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在巴斯德与普歇就生命能否自发产生的问题争得热火朝天的同时,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引发了生物学上另一场更为重大的辩论。这场有关生物是否进化而来的大辩论也包含了有关自发发生说的辩论,达尔文的进化论被许多人认为替自发发生说提供了支持。进化论本身并不解决生命起源的问题,但是如果生命不是一直存在的,而是有个起点,那么,最初的生命要么是神创的,  相似文献   

2.
深潜于生命的奇迹(下)瑞奇编译宇宙生物学在前苏联的特异心理学中,人的形象逐渐被假设为脉冲场,这种场能动地与其他所有的场一起发生作用,就像交响乐里的一个音与其他所有的音一起发出和谐的音调一样。所有事物都有这种生动的内在联系,这就是前苏联人表面上从占星学...  相似文献   

3.
简约之美     
认为生命及其种种力量原来是被“造物主”注入到几种或者一种类型中去的,同时还认为在地球按照万有引力法则运行时,从刚开始如此简单的类型演化出如今最美丽和最奇妙的物种,而且这一演化过程还一直在进行着,这种生命观是极其壮丽的!达尔文在其巨著的末尾写下这样的话,无疑是为了再一次强调他整套理论的本质在于提示生物演化的实在性,  相似文献   

4.
应用分子进化基金会的生化学家斯蒂芬·伯纳在盖恩斯韦尔声称,他在实验室里盛满含油污水的烧杯中发现了一种奇怪的新型遗传密码,他称其为第一个能够进行达尔文进化的人造化学体系的实例。  相似文献   

5.
2009年是达尔文诞生200周年,也是他发表《物种起源》150周年,达尔文提出的演化论学说,对作为西方文化重心的基督教信仰,产生了思想上的挑战和启示,西方学术思想界视为历史大事,也就有许多的活动,来彰显达尔文提出演化论对人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运动是宇宙万物的最基本属性,辩证法认为,事物在否定之否定中不断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演化,这一进程遵循着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的轨迹。  生命的进化论最开始是 19世纪由达尔文等人在物种起源的研究中引进的,并且很快地按照其基本精神被推广到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形成了“达尔文主义”。在物理学的研究中,科学家和哲学家康德则比达尔文更早地应用了演化的思想,最先提出太阳系是经过演化形成的观点。而在 20世纪,由于哈勃对宇宙膨胀的天文观测,由于时间在科学中被重新讨论,宇宙本身的演化已经占据了人们的心智。  在宇宙…  相似文献   

7.
钢铁海龙兽、木偶兽、机械邪龙兽和小丑皇是《数码宝贝》中有名的大坏蛋,小朋友称它们为黑暗四天王。《数码宝贝》中的数码世界应该指的是电脑里的虚拟世界,所有的物体本质就是一些数据,这些数据构成像人类世界一样的天地,产生像人类一样具有生命的数码宝贝。  相似文献   

8.
达尔文的各种特质中,让他成为最伟大科学智者之一的,是他执著的个性。面对自然史中令人望而却步的问题时,达尔文会执著地挑战,直到解开秘密。达尔文的儿子弗朗西斯忆起父亲的性情:“以固执形容他的个性,似乎要比不屈不挠更好。不屈不挠难以表达他追求真理时那股近乎狂热的欲望。”  相似文献   

9.
在1907年,瑞典化学家斯凡特·阿列纽斯提出了一个奇妙的想法:把地球上的微生物用特殊的方式,比如恒星光压(即辐射压,电磁辐射对所有暴露其下的物体表面所施加的压力。)推动抛到遥远的太空里,如果它们遇到了合适的环境,说不准就能在那里存活下来,并进化出高智慧生命。一些科学家推测,地球上的生命就是40亿年前由彗星带来的微生物孢子进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10.
在探索地球生命起源的进程中,科学家们始终感到迷茫的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分子是怎样获得它们的独特扭曲的?在蛋白质中,几乎所有的氨基酸都是“右旋”,在碳核心周围,原子的2个镜像成为一个标示。而今,美国科学家提出的新的证据认为,这种一致的手偏性或同一手征性,可能先于生命起源之前。日前天文学家报告,在猎户星云中,从强星产生的一个区域里,发现了一种高水平的偏振光流。50亿年前,这种光可能把左旋氨基酸也播洒到了初期的太阳系中,然后又洒向地球周围的彗星、陨星和尘埃。这项研究成果,有助于解释同一手征的神秘成因。…  相似文献   

11.
大地女神——盖娅   在 20世纪 60年代初,英国化学家罗夫洛克博士参与了寻找外星生命的研究。他将地球与其他星球比较后发现,地球大气的组成竟远离物理研究所预测的平衡状态,恰好保持在最有利于生命延续的水平上。进一步的研究使他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地球的行为极像一个生命系统。   为了说明地球的这些特性,罗夫洛克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即把地球看做一个整体,是太阳系里最大的一个生物体。而地球上的整个生物圈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那样,不停地调节着地球的大气与海洋中的各种化学成分的比例,使环境…  相似文献   

