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美国开始公布秘密卫星照片图2前苏联一战略空军基地照片美国官方最近公开了已解密的约80万张卫星侦察照片中的首批照片。美副总统戈尔称,公布这些照片只是美国政府公布其认为对国家安全无害的各种情报资料的行动的一部分。作为参议员,戈尔极力支持这一行动主要是为了...  相似文献   

2.
当年在美、苏白热化的太空竞赛中,前苏联曾一度占尽优势:第一次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次拍摄到月球背面的照片、第一次载人太空飞行、第一次太空行走、第一位女航天员上天……为人少知的是,前苏联还秘密进行了一系列载人登月的前期工作,但1969年7月16日却是美国人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最早登上了月球。这不禁让人错愕:在美国人紧锣密鼓实施“阿波罗”计划的时候,当年的头号航天巨人前苏联难道在“打盹”吗?  相似文献   

3.
美、俄、乌就乌克兰销毁核武器达成协议俄罗斯、乌克兰和美国三国首脑于1994年1月14日在莫斯科就全面销毁前苏联留在乌克兰境内的1800枚核弹头事宜作出具体安排。但美俄双方对乌克兰总统是否能绕过议会执行三方达成的协议没有把握。想当初,乌克兰、哈萨克斯坦...  相似文献   

4.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概述 1966年3月16日,美国双子星座8号飞船与阿金纳火箭实现了世界上首次在宇航员参与下的手控空间交会对接。不载人航天器最早进行自动交会对接的例子是在1967年10月30日,由前苏联发射的宇宙186号和188号两个航天器实现的。至今,全世界已成功地进行了180多次交会对接,都是在美国和前苏联两个国家进行的,其中前苏联航天器完成了130多次。  相似文献   

5.
众眼看宇宙     
易轩 《航天》2011,(7):64-64,F0003
这多重曝光的月面南极合成图,是“月球探勘者”号的广角相机在六个月球日(即六个地球月)中,重复在月球南极区拍摄的多张照片处理而成。总共使用了1700张照片,每张照片经过电脑处理,把最暗像素设成O,最亮的像素设成1,其他亮度取值在0—1之间,最后再叠加。所以,这幅照片展示的是月球南极区日照时间的比率图。  相似文献   

6.
子力 《中国航天》2002,(7):17-21
1957年8月27日,前苏联塔斯社发表了一则轰动全球的公告:8月21日,世界上第一枚多级远程弹道火箭向太平洋进行全程发射试验成功。公告宣称,火箭试验进展顺利。经过短时间的远距离飞行之后,火箭在预定区域降落,完成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飞行。一个半月后的10月4日又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卫星号运载火箭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要探索太空,把航天器送入轨道,离不开航天运载工具。世界上目前使用的航天运载工具均为运载火箭,其中大部分是一次性使用的,只有美国和前苏联研制出了可部分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运载火箭被称作是通往太空的“天梯”,而前苏联/俄罗斯在这一领域具有超强的实力。前苏联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火箭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它在航天领域创下的多项第一和其它辉煌业绩也都与其运载火箭的卓越表现密不可分。有很多年,前苏联的航天发射次数稳居世界第一。前苏联/俄罗斯的运载火箭分为多个系列,用于满足不同的发射需求。  相似文献   

7.
沈怡 《中国航天》1997,(11):28-29
火星全球勘测者进入火星轨道美国航宇局的火星全球勘测者(MGS)探测器已在9月11日减速进入火星轨道,现已开始利用火星大气进一步减速,以进入最终测绘轨道。这是1989年1月前苏联的火卫一2进入火星轨道后,人类送到火星的第一个轨道器。火卫一2在入轨2个月...  相似文献   

8.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成功地将航天员加加林送入地球轨道,在世界上实现了首次载人航天,开创了人类进入太空和开发利用宇宙的新纪元。前苏联共发展了五个型号的载人飞船和两个型号的轨道站,此外还有两个型号的货运飞船。进入太空的航天员连续飞行最长记录为366天,并首创了多项载人航天记录。  相似文献   

9.
《航天员》2006,(2)
1934年3月9日,加加林出生于前苏联莫斯科斯摩棱斯克州格扎茨克区的一个农民家庭。1951年,中学毕业的加加林继续在萨拉托夫工业技术学校学习,业余时间学习飞行。1955年他开始在奥伦堡航空军事学校学习飞行,1957年参加前苏联军队并成为北方舰队航空军团的一名歼击机飞行员。1959年10月,前苏联展开首位航天员的选拔工作。加加林从  相似文献   

10.
《航天员》2007,(3)
宁夏银川读者袁眉问:国际空间站是由哪几个国家参与建设的?它由哪些部分组成?它有什么用途呢?航天员回答: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逐渐意识到自己在空间站领域已大大落后于前苏联,当得知前苏联准备发射多模块积木式的“和平”号空间站时,便下决心在空间站技术上赶超前苏联。1984年1月25日,美国总统里根批准建造一个以美国为主、多国合作的长久性空间站计划——“自由”号。但是由于技术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个计划一变再变,几乎中途夭折。1993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对它进行了“大手术”,并吸收俄罗斯为正式合作  相似文献   

