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积冰对飞机纵向操稳特性的量化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提出了一种根据气象条件、飞机特征、飞行条件预测积冰对飞机飞行动力学特性影响的估算方法.采用热力学平衡分析方法完成了积冰增长过程的数学描述,利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结冰飞机的气动模型,计算得到了结冰飞机的气动参数,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部位积冰对飞机纵向操稳特性的影响,通过数值仿真计算得出,结冰飞机气动特性的急剧恶化会导致其纵向操稳特性显著降低,严重时会危及其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2.
基于特性关联的产品工程更改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特性关联入手分析并讨论更改传播,提出产品设计中特性关联单元的类型划分,论述特性关联单元的更改传播特征,进而归纳出更改传播的方式、更改传播展开过程以及特性在传播过程中的行为特性.所提出的工程更改传播过程模型为产品设计工程更改方案优化和传播风险评估提供了模型基础.通过气缸设计更改实例对提出的理论进行了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3.
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建模方法和振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现代航空涡扇发动机转子系统的结构和力学特征,运用有限元法对其低压转子进行了有限元建模方法和动力特性研究.分别采用二维梁单元和三维实体单元建立转子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对其动力特性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等效圆盘法进行有限元建模的等效原则.等效圆盘法将转子系统的叶片等效为刚性圆环,既能保留转子系统的结构和力学特征,又能有效地控制模型规模,将周期问题转化为轴对称问题,便于有限元程序的求解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适用工程实际的有限元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4.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应用于飞行器增压系统的双级气体减压器,从单级气体减压器的有限体积瞬变仿真模型出发建立了其数值模型,并搭建了双级减压器特性研究系统的模块化仿真模型.通过大量的时域仿真研究了某两型具有细微设计差异的减压器各结构参数对其工作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比较了两者间的异同,随后根据工程需要,选取减压器二级阀芯运动速度的样本方差作为稳定性指标,重点研究了某减压器二级阀芯质量、低压腔体积、反馈腔体积及膜片刚度变化对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仿真结果表明,设计人员可以优先减小该减压器的二级阀芯质量或增大膜片刚度从而更快地改善其稳定性,该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相关设计人员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满足工程要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变质量系统振动特性研究对于航天航空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虚位移原理和动量守恒定理,推导了一般变质量动力学系统的变系数控制微分方程,分析了质量变化对系统动特性的影响,给出了适用于变质量系统的改进欧拉中点辛差分格式和模态叠加方法.针对变质量质点、变质量拉压杆和变质量欧拉梁系统,用这两种方法对其动态响应进行了模拟.两种方法数值结果的高度一致性,初步证明了两种方法对于变质量系统振动分析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金属橡胶材料吸声特性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已经建立的金属橡胶材料的吸声理论模型,采用阻抗管法对不同参数下金属橡胶材料的吸声系数和声阻抗进行了试验测量和研究.进一步考察了金属橡胶结构参数(丝径、厚度、孔隙率、背后空腔深度等)对其吸声特性的影响及影响规律.并与该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进而为金属橡胶在吸声降噪方面的工程应用提供了试验方法,为进一步完善该理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SMA超弹性系统在平稳随机激励下的响应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简单的折线超弹性模型来描述SMA(Shape Memory Alloys)的力学特性,将其利用在等价线性化方法中,对SMA超弹性系统在随机激励下的响应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和数值模拟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有较好的计算精度.该方法为解析方法,计算效率高,便于工程使用.   相似文献   

