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OS虚拟信道链路控制器和VCDU合路器的设计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深入研究高级在轨系统(AOS)标准和对星载数据系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实现了AOS虚拟信道链路控制器和虚拟信道数据单元(VCDU)合路器。该设计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实现高级在轨系统虚拟信道链路控制(VCLC)子层的位流业务和虚拟信道存取(VCA)子层的VCA业务,完成了位流协议数据单元(B_PDU)的构造,VCDU的组装、调度、填充和定界等功能,实现了对整星数据流的统一管理。在卫星的星载数据系统设计中,将有效载荷数据和航天器平台数据合一,形成统一数据流,可以节约频率资源,支持宽带数据传输、实现整星数据流的统一管理,使整个系统更灵活、更开放、更有效,提高卫星的自主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针对实际系统易受未知非线性、外界干扰和参数摄动等不确定因素影响的问题,以高精度模拟转台为例,采用一种基于RBF(Radial Basis Function)网络的自适应滑模控制器.控制器由名义反馈控制器和滑模干扰补偿器两个子系统组成.反馈控制器通过极点配置的方法实现,用来稳定名义系统.干扰补偿器使用一个自适应RBF网络在线辨识不确定性的上界值.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法的鲁棒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逻辑网络的客户服务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客户服务管理(CSM)的概念和功能,提出了一种抽象网络的层次性表示方法:逻辑网络,并对其结构、属性、计算以及CSM管理模型进行了研究.给出了CSM系统的原型实现:底层采用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CORBA)作为支撑环境,利用分布对象技术实现客户服务管理管理信息库CSM-MIB的表示、管理、更新和访问;上层通过定义、创建和维护等方法,使客户可对物理网络进行重组,实现具有分层结构的"逻辑网络",从而实现客户服务的约定、指派、性能监视和报告等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4.
SFODB(Spaceborne Fiber Optic Data Bus)的提出主要是为解决飞行器内部有效载荷数据率日益提高这一迫切问题,它是一种基于商用异步传输模式(ATM)的高速航天数据总线技术,适合于空间探测器的海量数据包传输.其物理拓扑是由光纤链路连接多个FBIU单元以及单个CFBIU单元组成的环形网络,各节点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00m,基本数据率可从200Mbit·s-1变化至1Gbit·s-1,并具有极高的实时性和可靠性,相比其他总线网络规模小,性能更优.针对SFODB的特性,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和技术途径,提出了一种在飞行器内部采用SFODB总线作为主干网的数据网络架构,该网络能完成飞行器内部不同数据率载荷的分类分层可靠传输.在此基础上对SFODB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光纤光源温度动态特性分析及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半导体热电致冷器(TEC)工作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光纤光源模块的温度动态特性,建立了与之对应的数学模型.对光源模块进行了实际实验测试,采用多点频率的工作电流驱动TEC模块,通过光源模块内部的热敏元件采样光源管芯温度的动态数据,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拟合,得到了与数学模型十分接近的结果,因此可以确定数学模型中的待定参数.采用 MAX1978单片TEC控制器,根据温度动态特性数学模型设计了最优的比例积分微分(PID)补偿网络,实现了光纤光源的温度控制系统,得出了TEC温度控制系统对光源有良好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一种支持QoS的航空自组织网络无反馈MAC协议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航空自组织网络的高动态特性和对高优先级业务的服务质量(QoS)要求,提出了一种无反馈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建模方法及相应的阈值设置方法,以保证高优先级数据分组的时效性及可靠性。首先,对数据分组在接收端碰撞建立时间约束模型,得到信道统计结果与分组成功概率的映射关系;然后,根据不同业务的QoS要求设置接入阈值;最后,实现对不同优先级业务的接入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在典型空域网络场景下,基于该建模方法的无反馈MAC协议可以为高优先级业务提供QoS保证,即分组成功概率大于99%,端到端延时小于1 ms。   相似文献   

