时,南北半球含量相当.本文给出了地震和磁暴对O^+浓度的不同影响,地震影响最靠近震中位置轨道上的O^+浓度,而磁暴影响全球轨道上O^+浓度分布.同时获取了DEMETER卫星上朗缪尔探针在上述重访轨道同步探测的电子浓度数据,发现电子浓度与O^+浓度存在同步增加.等离子体浓度增加的现象可能与地震产生异常电场进而影响电离层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2.
地震活动一直是人类非常关注的自然灾害事件, 其对热层大气密度的影响还不是非常清楚.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震级8.0级强震事件, 随后, 在6月14日日本本州东部, 7月5日鄂霍次克海和7月19日日本本州东海岸发生震级7.0~7.6级强震事件, 利用期间中国星载大气密度探测器在630 km高度上就位探测的热层大气密度对探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 强地震震源中心区域上空附近热层大气密度出现异常降变. 在时间上, 强地震发生前1~3天内就已开始出现大气密度降变, 强地震发生日附近降变达到谷值, 降变比达0.40~0.65. 这种降变的纬度区域范围震前位于强震中心所处纬度的±3o~±9o, 强震发生当日扩大到±8o~±20o.   相似文献   

3.
1996年9月18日晚23点,我独自一人在单位楼顶乘凉听收音机,忽然看到天空中有一不明物体从东北向西南方快速移动.说是物体,其实能见到的只是两点桔黄的光亮,该光点并不像飞机的夜航灯分在左右两翼,而是一先一后,我凭直觉认定那是一个物体,而不是两个(该物体并没有通常飞机所发出的轰鸣声,因此也不可能是飞机).当时我只是感觉奇怪,并没往心里去.至多过了几分钟,发生了更为令人目眩的景观.这时,从同一方向,我又目睹到更加诡秘奇异的东西.这次飞来的是一群“星星”,形容它们为“星星”,只因为自肉眼看来,个体的形状和星星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别,它们形成一个群体约呈“V”形快速飞行,就好像某一星座忽然自己会快速流动一样.  相似文献   

4.
玉树地震前的电离层异常现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玉树地震前地基电离层探测临界频率、GPS TEC和卫星探测原位等离子体参量等多个参数的扰动变化信息, 研究了不同高度异常变化的时空关联性. 分析发现, 在地震前一天的4月13日, 多个电离层参量出现同步扰动异常, 电离层临界频率f0F2异常相对滑动中值增大40%, 异常空间上存在从震中东南向西南漂移的特性; GPS TEC异常增强15TECU (1TECU=1016m-2)左右, 分布于震中南部经度15°范围内, 且有明显的磁共轭效应; DEMETER观测的原位氧离子密度Ni(O+) 4月13日为1-4月中最强的一天, 异常分布偏向赤道区, 但仅局限在30°-50°左右的经度范围内. 综合三个参量的异常特征发现, 无论是空间的局地性还是时间上的密切关联均反映这次电离层扰动可能与玉树地震孕育有关. 结合其他观测信息, 进一步探讨了这次地震孕育过程的地震电离层耦合机理.   相似文献   

5.
目★击★报★告★集★萃10.4特辑编者:1997年10月4日,在中国的河北省上空出现了一奇异不明飞行物体,目击者众多,编辑部接到许多反映这一事件的电话和来信,现择录几则来信给广大读者。在此,我们向及时提供资料的读者朋友表示衷心感谢。以下是关于这一目击...  相似文献   

6.
地震的"预兆"和"预测"" 5·12"汶川地震发生之后,许多人在震惊之余不禁感到疑惑:地震局为何没有发出预报?这么大的地震会一点征兆也没有吗?一时间网上出现了众多质疑、指责、嘲笑地震局的声音,人们或者批评地震局玩忽职守忽视地震预兆,或者怀疑地震局为了社会稳定有意不发出预报.  相似文献   

7.
徐菁 《太空探索》2005,(5):46-48
“天旋地转,惊骇无比!”这是在美国零重力公司2004年9月向公众推出的一项商业旅游新品——“失重飞行一日游”中所能感受到的。尝试了失重飞行之后,虽然游客们谁都没用“愉快”二字形容这次奇异的旅行,但他们无一例外地承认自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原本只有航天员才有机会体验到的太空失重状态。  相似文献   