8.
飞行器舵面的颤振特性与舵机动态特性有很大关系.提出了2种考虑舵机复刚度颤振分析的工程分析方法,第1种方法思想是对舵面和舵机的耦合系统(下文称舵系统)模型在各种来流速度下进行状态矩阵的稳定性判断,称为时域方法;第2种方法是将舵机复刚度特性包含在频域颤振方程中,使用改进的V-g法求解该方程得到舵系统颤振特性,称为频域方法.通过对舵系统模型算例的数值计算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发现传统的按扭转频率进行舵机刚度等效的舵面颤振工程计算方法的结果相对于该方法有较大差别.说明当舵机动力学特性较差时,在舵面颤振分析中考虑舵机复刚度特性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月尘的静电悬浮和迁移是Apollo时期留下的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 其既是研 究月球表面物质演化历史的重要线索, 也是探月工程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月尘在月表环境下易因电子附着、光电效应、二次电子发射等过程带电, 并 在月球全球性静电场作用下发生迁移运动. 但目前对月尘静电迁移过程的认 识还不全面, 其主要原因在于对月尘静电特性的了解不够准确, 对静电迁移 过程的地面模拟不够充分以及对月球尘埃环境的探测较为缺乏. 未来需进一 步开展模拟月尘的研制, 月尘静电特性的分析, 静电迁移过程模拟以及尘埃 环境的探测等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武装直升机红外辐射计算中多重遮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武装直升机红外辐射计算中任意方向上可视净面积求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模拟的遮挡处理方法.该方法利用曲面造型方法建立直升机的三维模型,并将其离散为四边形面元,采用翼边拓扑结构描述直升机外形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可见性测试、深度测试和遮挡测试原理对空间多边形面元进行遮挡判断,求出其遮挡面元集,再利用随机变量的统计方法对该多边形进行遮挡计算,求得净面积.对某型武装直升机和简单形体的计算表明,通过合理划分面元数和选取随机点数, 简单目标计算误差可以控制在5%以内,复杂目标可以控制在工程精度要求内.该方法已应用于武装直升机红外辐射特性计算软件中,应用表明该方法稳定、可靠,适于工程分析.   相似文献   

11.
铝合金预腐蚀与疲劳性能灰色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等间隔和非等间隔GM(1,1)模型,拟合并建立了模拟加速预腐蚀后铝合金的腐蚀失重、最大孔蚀深度及疲劳强度额定值与腐蚀时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与常用的幂函数模型相比,用GM(1,1)模型能较好地反映铝合金腐蚀过程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疲劳性能的影响;无论等间隔还是非等间隔数据,GM(1,1)模型都能较好地描述,并可通过残差修正模型来提高GM(1,1)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六自由度Stewart平台动力学模型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六自由度Stewart平台的动力学模型,利用矩阵分析的方法详细分析和证明了动力学模型的一些物理特性:动力学模型系数矩阵的有界性,矩阵函数的斜对称性以及动力学模型的线性参数化. 这些工作为基于六自由度Stewart平台动力学模型的非线性控制器设计、系统稳定性的证明以及系统物理参数的辨识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AP-8模式、CRRESPRO模式和PSB97模式,并用这3种模式分别计算低高度空间300—1100km范围内的高能质子通量分布,由IDL软件绘出通量等值线图.AP-8模式通量主要受银河宇宙线调制,即受太阳活动直接影响,与太阳活动高年相比,太阳活动低年的质子通量较大;CRRESPRO模式中,因活动期和平静期的数据采集时间前后相差很短,从而使同一高度上两种环境条件下的通量分布相似.模式之间的比较结果表明,AP-8模式通量较小,CRRESFRO模式通量较大,PSB97模式通量介于二者之间,并与实测通量接近.PSB97是为低高度(1000km以下)定制的模式,在低高度上优于AP-8模式和CRRESPRO模式,能较好地计算当前条件下的低高度高能质子通量.  相似文献   

14.
星载高增益数传跟踪天线一般采用步进电动机和谐波减速器作为驱动源,要求其跟踪执行精度小于0灡1°(3σ)。文章以数传跟踪天线机构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了步进电动机矢量转矩模型、谐波齿轮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以及驱动电路动态模型。建立了非线性数字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得到跟踪机构的单步响应、跟踪精度、输出转矩等运动特性,比较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比较结果表明,建立的天线机构驱动模型准确可靠,执行精度小于0.017°(3σ),满足天线指向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研究小型无人直升机悬停状态动力学特性,对一个8.1 kg三轴陀螺仪增稳的电动直升机,从线性系统辨识方面及非线性建模方面,进行了动力学模型深入研究。在线性系统辨识过程中,应用频域辨识方法,在飞行中同时采集陀螺仪之前及之后的操纵数据进行双系统辨识。在非线性建模过程中,机体、旋翼及尾桨动力学被分别建模。尾桨动力学应用3阶段辨识法单独提取基底、陀螺仪及整体增稳模型。结合2种分析过程,应用非线性-线性模型结合修正方法,提高相互的仿真精度。结果表明:13阶高阶模型在线性辨识过程中相对比11阶模型表现更优;双系统线性模型的基底模型数据具有高质量高频特性,最高频率限制可达30 rad/s;除挥舞方程参数和尾桨参数以外,非线性数学模型(NMM)进行了7个非线性变量的修正,有效地拟合了悬停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产品全三维数字化研制中产生的MBD历史建模数据重用性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技术的MBD模型知识表达与管理方法,综合考虑几何信息与非几何信息进行检索应用。首先,根据MBD数据集规范性要求,以模型检索为目的,构建本体结构,分为几何信息层与非几何信息层进行具体阐述;其次,根据已构建本体结构,给出几何信息层与非几何信息层相似性对比方法;最终,综合几何信息与非几何信息,实现MBD模型检索。本文方法通过本体技术,将MBD模型数据进行结构化、语义化表达和存储,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几何信息相似度及非几何信息相似度,进行相似模型检索,实现MBD模型信息重用。  相似文献   

