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铝板上镀铬     
我校自行设计并研制成功的小型航空发动机,其中阀门片采用铝板(牌号为LY12-CZ)制造,厚度1.5毫米,为了增加耐磨性,设计图上要求在零件加工完后,表面镀铬40微米。关于铝上镀铬工艺,我们已成功地应用于发动机汽缸体上,并有10多年稳定批量生产的经验,可是,铝板上镀铬却出现了镀层开裂剥落。为了找出原因,进行了如下试验。 一、浸锌液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含Al_2O_3、SiO_2和ZrO_2纳米粒子的镍基电刷镀复合镀层的组织、显微硬度、耐高温性能及耐磨性。结果表明,含有纳米粒子的复合镀层组织明显细化。随着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加,复合镀层的硬度显著提高,高温硬度和耐磨性也有明显的增加。不同性质的纳米粒子的强化效果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镀金插拔件的耐磨性,通常采用镀金合金镀层和在镀金层表面涂固体润滑保护剂的方法。本文对不同的金合金镀层和涂 DJB-823保护剂的纯金镀层在同样条件下进行了耐磨性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情况均有较好耐磨性。文中还对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刘伟 《航空学报》1990,11(12):583-587
 用空心阴极离子镀技术,在常用的不锈钢(1Cr18Ni9Ti)基材上,镀制Ti(N,C)耐磨镀层。对镀层的成分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镀层成分的耐磨性,显微硬度和附着力的影响。通过对Ti(N,C)镀层与TiN和TiC镀层性能的对比,肯定了Ti(N,C)复合化合物镀层具有更优越的耐磨性和附着力。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干膜润滑的耐磨性、耐高温性、耐温度交变性、耐油性等性能,并与银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干膜润滑剂具有低磨损量和摩擦系数,有较好的耐磨性,耐高温性、耐温度交变性、耐油性、失重等性能也较好,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润滑减摩镀层.  相似文献   

6.
高体积分数SiCp/Al的化学镀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进行无钯活化预处理后,对高体积分数SiCp/Al进行化学镀镍,研究了温度和pH值对镀层和沉积速度的影响。采用SEM观察镀层形貌,通过EDX测定镀层的镍磷含量,并用XRD分析了镀层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在特殊预处理后,采用化学镀镍,可在高体积分数SiCp/Al表面沉积上致密、均匀、结合牢固的镍镀层,镀层为微晶结构,属于中磷镀层。  相似文献   

7.
南京航空学院材料科学系研制成功高温耐磨Ni-SiC复合镀层技术,可使金属零件的耐磨性能成倍提高。 复合镀层是用电镀或化学镀的方法,使固体微粒与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一起沉积在零件表面上的一种新技术。当这些微粒均匀地嵌入金属基架后,形成的复合镀层具有抗高温、高温氧化和减磨(自润滑)等功能,从而极大地延长了零件的寿命。南航研制的耐磨复合镀层技术曾用于某型航空发动机汽缸上的镀覆,与硬铬层对比,提高寿命3~5倍。经对某型航空发动机联焰管镀覆这种镀层,进行300小时试车,在800℃的温度环境下,其磨损量比原来的联焰管减少5倍。  相似文献   

8.
弹簧零件镍镉扩散镀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弹簧零件金相分析的结果,研究了镍镉扩散电镀工艺,重点比较了瓦特槽及氨基磺酸镍槽镀镍工艺,探讨了影响镍镀层应力的因素及控制方法,并对镍镉扩散层的防护性能进行了测试、考核评价。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镀层的制备方法和过程,研究了镀层的滑动、滚动、固定磨料和半固定磨料、与摩擦副配对的摩擦学特性。结果表明,与45镧淬火相比,滑动摩擦条件下镀层的耐磨性极好,滚动、固定磨料、半固定磨料摩擦条件下的耐磨性分别是45^#钢淬火的2~3倍、12~13倍、1~1.2倍。与摩擦副配对磨损试验表明,需要进行良好的磨合。  相似文献   

10.
 对化学镀 Ni- P的硬度和耐磨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低温长时加热可以获得高硬度 ,继续保温后其值不变。高温加热硬度达最大硬度以后保温硬度降低。不同温度处理其最大值相同 ,但耐磨性不同 ,高温处理优于低温处理。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镀层表面富磷  相似文献   

