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飞碟探索》2011,(10):61-61
目击时间:2008年5月10日 20:40左右 目击地点:新疆乌鲁木齐 目击人数:1人 飞行物数量:1个 飞行物颜色:灰白色  相似文献   

2.
陈丹 《太空探索》2006,(6):60-64,F0003
今年3月29日从非洲至中亚,发生许久以来观测条件最好的日全食。最大食发生在非洲的乍得和利比亚的交界处,全食持续时间超过4分钟。地平高度接近70度。在南美洲极东部、大西洋中部、非洲(除东南部)、欧洲、亚洲(除极东部和极南部)可以看到日偏食。中国西北部地区的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和四川等地在日落前可目睹到日偏食。  相似文献   

3.
·第七届牧夫国际天文交流会暨江南日全食之旅报名公告·牧夫十周年正逢2009年华东地区日全食壮观天象出现,为了满足广大天文爱好者交流观看日全食的要求,由爱牧夫天文科技(大连)有限公司和本刊联袂举办第七届牧夫国际天文交流会暨江南日全食之旅。交流会时间:2009年7月18日~22日。  相似文献   

4.
日全食画廊     
陈丹 《太空探索》2003,(3):43-45
2002年12月4日发生日全食,全食带从大西洋极东部开始,经过非洲的安哥拉、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和印度洋,在澳大利亚结束。在非洲南大部、印度洋、大洋洲西部、南极洲小部可以看到日偏食。此次全食带经过的主要陆地是非洲南部和澳大利亚,因此,可以叫做非洲南部和澳大利亚日全食。日全食的最大食分为1.024,全食的最大持续时间是2分04秒,发生的时间是世界时5时50分,发生的地点在印度洋。 全食带跨越经过非洲南部大陆,大约需要30分钟,当时正是当地时间的上午,太阳高度从  相似文献   

5.
第七届牧夫国际天文交流会暨江南日全食之旅报名公告 牧夫十周年正逢2009年华东地区日全食壮观天象出现,为了满足广大天文爱好者交流观看日全食的要求,由爱牧夫天文科技(大连)有限公司和本刊联袂举办第七届牧夫国际天文交流会暨江南日全食之旅。  相似文献   

6.
牧夫十周年正逢2009年华东地区日全食壮观天象出现,为了满足广大天文爱好者交流观看日全食的要求,由爱牧夫天文科技(大连)有限公司和本刊联袂举办第七届牧夫国际天文交流会暨江南日全食之旅。交流会时间:2009年7月18日~22日。主办:爱牧夫天文科技(大连)有限公司协办:广州博冠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苏州信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昆明晶华光学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7.
牧夫十周年正逢2009年华东地区日全食壮观天象出现,为了满足广大天文爱好者交流观看日全食的要求。由爱牧夫天文科技(大连)有限公司和本刊联袂举办第七届牧夫国际天文交流会暨江南日全食之旅。  相似文献   

8.
《飞碟探索》2011,(1):61-61
目击时间:2010年10月5日17时左右 目击地点:中国,辽宁,丹东 目击人数:多人 飞行物数量:2个  相似文献   

9.
《飞碟探索》2010,(5):61-61
C档案编号:N0.53 目击时间:2008年9月27日18时45分左右 目击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白天/夜晚:夜晚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区域内五个GPS台站(一个台站处于日全食区域、四个台站处于日偏食区域)观测数据, 研究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变化, 结果表明, 日全食期间, 电离层TEC值经历了下降和恢复的过程, 最小TEC相对于最大食偏的时间延迟约为1~10min; 台站测得最小TEC的星下点(IPP)越靠近日全食带TEC下降量越大, 在日食期间武汉站(114.35°E, 30.53°N) TEC相对于各参考日期的TEC, 其平均下降量最大, 达到4.58TECU.   相似文献   

11.
从全世界角度来说,大约每三年发生两次日食。曾有学者就观察日全食作过统计,认为一辈子生活在一个地方的人,平均二三百年才有一次看到日全食的机会。相对而言,人们看到日偏食、月食的机会却是不少的。特别是月食,因为月食的时候,几乎半个地球上的人们都可以看到它。发生日全食时,只  相似文献   

12.
正NASA网站2017年12月7日报道,云-气溶胶传输系统(CATS)在ISS上成功运行33个月后,由于电源和数据系统出现无法修复的故障而结束了科学任务。CATS于2015年1月10日发射,设计寿命仅为6个月。CATS可以提供云和气溶胶垂直结构的测量数据,包括火山喷发、中国与印度的人为污染、北美野火和中东沙尘暴等。CATS可以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对同一地点进行观测,数据可用于研究云及气  相似文献   

13.
2009年6至7月华南地区电离层TEC扰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离层TEC(Total Electron Content)扰动与多种扰动源相关联.2009年6至7月期间存在地震和日全食的扰动源.利用广州地区GPS监测网在2009年6至7月连续监测到的TEC数据,通过采用前15天数据的滑动窗口对数据进行处理,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两方面分析了华南地区电离层TEC扰动特征.结果显示,2009年6至7月华南地区电离层TEC扰动和该时期发生的地震以及日全食事件可能有关联;2009年7月多个地震发生引起的电离层扰动特征为,震前出现的是正异常,发震当天或震后有可能是正异常,也有可能是负异常;7月22日日全食当天TEC扰动为正异常,推测该正异常是地磁活动、地震活动及日全食综合效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陈丹 《太空探索》2005,(8):24-27
对于日食,大家一定都很熟悉了;您知道日全食、日环食和日偏食,可您听说过混频日食吗?由于地球的曲面地形关系.以至在食带上的观测者.开头会看到日环食,中间会看到日全食.最终又会看到日环食,您看,这有多神奇。今年4月8日在南太平洋和中南美洲就发生了这样巧妙的混频日食。  相似文献   

15.
就一地而言,日全食300年一遇 日全食是蔚为壮观、动人心魄的罕见天象。日食虽然每年都有发生,但是日全食并不多见,平均每三年见到两次,又由于只有在两三百千米宽、几千千米长的全食带里才能看到,因此,就某个地方而言,平均大约300年才能看到一次。  相似文献   

16.
2月1日晚我国天文爱好者,河南开封空分设备厂的张大庆在鲸鱼座独立发现一颗8.5等的彗星!日本爱好者池谷熏比他早一个半小时左右也发现了同一颗彗星。现在这颗编号为C/2002 C1的彗星已被正式命名为“池谷-张”。这是中国业余天文学家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彗星命名上。在此之前,新疆的天文爱好者周兴明和这次发现“池谷-张”的张大庆分别都有过一次独立发现,但由于以前通迅手段的局限而上报太晚,错过了命名的时机。  相似文献   

17.
2008年9月27日下午16点40分左右,历史将永远在这一刻定格——中国航天员翟志刚顺利打开神舟七号飞船轨道舱舱门,在幽蓝色地球的背景下,翟志刚在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1月12日,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了依据“嫦娥一号”卫星拍摄数据制作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见封三图)。  相似文献   

19.
众议院     
何菲:1988年8月25日-31日晚,在21时左右,中国东北边陲出现一个亮点,然后发光形成气团。据说科学探索的1999年第1期上也有相关介绍!  相似文献   

20.
C档案     
《飞碟探索》2014,(7):70-70
编号:No.101 日期:201年6月15日 地点:辽宁,盘锦 飞行物外观:球形 飞行物颜色:白色 2014年6月15日21时30分左右,目击者李庄正在盘锦市中心医院附近路边等朋友,一抬头发现5个球状物体。在空中悬浮超过30分钟后,UFO消失在视野中。附近的十几个市民也看到了这个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