17.
One of the precise widely used global Zenith Hydrostatic Delay (ZHD) model is based on the gravity value at the centroid of the atmospheric column at the station of observation and gravity value at the centroid is constant in this model for a specific location throughout the year. However, as the content and extent of atmosphere varies temporally, its centroid and consequently gravity value at the centroid also varies. Apart from this, the actual atmospheric condition of different region is not alike. Therefore, there is a need to develop a regional mean gravity model and development of such model has been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o obtain the mean gravity model, first a regional model of centroid height of atmospheric column was developed as a function of the surface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It was developed by multiple regressions between estimated centroid of the atmosphere and surface pressure, surface temperature using radiosonde data of five radiosonde stations spread over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Three years radiosonde data from 2006 to 2008 was used for each station.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in estimating centroid of the atmospheric column is about ±326 m, which is negligible considering the variability of the atmosphere and its content. The centroid height model has been used to formulate the mean gravity model, considering uniform lapse rate in gravity with height. It is found that proposed mean gravity model provides temporal variation of mean gravity values at the centroid and thus matches with the reality. The interesting advantage of the developed model is that the model shows diurnal variation of mean gravity. The accuracy of ZHD has shown of the order of about 0.3 mm using the developed regional mean gravity model. However, already developed ZHD model has shown a slight inferior result compared to the developed model. These models have shown accuracy of about 0.8 mm and 0.6 mm.  相似文献   

18.
基于计算力矩法的眼内手术机器人的重力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一种具有远程运动中心(RCM)机构的眼内手术机器人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在建立机器人坐标系的基础上,通过动力学等效,对机器人各构件质心瞬态位置进行分析。根据拉格朗日方程建立机器人动力学模型。提出基于计算力矩法的重力补偿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对重力补偿模型进行仿真。比较独立比例微分(PD)控制方法及重力补偿方法的各关节运动响应曲线,表明重力补偿模型可有效补偿重力项;同时,分析重力补偿模型响应曲线与期望曲线的误差,证明重力补偿模型具有较高的补偿精度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为更准确描述高纬极区电离层离子分布函数, 分别采用弛豫碰撞模型和麦克斯韦分子碰撞模型描述玻耳兹曼方程的碰撞项, 通过求解两种模型下的输运方程, 分别得到两种模型基于麦克斯韦分布下离子分布函数的13矩近似和基于双麦克斯韦分布下离子分布函数的16矩近似. 进一步根据Sheffield理论, 利用两种模型下离子分布函数的13矩和16矩近似, 计算了非相干散射谱, 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相对于弛豫碰撞模型, 麦克斯韦分子碰撞模型能更好地描述电离层E层中离子与中性成分的相互作用. 相对于离子分布函数的13矩近似, 16矩近似更适合描述由于电场增加导致的离子温度各向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通用自动测试系统模型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通用测试系统对系统统一模型的迫切需求以及目前ATE(Automatic Test Equipment)模型化设计的不足,基于信号建立了一套完整、有效的ATE系统模型.此模型将ATE系统的硬件资源以及UUT(Unit Under Test)均进行了模型化处理.提出了基于TFF(Test Foundation Framework)的基本信号模型;提出了完全基于信号的仪器驱动模型;提出了基于测试与诊断相结合思想的UUT模型;提出了基于模型间信息共享的思想和路径以逻辑开关描述思想的路径模型.该模型体系为系统资源配置、仪器可互换、测试程序自动生成以及故障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模型基础,从而大大加快了ATE的设计过程,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