11.
一、简述 复合镀层又称分散镀层,它是由均匀分散在镀液中的固体微粒与金属离子共沉积而形成的一种镀层。固体微粒在整个镀层中均匀分布,沉积的金属镀层称为基架金属。 通过人为地选择基架金属及固体微粒种类的方法,可以得到一系列具有特殊性能如耐高温、耐腐烛、耐磨、自润滑等的复合镀层,因此,复合镀层是一种功能性镀层。目前应用较为广泛,工艺日趋成熟的复合镀层主要有镍-碳化硅、镍-氧化铝、镍-氟化石墨等。获得复合镀层的方法可用喷涂、溅射、电镀或化学镀等。 我公司某零件设计要求耐磨、硬度高、形状较为复杂,故采用以化学镀镍(即镍-磷合金)层为基架金属,固体微粒选用耐磨的白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讨论了碳纤维表面电镀镍钛合金工艺,热处理温度对镀镍钛碳纤维界面组织的影响,以及涂复镍钛镀层的碳纤维与铝液之间的润湿性问题。经初步试验研究发现:镍钛合金镀层中的钛有减缓和阻止镍向纤维内部扩散的作用。涂复镍钛合金镀层的碳纤维与铝液之间有良好的润湿性。  相似文献   

13.
电镀Ni-Sn合金热处理前后的组织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电镀Ni-Sn合金各种镀层的镀态组织和加热时组织的转变机理,并对镀层的耐磨性、耐蚀性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镀态组织主要由亚稳相αNi(M)和NiSn(M)组成,高Sn时出现平衡相Ni3Sn4和βSn;加热时随着温度升高,亚稳相逐渐向平衡相转变,在一定的温度下由于平衡相弥散析出,使镀层硬度升高;单相NiSn(M)组织耐强氧化性介质能力比不锈钢稍差,当加热到400℃时耐磨性优于中碳钢淬火.  相似文献   

14.
钛合金表面镍包石墨喷涂层的耐磨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钛合金的表面耐磨性,利用氧乙炔热喷涂枪,在TC4合金表面上制备出镍包石墨涂层。采用MXP-2000型销盘式摩擦磨损实验机,进行钛合金及其镍包石墨涂层的干摩擦磨损实验,并利用扫描电镜对磨损表面进行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发现,镍包石墨涂层的摩擦系数只有钛合金的一半左右,前者磨损量为后者的1/6,说明镍包石墨涂层可以大大提高钛合金的表面耐磨性能。TC4合金的磨损机制以黏着磨损为主,喷涂层的磨损机制以磨粒磨损为主,喷涂层中的石墨润滑相是其耐磨性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介绍采用A-1添加剂进行黑镍(镍钼合金)电镀的简便工艺。该电解液成分简单,所得镀层结合力良好,耐腐蚀性能及消光性能优异,可用作航空精密仪器仪表防护装饰性镀层。  相似文献   

16.
一、概述镍镉扩散镀层具有耐腐蚀性和一定程度的耐热性(中等温度)。为了提高叶片在200~400℃条件下的防护性能,在不锈钢叶片上先电镀低应力镍层,再在镍层上电镀镉,然后在330℃左右的温度下扩散,形成镍镉扩散层。镍镉扩散镀层对叶片的疲劳性能有所降低,故镀前对叶片进行喷丸处理。  相似文献   

17.
研制了两种耐温性较高,以固体润滑剂作为分散剂的镍基减摩复合镀层。确定了两种镀层的工艺,镀层成分,摄制了固体润滑剂在镀层中分布的显微照片,以及测定了镀层的减摩性能等。目前正在进行生产考核,初步结果表明,两种镀层各具有600℃以下及800℃左右的减摩性能。  相似文献   

18.
航空高强钢低氢脆电镀锌-镍合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航空高强钢低氢脆电镀锌-镍合金工艺进行研究.分析在酸性氯化物体系下锌-镍比、电流密度、温度及添加剂等工艺参数对镀层性能的影响,得到镍含量达到13%~15%,耐蚀性能、低氢脆性能满足要求的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改进的钛合金镀覆前处理工艺,采用二次酸性浸锌的方法对钛合金进行活化,克服了钛合金表面易氧化造成的镀覆层结合不良的问题,并对比了不同磷含量对化学镀镍层结合性能的影响,在TC4及TA1钛合金表面制备得到了结合强度高的化学镀镍、镀金、镀银层。通过热震和划格法测试钛合金表面镀覆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3D显微镜、金相显微镜等方法对镀层微观形貌和组成进行测试;并测试了镀层的电化学性能、镀银层的导电性以及镀金层的热辐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酸性浸锌溶液对钛合金进行活化,并以中磷镍作为底镀层,能够显著提高钛合金表面镀覆层的结合强度。化学镀镍层的腐蚀电位相对于钛合金基体提高了60 mV,镀金层的腐蚀电位则提高了600 mV。镀层的导电性、热控性能等都较基体钛合金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采用高粘度镍电解液刷镀Ni—MoS_2减磨复合层工艺,分析了微粒悬浮量、刷镀电压及惰性阳离子因素的影响,并应用扫描电镜(SEM)和电子探针(EPMA)观察了MoS_2在镀层中的面分布、镀层表面组织形貌及断面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