7.
根据脉冲多普勒雷达(PDR)信号处理机的回波数据信号量大的特点,采用FPGA控制以太网控制器DM9000A实现了以太网MAC层和PHY层的功能。同时,FPGA还实现了UDP/IP协议栈的功能,最终完成雷达监控系统与显示终端计算机以网络的方式实现互相通信。通过仿真分析得出,这种FPGA的协议栈实现方式与嵌入式协议栈的实现方式相比,提高了通信速率,满足了雷达回波数据(约20Mbps)的高速连续数据流的传输要求。  相似文献   

8.
移动Ad hoc网络中为有效利用无线信道资源,提出一种多信道预约媒质接入(MRMA, Multichannel Reservation Multiple Access)协议.该协议在公共信道上发送Request-to-Send/Clear-to-Send(RTS/CTS)分组预约信道,采用基于ID的信道选择方案选择无冲突的业务信道传输数据分组,目的节点成功接收完数据分组后在另一个公共信道上回复Acknowledgment(ACK)分组,有效避免了暴露终端问题,使得相邻通信节点对可以同时使用相同的业务信道传输数据分组,空分复用大大提高了无线资源的利用率.采用多信道分别进行不同通信对的业务分组传输解决了在单信道上传输所带来的隐藏终端问题.仿真结果表明,在总信道利用率和平均分组延迟性能上,MRMA协议明显优于IEEE 802.11 RTS/CTS协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天基网络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承担任务重要性的持续提升,天基网络及通信卫星星座建设将在未来网络通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天基资源管理技术对于天基网络业务负载的实时性和高效性保证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就天基网络的现状和业务特点进行分析,针对天基信息网络的资源管理系统功能和特点,对资源动态管理技术,包括实现场景、功能重构...  相似文献   

10.
基于OPNET的CAN网络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控制器局域网(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协议,评价CAN网络性能,提出在OPNET网络仿真环境中CAN网络模型的建模方法.采用网络层次化建模方法构建节点模型.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子层中设计MAC、错误处理和帧间空间模块,保证系统结构清晰.通过进程设计,MAC模块中实现了网络实时性模型;错误处理模块中实现了连续错误下网络不可用模型.定义和编辑链路及数据帧模型.根据实例模型进行网络模型的配置和仿真.仿真结果与实例测试结果一致,验证了网络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分析具体网络仿真环境下的仿真结果,对CAN网络性能进行了讨论.该模型提供了独立可编辑的节点模型,链路模型和数据帧模型,可实现灵活的网络配置,用于不同网络拓扑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随机竞争和冲突解决的思想,为多跳移动Ad Hoc网络提出了一种支持服务质量(QoS)的多址接入(QMA)协议.将业务负载划分为时延敏感的实时业务和非时延敏感的数据业务.按照该协议,节点在发送业务分组前利用预报突发进行竞争接入,节点按照业务分组时延情况确定预报突发的长度,所发预报突发能持续到最后的节点优先获得接入.同时,具有实时业务的节点可以按照其优先级在更早的竞争微时隙中开始发送预报突发,因而可以比发送数据业务的节点更优先接入信道.最后利用OPNET仿真评估了QMA协议的多址性能,通过与带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CSMA/CA)协议比较表明,QMA协议可以提供较高的吞吐量和较低的消息丢失率,并能为实时业务提供较低的时延,从而实现了对多媒体业务的QoS支持.   相似文献   

