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很多媒体报道,1967年苏联联盟1号载人飞船返回着陆前,由于主伞打不开,飞船以每秒100多米的高速坠毁,航天员科马罗夫不幸遇难。载人飞船到底是怎样返回地球和安全着陆的呢? 载人飞船完成预定飞行任务后,载有航天员的返回舱要返回地球。飞船在远离地球几百千米的太空,以每秒8千米左右的宇宙速度绕地球飞行,而飞船返回地球所经过的时间很短,在这样的条件下,载人飞船怎样返回地球和安全着陆呢?  相似文献   

2.
阳光 《太空探索》2013,(8):30-31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飞船承载着3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准确进入轨道。在此后的15天时间里,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实现了"准确进入轨道,精准操控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健康在轨驻留,安全顺利返回"的任务目标。以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为标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完美收官,将全面进入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阶段。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东部时间2020年8月2日14:48,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名为奋进号(Endeavor)的"载人龙"(Crew Dragon)飞船搭载2名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溅落在佛罗里达州以西的墨西哥湾上。这是"载人龙"飞船首次载人再入飞行,也是1975年"阿波罗-联盟"(Apollo-Soyuz)飞行任务后,美国时隔45年再次在海上接回航天员,标志着飞船载人飞行试验正式完成,SpaceX公司后续将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提供正式的商业乘员运输服务。  相似文献   

4.
正登月前的三次载人飞行试验1966年12月21日,阿波罗8号飞船升空,这是第二次载人飞行,飞船没有携带登月舱,3天后进入环绕月球轨道,环月飞行20小时后安全返回地球。在环绕月球飞行10圈的过程中,3名航天员考察了未来阿波罗11号飞船预计的登月点——静海区域,成功地进行了电视直播,并拍摄了700余张月球照片和150张地球照片。左图为航天员拍摄的月面沃海区域的环形山;右图  相似文献   

5.
正"小行星重定向任务"(ARM)是美国奥巴马政府规划的近期载人航天探索目标,由机器人阶段和载人飞行阶段两部分组成。其主要任务是无人航天器在飞越地-月空间的近地小行星上收集巨型石块,并改变该石块飞行方向进入远距离月球逆向轨道,然后由载人航天器与巨型石块交会并俘获,航天员对石块进行采样返回。"小行星重定向任务"是美国载人探索火星计划的过渡性项目,旨在为21世纪30年代载人探索火星演示验证相关技术。同时,美国政府实施该项目计划的意图还在于,弥补"国际空间站"(ISS)2024年退役后的载人飞  相似文献   

6.
<正>9月2日,美国女航天员佩吉·惠特森同另两名航天员一起乘联盟MS04载人飞船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着陆。此次飞行她在太空停留了288天,连同以往的飞行时间,她在太空累计停留时间为665天,为美国航天员之最。惠特恩本次288天的连续驻留时间还创下了女航天员单次太空停留时间的世界纪录。在搭乘美宇航局专机返回美国约翰逊航  相似文献   

7.
将在2005年下半年进行的“神舟”六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计划由两名航天员进行多天飞行,并在轨道舱里开展空间技术试验。航天员系统负责人介绍说,“神舟”六号飞行对航天员的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载人航天飞行面临的风险性也增加了许多,为此,正在积极准备“神舟”六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总装备部航天员大队全体航天员,牢记肩负的使命,注重立足本职岗位强素质、练本领,使载人航天飞行训练取得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8.
京哲 《太空探索》2003,(1):16-17
▲ “东方”号飞船 “东方”号飞船是世界上第一艘单人载人飞船。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乘“东方”号载人飞船首次进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东方”号在载人飞行之前,进行了9次无人飞行试验,试验飞船中多数载有动物或假人,9次无人飞行试验中,有2次发射失败,2次回收失败。  相似文献   

9.
刘念 《太空探索》2005,(5):32-33
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飞船进入太空轨道飞行一圈并返回地球,开辟了载人航天的新纪元,成为人类航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那时到现在的40多年里,世界各国共有300多名航天员进入了太空,人类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此本刊从本期开始开设一个新栏目——航天员相册,将按一定的内容进行分类,介绍世界各国航天员的生活、工作及成长经历,使读者对他们能有一个较为系统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正在国际空间站执行太空飞行任务的欧洲航天员佩斯凯向中国航天员同行发来问候视频。佩斯凯在视频中赞扬了中欧载人航天合作取得的重要成果,并祝愿中欧载人航天合作友谊之树常青。此前,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欧洲空间局之间的约定,我国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在神舟十—号飞行任务期间,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中向即将执行国际空间站飞行任务的欧洲航天员同行录制了问候视频,表达了今后与欧洲航天员一道飞行的愿  相似文献   

