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卫星遥感在考古中的应用一、利用卫星探测古迹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已经经历了37个春秋,在这期间所发射的人造卫星已超过4500颗,所拍摄的地面图像的数量也十分巨大。这些遥感图像从各个方面调查、记录和分析了地球的状况。在全球环境方面,人们已经以图像或非图像...  相似文献   

2.
人造卫星从发射到入轨,需要经过一系列恶劣的宇宙环境,如真空、射线、宇宙微粒子、等离子体、地磁和太阳光等.这些宇宙环境对人造卫星是否能顺利发射及发射后的长期工作有很大影响.因此,研究宇宙环境对发展航天事业关系极大.本文主要叙述从发射到入轨所遇到的宇宙环境对星载电子设备的影响及其克服办法.  相似文献   

3.
日新月异的航天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至今,全世界已有8个国家能自行研制和发射航天器,把5000多个航天器送到外层空间,开创了空间文明的新时代。在这个时代,地球是人类生存之本和一切物质财富之源的断言似乎已显得过时,而宇宙空间以其无穷无尽的宝贵资源吸引着日益增多的人们去开发它和利用它。现在,各类形形色色的运载火箭、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宇宙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等  相似文献   

4.
一、宇宙开发事业团发射的卫星日本的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创建于1969年10月1日,是执行日本宇宙开发计划的核心。从那时起,该机构就负责研制和经营日本的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宇宙开发事业团已经发射和管理了几个中高度的和几个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应用卫  相似文献   

5.
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为人造卫星环绕地球运动时,其质心的运动轨迹。 顺行轨道为人造卫星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仿的轨道,其轨道倾角位于区间(0°,90°)。逆行轨道为人造卫星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悖的轨道,其轨道倾角位于区间(90°,180°)。极地轨道为轨道倾角等于90°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自从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至今27年内全球巳发射了近3000颗人造卫星.它们广泛应用在通信、气象、资源遥感、行星探测、照相侦察、早期预警、数据中继和定位导航等领域.本文将介绍人造卫星在定位技术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1995牛4月24日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25周年纪念日。25年来,中国的人造卫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第一代卫星胜利地完成了既定使命,第二代卫星也于1992年8月首战告捷,各类新型卫星正在抓紧研制。但是,人造卫星是高风险、高技术产品,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既有成功的经验和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和遗憾。中国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姿聊 《中国航天》2003,(10):46-49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用自行研制的长征1号运载火箭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使我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自制人造卫星的国家。卫星的重量比前4个国家发射的首颗人造卫星重量之和还多。这表明,当时我国的运载火箭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至今,我国已经发射成功的长征系列火箭有14种,完成了飞行试验前的全部研制工作、只待飞行验证的还有2种。在这些火箭中,主要用于低地球轨道发射的有6种(长征1、2、2C、2D、2E和2F):主要用于中轨道(如太阳同步轨道)发射的有4种(长征1D、2C/SD、4A和4B):主要用于高轨道(如地球静止转移轨道)发射的有4种(长征3、3A、3B和3C)。对应这三种典型轨道的运载能力为:低地轨道0.2—8.0吨,太阳同步轨道为0.4~2.8吨,静地转移轨道为1.5~5.1吨。长征系列火箭的运载能力基本覆盖了低、中、高地球轨道不同航天器的发射需要。  相似文献   

9.
日新月异的航天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至今,全世界已有8个国家能自行研制和发射航天器,把5000多个航天器送到外层空间,开创了空间文明的新时代。在这个时代,地球是人类生存之本和一切物质财富之源的断言似乎已显得过时,而宇宙空间以其无穷无尽的宝贵资源吸引着日益增多的人们去开发它和利用它。 现在,各类形形色色的运载火箭、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宇宙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等航天运输系统和航天器正竞相亮相,产生巨大效益,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技。一、今日火龙争奇斗艳 虽然航天飞机也能把各种航天器带…  相似文献   

10.
据新华社报导,实践8号航天育种卫星已于2006年9月9日在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的携带下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进入预定的运行轨道,中星22号甲通信卫星也于2006年9月13日在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的携带下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实践8号卫星和中星22号甲卫星的发射入轨,不仅使进入太空轨道的中国人造卫星的总数达到81颗,而且使中国航天运载火箭的发射总次数突破了两位数、达到100次。实践8号卫星和中星22号甲卫星发射入轨@李大耀  相似文献   

11.
世界各国发射的人造卫星占航天器发射总数90%以上,人造卫星是人类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最主要的工具。研制人造卫星是世界各国航天活动的主要内容,卫星工程是空间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卫星研制工作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经过40多年的艰苦奋斗,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并且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12.
编者的话 今年 4月 2 4日对于我国航天界乃至全国各族人民来说 ,都是个值得纪念与回顾的日子。 30年前的这一天 ,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将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太空 ,在航天技术领域实现零的突破 ,开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从此我国不仅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而且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卫星的重量超过苏、美、法、日第一颗人造卫星重量的总和 ,表明我国的航天技术从一开始就达到了较高水平。在随后的 30年的时间里经历多次挫折和失利 ,我国航天不断创造了辉煌的纪录。到目前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空间探索活动始于1958年,到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13年里,工作的重点在于建立和健全有关的空间科研机构和生产设施,培养科研和生产队伍,制订空  相似文献   

14.
正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主研制并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准确进入预定地球轨道,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华民族掀翻了向浩瀚宇宙进军的崭新一页。5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当年参与设计研制华夏第一星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从"东方红"一号卫星起步,在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5.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人造卫星的情况简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现在报刊上有关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情况报道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1970~1998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人造卫星情况的汇总表。  相似文献   

16.
自1957年首次发射人造卫星成功以来,人类已把19000多个物体送入不同高度的地球轨道,其中有许多已再入大气层并陨落,但仍有2.4×10~6千克物体留在了低地轨道上。可用常规雷达探测到的物体和碎片就有7150个(1988年3月31日统计数字),而直径在10厘米以下雷达无法探测的空间碎片,其数量在30000块以上;此外,在空间还有几十亿块很小的漆片和几万亿更小的氧化铝颗粒。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现在报刊上有关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情况报道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1970 ̄1998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人造卫星情况的汇总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卫星工程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各国发射的人造卫星占航天器发射总数的90%以上,人造卫星是人类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最主要的工具。研制人造卫星是世界各国航天活动的主要内容,卫星工程是空间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卫星研制工作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经过40多年的艰苦奋斗,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并且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一、中国卫星工程发展历程中国卫星工程从研制探空火箭起步,然后集中力量发展人造卫星,重点研制各类应用卫星。中国卫星工程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8~19…  相似文献   

19.
知识资料窗     
知识资料窗人造地球卫星环绕地球在空间轨道上运行(至少一圈)的无人航天器,简称人造卫星。完整的卫星工程系统通常由人造卫星、运载器、航天器发射场、航天控制和数据采集网以及用户台(站、网)组成。人造卫星和用户台(站、网)组成卫星应用系统,如卫星通信系统、卫...  相似文献   

20.
2010年上半年,韩国将在法属圭亚那(Guiana)克鲁宇航中心发射一枚综合通信和海洋气象的人造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