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几年,由于受到商业卫星技术的巨大推动,特别是已经达到侦察质量的商业对地观测卫星系统和基于卫星的手持移动通信系统的出现,迫使一些国家的军方重新评估他们的卫星业务需求。有关租赁商业卫星,尤其是商业对地观测和通信卫星,来执行专用军事卫星任务的意见,在美国国防部乃至一些国家的军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从美国及部分西方国家最近的动向分析,有限度地租用商业卫星来为军方服务是他们通过争论达成的共识。他们已把目光投向已经在轨或计划中的商业卫星或卫星系统。这将对未来军用卫星及商业卫星的发展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对于…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我国未来大容量对地观测卫星数据记录的需求。要求磁记录器具有大容量、高码速率、高可靠性的特点。文中介绍了一种应用于磁记录器的差错控制方法 ,在系统传输率达到2 6 0 Mb/s的码率下加入差错控制电路后 ,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纠错能力。提供了原理、实现方法以及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3.
HY-2卫星DORIS厘米级精密定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二号"(HY-2)卫星搭载了新一代DORIS接收机,可提供双频相位和伪距测量数据。针对HY-2卫星的RINEX 3.0格式的相位测量数据,研究了一种区别于传统相位观测数据处理的历元间差分处理方法,将相位观测数据转换为距离变化率观测数据,并进行相关误差修正,建立了HY-2卫星的宏表面力和经验力等摄动模型,基于动力学定轨原理实现了基于DORIS相位观测数据的精密定轨。利用HY-2卫星的DORIS实测数据进行定轨,初步计算结果表明,径向轨道误差优于2cm、三维位置误差约10cm,满足HY-2卫星应用的厘米级轨道精度需求。  相似文献   

4.
面向自然灾害应急的卫星协同观测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观测卫星因其宏观、快速、动态、准确的优点在防灾、减灾、救灾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自然灾害应急不可替代的全球观测手段。现有的卫星协同观测存在灾后有效数据不能完全覆盖灾区、亚米级空间分辨率数据匮乏等问题,不能满足日益丰富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需求。为充分发挥在轨卫星效益,提高灾区灾后有效数据覆盖率,文章深入分析自然灾害观测环境复杂、时效性强、观测要素多、观测范围大、观测密集度高等特点,围绕空间分辨率和观测频次等关键指标,梳理典型自然灾害应急观测需求。之后,结合灾害目标特点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综合考虑星地资源状况和约束条件,提出一种自然灾害事件驱动的基于目标优先级排序和时空约束的多星协同观测策略,对解决自然灾害应急观测期间"灾后数据多,有用数据少"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外微纳遥感星座发展不断加速,通过高频重访大幅提升了对地观测的时间分辨率,但是由于单颗微纳卫星观测能力受限,难以满足多源同步与融合、高品质、大幅宽等数据应用需求。为此,将星座与星簇相结合,以星座化分布满足高时间分辨率需求,以星座节点上的星簇协同观测获取多源、高品质、宽幅数据,构建基于微纳卫星的分布式协同遥感系统,是兼顾上述遥感应用需求的有效途径。智能分布式协同控制是该系统的核心关键,为此,必须研究解决星座+星簇大规模动态微纳遥感星群控制系统的分布协同自主导航、智能运动规划与控制、智能健康预测与管理、智能组网等关键技术难题。在梳理分析国内外分布式微纳遥感系统的基础上,给出分布式协同微纳遥感星群的概念内涵,分析其特有的四方面难题,梳理总结相关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以期为后续该方向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2009,(1):11-12
千里眼视力大增 为了满足国家和广大用户对资源卫星数据产品的连续性需求,并结合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水平和资源卫星的技术现状.2007年9月19日中国又把资源1号02B星送人轨道。该卫星继承了资源1号02星的有效载荷设备.并增加了新的兼具试验功能的载荷设备.对后续中巴资源卫星的研制生产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2007年9月22日.北京、广州、乌鲁木齐3个地面站顺利接收到该卫星发回的对地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7.
光荣与梦想     
《卫星应用》2013,(3):1
遥望星空,人类充满无限的憧憬和向往。中华民族从没停止对宇宙探索的渴望。50年来,中国的航天事业不断实现着跨越式的发展,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重大航天工程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不断实现着中国人的航天梦想。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是我国航天发展中又一次重大决策,它将大幅提升我国对地观测能力。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我国对地观测数据需求日益迫切。风云  相似文献   

