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化学镀法制备了表面镀钴的多壁碳纳米管,并将其均匀分散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固化成膜,形成镀钴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及振动样品磁强计等对镀钴碳纳米管的形貌、微结构与磁性能进行了表征,还采用数字化网络分析仪对该复合材料在0.5~40GHz频段内的微波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碳管质量分数(1%)和吸波介质层厚度(2.0mm)等条件下,与纯碳纳米管相比,表面镀钴碳纳米管的吸收峰往高频方向移动,吸收强度略有增加,但吸收频带并没有宽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 ) 2 0 0 3年 1 1月 2 4日 ,三○四所下列产品 :1 KJY精密孔径仪系列 ;2 DL- 3型电脑量块测量仪 ;3气体活塞式压力计 ;4NJ系列扭矩传感器 ;5DMP2 0 0 0数字应变测量仪 ;6NJB- 2 0 0 0型扭矩扳手检定装置 ;7三参数表面粗糙度测量仪 ;8玻璃多刻线样板 ;9长平晶 ;1 0玻璃线  相似文献   

3.
低温气体动态喷涂 (CGDS)是一种通过沉积粉末金属达到近无余量涂层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会因高温而破坏沉积层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现有的工艺 ,如喷涂沉积、焊接沉积和激光表面熔覆都不能得到充分的控制。由于熔化原材料要求达到2 0 0 0℃的高温而引起变形和微观结构变化。CGDS采用高压和加热到较低温度 (15 0~ 30 0℃ )的高流速气体 ,在低温下沉积各种材料。通过使用收敛 /扩散喷嘴 ,气体喷流和夹在喷流中的粉末被加速到 5 0 0~ 10 0 0m/s。颗粒命中靶子表面 ,撞击并凝固 ,形成局部锻造连接。所形成的金属涂层仅有 1%~ 5 %的孔隙…  相似文献   

4.
采用多壁碳纳米管(MWNTs)进行环氧树脂的改性,并制备了碳纤维热熔预浸料。研究了MWNTs的改性方法、规格、含量对树脂基体的流变特性和碳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WNTs的管径越小,改性树脂的黏度升高越明显,加入相容剂可降低工艺上的成型难度。MWNTs的长径比越大增韧效果越好,长径比较小时增强效果较好。C/E复合材料的0°、90°压缩强度、层剪强度、CAI着MWNT-NH_2(b)含量的提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MWNT-NH_2(b)的含量为2%(质量分数)时,上述性能最优,0°、90°压缩模量则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拔出与断裂、桥联效应、裂纹偏转效应是碳纳米管在C/E复合材料中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快速凝固 Al94Ti4C2 (at% )合金的显微组织和相结构特征。常规金属型铸态组织由分布于 α-Al基体中的片状 Al3Ti和以团簇形式存在的尺寸为 0 .3~ 1 μm的 Ti5C4 颗粒组成。经快速凝固以后 ,Ti5C4 分散为 2 0~ 40 nm的颗粒 ,接近连续地排列于α-Al晶粒边界 ;而 Al3Ti的形成受到抑制并为一有序 LI2 结构的亚稳相 (~ Al4 Ti)所替代 ,该相的晶格常数为 a0 ≈ 0 .40 4 nm,呈单个颗粒分居于每个 α-Al晶粒内 ,同 α-Al之间保持完全共格关系。以此为基础 ,对凝固过程特别是 Ti5C4 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3,3’,4,4’ -联苯四酸二酐(BPDA)和含咪唑环的芳香族二胺,2-(4-氨基苯基) -5-氨基苯并
咪唑(4-APBI)或2-(3-氨基苯基) -5-氨基苯并咪唑(3-APBI) 为聚合单体,以八( 氨基苯基) 聚倍半硅氧烷
(OAPS)为交联剂,采用超临界CO2 干燥工艺制备了两种PI 气凝胶,PIA-1(BPDA/4-APBI/ OAPS) 与PIA-2
(BPDA/3-APBI/ OAPS)。研究表明,制备的PI 气凝胶具有纳米串珠状的微观结构,其泡孔最可几孔径分别为
22 nm(PIA-1)与14 nm(PIA-2)。PIA-1 与PIA-2 的密度分别为0. 105 和0. 080 g/ cm3,BET 表面积分别为
693 和302 m2 / g。此外,制备的PI 气凝胶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与耐热稳定性,Tg 超过了350℃,T5
d 超过了530℃。  相似文献   

7.
《航空计测技术》2004,24(6):i007-i008
综合评述正弦信号失真度测量方法述评…………………………………袁晓峰 许化龙 陈淑红 江四厚 ( 1-1)…………………F BG传感器在微尺度计量中应用的前景陈晓梅 ( 2 -1)………无人机自动着舰末段机器视觉导引方法研究…………………唐大全 杨迎化 杜鑫 ( 2 -4 )………………………………工业计量中的基本问题述评梁志国 孙 王景宇 ( 3 -1)…………数控金属切削机床的校准时书志 ( 3 -3 )………………………气体传感器的研究及发展方向马戎 周王民 陈明 ( 4 -1)…激光测振技术的最新进展张力 薛景峰 ( 5 -1)………………角速度波…  相似文献   

