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丹 《太空探索》2003,(10):42-42
2003年底或2004年初,我们将会看到一个真实的科学“入侵”火星的情景——届时将会有7艘宇宙飞船会聚火星,组成“联合舰队”,对这颗被认为是太阳系中最有可能发现过去或者现在存在生命的星球,展开前所未有的探测。这7艘宇宙飞船就是已在火星轨道上运转多年的“火星全球勘测者”和“火星奥德赛”、将于今年12月26日飞抵火星轨道的“火星快车”和它所携带的“猎兔犬2号”登陆舱、将于明年1月4日到达火星表面的火星漫游者A——“勇气号”、将于明年1月25号到达火星表面的火星漫游者B——“机遇号”、将于明年1月到达火星轨道的“希望号”。下一…  相似文献   

2.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已经选定用国际发射服务(ILS)公司的宇宙神-5-401火箭,在2005年8月10日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火星勘测轨道器”(MRO,又译为“火星侦察轨道器”,见封面图)。  相似文献   

3.
士元 《国际太空》2000,(2):18-19
继1999年9月23日,美国"火星气候轨道器"在即将进入预定轨道前烧毁后,原定同年12月3日在火星着陆的"极地登陆火星探测器"也下落不明.美国航宇局2000年1月18日宣布,放弃寻找和回收"极地登陆火星探测器"的努力.至此,美国这一轮火星探测计划宣告彻底失败.  相似文献   

4.
士元 《国际太空》2006,(6):27-34
□□经过近7个月的飞行,当今世界上最先进、最大的人造火星卫星--"火星勘测轨道器"(MRO)于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3月10日进入火星轨道,并于3月23日发回首批火星的黑白照片.  相似文献   

5.
经过近7个月的飞行,当今世界最先进、最大的人造火星卫星——“火星侦察轨道器”(MRO)于2006年3月10日与火星交会。举足轻重这次飞行任务价值7.2亿美元,是美国航宇局二十一世纪头10年内发射的最后一个火星轨道器。其成像系统分辨率是以往其它系统的6倍。该探测器能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韩淋 《空间科学学报》2021,41(3):351-351
2020年7月,阿联酋希望号(HOPE)、中国天问一号和美国火星2020 (Mars 2020)火星探测器先后发射,前往火星.2021年2月三项任务先后抵达火星,希望号和天问一号分别于2月9日和10日成功进入火星轨道,火星2020任务漫游车毅力号于2月18日成功着陆火星,火星探测再起新高潮. 1.阿联酋希望号 CNN网站报道,阿联酋希望号火星探测器于2021年2月9日成功进入火星轨道,标志着阿联酋成为第5个到达火星的国家/地区.希望号随即进入环火椭圆轨道,最近距火星621 mi(约999km),最远30683mi(约49380km),轨道周期约40h,并将在这一轨道运行至5月中旬,测试各项搭载仪器并开展火星观测.此后,希望号将机动至周期约55h的科学轨道,正式开展科学探测工作.由于该轨道比以往的火星任务采用的轨道更高,将实现对火星的全球视角观测,并可每9天完成对火星大气的一次全景观测.希望号计划运行2年,并可能延期1年.2月14日,希望号传回首张火星图片.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9月24日,经过10个月的旅程,印度"曼加里安"火星探测轨道器(MOM)抵达火星轨道并成功进入近地点421.7千米、远地点76993.6千米和轨道倾角150度的环火星轨道,上面的彩色相机(MCC)很快将拍摄的第一幅火星照片传回地球。印度一举成为亚洲第一个成功实施火星探测的国家。"曼加里安"号的由来从某种意义上说,MOM是印度月  相似文献   

8.
谢磊  闻新 《太空探索》2014,(1):60-61
<正>火星的大气层是否发生过变化?40亿年前,火星的大气层比现在厚。从火星的地貌判断,那些类似河床的遗迹(如右图所示)证明火星上曾有河流。2004年,美国航宇局发射了两个火星漫游车"勇气"号和"机遇"号。这两个"双胞胎"火星车分别着陆火星,并在火星表面旅行和拍照,勘测了大量的火星岩石和土壤化学成分,找到了火星大气层变化的证据。根据探测数据,40亿年前,火星上曾有液体水存在。液体水的存在,表明火星在远古时代拥有比现在更厚的大气层。这层厚厚的大气曾把热量保留在火星表面,致使火星表面足够的温暖,让水维持液体状态。  相似文献   

