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带挠性附件三轴稳定卫星姿态动力学状态空间模型建立进行了研究。用混合坐标法建立带挠性附件的卫星的动力学方程,对挠性体的高阶模态作截断处理以简化模型。用小角度近似获得了以姿态角表示的刚体卫星线性化姿态动力学方程,给出了卫星姿态动力学方程状态空间方程,将卫星的挠性附件振动耦合作用作为一种外部干扰力矩叠加到线性方程中,建立了完整的带挠性附件三轴卫星姿态动力学方程的状态空间模型。以某带单翼太阳电池板的卫星作为算例,设计了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控制器,结果表明基于状态空间模型设计的高阶线性控制器能对具非线性时变特性的卫星进行有效控制,对帆板等挠性附件的振动有主动抑制功能。  相似文献   

2.
重点研究了中继卫星星体和天线两级控制之间的动力学耦合影响问题。首先建立了飞轮控制柔性卫星动力学模型,并通过模态分析和柔性动力学计算给出了各类动力学参数;然后重点对星体和天线两级控制系统进行了描述及其控制器设计,并针对同步轨道飞轮正常工作模式按单、双天线跟踪或回扫工况进行了耦合动力学仿真;最后根据仿真数据和曲线进行了结果分析,给出了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3.
廖鹤  郑多锦  赵艳彬  祝竺  谢进进 《宇航学报》2022,43(11):1499-1510
采用非接触洛伦兹力执行器代替微推进系统,提出一种“质量块—载荷舱—平台舱”三体随动跟踪式重力卫星总体架构,避免传统低低跟踪重力场测量卫星设计中的质心波动与执行机构带来的动力学不确定性影响。其次,建立了该架构下的卫星姿轨耦合动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动力学非线性耦合项的影响,构建了一种基于带宽参数化自适应补偿的复合自抗扰控制方法,提升姿态与无拖曳控制性能。最后,采用数学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重力卫星总体架构及其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提升了系统的频域性能。  相似文献   

4.
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小卫星偏心分离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晓凤  肖余之  杜三虎  张华 《上海航天》2014,31(1):12-17,72
对小卫星单星偏心分离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的偏心在轨分离模型,用ADAMS平台对小卫星分离过程动力学进行仿真,结果显示两者误差小于0.15%,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用Monte-Carlo法对分离动力学性能进行了优化,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分离角速度和分离速度的敏感度,给出了三种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5.
某卫星微振动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针对某卫星微振动力学环境,参考IME颤振分析建模方法,建立了一种卫星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微振动仿真模型,并通过地面试验验证了利用微振动仿真模型预测卫星在轨微振动响应的有效性,阐述了卫星在轨微振动响应仿真计算预测方法。利用该微振动仿真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卫星在轨微振动响应以及微振动传递特性。  相似文献   

6.
卫星光通信终端二维转台运动参量对天线指向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维转台与卫星平台间的耦合运动,是影响卫星光通信终端天线指向控制的重要因素。在耦合动力学模型基础上,研究了二维转台不同运动参量对光通信终端天线指向偏差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耦合动力学环境下,光束指向偏差随二维转台转动成规律性变化;当方位轴、俯仰轴转角θh、θv分别为(π,0)、(-π,0)时,指向偏差出现最大值;随二维转台转动时间的增加,天线指向偏差略有增加,转动时间由10s增加到1000s时增幅仅为1%。其结果为补偿耦合运动影响,保证天线指向控制精度,提高卫星光通信终端星上应用的稳定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充液航天器大幅晃动耦合动力学建模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充液航天器大幅液体晃动与全星姿态运动的耦合问题,文章采用三维质心面法建立了储箱级等效力学模型和全星级耦合姿态动力学方程。该方法将储箱内液体等效为只能在其质心面内运动的质心点,而液体晃动对储箱的作用力(含力矩)用质心点与质心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模拟,同时利用牛顿欧拉法推导了液体晃动与航天器姿态运动的耦合动力学方程。数值仿真表明,计算结果与其国外实验卫星的在轨测量结果基本一致,从而初步验证了质心面等效力学模型用于全星级大幅液体晃动耦合动力学分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航天器工程》2017,(5):34-39
针对采用主动隔振系统时,有效载荷和卫星平台因质量接近而产生的运动耦合问题,文章使用牛顿-欧拉(Newton-Euler)方法对设计的Stewart隔振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给出了有效载荷和卫星平台质量接近时运动耦合模型,以及卫星平台质量无穷大时的运动无耦合模型下的系统动力学方程,对比分析了两种模型下系统动力学响应。结果表明:Stewart隔振系统在两种模型下系统动力学特性差异较大,有效载荷和卫星平台质量接近时,运动耦合模型的有效载荷角振动响应峰值大、平动响应峰值小、系统模态频率较高。因此,有效载荷和卫星平台质量接近时应采用运动耦合模型进行动力学建模。研究结果可为卫星有效载荷微振动隔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空间机械臂的刚-柔耦合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锦阳  洪嘉振 《宇航学报》2002,23(2):23-27,33
本文对作大范围运动的空间机械臂的刚-柔耦合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从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出发,在变形位移中计及了耦合变形量,用Jourdain速度变分原理导出了作大范围运动的空间机械臂的动力学方程,分别用耦合模型和不计耦合变形量的零次近似模型计算了机械臂端点的变形位移,揭示了两种模型的动力学性质的差异。为了确定零次近似模型的适用范围,引入相关系数,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零次近似模型仅适用于相关系灵敏的最大值小于0.1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航天器动力学发展概况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分析了现代航天器动力学的复杂性,将现代航天器动力学的发展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局部动力学的研究受到重视;2)部件级子系统动力学研究的深入;3)耦合动力学研究进入非线性阶段;4)整体航天器动力学模型精化与一体化仿真;5)航天器与航天器之间相对运动动力学研究方兴未艾等。文章对这几个方面分别作了简单评述或讨论。  相似文献   