8.
它是什么     
2003年8月15日22时左右,我在目测火星时,一个物体突然闯入了我的视线,又转瞬即逝地飞走了。此物是一瞬间从天空出现的,亮度、大小和火星如出一辙,极为相似。它用了几秒的时间就飞过了整个南北天区,呈金黄色,与火星一样亮。它飞行中没有任何声响,平行飞行。2003年8月16日22时10分左右,和往常一样,我在观星。突然,一物体出现在东部天区,与15日所见到的那个UFO一模一样。我用望远镜仔细一看,有一个比它小的物体紧随其后,只是亮度较小,形状较小。我还发现,在一个UFO飞过的空域下方有“S”形发亮尾迹极为明显,也许是该飞行物经过那个地方留下…  相似文献   

9.
美国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发现,大陆内部发生的地震可能是数十甚至数百年前大地震的余震,而不是下一个大地震的前震。在地震前兆研究中,用前震来预测下一个大地震的方法,现在只适用于板块边界地区,不适用于内陆。  相似文献   

10.
地震,危害极大的自然灾难.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的8.0级大地震,与1976年唐山大地震相当,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虽然地震在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但在科学已发展到电子时代的今天,人们仍无法准确预测地震何时发生.  相似文献   

11.
在1947年7月7日,美国亚利桑纳州的菲尼克斯发生了一起UFO目击事件。次日,当地的《亚利桑纳共和报》做了报道。事件经过如下:那天16时左右,住在菲尼克斯的发明家威廉·罗茨在去自己住宅旁边的工厂途中,听到像P-80喷气战斗机噪声那样的巨大声音。他仰望天空,看到在西北方位有一个形状古怪的物体正在飞行。该物体外观呈椭圆形,长9米左右,灰色,以时速约800千米的速度飞行。  相似文献   

12.
围绕地球轨道的人造物体的数量日益增加,促使航天器的运行和飞行任务计划必须考虑到有碰撞的危险,特别对于载人飞行尤为重要。文内推演了空间碎片未来发展的情况和碰撞概率。空间飞行物体数目的进一步增长,必将导致和加快碰撞链式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3.
新疆于田7.2 级地震前的电离层电磁扰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法国DEMETER 卫星观测的电磁、等离子体等参量的观测数据分析了2008 年3 月21日新疆于田7.2 级地震前离子温度Ti、离子密度Ni、甚低频(VLF) 磁场等出现的异常变化. Ti分析显示震中区上空出现的突变信号在更大空间多次重复出现, 作为地震异常的信度不高. 通过多次重访轨道对比发现H+ 离子密度整体变化形态一致, 但夏秋季节的峰值变化幅度是冬春季节的1 倍. 通过把2008 年的数据与2007 年和2006 年同期的重访轨道数据进行对比, 发现2008 年在于田地震前1 个月左右Ni 在峰值区呈现了显著增强的变化趋势, 并一直持续到地震前, 2008 年2 月以后的峰值幅度是其他两年同期的~1 倍多. 对于磁场频谱数据, 抽取了震中区域上空2000 km 范围内多个轨道的单频(400 Hz)信息, 并在研究区域统一纬度空间(0~60°N) 进行了时间序列对比, 结果发现地震前2 日内震中区域上空400 Hz 谱密度增加了近一个数量级, 反映空间存在明显的VLF 电磁辐射现象. 对于3 月20 日极低频段(ELF) 三分量电磁场的矢量分析显示观测时段内存在一些左旋极化电磁信号, 反映了空间电离层离子密度变化伴随ELF 电磁辐射信息. 综合分析认为, 这次地震前各参量的变化过程与目前地震孕育及电离层耦合机理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2009年6至7月华南地区电离层TEC扰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离层TEC(Total Electron Content)扰动与多种扰动源相关联.2009年6至7月期间存在地震和日全食的扰动源.利用广州地区GPS监测网在2009年6至7月连续监测到的TEC数据,通过采用前15天数据的滑动窗口对数据进行处理,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两方面分析了华南地区电离层TEC扰动特征.结果显示,2009年6至7月华南地区电离层TEC扰动和该时期发生的地震以及日全食事件可能有关联;2009年7月多个地震发生引起的电离层扰动特征为,震前出现的是正异常,发震当天或震后有可能是正异常,也有可能是负异常;7月22日日全食当天TEC扰动为正异常,推测该正异常是地磁活动、地震活动及日全食综合效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骤起迷雾     
在1948年1月7日,美国迈斯维尔、奥温斯波恩和欧文顿三个城市的居民在肯塔基州上空看见一个神秘的飞行物体,该物体直径80米~100米,像一个"戴红帽的冰淇淋球"。由于这个物体朝着当时存放美国黄金储备的要塞——诺克司方向飞行,于是从诺克司-路易斯维尔空军基地派出了三架飞机升空拦截该物体。飞行员在5千米高空报告说,"物体是金属的,十分巨大","圆形,像一滴泪珠,有时仿佛是液体的"。随后,两架飞机由于氧气储  相似文献   