8.
吴克勤 《卫星应用》2000,8(2):62-65
阿果斯系统是一种卫星数据搜集和定位系统,主要用于海洋与气象数据搜集和传输。自建成使用20年来,不断地改进性能,与海洋观测、监视和保护的科学研究衣应用同步发展。新一代的阿果斯系统延长了数据接收时间,增加了信息量;并且给出了用户新接口,处理能力大大增强。更大程度地满足世界各地地区接收站的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依靠已有的气象、资源、海洋、环境减灾和高分等系列的民用卫星并利用其轨道高、覆盖范围广的优势,为我国防灾减灾事业贡献了重要的力量。但总体而言,我国现有卫星体系缺乏对自然灾害进行对地观测的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星座化高时效组网观测能力尚未形成,还不能满足多用户提出的减灾防灾需求。为此,本文在国家某民用遥感专项工程论证的背景下,提出了一种用于防灾减灾领域的多用户对地观测遥感卫星体系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摘要未来5年美国民用对地观测卫星系统将进行全面更新换代,本文分析了美国对地观测卫星系统发展现状和未来需求,介绍了下二代卫星系统组成、系统概念、遥感器配置、技术进步点等,分析了下一代卫星系统发展策略,总结了美国下一代对地观测卫星系统发展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11.
基于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高数据带宽及海量存储的需求,介绍了一种高性能固态存储技术。以多路高速串行数据总线作为对外接口,以非易失性存储器阵列作为数据存储介质,实现了高速海量载荷数据的传输、存储和文件管理。经高分七号卫星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的存储系统具有传输速率高、存储容量大及数据多维检索等能力,可为今后卫星载荷数据存储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环境减灾二号A/B(HJ-2A/B)卫星上搭载了16 m相机、大气校正仪、高光谱成像仪和红外相机4台有效载荷,主要执行中等分辨率下的800 km大幅宽对地观测和定量化遥感任务,因此高精度的辐射定标对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的数据处理和应用至关重要。为了保证4台成像体制各不相同的载荷能够满足在轨长期稳定的辐射响应精度,文章介绍了卫星对日定标、对月定标、偏航定标、载荷内定标等各种在轨辐射定标模式的设计方法,通过卫星获取的在轨定标遥测和图像数据,分析了卫星发射入轨后各种定标模式下遥测及相关定标数据。结果表明:各类型在轨辐射定标模式可以有效实现对4台载荷的辐射定标,获取的高质量辐射定标数据可以满足各载荷在轨长期稳定运行的辐射定标需求,可为后续光学遥感卫星在轨辐射定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国家基础测会对卫星遥感数据的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建 《卫星应用》1999,7(1):49-51
国家测绘局系统运用卫星遥感数据快速获取地面信息,在基础测绘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该文概述了基础测绘对卫星遥感数据特别是资源卫星遥感资料的需求,同时也希望我国发射高分辨率的测图卫星,以满足基础测绘持续大量高分辨率遥感数据需求。  相似文献   

14.
陆地观测卫星在轨运控中,面向用户成像需求的任务规划通常分为常规和应急两种类型。常规任务规划即根据需求的类型及空间位置,结合卫星轨道信息进行需求过境计算及常规任务安排,以获取卫星影像数据;应急任务规划即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卫星快速应急成像。文章通过分析卫星常规及应急运控模式,提出了卫星应急成像任务规划模式下需求统筹、卫星资源综合调度、应急可行性分析、测控和接收资源调度、应急计划快速调整等关键技术,总结了中国陆地观测卫星应急成像能力,对应急任务规划系统设计提出可行性建议,有效地提高了卫星应急时效性。  相似文献   

15.
空间太阳望远镜高速数据传输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间太阳望远镜(SST)是中国未来重要的太阳观测卫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航天部五院目前正在开展该卫星的研制工作。本文介绍高数据传输速率(60Mbps)的科学数据传输系统(DTS),该系统将SST每天采集的超大容量科学数据传送到卫星地面站,其协议与国内卫星地面站现有协议兼容。文中分析SST对DTS的系统需求;计算DTS系统星地传输链路的系统余量;侧重描述DTS的信道编码卡(CEC)的详细设计,包括设计原理、方法和实验室基带测试系统,CEC格式化海量存储器中的科学数据,插入伪随机编码(PN)及帧同步信号,生成的数据流适应四相相移键控(QPSK)射频调制及地面数据恢复系统的需求。本文最后讨论DLS检错和纠错编、解码(EDEC)的实现方法,以及如何分别利用软件、硬件或可编程器件实现系统功能优化分配。我们已研制出CEC地面样机及其测试设备,并成功验证了CEC的全新设计方法,如使用较低的工作频率完成高数据速率的传送等。  相似文献   

16.
英国航天工业的研发、生产能力与水平,在西方国家中处于前列。英国注重有选择地发展航天事业,并要求以尽可能高的效费比实现其航天目标。这是英国航天政策的核心思路。其努力促进航天商业化和航天工业界的兼并重组就是这种思路的反映。英国航天工业选择的重点发展方向主要是在通信卫星、对地观测卫星、小卫星和卫星软件等领域。此外,英国注重突出航天合作的重点,通过对政洲乃至更大范围的合作活动进行密切协调,来满足国家对实用空间系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王盛  牛晔 《中国航天》2004,(8):29-32
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遥感卫星地面接收和处理基础设施,负责接收、处理、存档和分发各类对地观测卫星数据,为全国服务,同时开展卫星数据接收与处理以及相关技术的研究。目前已经能接收10颗国内外遥感卫星数据,处理并分发9颗卫星数据,数据  相似文献   

18.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卫星在轨长期连续观测、全天球任意姿态指向、观测目标频繁切换、观测载荷工作温度要求高等多任务、多约束的特点,使卫星的功能设计和传统卫星不同。为确保卫星好用、易用、安全、可靠,HXMT卫星从任务需求和特殊要求出发,以系统化、模块化的设计思路,遵循可交互性、可服务性、开放性的原则,设计了12种系统级在轨自主功能,其中9种为全新设计。卫星在轨运行结果表明:各项自主功能在轨应用效果良好,满足了用户对于卫星长期在轨运行高观测效率、高可靠、高自主、数据下传及时、使用简便灵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航天》2011,(12):42-42
根据10月31日签署的协议.越南将从日本购买两颗X波段雷达对地观测卫星。这是日本首次实现遥感卫星出口。卫星将采用日本电气公司(NEC)研制的新型“新系统体系先进观测卫星”(ASNARO)遥感卫星平台。  相似文献   

20.
国外对地观测卫星技术发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充分调研了世界各主要航天国家的对地观测卫星技术,结合其发展过程与现状,重点从观测需求、卫星性能、卫星系统模式以及研制模式等方面加以分析,总结其技术发展特点,为我国对地观测卫星技术的战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