11.
卫星对地球覆盖情况的判据及算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闫野  任萱  陈磊 《宇航学报》1999,20(2):55-60
在多颗卫星轨道的设计过程中,经常要考虑卫星对地球的覆盖情况。本文针对多颗卫星在某一时刻是否对地球进行了全球覆盖进行了探讨,并同了一种简单的判定方法及其对应的算法,同时对这一方法进一步推广为判定是否多颗卫星同时对地球进行了N次覆盖。本文给出的方法对于卫星网设计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于小红 《航天控制》2003,21(1):53-58
明确了卫星综合组网和区域组网的概念 ,研究在对地观测卫星区域组网中卫星网的综合设计原则 ,提出确定区域组网中卫星轨道平面与卫星数量的一般方法 ,初步建立卫星网性能分析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3.
挠性卫星大角度机动变结构控制的全物理仿真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以具有大面积太阳帆板的卫星大角度机动为背景,针对常用的“飞轮-喷气”执行机械模式研究了变结构控制方案,考虑了控制精度和喷气消耗量问题,并成功地进行了国内首次挠性卫星大角度机动控制的全物理仿真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大型充液卫星在轨模式识别的方法 ,通过大型充液卫星在轨飞行试验确定液体晃动阻尼 ,为控制系统设计中确定晃动阻尼提供最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玫瑰星座的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鹤峰  任萱 《宇航学报》1999,20(4):77-82
玫瑰星座是一种均匀分布的星座,常用于全球连续覆盖。本文对玫瑰星座的基本理论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玫瑰星座用于实现全球一重连续覆盖时的优化方法。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对卫星总数多达300的玫瑰星座进行了优化计算并给出了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6.
刘晓冬  张岩  李莲治 《宇航学报》2000,21(2):105-110
现代小卫星的重要特点之一是要实现卫星的自主运行。作为其控制核心的星载自主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当今 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是采用微内核体系结构。它具有微型化,模块化,可移植性可扩充性等优点。CPU调度是影响操作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当前的微内核操作系统基本上只提供几种简单的调度策略,如FIFO,循环反馈等。这些都难以满足卫星系统在特定的时间内对外界作出响应的实时要求。为此,本文设计了一个新的CP  相似文献   

17.
微小卫星磁测自主导航方法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左文辑  宋福香 《宇航学报》2000,21(2):100-104
本文提出了使用磁测方法实现近地微小卫星自主导航的方法,利用实时地磁场测量数据与根据IGRF计算出的地磁声数据之差作为新息量,使用推广Kalman滤波算法确定卫星的位置和速度。给出了三种导航滤波算法。并使用模拟数据和MAGSTA卫星实测数据进行了仿真研究,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航天器中一种复杂插座板上插孔的布局设计问题 ,简化为在圆形插板上 ,根据给定的 n个插头 ,考虑插座板的非凸的可布空间和插头的拔脱力、插座板的紧固螺栓力、边缘弹簧的弹簧力等约束情况下 ,布置其插孔位置。它属于带作用力约束的二维装填 ( Packing)问题。给出该问题的数学模型 ,并提出一种改进编码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文后附以航天器复杂插座上插孔布局设计实际工程问题为背景的算例  相似文献   

19.
顾文锦  韦峰  姚洪 《宇航学报》2000,21(2):43-49
飞航导弹模型可以处理成一种四层非线性、时变块对角结构,但其中一、二层模型不是仿射型模型,这在控制理论的应用上受到限制。本文应用优化线性理论,对这两层模型进行了仿射型处理,这样就得到了飞航导弹的四层非线性信射型模型。接着,本文提出了玫类非线性系统的变结构控制方法,从而对导弹进行了分层变结构控制器设计。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0.
可控翼伞回收系统运动特性仿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扼要地介绍了近年来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在翼伞回收系统运动仿真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内容涉及翼伞系统的建模、滑翔转弯与雀降性能仿真研究以及相应的稳定性分析。研究结果对翼伞回收系统的设计和试验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