11.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7,16(3):98-98
2007年5月初,NASA公布了飞往冥王星的新视野号探测器(New Horizon)在途中拍摄的木星及其卫星的照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展现了木星的大气、木星环、卫星和磁层。通过与1999年所拍摄的木卫一照片的对比,发现木卫一的地表已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2.
许兴 《中国航天》1992,(6):28-29
据外刊报道,美国战略防御计划局(SDIO)已拟定计划,准备从独联体引进反导弹技术、有关专家以及前苏联生产的弹道导弹。 据熟悉这项计划的西方人士说,该计划要求在50多个领域,特别是在比美国先进的6个领域,获取前苏联研制的技术。该计划还要求直接或间接雇佣1000名以上前苏联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每年至少付给每人5000美元。  相似文献   

13.
前苏联/俄罗斯反卫星武器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俊 《中国航天》2000,(12):38-42
自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第一颗卫星以来,已有20多个国家发射了自己制造的卫星。卫星和航天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地球资源开发,同时也导致了太空军事活动和外层空间武器的发展。军用卫星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了空间防御问题。 冷战时期,空间军事化和军备竞赛的加剧,使外层空间成为谋求战争主动权的战略制高点。为确保前苏联控制空间的战略和苏军军事航天力量的绝对优势,反卫星武器的发展在前苏联受到了高度重视。前苏联根据国家战略导弹预警防御系统和国家太空飞行计划,建立了空间目标监视和战略C3I系统,对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4.
利用70年代访问火星的海盗号探测器拍摄的图片,科学家一度认为火星北半球的大部分原来可能是一片汪洋,因为照片上显示的一些地貌很像是海岸线。但火星全球勘测者最近拍摄的图片否定了这一假说。这些新照片比海盗号的照片清晰5~10倍。火星海洋理论曾广受关注,因为大  相似文献   

15.
众眼看宇宙     
易轩 《航天》2012,(3):64-64,F0003
小麦哲伦云中的脉冲星这幅合成图像,综合了美国航宇局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欧洲空间局牛顿X射线多镜面望远镜的数据以及可见光波段的照片,天文学家据此第一次在小麦哲伦云的超新星遗迹中发现了脉冲星——SXP1062。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天》2003,(10):65-65
世界载人航天第一人尤里·加加林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船进入太空,飞行108分钟。这是人类首次进入太空。 1963年6月16日,前苏联女航天员捷列什科娃乘东方6号飞船上天,飞行2天又22小时50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女航天员。 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走出上升2号飞船,离船5米,停留12分钟,首次实现太空行走。  相似文献   

17.
众眼看宇宙     
李鉴 《航天》2009,(5):58-59
2009年初最引人注目的彗星——鹿林彗星,由广州的中山大学本科生叶泉志与台湾的鹿林天文台林启生于2007年合作发现,虽然它现在已逐渐黯淡下去,但它的旅程曾经过众多美丽的星野。例如沿途上就曾短暂地遭遇了土星和狮子座的最亮星——轩辕十四,而在上面这幅照片中,它则通过一些遥远星系的前方。为了要呈现暗弱遥远的背景星系和彗尾,照片组合了分别以背景恒星和快速移动彗星为导星所拍摄的照片。  相似文献   

18.
光波 《中国航天》1999,(11):44-46
1996年11月7日发射、目前正在火星轨道上运行的美国火星全球勘测者(MGS)探测器与先它21年发射的两颗海盗号火星探测器相比,成像系统的分辨率有了很大提高。由它拍摄到的照片使科学家们对火星表面的演化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令人不解的新问题。据负责相机制造工作的马林空间科学系统公司总裁兼首席科学家米切尔·马林介绍,火星全球勘测者上安装的火星轨道器相机(MOC)使科学家们研究火星表面特征的精细程度比以往有了极大的提高。他说,新拍摄的照片首先使人们产生了这样的认识,即火星远比我们原来认为…  相似文献   

19.
罗山珍 《航天员》2009,(3):22-25
屈指一数,哈勃空间望远镜漂泊太空已19年有余。在漫长而短暂的19年里,“哈勃”完成了88万多次宇宙观测,并对29万个宇宙天体拍摄了57万多张照片。这些被“哈勃”捕捉到的天体现象或宇宙奇观,不仅震撼眼球,而且震撼心灵——原来在那遥远得有些不敢想象的太空中,竟然存在着如此多数不胜数的壮丽景象。本刊特从“哈勃”拍摄的众多照片中,精选出极少数的经典作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钻石卫星     
何兴 《中国航天》1992,(3):31-31
1991年3月31日,前苏联发射了钻石-1雷达卫星。卫星轨道高度近300公里,轨道倾角72.7°。预计工作寿命到1992年12月26日结束。 该星原定的在轨寿命为2到2年半,由于太阳活动的变化,可能减少其实际寿命,而且消耗的燃料也比预计的要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