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术 《国际太空》2003,(3):19-24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人们将目光再一次投向了俄罗斯航天业。这是由于美国航宇局决定在事故原因查清前取消所有航天飞机的飞行计划,所以建设国际空间站的任务落到了俄罗斯身上。俄不负众望,勇敢地挑起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航天员和货物的重担。1前赴后继2月2日,也  相似文献   

2.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引起全世界的震惊。作为美国在太空探索领域的主要合作者与竞争者——俄罗斯,当然更加关注。一方面要对失事的原因进行探讨和估计,一方面要对失事后国际空间站乃至整个载人航天的前景进行预测。可以想象得到,面临当前的形势,俄罗斯必然要利用这个机会获取最大的利益。俄罗斯《红星报》2月6日刊文:“太空的命运掌握在联盟号手中”。文章题目就说明了问题。文章指出,哥伦比亚号失事将不仅使美国的载人航天计划,而且使原定在2006~2007年建成的国际空间站计划受到了威胁。美国航宇局(NASA)已决定在未查清…  相似文献   

3.
纪实 《国际太空》2003,(3):4-11
□□关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现在还没有最终结论。下面按时间顺序介绍对此次事故的调查进展和原因分析。2月1日美国航宇局(NASA)航天飞机项目主任迪特摩尔在出事当天公布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坠毁的初步调查结果。他表示,发现的第一个反常迹象大约是在美国东部时间08∶53左右,航天飞机左翼液压系统的温度传感器数据传输突然中断。在随后几分钟里,航天飞机轮胎压力数据也出现丢失。另外,还发现了结构过热迹象。NASA召集专家,对事故原因展开全面、深入的调查,同时决定收集在事故发生期间的所有数据,进行…  相似文献   

4.
哥伦比亚号灾难最终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语者 《太空探索》2003,(12):18-19
在美国航宇局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爆炸解体,七名航天员全部殒命苍穹近7个月之后,美国哥伦比亚号事故调查委员会于8月26日发布了长达248页的最终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5.
□□2003年2月8日,美国航宇局(NASA)在其网站上发布了1份文件,以问答形式对哥伦比亚号失事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下面简要刊登主要内容。1是什么导致了灾难?我们仍然不知道是什么导致了这一灾难。未来的线索将是琐碎的。新墨西哥州柯特兰空军基地的星火光学测距望远镜(SOR  相似文献   

6.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俄罗斯记者于2003年2月11日采访了俄罗斯老航天员、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指令长塔尔波耶夫,下面是有关哥伦比亚号事故的谈话摘要。 问:请谈谈您对哥伦比亚号事故的看法。 答:按照搞技术人的看法,一般都认为它是由于航天飞机上的防热瓦损坏所致。  相似文献   

7.
徐菁 《太空探索》2004,(11):19-22
从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途中发生爆炸起至今,航天飞机一直处于停飞状态,同年8月哥伦比亚号事故调查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公布了长达六卷的关于这次空难的报告,美国航宇局也正加紧做着复飞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8.
4月28日,美国航宇局官员宣布,发现号航天飞机将推迟到7月再发射。自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美国航宇局就没有再发射过航天飞机。发现号是此后第一架等候上天的航天飞机。预计新的发射日期为7月13日至7月31日之间。  相似文献   

9.
□□据《奥兰多前哨报》2月6日报道:近年来,美国航宇局被多次警告由于其过多地削减员工,使航天飞机计划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加。就在哥伦比亚号失事的前3天,航宇局还被告之人员紧缺,雇员工作压力大。长期以来批评学家一直担心,航宇局过度削减经费将冒生命危险,尽管目前还没  相似文献   

10.
《太空探索》2006,(9):1-1
经过将近一年的休整,美国航宇局的发现号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7月4日下午2时38分再次飞向太空。相比于一年前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的首次复飞,这次飞行似乎更加引人注目。美国航宇局希望借助这次飞行重新树立起公众对航天飞机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宗河 《国际太空》2003,(11):23-27
□□2003年8月26日,哥伦比亚号空难事故调查委员会公布了这起空难原因的最终报告。 这份长达248页的报告,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详细地叙述了此前已经公布的一些导致空难发生的原因,而且还提出了在美国航宇局(NASA)恢复余下的3架航天飞机发射计划之前有必要采取哪些补救措施。 报告中得出结论为:虽然NASA现在的航天飞机并非一定不安全,但是近期需要改进许多机械装置以使航天飞机更安全。此外,还得出结论:NASA的管理体系对于远期管理航天飞机系统是不安全的,NASA没有强大的安全惯例。 调查委员会确定导致这次事故发生的原因既包括技…  相似文献   