9.
慧眼观火星     
“火星侦察轨道器”(MRO)是2005年8月12日在美国卡纳维拉尔角航天发射场由“宇宙神”5火箭发射的,目前已于3月10日成功完成精细的入轨机动动作,进入绕火星运行的轨道,离表面最近点的高度约420千米。它是当今世界最大,设备最精良,最先进的火星探测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2021年5月15日,中国"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首次独立在一次任务中成功实现"绕、落、巡"的探测目标.火星车高精度定位对于火星任务的顺利实施和后续科学研究都至关重要,如火星车路径规划和规避危险区域.详细介绍了基于多源影像的"祝融号"火星车定位方法,采用由粗至精的策略实现了着陆点在轨道器高分影像的精...  相似文献   

11.
今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而就在这个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日子将临之际,中国航天连战连捷.4月29日,中国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空间站建造任务全面开启.5月15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了中国印...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东部时间9月21日晚7点24分,美国国家航宇局(NASA)"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任务探测器"(MAVEN)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将研究火星高层大气。另外,MAVEN进入轨道后两天,印度首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也进入了火星轨道并发回火星照片。科学家希望了解火星如何在数十亿年间,从一个可能拥有微生物生命  相似文献   

13.
针对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在2011年发射窗口的轨道进行初步设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绕火星飞行的轨道特性,预报其穿越火星弓激波和磁堆积区域、CCD相机拍照时刻,其与深空站进行星-地掩星试验和与俄罗斯Phobos-Grunt火星探测器进行星-星掩星试验的时刻.结果表明,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在与俄罗斯Phobos-Grunt分离后一年的环火飞行时间里,存在大量的科学探测机会.  相似文献   

14.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是中国通过一次发射,实现对火星"绕、落、巡"的探测任务.火星探测任务的进入、下降及着陆段(Entry,Descent and Landing,EDL)是整个任务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基于该过程中继通信任务特点,介绍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为适应EDL段通信任务时序复杂、高自主性、黑障现象以及...  相似文献   

15.
赵聪 《太空探索》2021,(6):7-11
环火3个月 5月15日凌晨4时许,火星上空,天问一号探测器系统中的"两兄弟"在做最后的告别——相伴295天后,环绕器和承载着祝融号火星车的着陆巡视器正式分离. 随后,环绕器抬升了自己的轨道,迎来新的使命——为火星和地球之间架起通信桥梁.  相似文献   

16.
徐蒙 《太空探索》2021,(4):49-55
2021 年1 月14 日,挣扎已久的美国宇航局(NASA)终于宣布:洞察号(InSight)火星探测器的热流探测仪经过多次抢救无效,将放弃在火星上打洞,遗憾告别火星探索舞台.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航宇局(NASA)研制的三辆火星漫游车已经在火星上各自跑了不少路,于2012年登陆火星的"好奇"号至今仍在运行。虽然载人登火星依然遥遥无期,但NASA决心不断发射探测器到火星上,以延续技术发展,为载人登火星积累经验和知识。根据计划,NASA的下一代火星漫游车将在2020年发射,称为"火星2020",它将携带"一组精心选择的设备"前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在2021莫斯科航展上展出的"宙斯"核动力太空拖船TEM的概念惊掉了很多人的下巴,它的造型如同星际战舰,可以执行从地球到月球、地球到火星、月球到火星的远距离运输任务,可以执行地球附近的航天器轨道调整任务,大大节省火箭发射的费用,而且寿命长达几十年.  相似文献   

19.
胡杨 《太空探索》2012,(11):1-1
1962年11月1日,苏联的"火星"1号探测器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启程,飞向遥远的火星。这枚探测器成功进入了前往火星的轨道,计划于次年6月19日到达火星,但是当它3月21日飞行到距离地球1.06亿千米时,与地面失去了联系。"火星"1号通常被认为是人类第一个飞往火星的探测器。毫无疑问,这次火星之旅失败了。站在整整50年后的今天回望,人类的火星探测之旅可谓悲喜交加。"悲"的是,截至目前,大约有三分之二的火星探测器,特别是早期发射的探测器,"出师未捷身先死",没有能够完成自己的使命。事实上,"火星"1号并不是人类火星探测的首次尝试。  相似文献   

20.
萤火一号卫星将对火星空间环境磁场实施探测. 火星磁场对火星弓激波、磁鞘、电离层、大气等绝大多数空间环境效应都具有重要影响, 萤火一号对火星磁场的探测是通过搭载于其上的科学载荷磁强计来实现的. 此磁强计在工作原理及具体设计上, 考虑了火星轨道严酷的工作环境和科学目标所需的测量要求. 通过装星前的地面标定测试, 验证了萤火一号磁强计可以在-130~75°C温度范围内测量±256 nT以内的磁场, 分辨率可达到0.01 nT, 带宽内总噪声小于0.03 nT, 能够满足萤火一号对火星空间环境探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