11.
<正>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安全着陆。21时01分,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安全出舱,本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航天员第九次太空远征,也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自从6月5日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送入太空以来,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11月18日13点59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出舱后状态良好。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11月22日下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举行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开舱仪式。研制单位和搭载单位代表  相似文献   

13.
对于载人地月转移任务,应急返回轨道是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的保障。针对载人混合轨道地月转移对安全性要求高的特点,基于载人地月混合轨道,提出了3种一次脉冲的应急返回轨道,即直接返回、即刻机动绕月返回及绕月后机动返回等模式。研究了不同时刻发生故障后,利用3种应急模式返回地球的转移时间和速度增量等特性,研究了载人地月转移全过程出现故障后的应急方式,总结了3种应急模式的应用特点及优劣,可为载人月球探测任务顶层任务分析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俄罗斯加加林航天员科研试验训练中心(简称"加加林中心")的历史是与国家和世界载人航天的诞生和发展紧密相关的。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均致力于建立和推广创新技术,形成了独特的航天员选拔、训练和飞行后康复体系。现阶段加加林中心的创新发展瞄准了世界载人航天的发展趋势,保障更高效地利用低地球轨道实现未来月球开发计划,验证星际考察的训练和飞行的关键技术。为保障实现未来的载人航天计划,该中心进一步发展和  相似文献   

15.
<正>在美国航天飞机停飞后,美国暂时失去了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能力。并且由于星座计划的终止,美国在载人航天载具的研发和使用上出现了断档。近年来,商业航天模式的兴起给美国的载人航天提供了新的实现途径。航天界新秀太空探索技术(Space X)公司提出的载人型龙飞船和波音公司的CST-100飞船在经过层层筛选后,最终成为"商业载人航天计划"所支持的首批上天任务,承担起未来在地面和国际空间站间运送航天员的职责。今年3月,载人型龙飞船完成了第一次无人飞行测试,为美国载人航天的复飞开了一个好头。  相似文献   

16.
正55年前的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07分,苏联航天员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从拜科努尔发射场起航,在最大高度为301千米的轨道上绕地球飞行一周,历时108分钟,于10时55分安全返回,降落在萨拉托夫州斯梅洛夫卡村地区,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由此拉开了世界载人航天的序幕。本刊从本期开始采用图解的形式,详尽介绍世界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全文分载人航天简史、载人航天器、交会对接、出舱活动、"阿波罗"登月、意外事件共6个部分。  相似文献   

17.
正3月31日,美宇航局完成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载人龙商业载人运输飞船首次正式飞行任务全部4名机组人员的选定工作。美宇航局指派其老资格航天员香农·沃尔以及日本航天员野口聪一参加"载人龙"代号为"机组"(Crew)1的首次正式飞行任务。美国宇航局已在2018年确定了首次正式飞  相似文献   

18.
在谈到载人火星飞行时,首先想到的是航天员,在谈到航天员时,首先考虑的是什么人能当火星航天员。虽然实现载人火星飞行会遇到许多复杂而困难的问题,但是最具有挑战性的莫过于航天员的选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任何复杂的技术问题都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但挑选火星航天员是另一回事。因为火星航天员面临着许多常人难于忍受的困难,  相似文献   

19.
阳光 《太空探索》2012,(8):32-35
6月16日~29日,中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航天交会对接飞行任务,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第一,包括第一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第一次实施手动交会对接、航天员第一次进入天宫一号、第一次有女航天员飞行、第一次实现十余日载人飞行等,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八方舆论盛赞中国航天的巨大进步,巾帼英雄刘洋备受关注,各国与中国航天开展合作的意愿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0.
根据计划,我国将在今年6月到8月间实施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开展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飞行。在这次任务中,包括一名女航天员在内的三名航天员将驾乘飞船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载人交会对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介绍,此次任务的主要目的有四项:一是为天宫一号在轨运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