8.
利用透射电镜 (TEM )对由几种不同方法制备的束丝SiC纤维增强铝复合材料 (包括超声液相浸渗法制备的复合丝、由复合丝热压得到的板材以及由真空液相压渗法制备的板材等 )的界面微观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 ,制造态及 5 5 0℃× 1h热暴露条件下复合材料没有发生界面反应 ,在 6 5 0℃× 1h热暴露条件下有厚度 10 0~2 0 0nm的界面反应区。该研究表明 ,SiC/Al复合材料在制备工艺条件下具有有良好的界面化学相容性  相似文献   

9.
AA .M .Ulanov(14 0 )B安柏涛 (348)安锦文 (389)安振刚 (4 2 0 )敖宏瑞 (14 0 )白 笛 (30 8)    (6 0 6 )白长青 (36 8)白敏菂 (5 1)白希尧 (5 1)鲍 蕊 (133)毕树生 (74 )边宇枢 (187)C .BATHIAS(4 2 5 )C蔡国平 (2 4 8)蔡宗琰 (5 16 )    (6 15 )曹 杰 (5 85 )曹宗杰 (31)    (4 70 )陈 勃 (133)陈 纯 (312 )陈 淳 (4 0 6 )陈 炜 (5 93)陈 勇 (2 1)陈 震 (5 5 )陈宝延 (12 1)陈成泗 (5 0 4 )陈陆军 (32 7)陈孟群 (5 0 4 )陈普会 (5 73)陈五一 (4 16 )陈拥华 (2 2 1)陈玉春 (12 1)陈云霞 (2 4 2 )陈志辉 (4 90 )成…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在碳纤维织物上生长碳纳米管的改性对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层间性能的影响,对比了有无碳纳米管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和弯曲性能,并采用碳纤维表面结合碳纳米管膜的方法研究了碳纳米管对碳/环氧复合材料层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生长的碳纳米管长度过长(10μm)、末端无序排列为笼状,树脂无法进入碳纳米管内部,碳纳米管无法发挥增强作用,同时由于碳纳米管过长,复合材料内部缺陷增多,使得四种生长碳纳米管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间性能均有下降;而碳纳米管膜与碳纤维和树脂基体结合较好,使得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提高12%。  相似文献   

11.
纳米管(CNTs)是一类新型的纳米功能材料.它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利于气体的吸附,而与吸附气体的相互作用又常可使其电学性能发生明显变化,为此它的气体敏感特性研究引起了广泛注意.碳纳米管与聚合物材料复合,可以进一步改善其气敏响应特性,提高响应的灵敏度以及可回复性,当选择适当的聚合物复合时,还可使其对检测气体产生选择性响应.但目前这方面报道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12.
膜片式F-P腔光纤压力传感器是基于法布里-珀罗干涉原理,采用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加工而成。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测试环境对传感器灵敏度的要求各不相同,如果针对不同灵敏度,分别采用MEMS工艺批量化生产,则会造成生产成本过高,经济化效益降低。本文利用湿法腐蚀的方法对传感器进行膜片减薄试验,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了传感器的压力灵敏度,从而满足了不同的测试需求。膜片减薄后,传感器的灵敏度可达34.2 nm/kPa,压力标定曲线的线性度为0.9997,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为0.05%,能够实现0~120 kPa(绝压)范围内压力的准确测量。  相似文献   

13.
声表面波 (SAW)传感器能将被测量转换成容易检测的频率信号 ,即一种准数字信号的输出。针对 SAW压力传感器 (以 CSF- 1 0型 SAW压力传感器为对象 )的输出特点 ,利用等精度频率测量法测量输出频率 ,并用 Dallas的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 DS1 8B2 0测出现场温度 ,采用 BP神经网络对所得数据进行温度补偿后得到精确的被测压力值  相似文献   

14.
B巴瑞章 (178)白 亮 (14 7)鲍 凯 (4 2 2 )鲍 明 (39)毕树生 (84 )C蔡国平 (30 6 )蔡汝鸿 (15 )蔡世龙 (2 4 2 )蔡元虎 (199)曹定国 (189)曹海斌 (346 )曹喜金 (15 )曹义华 (2 93)陈 果 (373)陈 恬 (4 6 )陈 万 (5 4 6 )陈 伟 (5 31)陈怀海 (2 2 0 )陈怀海 (39)陈奎孚 (5 2 6 )陈文华 (342 )陈希成 (12 9)陈远富 (170 )陈兆能 (2 30 )陈志伟 (32 8)程堂柏 (15 7)崔 杰 (342 )D邓学蓥 (5 0 3)邓彦敏 (10 )邓智泉 (2 5 9)董辉跃 (382 )杜洪增 (2 2 3)杜建军 (12 4 )杜 涛 (111)段成美 (2 34)F樊 丁 (10 7)方振平 (2 89)房建成 (5 …  相似文献   

