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安亭铸铁厂有一条高压微震多触头造型生产线。由于热芯盒射芯未跟上,手工制芯和泥芯烘烤满足不了生产要求,因此改用远红外线加热烘烤。经一年多生产实践考验,证明效果良好。可节约用电30%、工时25%,废品下降42%,而且减少了维修工作量,一年多来未作任何修理,使用正常。他们采用的远红外线幅射器情况如下: A.碳化硅板基体规格 300×200毫米,串芯式,浙江长兴耐火材料厂出品。 B.基体表面涂复层分别采用两种涂料: 一种是HS1-2 Fe_2O_3,红色液体,主要对水份起干燥作用。  相似文献   

2.
红外热图技术是一种探测表面辐射热能的新技术。它可用于观测表面的复杂传热特性及表面的温度分布,可用于热动力测量、结构无损检测和流动显示。本文介绍的是,用红外热图技术对转动和非转动、加热和非加热桨叶表面温度的观测结果及在结冰分析中的应用。 表面热能辐射是在红外线波长范围内以电磁波的形式进行的。红外热图系统由光学器件、红外探测器、电子处理设备及软件组成。系统中的探测  相似文献   

3.
针对气动加热条件下光学窗口辐射导热耦合传热开展研究,以了解光学窗口的热辐射发射规律及热防护性能。采用有限体积法、蒙特卡罗法、谱带模型建立了具有镜反射界面的光学窗口辐射传输及辐射导热耦合传热计算模型,对具有两层SiO2玻璃的光学窗口传热特性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处于高温区玻璃向外发射热辐射,低温区玻璃吸收热辐射;除了加热面附近外的玻璃区域,辐射热流密度远大于导热热流密度,在2.9~4.2μm谱带内的辐射热流密度大于0.4~2.9μm谱带内的;在0.4~2.9μm谱带内,可见光波长内的出射辐射热流密度最小,中红外波长范围内出射辐射热流密度最大。在光学窗口总厚度一定的情况下,降低玻璃层厚度和玻璃夹层气体热导率能够有效降低光学窗口非加热面稳态温度。  相似文献   

4.
高超声速再入飞行器的热环境特性是热防护设计的重要基础。它主要包括辐射加热和对流加热,一般情况辐射加热较小可以忽略,但部分再入飞行器在低空还具有极高的速度,辐射加热不能忽略。本文针对高超声速再入飞行器驻点的辐射加热特性开展了研究,采用高温空气辐射加热的四光谱带模型,同时计算方法中考虑了非平衡辐射加热及其"截断效应"。计算结果表明,在低空高速再入阶段,辐射加热比较明显,热防护设计需要考虑辐射加热。辐射加热主要由可见连续光谱辐射构成,红外线谱和紫外线谱的辐射加热也比较明显,紫外连续谱辐射以及非平衡辐射效应均不明显。辐射加热沿球头驻点至球头外边缘逐渐减小,影响辐射加热的主要因素有头部半径、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  相似文献   

5.
远红外加热技术的应用已经好几年了,但国内目前的加热元件还不能跟上使用需要,影响了红外技术的发展。因此继碳化硅远红外元件之后,新的远红外元件相继出现,如:半导体远红外元件,埋入式陶瓷远红外元件、JID液体电加热器等。应用半导体远红外元件进行加热,是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颖加热技术。与碳化硅远红外元件相比,在同等条件下,升温速度快0.8~1倍,节电率又可提高15%左右。半导体远红外元件不同于目前应用较广的  相似文献   

6.
Tier Ⅱ Plus是由台莱达因·瑞安牵头的一些公司为美国预研计划局研制的一种高空长续航时间无人机,其上将安装休斯公司制造的合成孔经雷达(SAR)以及光电系统.这种X波段SAR采用了休斯出售的HISAR侦察雷达系统及U—2使用的ASAR-2侧视雷达的技术.光电系统由休斯的第三代红外传感器和柯达公司的电荷耦合器件数字式摄像机组成.红外传感器采用由48O×640探测器元组成的3~5微米的中波锑化铟凝视焦面阵.摄像机采用O.5~1微米波长的硅  相似文献   

7.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中国的民航事业也是近代以后以上海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在太阳能利用方面,目前最为人们重视的是太阳辐射热能的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转换系统的核心部分.高效率的太阳能集热器必须考虑使热幅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也即集热器对太阳辐射能量的吸收率(α)要高,而对红外线的反射率(ε)又要低,其吸收/反射比(α/ε)必须具有较高的数值.实践已经证明,各种光谱选择性涂层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措施.在众多的光谱选择性涂层里,黑色电镀尤其为人们所注意.同黑色化学转化膜工艺一样,黑色电镀的出现起初是为了装饰目的,但是随着太阳能利用的普及,黑色电镀作为一种高效的光谱选择性涂层,最近十年来也迅速发展,诸如黑镍、黑铬工艺在太阳能集热器中被成功  相似文献   