16.
2002年8月28日晚,在中国的北部地区,有不少人几乎同时看到了一个月亮般大小的不明飞行物。根据2002年第6期《飞碟探索》中对该物体形状、亮度、颜色和位置的描述,笔者可以断定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叶雨晨、河北永年的靳卫国和河南商水的韩福星看到的是同一物体。另外,山东宁阳的鹿令仁和甘肃的江涛,他们的描述虽然与前三人的有相似之处,但是还有不少矛盾的地方,故不能断定是同一物体。叶雨晨他们的描述,虽不能直接反映该物体的特性,但是结合他们的地理位置,笔者几乎可以解开这个不明飞行物的谜。首先,分析该物体的飞行…  相似文献   

17.
在数以百万计的UFO目击案例中,有一部分UFO既可以在空中飞行,又可以在水下航行。研究者们把同时具备这两种特性的UFO称为USO。 USO是英文Unidentified Swimming Object的缩写,意即不明水下物体或不明游动物体,也称未经查明来历的水下游动物体。据报告,在被称为“魔鬼海”的南太平洋、日本海、红海的一些海区,以及巴哈马—百慕大三角区、大西洋南美沿岸等34个海区经常有USO出没。据目击者的观察报告:当USO“钻出”水面在空中飞行时,所表现出来的物理性质和反物理性质与UFO没有任  相似文献   

18.
航天简讯     
苏保联合空间载人飞行据苏联空间官员透露,1988年7月21日苏联和保加利亚将联合进行和平号空间站载人飞行。这是两国间的第二次载人空间飞行合作。第一次合作是在1979年,但那次联合载人空间飞行因飞船发动机发生故障而未能与空间站实现对接,被迫返回地面。预定在1988年7月开始的,为期10天的联合飞行大约要在和平号空间站上进行40多项科学实验,其中涉及到天文物理学、对地观测和空间生物学诸领域。  相似文献   

19.
《飞碟探索》2011,(2):29-29
备注:有一天我们乘坐塞斯纳飞机旅行。飞机从大熊山机场起飞,在大熊山附近逗留了一会儿。风景美极了。所以我的相机就一直开着。不停地拍照片。飞机上共有3个人:飞行员,我的一个朋友和我。我当时坐在飞机的尾部,因此是最后一个看到飞行物体的人。我的朋友之前就看到了它并指给了我。飞行物体快速飞向了东边。转瞬即逝。这个飞行物体的形状并不规则,也不像我们熟悉的任何一种飞行器。  相似文献   

20.
发生在中国四川的8.0级地震将大量建筑物夷为平地,并导致数万人死亡.美国专家说,相比较而言,在美国发生的这种地震可能不会造成这么大的破坏.四川发生的这次较浅层地震所产生的地面震动在多处夷平了整个村庄,将数千人埋在倒塌建筑物的碎块下面.据报道,地震造成数百万间房屋被损坏;死亡人数达到69 225人,受灾人数达到4624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