15.
《航空计测技术》2000,20(6):40-41
英国德鲁克有限公司是国际知名的科研与工业过程测量的生产厂商 ,最近又推出以下三款新产品。LP1 0 0 0系列微压传感器LP1 0 0 0系列微压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其压力范围从 2 5Pa到 2 50 Pa,表压或差压 ,精度± 0 .5% ,单双向操作可选 ,电流或电压输出可选 ,结构紧凑 ,重量轻。它根据可变电感原理设计 ,具有灵敏度高 ,迟滞小和线性度好等特点。这种革命性的设计使它在经数百万次的压力循环后 ,都无零点漂移 ,并具有极好的抗振性、抗冲击性和防潮性。LP1 0 0 0的主要应用领域有 :净化室、HVAC(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 )以及其它需要…  相似文献   

16.
在EEFAF和SILENCER计划之后 ,欧盟又启动了一项为期 4年的VITAL计划。该计划总预算为95 0 0万欧元 ,由SNECMA公司领导 ,合作伙伴包括RR、MTU、VOLVO、ITP、AVIO、RRD等欧洲重要发动机制造商。  VITAL计划的目标是 ,以 2 0 0 0年的世界发动机研制的先进水平为基准 ,到 2 0 2 0年 ,发动机的噪声降低一半 (降低 10dB) ,NOx排放量降低 80 % ,CO2 排放量降低 5 0 % ,费用适当减少。  SNECMA公司宣称 ,”VITAL计划的目标只有在技术实现真正的突破的前提下才能达到。”为此 ,该计划重点开发和验证以下技术 :1)开发无…  相似文献   

17.
DMP— 90 B高精度数字测力仪采用美国最新超高精度 A/ D转换芯片 ,配以 80 31经典单片机技术 ,使 DMP— 90 B测力仪具有超高的精度 (0 .0 0 3% FS)、齐全的功能 (具有打印输出、串行口通讯、可配六个不同的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是计量站、测试所和计量室必备的专业计量测试设备。可检定标准测力机、材料试验机及拉压力的测量。价格 :780 0元 /台 (不含传感器 )● DMP— 90 C高精度数字扭矩测量仪采用多通道及校准系数 ,直接可配六个不同量程的扭矩传感器 ,测量精度可达 0 .0 5% FS,数据打印输出 ,串行通讯 ,可实现扭矩试验机、扭矩…  相似文献   

18.
根据物体辐射的红外能量 ,通过光学系统、红外探测器及图像显示器 ,把接收到的红外能量信号转变成电信号 ,由图像显示器显示物体的温度场分布 ,对物体进行温度测量。其性能指标 :(1)温度分辨率 <0 .1℃ (对 30℃物体 ) ;(2 )空间分辨率 :2 0℃视场 ,3.4mrad ;7℃视场 ,1.1mrad ;(3)温度量程为 ;- 2 0℃~ +90 0℃ (加滤光片为 16 0 0℃ ) ;(4 )场频为 2 5 /s ;(5 )扫描线频率为 2 5 0 0 /s。本成果为技术密集型产品 ,体积小、质量轻、场速高、携带方便 ,具有双等温和热图像实时磁带记录功能。在 3μm~ 5 μm的快速扫描热成像系统技术方面 ,…  相似文献   

19.
据报道 ,一种比 2 0 2 4合金更轻、更强的耐腐蚀铝合金已由法国PechineyAerospace公司开发出。对6 0 5 6合金的试验时间已超过 1年 ,目的是未来应用于“空中客车”A380上。 2 0 2 4合金不可焊接 ,必须用铆接才能装配。现已开发的 6 0 5 6可焊材料 ,其金属相对腐蚀不敏感。另一种被称为 74 4 9的铝合金已被开发并应用于机翼 ,一般认为可提高耐蚀性 10 % ,并已于2 0 0 1年 4月装在“空中客车”A340— 5 0 0 / 6 0 0上完成首飞。第三种在研的铝合金为 70 4 0合金 ,由于强度增加 10 % ,其应用厚度可在 15 0~ 2 4 0mm之间…  相似文献   

20.
二次硬化超高强度钢中析出强化相HRTEM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对高Co-Ni超高强度钢AetMet100在482℃/5h回火后的析出强化相进行研究,对高分辨格子像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FFT花样并进行标定,从而确定强化相。试验结果发现,在Aet-Met100钢马氏体基体上同时存在两种形态的弥散析出强化相:一种是已有很多报道的棒状M2C碳化物,长度约9.6nm,直径约3.1nm,与基体的取向关系为(01)M∥(001)M2C,[010]M∥[100]M2C;另一种是椭球状的Fe2Mo金属间化合物(Laves相),直径约6.5nm,与基体的取向关系为(2  )M∥(001)L,[111]M∥[100]L。这两种第二相尺寸相当,均为基体的强化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