9.
一、超精密加工的概念与发展简况自六十年代以来,超精密加工受到了先进工业国家的倍加重视,发展也特别迅速,已成为精密机械零件制造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新技术。在短短的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内,使机械加工精度提高了1~2个数量级,从六十年代的微米级提高到今天几十毫微米(1毫微米=0.001微米)左右,即从微米提高到0.01微米。 1975年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的劳伦司——摩尔实验室研制了一种闭环、硬线数控系统控制的金刚石车床,能加工镜面的椭圆和抛物线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七八年四月,由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局主持召开会议,对天津感光胶片厂试制的全息Ⅰ型和Ⅱ型干板进行了鉴定,并予正式投产。全息干板是专门用于全息照相的记录介质。Ⅰ型干板适用于波长为633毫微米的氦氖  相似文献   

11.
许多高光洁度(▽10~▽11)钢质零件表面(特别是平面和球面),例如飞机柱塞式油泵转子和分油器配流面,柱塞头和万向接头球面等,研磨后经常发现肉眼可见的凹坑,呈黑色,生产中称为黑点。黑点一般深1~1.5微米,少数达60微米;横向尺寸30~60微米,个别达100微米。这在低光度(▽9以下)下或不仔细观察时难以看到,但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碳化物刀具的寿命取决于刃口圆角半径的选择。苏联工厂经过试验发现,采用振动抛光法可使不含钨的机夹嵌入式碳化钛刀片获得最佳刃口圆角。抛光用的磨料包括砂轮碎片、瓷料和氧化物陶瓷块等,尺寸皆为10~20毫米。被抛光的刀具,与磨料混同填装约占10%所用振动频率为50赫兹,振幅0.3毫米。抛光前,刀片的刃口圆角半径为20微米,表面粗糙度(Ra)为0.125~0.160微米。抛光后,刃口圆角半径变为40微米,表面粗糙度达到0.100~0.080微米。用抛光后的刀片  相似文献   

13.
四二○厂以工程师隆礼湘同志为主的攻关小组,继一九八○年突破0.1微米微位移技术以来,刻苦钻研,再接再励,于一九八一年八月又成功地研制出0.05微米级的微位移装置。经鉴定,最大偏差值为±0.02微米。该装置结构精巧,操作方便,造价低廉,体积只有拳头大小,重复定位精度特高,在全  相似文献   

14.
感应加热是最近四十年内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形的加热方法。在金属的冶炼、淬火和焊接等领域里获得了广泛应用。感应钎焊就是利用感应加热方法使钎焊合金(钎料)熔化,并在毛细力作用下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基体金属连接起来的过程。感应钎焊铂其它方法比较,主要特点是热量极快地在工件上产生,且能将热量局限在工件所需的任一部位。因而加热速度快,工件变形小,  相似文献   

15.
超精密加工技术是制造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高于0.1微米,表面粗糙度值小于Ra0.01~0.02微米的产品所需的综合性的高新工艺技术。超精密加工技术主要包括:超精密加工方法、加工设备、超精密测量技术、控制技术、环境技术和相应的材料处理技术。超精密加工技术是一种制造尖端产品的关键技术手段。超精密加工技术不仅是航空、航天、电子、仪表、核能和机械等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其本身的发展又促进上述各项技术的发  相似文献   

16.
波加热磁等离子体推力器具有适于高功率运行(约100 kWe~1 MWe)、高推力密度(约4×105 N/m2)、可变推力(约1~100 N)和可变比冲(约3 000~10 000 s)等优点,是适用于未来多种空间任务的高性能电推力器。结合波加热磁等离子体推力器的发展历程,梳理了近年来波加热磁等离子体推力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了其发展面临的单程离子回旋共振加热、等离子体分离控制、强磁场中高密度等离子体诊断等理论问题,以及高效热管理、高功率射频电源等工程难点。最后,根据波加热磁等离子体推力器的特点,对其具体应用方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洪都科技》2002,(3):5-5,17
激光是原子在受激幅射放大过程中发出的光。激光加工是利用高能量密度激光束照射工件,将材料加热、熔化、气化的一种无机械接触的加工方法。由于激光束能被聚焦成功率密度达10^7-10^2W/cm^2的微小光点,因而几乎可以加工所有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包含各种坚硬的高熔点材料。激光加工的应用范围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超精密低速油润滑滑动轴承主轴系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提高主轴回转精度的具体方法。本主轴系在低速旋转时,主轴最大径向误差不超过0.027微米(为与最小二乘圆偏差的峰峰值),主轴随机误差σ为0.0042微米,它具有承载能力大和长期使用勿需注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纳米技术     
所谓纳米技术 ,就是研究以一个原子和分子为材料 ,将其作为零件组合起来 ,制作微米大小的装置和机器的技术。一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微小的生物分子只有数纳米大小 ,遗传基因的DNA螺旋结构半径是一纳米左右。从迄今为止的研究状况看 ,关于纳米技术分为三种概念。第一种 ,是  相似文献   

20.
短时高温试验是适应现代高速飞行器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目前已有多种试验方案, 其中快速加热恒应力拉伸试验是在某恒定应力下, 以一定的速率加热试件, 测定合金的应变与温度的关系, 并从而求得材料在试验条件下的屈服温度(通常以引起0.2%的残余应变为准)。本文简要地评述了短时高温试验方法的现状; 介绍了为进行快速加热恒应力拉伸试验而建立的试验装置, 并提供了国产Д16AT及B95AT合金的初步试验数据;最后还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