12.
失落环节     
纪舟 《飞碟探索》2012,(11):16-18
生活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动物·学家和今日的学者一样,都很想了解何种动物的血缘与智人最接近。达尔文在他的名著从类传衍》一书中曾提出一个假说,认为人类与有毛猿类的共同祖先可能来自非洲,科学家也一致认为黑猩猩与大猩猩的血缘在所有动物中与人类最接近。一般人在直觉上都赞同这种看法,也觉得没有必要做任何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人之为人     
纪舟 《飞碟探索》2012,(11):12-13
在讨论人类演化过程之前,其实我们应当先简短地回顾一下在过去这段期间,有哪些假说被用来解释人类最初的起源。有趣的是,通常每一个广为流行的新假说都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气候。例如,达尔文认为精制石头武器对于创造整套技术、双足步行以及扩增脑容量的演化史非常重要。这个假说显然反映出当时流行的想法:生命是一场战斗,唯有靠进取心和努力才能赢得进步。这套维多利亚时代的思潮不仅充溢在科学界,并且摆弄着演化途径——当然也包括人类演化在内。  相似文献   

14.
方舟子 《飞碟探索》2011,(12):62-63
一个流传颇广的对进化论的攻击为:生命是如此复杂,它的产生和进化是一个概率几乎为零的不可能事件。攻击者往往还煞有介事地做一番概率计算,“证明”即使把宇宙的时间全都用完,也无法自发生成一个细胞。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早被达尔文用自然选择原理解决了的问题,高度复杂的事物可以分解为更简单的事物一步一步地通过选择形成。突变是偶然的,但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偶然性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5.
@陆放在地球诞生以来的40亿年时间里,地球上的生命,包括植物和动物,几乎没留下任何实质性的痕迹。然而,在此后不超过500万至1000万年的这段短短的时间里,却产生了生命的大爆发,这一时期出现的生命的形状同今天的生物已很相近,从星形对称的海星到左右对称的甲壳...  相似文献   

16.
敬一兵 《飞碟探索》2006,(11):12-13
令达尔文、开普勒甚至是牛顿深感失望的有关宇宙复杂性、可变性和无规则性的现象,现在正在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今天的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混沌.可以这样认为,造就任何一种生命,无论拿破仑、麻雀、蜻蜓或一条狗,都离不开这一混沌的背景.因此人类的完善和真正的解放,取决于人类对自己所置身的宇宙以及自身历史命运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应用人造生命探索UFO,就是这种认识和理解的细节及分支.  相似文献   

17.
科学思想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两次革命,一次是无机科学界的“哥白尼革命”,另一次则是有机科学界的“达尔文革命”。前者首次证实了地球不在太阳系中心,使长期统治人类思想观念的“夜郎自大”式的神学自然观受到质疑;后者的影响则更为深远。由它掀起的思想波澜超出了生命科学界的范畴:有机界的演化发展观不仅将上帝请出了科学神坛,而且还最终启迪了宇宙学的觉悟,导致了宇宙大爆炸演化理论对传统稳态宇宙理论的替代。  相似文献   

18.
日头赤炎炎     
季礼 《飞碟探索》2006,(8):42-44
太阳太阳是地球上所有生命之母,也是地球一切现象的源头,太阳提供地球源源不断的能量来源,让地球能有各式各样的风、雨与生命变化。在原始的人类社会里,就已有崇拜太阳的活动,但敬畏大于对太阳的探索,直至今日,我们仍不甚了解已照耀地球50亿年的这颗太阳。太阳的组成太阳是一颗  相似文献   

19.
林书帆 《飞碟探索》2013,(11):18-19
达尔文演化论和基督教教义之间的冲突,在大多数人(包括我)的印象中可能都是从《物种起源》出版后开始的。但跟20世纪初原教旨主义兴起后的冲突比较起来,之前的论战似乎又平和得多。原教旨主义的宗旨是坚持从字面理解《圣经》,原教旨主义者的争执聚焦在义务教育的内容是否应该包括演化论。他们一开始的目标是将达尔文学说彻底赶出学校,而且也取得了某种程度的成功。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事态的发展对原教旨主义创世论越来越不利,于是他们退而求其次,试图将创世论包装成一种科学,以取得和演化论同等的地位。查尔斯·佛斯特在《当上帝遇见达尔文》中就做了这样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水带来了生命,并给予它无私的呵护。在几十亿年里,陆地贫瘠,而生命在海洋的养育下漂浮着,激增着。全然不似陆地上有跌落之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