12.
当前开发新的业务系统往往需要从其他系统引接数据,系统之间的直接数据交互增加了系统开发的复杂性。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基于数据中台的数据融合集成关键技术,为数据中台建设提供参考。设计数据中台技术架构,实现数据引接、数据管理和数据服务。覆盖数据生命周期,设计数据中台业务流程。瞄准数据赋能目标,提升数据融合集成核心能力,采用混合架构完成多源异构数据存储,利用数据层次模型实现数据映射,应用知识图谱进行数据关联。本文提出的数据中台技术架构已在实际项目中运用,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图像采集系统负责监控和记录运载器上多个重要点位的视频信息。文中介绍了一种基于网络架构的箭载通用图像采集系统,负责采集高清图像并无损存储在图像压缩器内,将高清图像压缩后经遥测传输至地面,由于带宽有限,可实时切换下传的图像信息,同时支持通过网络实时访问箭上图像信息和事后图像数据回读功能,为评估箭上的工作状态或分析故障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基于Web服务的VHE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提出了虚拟归属环境VHE(Virtual Home Environment)的概念,允许 个人业务环境的无缝漫游,使用户能在任何地方通过任何终端和网络访问个性化的业务.分析了VHE业务平台的基本功能需求,利用Web服务技术的架构,提出一种面向服务的VHE平台——WSEVHEP(Web Services Enabled VHE Platform),平台本身和第三方的业务均以Web服务的形式发布.提出了VHE服务的框架和流程,主要流程包括服务的发现、订购和执行.该平台实现了VHE的基本特性,满足了用户对移动性的要求,适合构建移动互联网的VHE业务平台.   相似文献   

15.
具有高带宽、QoS保障和广播等优点的无线片上网络(NoC)能为通信信号系统的多核并行处理提供平台,而网络编码能够以较小功耗开销为代价显著提高NoC的传输效率。本文从通信信号系统的多播特性与需求出发,为无线NoC建立合适的架构与映射模型,在多约束条件下设计满足网络吞吐率性能最大化及核间通信延时、数据传输和编码功耗等开销最小化的任务映射与网络编码技术联合优化方法,实现了任务的高效并行与多处理核的协同工作。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网络架构及映射算法与传统方式相比能节约6%的功耗,得到16%的吞吐率增益,并且路由节点硬件实现复杂度低。   相似文献   

16.
基于GPRS的车载信息平台的研制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传输方式进行了论述,分析说明了它的多项优点,设计出一种以提高交通现代化程度为目的的新型车载信息平台,并结合实际测试情况从系统的整体功能、软硬件实现方法等多方面进行了描述,对登录GPRS网络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重点介绍,并将提高系统性能的方法作了详细论述.实测结果表明:经完善的系统数据丢失率在5%~6%之间,数据延迟率低于1%,具有相当的实用价值,并为其他车载监控系统的研制开发提供了具有一定参考意义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代工业控制系统对无线通讯技术的需求,分析了蓝牙协议栈,介绍了蓝牙无线通讯技术在工业设备控制领域中的集成和开发技术,包括通过通用异步接收/发送器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使用蓝牙主机控制器接口HCI(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的指令分组、事件分组和数据分组实现设备控制器对蓝牙芯片的操作.说明了建立蓝牙网络所必须的两个步骤:主站发现从站的存在和主站与从站建立连接.介绍一个开发实例:数控机床无线手持操作器,采用蓝牙技术代替电缆连接,系统包括自动连接、模式选择、超时报警等功能;设计了通过无线传输的有效数据包格式,并对电子手轮脉冲的编码与译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针对卫星载荷间基于控制器局域网(CAN)总线的IP通信,提出了一种CAN接口虚拟化机制,称为IPoverCAN。通过IP地址和CAN地址映射、IP报文分片/重组和多路缓冲队列管理等机制,将CAN接口抽象为虚拟的标准以太网接口。试验结果表明,IPoverCAN机制实现了CAN数据帧和IP报文之间的实时高效转换,可用于卫星载荷间通信等对设备质量和体积敏感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对比分析了目前2种BACnet(楼宇自动控制网络数据通信协议)与Internet的互联技术,即B/IP PAD(BACnet/Internet协议包封装/拆装设备)和BACnet/IP,并指出了这2种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ACnet网关的互联模型,此网关工作在BACnet网络层,需要配置一个独立的IP地址和一个BACnet网络号,同时也必须维护一个对等网关的IP地址与BACnet网络号的本地数据库.该模型通过BACnet网关来完成不同协议之间的语义转换、广播及管理等功能,为BACnet网络与Internet之间提供了统一的网络接口,增强了楼宇控制网络与Internet融合的能力,并大大简化了BACnet网络与Internet的互联过程.在研究此模型的体系结构和工作流程的基础上探讨了该模型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