12.
今年2月1日,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生机毁人亡事故后,人们从专家对事故原因的分析中认识了一种少听说的科技产品——防热瓦(隔热瓦)。其实,从投入使用的第一天起,防热瓦就已经成为航天飞机一种不可缺少的“铠甲”,20多年来,它一直在为航天飞机“保驾护航”。当年驾驶哥伦比亚号航天飞  相似文献   

13.
夏光 《国际太空》2003,(3):25-28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虽然于2月1日失事了,但其为期16天的“科研之旅”是多年来担负科学实验最多的一次,并且科学家们仍能利用保留下来的实验数据得到新的科研成果。1成果显著哥伦比亚号此次搭载的实验有80项,经过航天员不间断的工作,各项实验都取得了相当满意的结果。美国航宇局(NASA)负责太空飞行的官员比尔·雷迪说:“幸运的是,在航天飞机最后向地球坠落的过程中,我们仍得到了大量的实验数据,我认为,这次航天飞行还是能取得一定的科学实验成果。航天飞机上的所有乘员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空间生命科学方面的知识。”此次航天…  相似文献   

14.
徐菁 《国际太空》2005,(1):27-31
经过6个月的调查之后,2003年8月哥伦比亚号事故调查委员会(CAIB)公布了长达6卷的关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空难报告的第1部分。委员会认为从哥伦比亚号外贮箱脱落的一大块绝缘泡沫材料将其机翼撞了一个洞,然而,由于缺乏完善的安全体制,美国航宇局(NASA)并未意识到脱落的泡沫碎片对航天飞机安全造成的威胁,因而导致了空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汇文 《国际太空》2003,(3):32-36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2月1日失事,酿成航天史上又一幕惨剧。航天飞机上有6名美国航天员和1名以色列航天员,其中2位是女性。7名航天员中有4人是第1次进入太空。1简介里克·赫斯本德(RickHusband),男,45岁,航天飞机机长,曾担任空军上校。他1994年被美国航宇局选中  相似文献   

16.
阳光 《太空探索》2006,(7):14-14
5月16日,美国航宇局公布了去年4月15日“自主交会技术验证”(DART)卫星与其交会目标、已退役军用卫星“多路径超视距通信”发生碰撞事故的调查报告概要。报告称.因推力器基于错误的导航数据而过多地点火工作,DART在完成交会前已用光增压氮气机动燃料。  相似文献   

17.
哥伦比亚号防热系统概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地面时在空中解体,机上7名航天员全部遇难。失事后世界航天界和媒体对失事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猜测。哥伦比亚号事故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其防热系统,为了比较深入地探讨这一看法的准确性,有必要对航天飞机防热系统的布局和结构概貌作一  相似文献   

18.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04,(2):8-9
美国为其红外天文望远镜命名 美国航宇局改组安全顾问委员会美国航宇局2003年11月任命了改组后的航空航天安全顾问委员会。哥伦比亚号事故调查委员会8月26日公布其调查报告后,原委员会的9名委员和2名咨询人员辞职。调查报告称,该委员会的年度报告不具权威性,因而起不到作用。新  相似文献   

19.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后,美国对事故原因进行了三个月的调查,发现管理上的问题比预想的要严重。作出这个灾难性的发射决定并不是偶然的,它是航宇局自“阿波罗”飞船登月以来长期管理不善造成的结果。管理上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航宇局的上层领导信息不通,下情未能及时上达,致使指挥系  相似文献   

20.
5月13日,航宇局新局长詹姆斯·弗莱彻宣布,任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前负责人塞缪尔·菲利普斯全面检查航宇局的管理工作。他说,菲利普斯将成立一个小组,视察整个局的情况,检查航宇局如何管理它的计划,目的在于改善管理技术。据报道,议院拨款小组委员会曾告诫弗莱彻,航宇局必须整顿内部,否则,将不可能为航宇局新的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